美惠子 发表于 07-2-8 08:52:43

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05/2/15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01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这里这一次的讲座叫「幸福人生讲座」。诸位朋友,幸福是每个人所追求的,每个人都希望幸福,如何让人生幸福?我们人生走了几十年,你觉得幸福吗?很多朋友笑了,笑是有幸福的感觉。您常常在睡觉当中有没有睡到笑醒的?有。有没有朋友说说看,你睡到笑醒是什么原因?能不能让这些欢喜在你的人生当中愈来愈多?我们假如这样去经营人生,就会愈来愈幸福。

哪些事情让你一想到就会觉得很欢喜、很快乐?有没有哪位朋友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幸福的感觉?怎么都没有了?好东西要让好朋友分享,当我们把好东西让好朋友分享,你有没有幸福的感觉?施比受更有福。其实我们现在已经有朋友下午来听过课程,一定有人已经把你最好的朋友带过来,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当我们把最好的朋友带过来,让他在这一节课当中能够得到一生重要的观念,你的内心会觉得怎么样?很欢喜。假如刚好这节课,他都知道如何把孩子教好,让孩子懂得孝道,他获得这个观念,然后他的孩子真正懂得孝,你这个朋友半夜睡觉都会笑醒。你不只把自己的幸福自己享,还给别人享。

所以诸位朋友,我们去回想一下,你人生所有让你幸福的感觉,其实都是你下对了抉择,所谓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诸位朋友,你的人生曾经下对哪些抉择?人生时时刻刻都在下抉择,现在有没有在下抉择?假如现在在底下说:今天好累,我打个瞌睡好了。那抉择打瞌睡跟认真听课造成的效果截然不同。俗话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前面跟后面都是抉择。「男怕入错行」,所以要抉择对什么?行业;「女怕嫁错郎」,要抉择对什么?择偶。其实这两个有一个共同的关系,就是你要看人看得很准。比方说你抉择这个行业,选对了行业,还要跟对了主管,他才会提拔你,他才会成就你。所以,看人的能力重不重要?很重要!女怕嫁错郎,嫁错老公会不会幸福?很困难。假如跟对了上司,你的事业就会有很好的发展,进而你的家庭也会很安定。所以要下对抉择,人生才会幸福。

人生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去抉择?今天早上有吃早餐的举手?还不少,请放下。没吃早餐的举手?有些朋友没吃。诸位朋友,没吃早餐,我们已经往身体不好的路迈进一步,抉择!所以你抉择对了,身体就好;抉择错了,身体就不好。身体不好,人生会不会幸福?不会!你下对了人生点点滴滴的抉择,才会让你走向幸福的大道,所以择食也很重要。还有择友,择朋友很重要,所谓「出外靠朋友」。但是我们思考一下,现在的太太,还有为人父母的人,都在担心她的先生交错朋友。假如他交错了朋友,太太在家里吃都吃不好,睡也睡不好,他的父母也会有很多的担忧。所以,你要让孩子、让自己懂得抉择正确的朋友,你的人生才会幸福;你抉择对了朋友,你的家庭才会幸福。

好,人生也要抉择轻、重、缓、急,什么事情要先做,什么事情后做,这先后顺序也要下对抉择。我们常说「至要莫若教子」,人生第一大事是要把孩子教好。假如我们的孩子没教好,你这一生会不会幸福?一个人有没有福报,一个人的人生能不能够过得自在,他的中、晚年取决于孩子懂不懂事,孝不孝顺。假如养育出来的孩子不懂事,我们后半辈子会怎么样?很难熬!不知道孩子今天又会给我上演哪一出戏,来让我收拾残局?所以教育孩子教育好,你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前面,放在重要的位置,那你的轻重缓急抉择对了。要怎么教孩子?怎么样把一个孩子教好?

问:诸位朋友,怎么把孩子教好?现在的家长觉得什么是教育?
答:身教。
来,给这位朋友掌声鼓励一下。这种答案都不会出现在三、四十岁的人身上,都是上了年纪的长者才会答出来。我在马来西亚演讲的时候,我问家长,什么叫教育?这个家长非常老实,他说考一百分。他值得鼓励,因为他一点都不虚伪,他把他心里面想的讲出来。我带我的学生也很注重跟家长沟通,每次跟家长第一次做座谈,我会问家长,我说诸位家长,您觉得教孩子一辈子重要的,做人、做事态度重要?还是把他的分数从九十八分拉到一百分重要?哪件事重要?是前者还是后者重要?前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说后者。你看我们的家长明不明智?听起来很明智。请问大部分的家长在做前面的工作,还是在做后面的工作?后面!「你这次考几分了?给我拿过来!」脑子里都是分数。
诸位家长,我们要反思,我们都告诉孩子,做人要言行一致,那为什么我们明明觉得做人、做事态度重要,结果重点都摆在分数上去,怎么会这样?其实不能怪我们的家长,因为他还体认不到做人、做事对孩子一生长远的影响有多大。而分数,一百分马上看得到,而且还可以拿出去说「我的儿子三科、四科都一百分」。我们要来冷静思考,今天我们把孩子都往分数这条路推过去,请问他会走出什么样的人生,你能看得到吗?你都把他往这条路上推,你也要清楚,我们把孩子推向哪里?名利。

诸位家长,我也是升学主义之下的产物,你们有没有看出来?你们太仁慈,都不想当面伤害我,我就是升学主义之下的产物。我还记得我在初中的时候念书,考试考了九十八分,害我哭了半天,为什么?因为那时候要编特优班,差了两分,假如我没有编进去怎么办?我的人生不就毁了!有没有这么严重?为什么我会觉得这么严重?你看我们才上初中,患得患失的心这么严重!一个孩子患得患失,这一生会不会幸福?常常要烦恼东、烦恼西。升学主义就是只想到自己的分数要上来,要把别人踩下去。所以本来我应该有范仲淹的心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结果因为升学主义,只想到要击败别人。

我这个人生回想高中的时候,一发考卷都要瞄瞄看别人几分,假如比我的分数高,我的内心怎么样?很不舒服。小鼻子小眼睛,这样的人格会幸福吗?我们要深思。我记得我大学毕业,刚好在一个商店里面遇到我一个初中的同学。他每次都是第一名,在我的印象当中,好班里面的第一名。当他大学毕业出来,因为长期就是埋在书堆里,所以跟人相处的能力特别差。一谈到他出社会工作的经验,他就在那里发抖,他说人为什么这么恐怖?我都很怕跟他们相处。你看他与人相处能力极低,相同的,包容别人的胸襟也没有形成。所以,他这样的人生不大可能会幸福。

我们再来思考,我们把孩子往升学主义推,他出来又拿了博士、硕士的很多,请问现在失业率最高的是什么学历?现在高中毕业的都不会失业,为什么?劳动、洗碗、扫地,他愿意做,所以他不会失业。反而是大学、研究所毕业,觉得那个薪水太低了,不愿意做。诸位朋友,请问大学、硕士给了这个孩子什么态度?屈不下去,人生要能屈才能伸。好,现在每年大学以上的毕业生非常非常多,但是有很多都失业。有没有?我们来思考一下,这个从教育体系里面培养了十多年的人才,出来用不上。出来很多!但是诸位您假如有朋友,他是企业主,他是公司的主管,甚至于公家机关的主管,你问问他,现在年轻人有没有好的人才?他会怎么回答?他会告诉你,找不到人才!教育的机器一直在出产,结果企业家觉得用不上。

所以诸位家长,您假如跟你的孩子讲:你就是考试就对了,其它的家事你都不用做,你就一直给我考试,都一直考上去,大学毕业保证你有个幸福美满的人生!有没有家长给你的孩子这样打包票?你会跳票!好象告诉他,你就是把书念好,你以后就是一帆风顺。没有这种事!现在没有,以前有没有?以前也没有。今天他大学毕业了,他假如不会做人,不会与人相处,再好的机会也会让他当面错过。那你都告诉孩子,你就是一直念上去,其它的都不用做,孩子有一个态度缺乏,就是责任心。一个孩子有责任心,他才有担当。但是你告诉他,就念上去就好,其实他念书为了什么?看谁的面子?看父母的面子,这样念;跟一个有孝心的孩子,那可是截然不同。有孝心的孩子他是要让父母放心,他是希望往后能让父母有好的生活,所以他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跟能力,这样子孩子大有发展。诸位朋友,您去了解一下,真正成功的主管跟企业家,学历都不是顶尖的。

我们要重新思考另外一个角度,企业家觉得找不到人才,请问企业家需要什么人才?这个问题不见得要去问博士,问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因为我们人生走过来,也看了不少人成功,还有失败。诸位朋友,你觉得成功的人会具备哪些特质?有没有朋友说说看,你们不要迷信一定要多有学历的才会有答案,很多答案是一个人心静下来,答案就冒出来,清净心生智慧。来,你觉得什么样的特质才会让人生成功?诚实、责任心、谦虚。还有没有?信用、耐心。好,我们可以出一本书了,「成功的特质」。我不骗你,你去书局翻,差不多都是这些话。好,既然知道往后具备这样特质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请问我们教孩子诚实了吗?很多家长觉得诚实重要,然后心里面想,假如太诚实,出去要被人家欺负怎么办?这个信心有待商榷。假如很谦虚,都被人家压下去怎么办?所以信心是根本,您是否真正相信,有这些特质往后他的人生会真正成功!

其实,企业家都已经发现这个事实,西方这几十年来的管理注重在品质管理。什么品质?物品、产品的品质,所以他们叫「全面品质管制」。几十年来的管理学都强调,今天我要做这支麦克风,只要我把麦克风做好,让它很有竞争力,我就可以高枕无忧,所以他们的专注点都在把东西做好。结果近一二十年发生了一些事情,在一九九五年,英国有一家两百多年的银行叫「霸菱银行」,两百多年的基业,因为一个新加坡的期货员挪用公款,两百多年的基业化为乌有,倒下去。

诸位朋友,西方的思惟是出现问题赶快解决,这叫做「症状解」。症状解好不好解?不好解,就好象今天身体坏了,得了癌症,好不好处理?不好处理。所以中国的学问是不治已病治未病,还没生病就要去预防。而西方科学虽然科技很发达,但是他专门处理什么?症状。胃癌,马上把胃切了,肝切了。切了没事了吗?这里没事,过两年,这里又有事。胃癌,癌细胞你不要对它很仇视,因为是有人把它宠坏了它才这么嚣张。谁把癌细胞宠坏了?诸位朋友,每个人身上都有癌细胞,只是你把它宠坏了,它太嚣张,因为我们的身体状态已经十年、十五年把它糟蹋掉了。

这个身体要坏还真不容易,因为它非常精密。所以把癌症割掉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不只没有根本解决问题,还要同时产生副作用。所以很多癌症病人,他在去接受一些治疗以后,后面的日子都会很难熬。其实处理癌细胞,打个比喻,就好象拿了一包垃圾放在地上,很多的苍蝇都过来了。你非常生气,怎么来那么多苍蝇?马上拿杀虫剂来把它统统喷死,问题解决了。好,你离开了。过十分钟,什么又来了?苍蝇又来了。人现在的思惟就是把症状解掉,这个男朋友不好,换了;这个女朋友不好,换了。有没有解决问题?不是男朋友不好,也不是女朋友不好,是谁不好?自己都没有学到包容,没有学到爱护他人。当这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再换几个有没有用?也没有用。所以解决问题要从根本解决。

现在西方人已经发现,原来还有一个比把东西做好更重要影响企业的因素,就是员工的德行。二○○一年,全球第七大企业安隆集团,每年的营业额数千亿美金,因为两个高级主管挪用公司的公款,全球第七大企业也垮了。所以,现在西方人重要的全球连琐企业,现在都在推TEM「全面道理伦理的管理」,在要求提高员工的素质,道德素质。能不能解决?西方人觉得他能不能解决?诸位朋友,现在人有个错误的认知,他觉得金钱是万能,只要有钱就可以把我的孩子教好,只要有钱就可以解决问题。现在有没有很多人有这种观念?有。所以外国人很有气魄,二○○二年美国专门强调伦理道德教育,还特别拨款,从本来的两亿五千万调到七亿五千万,整整调了三倍。有没有用?你觉得有没有气魄?结果他们同时做了一个调查,针对八千多个中学生做心理问卷,百分之七十一的孩子做过弊,百分之六十八的孩子打过人,百分之三十五的孩子在商场里面偷过东西。

这个测试里面有一道题,在后面有一道题,请问你觉得你的道德高尚吗?答道德高尚的中学生高达百分之九十六。诸位朋友,百分之七十一做过弊,百分之六十八打过人,百分之三十五在商场里面偷过东西,结果他的结论,百分之九十六的孩子觉得他品德高尚。请问这一群这个时代的孩子,他依循的是谁的标准?谁是标准?他自己。请问孩子这种态度跟谁学的?假如他的国家领导人动不动就带着军队去打人,打完之后回来说,「诸位小朋友,你们不要跟人家乱打架,要注意这个教诲」!他听不听?不听。所以外国人,第一个,他是否掌握教育的核心?教育不是钱多有用,教育也不是说多了有用,也不是你的理论的书很多就有用。最重要的,在《说文解字》里面把它点出来。

什么叫教?「上所施,下所效」,叫教;育,「养子使作善也」。才两行字,把教育的核心都点出来。诸位朋友,您对于老祖宗的智慧的信心,绝对取决于你对经典的深入,你真正有去领受教诲,你愈读会愈佩服。所以教育里面最重要的,第一个要教对的东西,「使作善也」。当孩子有个善良的心,他就有善良的行为,他自然而然就会有很多善良的朋友,他的人生会幸福。而我们如何教他这些善的行为?不是要求他读很多书,而是先要求自己要做到。当我们表现出来是善的行为,你的孩子在潜移默化当中都会受很深的感动。诸位朋友,你相信我这句话吗?有些人相信,有些人觉得好象没什么感觉。假如你没什么感觉,那你要冷静思考,你旁边都没有善人,都没有演出让你感动的戏。不然,只要有人演出来,一定会感动周遭的人,我敢跟你打包票。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有人演,一定有人感动,有人效法。

在深圳有一位老师,她当初也是学习中国文化一段时间。我人在海口,刚好去年三月十五日,深圳有些老师邀请我过去讲课。结果他们就问邀请我的老师说,这位老师要讲什么?她就跟他说,这位老师要讲《弟子规》。结果他们说,《弟子规》有什么好讲的?那个不是给小孩学的吗?为什么不讲讲《论语》?结果这位老师,虽然是这么讲,但是也去听第一节课。听完之后,她突然觉得自己很多很基本的做人道理都还没有去落实,所以她调整了她的态度,很认真学《弟子规》。她说还没学《弟子规》以前看很多这些圣贤书,觉得自己善根真的非常深厚,有时候还满佩服自己的。结果学了《弟子规》以后,觉得连孝都没有做到,要好好检讨。诸位朋友,是觉得自己善根深厚好?还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学好?前者好还是后者好?前者是活得不清不楚,后者懂得「知耻近乎勇」。所以我们说修行修行,要修正行为。发现自己的过失,你才会愈来愈明白,要当个明白人才好;改正自己的过失,这叫真修行。
他们五月份遇到母亲节,这位老师她刚好也回家乡去。学了就要做,所以她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刚好又遇到她生日。诸位家长,现在孩子生日,第一个想到什么?蛋糕。还有没有?教子使作善也!请问第一个念头想到蛋糕,是善吗?所以孩子很多的反应都已经流露出教育的结果,我们要冷静看看这个种子是播对了,还是播错了,要慎思慎思。这么好的机会教育,应该让他第一个想到的是,生日即是母亲的受难日。要谨记母亲怀胎的辛劳、生产的辛苦,让他让够生起知恩报恩之心,这叫教育。

所以这个老师回去,她要感谢父母,就拉了三个椅子,刚好她的外婆也在,就请外婆、爸爸、妈妈坐好。结果她的母亲比较敏感,她说:女儿,你到底要干什么?这个老师就跟她的母亲,跟这三位长者讲,她说:我人生三十多年来,让你们操了不少心。现在我已经开始在学习圣贤教诲,所以从今以后我要当个孝顺的女儿,不再让你们操心,而三十多年的养育之恩,我会记在心里。今天刚好是我生日,我要好好感谢父母,所以今天要跟父母行三跪九叩礼。

这个老师第一拜拜下去,她的母亲眼泪马上流下来。诸位朋友,那是什么泪?欣慰的眼泪。其实当母亲的人不会去想要孩子回馈什么,但是孩子有这分孝心,就会让她很欣慰。天底下谁最傻?妈妈最好骗,不要求回馈,你给她一些好言好语,对她尽点孝心,她就满足的不得了。这个老师第二拜拜下去,她的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马上走到她先生的旁边,开始帮她先生做按摩。她儿子好象觉得在这样的气氛之下,我不做些什么好象怪怪的。不言之教!妈妈的这分孝心已经让她的孩子感受的很强烈,所以他觉得现在应该去帮他爸爸服务一下。所以身教潜移默化力量非常强。这个孩子回到家里,进门很大方就对他的父母说:爸爸、妈妈,明年我生日也要拜你们两个。这是教育,上行下效,要不要花钱?真正人生重要的事,钱没什么大作用。

从这里我们回想一下,西方人他发现了德行很重要,那都是问题已经发生的时候,所以他现在要去解决。请问他知道德行的根本在哪里吗?要能治本才能解决问题。所以现在他们的大企业也花很多钱在做培训,用中国话讲叫「临时抱佛脚」。请问一个人的亲和力,一个人有礼貌的态度能不能两个月练成?假如他本来很酷都不会笑,马上去练两个月要对人家笑,相信客户走进来,看他笑,全身起鸡皮疙瘩,很不自然。因为他那个微笑想的是,你的口袋的钱要到我这里来,而不是打从内心对人的尊敬。

中国扎德行的根在什么时候?从小,才能扎德行的根!从小不教,「苟不教,性乃迁」。长那么大了,再要把他拉回来,都很困难,所以一定要从小教。《易经》里面有一句重要的话,「蒙以养正,圣功也」,这个「蒙」是代表天地初开,万物都还很脆弱,这时候要好好保护他,好好养育他。所以这个蒙卦引伸到孩子的教育,就是孩子小时候就要养他的浩然正气,正确的处事待人态度,你把他养好了,这个功德最神圣。假如你养出了一个范仲淹,圣功也!现在要养出范仲淹容不容易?怎么会不容易!现在你把孩子养的很孝顺,他马上万绿丛中一点红。
我们在深圳很多的孩子都是学圣贤教诲,这次回家乡去,让所有的长辈都侧目。现在还有看那个小孩子鞠躬九十度的!他们都肃然起敬,看了很欢喜,不知道红包有没有包多一点?有一次一个孩子跟所有全桌的人一起吃饭,所有的长辈看菜上来了,马上动手要去夹,突然看到这个孩子头低低的在那里念念有词。本来他们要夹菜的,突然觉得很奇怪,都停下来。等这个孩子念完以后,就问他,你刚刚在念什么?怎么不赶快吃?这个孩子对着全桌的长者说:我刚刚在念饭前祈祷文,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诲,感谢农夫的辛勤的劳作,及所有付出的人。这些长辈拿着筷子上了一课,我们只是想到要吃,这个孩子却感恩的心可以常常存在心上。诸位朋友,这个孩子幸福吗?活在感恩当中的人特别幸福。你能把孩子真正把他教善了,他一定会去影响很多人,他一定会是当代的范仲淹。所以我们当家长的要定位,「蒙以养正,圣功也」。

当孩子从小就是扎这些圣贤人的智慧,诸位家长,你要不要担心他出来没工作?你还担心,那叫杞人忧天。所以你格局要大,人生才会走得宽广;格局小,一辈子都活在患得患失当中。最近我听一个朋友说,有很多大企业都到一个团体,而这个团体专门推展儒家学说,到这个团体找些年轻人。这些企业家说,现在外面的人不讲诚信,没有责任心,他们用得提心吊胆,他们是主动到学圣贤学说的团体去找人才。所以诸位家长,您的孩子现在假如扎的根是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你已经让他这一生立于不败之地。

好,我们刚刚提到的,抉择教育的先后顺序。诸位家长,您现在的抉择不只会影响你,还会影响谁?你的家人;不只你的家人,你世世代代的子孙都会影响。诸位朋友,你曾经有想过,我的决定会影响子子孙孙的举手?来,给这些朋友掌声鼓励。人生就好象下一盘棋,假如我们思考的都是下一步怎么走,那你每一步都会走得举棋不定,那样好吗?假如我们下棋可以看到一百步怎么走,两百步以后怎么样规划,那你的人生会走得从容,你的孩子的人生也会走得高瞻远瞩。当他会思考到,我的抉择会影响世世代代,相信他教育他这一代会非常谨慎,会非常用心,因为他已经考虑的这么远。现在有这样考虑的人不多,古代的中国人有没有这样的考虑?很多!所以中国的家训应该是全世界最多的,我们有听过《了凡四训》、《朱子治家格言》、《颜氏家训》,还有诸葛亮。很多的圣哲人都有这样的态度,把人生的智慧传承下去。所以,我们要考虑到你的抉择很重要。

而人生要下对抉择,必需具备什么?我的爷爷没有念过书,一个字都不认识,他是捕鱼的。他的兄弟统统捕鱼,不止他的兄弟捕鱼,他兄弟的孩子上了初中还没毕业就一起去捕鱼。他轻松多了,我的孩子都帮我捕鱼,他就不用那么累了。这样好不好?马上很好,对不对?但是我爷爷他觉得,人生因为没有读书没有智慧,很遗憾,所以他坚持再怎么苦也要让孩子念书。由于这个抉择、这个判断,我父亲那一代五个孩子,一个博士,三个大学毕业,一个高中毕业;到我们这一代全部大学以上,已经出了两个博士,都是爷爷的抉择。我们这一代我的学历最低,我的身高最矮。所以为人长者要谨慎你的抉择,你的判断力。好,我们这一节课先抉择到这里,谢谢大家!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2-8 08:55 编辑 ]

美惠子 发表于 07-2-8 08:53:49

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集)
2005/2/15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02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要具备正确的判断力,才会做对抉择。一个人是不是生下来就会判断?还要透过学习,他才能够形成判断力,才能下对抉择。而这个判断力要取决于他的理智、智慧,他才会下对判断。假如没有智慧、没有理智,就有可能会意气用事,俗话讲后悔莫及,后悔都是后面才来悔,就是下错抉择,下错判断。一个人何时要具备理智?什么时候?理智要学多久?活到老,学到老。但是理智要愈早建立,人生才会下对重要的抉择。

请问理智从哪里学?现在很多人读很多书,有没有理智?现在有个病叫忧郁症,很多忧郁症的人看的书可不少。

问:愈看愈怎么样?
答:忧郁。
你们怎么都知道?所以在这个时代,连选书都要有判断力。现在知识爆炸,很多小孩看错书。有个孩子才五、六岁去看心理学,本来都跟他的妈妈讲,「妈,我要一个弟弟」,都这样跟他妈妈讲。结果看完心理学的书,马上跟他妈妈说,你不能生弟弟,因为假如你生了弟弟,你就会比较不爱我。看书好不好?你今天出去可不能说「蔡老师说看书不好」,话要给他讲完,要看对书才好,看错书是污染。

诸位朋友,一杯清水,把一滴墨汁滴下去,时间才一秒,请问你要花多少秒才能回复到本来的清净状态?多少秒?可能十倍、百倍。所以孩子的思想假如污染了,你要花更多倍的时间把它清除。我常常有时候跟一些同事聊天,那些同事说,某些综艺节目真好笑,笑得我都快要躺在地上。我都会跟他说,我说你看那些主持人在挖别人的隐私,在拿别人开玩笑,你觉得他做得对不对?他说当然不对!那你觉得很好笑,你在那里笑的时候,你儿子在旁边陪你笑,他知不知道对不对,他觉得爸爸觉得很好笑,那这样做是对的。所以孩子耳濡目染,对别人的言语轻慢,对别人的言语会有占便宜的倾向,会乱开玩笑。当你已经发现他讲话没什么分寸,再要把他扭回来,就很累了。电视如是,书籍的内容亦如是。

最近很畅销有本书叫《穷爸爸富爸爸》,应该有人看过!有个家长看了以后很高兴,跑来跟我说,她说蔡老师,这本书真有效果,它可以让我懒惰的女儿瞬间变成勤劳的女儿。这个特效药有没有效?真有效。她跟她女儿说:女儿,帮我拖地,给你两块人民币;帮我晒衣服,给你两块;帮我洗碗,给你三块人民币。她女儿本来懒洋洋的,突然变得很有精神,变得好象不辞劳苦,开始工作。有没有效?你看特效药都很有效,感冒流鼻涕,马上针打下去,药吃下去,五分钟、十分钟见效果。有没有效?我们现代人都很喜欢特效药,所以你看,为什么很多人会被那些神棍骗?他夫妻关系不好都已经十年、二十年,结果这个人跟他说,你马上烧些纸钱,做哪些动作,马上保证你夫妻变好。都很希望吃特效药,都没有考虑到冰冻三尺,有没有理智?没有理智的人特别容易被骗。所以,好象面对很多问题都希望赶快立即有效果。

其实,人这个思考就没有道法自然。感冒流鼻涕,为什么会流鼻涕?诸位朋友,鼻涕是不是病毒?鼻涕是你免疫系统跟病毒奋战之后所留下来的尸体。你看我们伤口是不是会化脓?这个代表当病毒入侵的时候,你的身体的免疫系统马上起来防卫你的身体,你看到鼻涕你要很高兴:你看,我的免疫系统奋勇杀敌。结果你看你的免疫系统奋勇杀敌,你也不爱护它,你只希望不要看到鼻涕,马上抗生素吃下去。吃下去很有效,它一定会把病毒杀了,它也同时会把你的免疫系统杀了。不只杀免疫系统,连你肠胃里面好的细菌通杀。所以,孩子吃完药打完针,气色怎么样?你看那个孩子比较明显的,两颊都会削下去,然后一两个礼拜看到食物都没什么胃口。所以你用特效药,他的免疫系统一直没有建立,这样就会恶性循环,到最后,只有要有流行性感冒,你保证要带着孩子去跟医生报到。那你要带到什么时候?你要花多少钱?所以,我们要了解道理,不要看了书以后,看到有效果马上就用。

这位家长过了一两个礼拜又来找我,她脸色不大好看,她说蔡老师,出状况了。我就问她什么状况?她说,今天我跟我的女儿说,我说女儿,今天妈妈很累,你去帮我把已经洗好的衣服晾起来,妈妈给你两块钱。她跟她妈妈说:今天我也很累,我不赚了!她突然警觉到,这服特效药已经流露出副作用了。诸位家长,家庭是不是谈利益的地方?不是。你已经把功利主义带到最温暖、最祥和的地方,都被功利主义袭卷了。家庭是教付出的地方,家庭是教感恩的地方,家庭是教认知本分,懂得尽本分,懂得尽孝道的地方。所以我们要有理智的判断,你才能够防止书籍里面不正确的知识,才能防止孩子受到这些的污染。

好,那我们再来看,到底要学哪些书本、哪些教诲才能真正建立理智?我们进一步要来思考这个问题。
问:有个心理学家,四十岁写了一本书,六十岁又写一本书,诸位朋友,你要看哪一本?
答:六十岁。
问:为什么?
答:经验丰富。
经验有分好经验跟坏经验,坏经验丰富也要学吗?很多朋友都说,他的人生可能智慧比较高;这句话其中有两个字我们要思考,「可能」。是不是活得愈老愈有智慧?不一定。而社会是个大染缸,诸位朋友,二十岁的人比较单纯,还是四十岁的人?单纯离智慧近,还是复杂离智慧近?很多事情你不能似是而非,要很清楚明白,你的宝才会押对;不然押错了,人生可不能转回来,所以要战战兢兢,要很谨慎。假如你只是相信他「可能」说对了,那你是把你的人生押给他,甚至于把你孩子以后的幸福押给他,这样太危险。不能听哪个人说你就相信,因为他所说的话还不能印证是智慧,还不能印证是真理。而中国人的文化,它是已经经历几千年的人类共同印证,确确实实都是所言不虚的真理;而中国圣贤的智慧是超越了时间跟空间。

我们来看一看,四、五千年前,做人要尽孝;四、五千年之后,要不要孝?要,所以超越时间。中国需要孝,外国呢?请问外国人听到孝的教育,他的内心会怎么样?「人之初,性本善」,他听了会很欢喜。因为我们在澳洲就办《弟子规》的课,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所以客人坐前面,我们坐后面。在上课的过程当中,因为《弟子规》有很多的经句都是根据圣贤人做出来的德行,比方说「晨则省,昏则定」,是周文王做到了;还有「冬则温,夏则凊」,这是东汉的黄香做到了。所以每次在讲经句的过程,都把这些故事娓娓道来。我们坐在后面就看到这些澳洲本地人频频在点头,我们也很好奇他点头的时候在想什么。上完课跟他们围起来做座谈,这些澳洲的朋友他就说,做人应该这样,做人应该如此。所以,孝穿越时间,穿越空间,这样的真理才值得我们用短暂的生命好好去追求,好好去深入。

当我们真正有理智,就会下对抉择,诸位朋友,抉择当中有一个抉择最重要:抉择你的思想、观念,择念。诸位朋友,您现在的思想、观念处于什么状态?为什么思想、观念这么重要?思想决定你的行为,行为决定你的习惯,习惯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所以一个人能不能幸福,从哪里就见真章?思想!我常会问朋友:你是炎黄子孙吗?怎么没声音?诸位朋友,您不知道你们现在正在「万姓宗祠」之下吗?所有的祖宗在等你们的答案,他们快要垂泪下来了。你们是炎黄子孙吗?是!好,一个孩子假如从小在美国长大,他的父母都是中国人,长大以后,我们可以保证他的血液一定是正统的中国血液。他的思想呢?好,思想重要还是血统重要?血统不会影响你一生,思想会影响你的一言一行。所以,我们做人要重实质,不能重形式。

我们现在来检验一下,我们的思想是炎黄子孙的思想,还是其它的思想。诸位朋友,您心中有答案了吗?现在社会我们明显看到,人与人发生冲突,现在父子有没有冲突?有。打开报纸很多情况,父子冲突、兄弟冲突,很多的法院愈盖愈大,为什么?冲突变多了,他们处理不来,愈盖愈大。夫妻离婚率节节攀升,所以人跟人冲突。团体跟团体,我们看到很多的团体互相攻击,互相批判,冲突了。国与国?今天翻开报纸,假如你没有看到战争,你会觉得很欣慰,几乎每天都有战争发生。诸位朋友,这些冲突是结果,我们每天看着这些结果叹气,有没有用?没有用。假如全世界就像一亩田地,现在长出来这些稻子长什么样?歪七扭八。你要不要对着这些稻子破口大骂?骂了半天,它有没有长好?有没有?没有长好,可能骂完之后,它马上就死掉了。

觉者畏因,觉悟的人会把原因找出来,迷惑的人只会害怕那个结果。所以当我们去担心我的身体会不好,担心以后孩子会不孝顺,担心来担心去,一点帮助都没有。我们要把人与人、国与国的冲突根源找到,从根本下手,才能够解决问题。根本就在思想,因为现在人的思想普遍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为中心,第一个先想到谁?自己,所以会损人利己。竞争再提升变什么?斗争。斗争再提升,战争;战争再提升,末日。诸位朋友,你现在看到战争,能不能站在中间:不要打了!能不能解决?为什么会战争?根源在哪?人的思想、态度就会延伸出他的行为。

自我中心,诸位朋友可能会听不明白,我用个比较白话给你们看,自私。诸位朋友,你现在拿到一颗很好吃的巧克力,你第一个会想到谁?我们刚刚讲人要诚信。第一个想到谁?好,我在一次课程里面,刚好有三个答案,坐在前排有一位三十来岁的年轻人,他说「赶快吃下去」,他很老实。后面两排有一位女士,四十几岁,她说「留给孩子吃」。再后面一点,有一位六、七十岁的长者,他说「先给父母吃」。诸位朋友,哪一个人有文化涵养?哪一个?三十几岁还是四十几岁,还是六十几岁的?六十几岁。可是六十几岁的人可能不识字,三十几岁的人可能是大学毕业。所以学历愈高不代表他有文化,不代表他懂得做人。

我常会跟小朋友说,我说大学毕业有没有文化?他们马上说有。我说不孝父母,有没有文化?他们说没有。我说大学毕业不孝父母有没有文化?他们答不出来,被我骗了。所以人的认知错误了,真正的文化、道德涵养就在你的一念之间就见分晓。三十几岁,第一个念头想自己,所以自私。四十几岁,想孩子,对不对?现在人慷慨激昂,对!您假如回到两百年前,你可不要这样讲,你会被人家笑,人家会觉得你没有智慧。因为当你拿到好吃的东西是先给孩子,你已经给孩子错误的示范,他会想到谁最重要?我最重要。你已经在长养他的自私。但是你这块巧克力假如是拿给爷爷奶奶,这孩子在旁边看爷爷奶奶笑得这么灿烂,他会很感动,你种了他为人子之道。

从刚刚这个事例,我们也好好省思一下,我们假如自私多,这不是炎黄子孙,自私多是受到资本主义跟功利主义影响。诸位朋友,现在受功利主义影响的人占多少?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当中。诸位朋友,要不要继续增加?假如继续增加,这些戏都会持续怎么样?继续上演。会不会停下来?不会。所以要根本解决从哪里?从人的思想开始解决。我们常常在说,战争可能不到我身上,末日我也不一定看得到。很多人对末日的想法是什么?觉得可能是几颗核子弹炸了,地球毁了,叫末日。其实,俗话有提到,生不如死更痛苦。什么样的生活会让人生不如死?诸位朋友有没有这种经验?看起来都没有,那你们都很有福报。很多人孩子在外面每天为非作歹,这个家长每天担心受怕,真的活的比死还痛苦。当道德都沦丧的时候,那是真正的末日到了。

在大陆的四川,有一位十三岁的孩子,煮饭给他爸爸吃,他爸爸吃完就暴毙死了。家里很穷,没有钱验尸,所以就埋了。过一阵子,煮饭给他妈妈吃,他妈妈吃完也死了,也跟他父亲就一起安葬。他去给父母祭拜,祭拜完很不耐烦,把那些饭菜赶快倒到垃圾筒。他的婶婶看了之后心里起疙瘩,这个孩子怎么对父母一点恭敬心都没有?结果这孩子走过来跟他婶婶说,他说我爸爸妈妈是不是有买保险?他婶婶听完,很警觉,赶快报警处理,结果确实是他亲手杀了父母。为了什么?那个保险费才一万块人民币,不多,两条命都不见了;而这还不是普通的命,是他的父母。他为什么要拿保险费?因为要去买一支手机。

诸位朋友,欲望的力量强不强?强!欲令智迷。所以,我们教孩子是要长他的欲望,还是要长他的德行?那会差很多。假如你教导孩子是让他懂得孝道,懂得尽自己的本分,那他念书是他一种责任,他念书觉得要不让父母担心,这是长他的德行。假如他念书,你是说今天考前三名带你去吃麦当劳;上了初中,你说考前三名给你一台数码相机;要考大学,你说你考上大学给你一台计算机。当我们这样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在长养他的什么?欲望。他没看到本分,他要的是他的欲望。

所以有个孩子考高中,考上了,就对他的父母讲,他说爸爸妈妈,你们要替我买几件名牌的衣服。他父母很纳闷,说为什么?他说因为我考上高中,你们省了很多赞助费。因为他高上考中,他的父母不用再去帮他买个高中念,所以他觉得他很有功劳,替父母省了这么多钱,父母应该回馈他,帮他买几件衣服。他的父母听完之后,内心怎么样?跟一些朋友的反应一样,直摇头。但是,早知今日,为什么孩子有这种态度?用物质在跟孩子互动,在教孩子,他物质化就会很自私。

我们不希望道德沦丧,就应该从自己开始做起。很多人都会觉得,现在社会都变这样,我再怎么做可能也没有效果,很多人都会这样想。请问我们这样的念头,对家庭、对社会有没有帮助?没有!这样的想法理不理智?不理智。我们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一个人的真诚心、真德行,能够唤醒身旁周遭人善良的本性。所以古代舜王(大舜),他为人非常孝顺,他一个人很孝顺,修养很好。父母虽然对他很凶,但是他依然尽他的孝道,因为他知道「亲憎我,孝方贤」。跟父母可不是交易,不能说今天父母对我凶,我就不对他好;我们是要时时刻刻记住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去回报,而不是去渴望父母要对我们好,因为孝顺是一个人的本分事。由于他有这样的态度,所以他那分对父母的孝改变了他的家人。因为他修身,所以能够齐家;因为他的德行让邻里乡党的人看了都很感动,都愿意效法他,甚至于是都希望做他的国人,所以他就齐家治国。当时候的君王尧帝看了很感动,觉得把天下交给这样的人,人民才会幸福,所以他进一步治国平天下。诸位朋友,当我们真正修养身心,就能够对家庭、社会产生很大的力量。

新加坡有两个国宝,一个是他们的前总理李光耀,另外一位是一位女士叫许哲,她已经一百零六岁,她对人很有爱心,对父母也很孝顺。她自己一个人照顾二、三十个老人,这些老人都比她年轻二、三十岁,都是七、八十岁,她还去照顾他们。她这样的爱心感动了新加坡人,不止感动了新加坡人,感动了全世界千千万万的人。所以,其实要对这个社会、世界有所贡献,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好好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所以老祖宗教诲我们国家兴亡,这个态度很重要,当有这样态度的人愈来愈多,这个社会就开始转变过来。从哪里转?七○年代,有一位英国的大哲学家叫汤恩比教授,他曾经讲过一段话,他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两种学说,哪两种?孔孟学说,还有大乘佛法。这一段话很有道理,不是中国人讲的。

问:请问孔孟学说在哪?
答:在中国。
你确定吗?你看,中国是礼仪之邦,你现在看到人与人见面会很客气,说「你好」,在哪里看到?
答:日本。
怎么答案变了?在韩国。所以我很担心有一件事,可能五十年后,国际法庭会打一个诉讼案,就是孔夫子是韩国人的老祖宗,还是中国人的老祖宗?诸位朋友,结果会是怎么样?那个法官会说重实质不重形式,来,我们现在来看看是韩国人力行孔夫子教诲,还是中国人。到时候我们就欲哭无泪,所谓「知耻近乎勇」,我们要珍惜有这么好的老祖宗,珍惜他们的教诲,要把他转过来。

为什么汤恩比教授这么讲?一九八八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得奖主在巴黎发表了联合宣言。内容里面提到,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要生存,要继续生存的话,要回归到两千多年前,汲取孔老夫子的智慧。诸位朋友,诺贝尔得奖主都是什么来历?都是每个行业的顶尖佼佼者,为什么他们异口同声都体会到,未来的社会问题一定要孔孟学说来解决?其实这些道理,我们只要细细静下来都能思考出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孔孟学说的核心在哪里?仁爱。大乘佛法的核心在哪?慈悲,所以仁慈、慈悲。其实西方的圣哲也把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点出来。西方的圣哲,上帝、耶稣教什么?博爱。既然都教了,但是现在为什么都尝恶果?因为不听老人言,吃亏就在眼前。当人的思想观念回归到圣贤的教诲,问题就开始转好。

我们来看,仁爱存心,懂得互相帮助,再提升,互爱,就能够创大同世界。诸位朋友,大同世界不是高高挂在墙壁上的。我们来思考一下,当一个人真正有孝心,他的孝确确实实已经放在心上,他去看到别人的父母,他会不会尊敬?会。所以《孝经》里面提到,「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你让一个人真正有孝心,他面对所有为人父母的人他都会恭敬。我们试想一下,今天你有孝心,你坐在公车上看到一个老婆婆上来,你还会坐在那里吗?会不会?你马上会想到赶快站起来,这是为人长者、为人父母,很辛劳,赶快让她坐。当你看到这些长者他走在路上,过马路很惊险,相信他会马上自然而然去搀扶他。有这分孝心、仁慈心的人,自然就会去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所以,当我们都重视每个人的德行,重视孩子的德行,整个社会慢慢地就会呈现祥和之气。其实末日还是大同世界,看起来很复杂,但是你抽丝剥茧,把它的来龙去脉找出来,根本在哪?就在一念之间。

现在市面上很常谈生涯规划,诸位朋友,您怎么经营你的一生?你希望你的孩子怎么经营一生?当孩子自私,当孩子注重物质享受,他会走出什么样的人生?我们来分析一下。小时候很快乐,要玩什么都给他玩,要吃什么都给他吃,反正顺着他的个性去发展。顺着个性,诸位朋友,顺着哪个个性?人都会好逸恶劳,「苟不教,性乃迁」,很多的习性就跑出来。中国这些为人长者,对这个问题看得非常深入,所以教育孩子很重视,不能长他这些习性。因为假如他很奢侈,他很懒惰,他不恭敬,请问一辈子会怎么样?一辈子会经营好吗?不会。但是这些习惯一养成,要再把它导正回来就很困难。「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你让他小时候很幸福快乐,要什么有什么,等到他花钱习惯了,很难改。
我们来看看现在这些一、二十岁的年轻人,都还没有出社会,花钱比赚钱的人更凶,信用卡都办几张?这个我比较没有经验,你们给我一些信息。办好几张,这一张刷爆了再去办。以前的中国人是觉得欠人家钱很丢脸,现在年轻人是想尽办法先用再说,所以很多的年轻人还没有踏入社会,已经把他的社会信用破坏、糟蹋了。所以他很奢侈,一辈子要成为物质的奴隶。你们怎么知道?真有智慧。所以他努力的目标不是为了要孝顺父母,不是为了要照顾妻儿,而是要满足他的物质欲望。
其实人一天要花的钱,吃饭、穿衣,多不多?不会很多。但是只要沾染上这种奢靡之气,就会挡不住诱惑。因为要还钱,他就必须很努力,要去击败别人,在工作当中可能会损人来利己,看到人都觉得是敌人、是对手,所以活的像战场。他老年,你看我们都很羡慕西方有老人福利,很羡慕。但是我们要了解,这些老人家住在里面,虽然不愁吃穿,但是他的精神生活很贫乏。他们可能会觉得,刚好有一天孩子来看他,他会高兴好几天,告诉其它的朋友说,我儿子还没有忘了我。这句话听起来,他觉得高兴,你觉得心酸。中国人觉得真正的福报在什么时候享?老年。假如老年精神生活这么匮乏,这个人生你不会觉得很幸福的。
好,那什么样的生涯规划才是正确的?我们来看,假如一个孩子从小有仁爱之心,他已经在为自己积福、培福,所以从小要培福、积福。年轻,因为有德行、有智慧,所以要造福;老年,福在晚年享,那才是真正的福。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从小可以培福?你不要看他年纪这么小,哪会培什么福?俗话说「福田心耕」,当一个孩子从小他念念都会为人设想,都会替人着想,他这一颗心已经在为他这一生培育出非常多的福田。而他有这样的态度,学的东西他一定会奉献社会,造福,晚年铁定享福。好,我们今天的课就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2-8 08:57 编辑 ]

美惠子 发表于 07-2-8 09:01:09

(第三集) 2005/2/16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03
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提到,事实上,世界、社会、家庭的安定并不是没有办法达成,关键就在每个人的那一念心念。假如自私,就会发生冲突;假如时时可以为人着想,家庭、社会就会圆满安康。昨天也提到,一个孩子假如从小就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那他从小他的起心动念就开始培植自己的福分,所以从小就知道培福、积福。因为有这分存心,他知道读书志在圣贤,要把学的道德学问好好的去奉献这个社会。所以,他一入社会就知道替社会造福,他的福分就愈来愈大,到了老年福报现前,就可以安享晚年。

我们中国人讲五福,其中有一福叫「善终」,再白话一点,就是很好死,不会死得很痛苦,俗话讲不要不得好死。这句话好像是骂人的话,不过诸位朋友,现在这句话不算骂人。算什么?算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记得小时候,还常常听到某位长者昨天睡觉很安祥地就去了。现在这样的情况多不多?不多了。为什么以前的人他可以很安祥地离开这个世间,而现在的人死的时候可能都要急救,死的时候都可能不省人事?那都是因为他不懂得照顾身体,他不懂得培植自己的福分,福太薄了,就没有办法善终。所以人要有福分,根源还在一念善心。以前的人存心比较良善,处处为人着想,所以死得很轻松;现在的人比较自私,临终前还患得患失,很多事情还很执著,都放不下。我们要晚年享福,要懂得心存善念,要懂得时时能够放得下来,不要执著。

很多人都觉得,人的一生好象是要开始工作才会对社会有帮助,然后人老了以后,就比较没有办法尽自己的心力。所以一般都觉得,好象二十岁到六十岁这一段,才是造福社会的黄金时段,很多生涯规划都是这么谈。其实,当一个孩子从小就是接受圣贤教诲,他的人生绝对不是只有四十年的光景。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孩子从小以仁爱存心,以道德存心。我们曾经在课堂当中,有个孩子他才两岁多,第一天去上课,上完回来,他的父母问他:你今天学到什么?这个孩子马上精神抖擞说了四个字:孝顺父母。他的父母也很震惊,两岁多的孩子学得非常笃实,非常扎实。

第二次去上课的时候,刚好老师请很多的同学上来分享,这个礼拜做了哪些孝顺父母的事情。因为学问贵在力行,学了以后,回到家里要好好落实。所以很多的同学都上来讲,他帮父母端洗脚水、他削水果给父母吃。这位两岁多的小朋友,看到这些大哥哥、大姐姐都做到这些孝行,让他生起效法之心。所以诸位朋友,大人教小孩是一个方法,小孩教小孩又是另一个好方法,所谓「相观而善」,他会互相观摩。这个孩子第二节课回去,马上就拿着茶杯去端开水给他的父母喝。

诸位朋友,他两岁多就时时有这样的存心,所谓「福田心耕」,他已经在培植自己的福分。相同的,他这样的行为是修身,他也会感动他的父母。连两岁多的孩子都知道端茶给父母喝,都知道处处为父母设想,相信他的父母自己也会感觉,连孩子都这样,我自己要更积极力行孝道。所以这个孩子已经开始在齐家。这个孩子的事例,我在中国大陆已经讲遍了大江南北,甚至于还扬名海外,把他这个故事讲到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因为有这个孩子真实的修身功夫,我们才能够把这些事例进而去推广,让更多的人、让天下的人都能够引以为效法。

所以,一个孩子假如从小受圣贤教育,他的生命绝对不是从二十岁才开始发光。从几岁?假如刚好这个妈妈怀孕的时候就知道给他放《弟子规》,给他听这些圣贤经典,可能这个孩子一生出来第一句话说什么?可能说「弟子规,圣人训」,那这个孩子从出生就可以弘扬圣教,他的生命可以从小就有价值。再来,从小读圣贤书的孩子,他长大造福社会,他的智慧会与日俱增,他会愈老愈值钱。走到哪里,很多的后生晚辈都要亲近他,因为只要亲近他就可以得到很多人生的启示,减少很多无谓的摸索。所以接受圣贤教诲的人,他的生命不是六十岁结束,而是会到他老都会很有价值。

我的老师释净空教授,今年已经七十九岁了,走到世界各地都有一大堆的学生希望能得到他的教诲;不止是我们中国人希望得到他的教诲,现在世界上各个宗教、种族都非常希望能亲近这位长者、这位老师。所以他的生命绝对不是六十岁结束,他的生命什么时候结束?不会结束;因为他的教诲是从真诚心中发出来,真诚心可以超越时空。《中庸》里面讲,「诚者,物之终始」,真诚一定可以成就事情,而且至诚如神,至诚可以感通。用真诚心做出来的言语、行为,不会因为时空而改变他的影响力。所以诸位朋友,孔老夫子死了吗?他的精神长存,垂范后代。

范仲淹死了吗?在二○○二年,大陆举办了一场全球华人读经的活动,来自马来西亚,来自新加坡、香港、印尼,很多地方的华人都到了山东曲阜。其中邀请了一个特别来宾,就是范仲淹的嫡传后代,已经八百多年,他的后代都很有成就。我在演讲当中结识了两位,其中有一位我看他脸大大的,耳朵耳垂很大,我们中国人说的,一看就是富贵相。所以他的教诲,八百多年来还影响着他的后代子孙。他的这位子孙在山东曲阜的活动当中,上台唱了一首歌,他们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谱成一首曲。当他唱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信范仲淹在天之灵,他也会觉得他这一生真有价值,这一生没有白来一遭。所以,当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圣贤教诲,就知道用真诚、用爱心去经营他的人生,相信他这一生的价值会永垂不朽。

诸位朋友,当你为人父母,为人长辈,你到底要让你的孩子经营出什么样的人生格局,这个很重要!你是希望他能垂范后世?还是希望他不要饿死就好了?我们的思想观念会直接影响后代子孙。诸位朋友,做人要有志气,当我们知道中国文化可以解决这个社会跟世界的问题,我们应该责无旁贷,要勇敢走出来。诸位朋友,勇敢走出来也不用拋头颅,也不用洒热血,只要从哪里开始?从自己的修身开始做起,很多的大事业都是从小地方一步一步做出来的。《大学》里面有一句非常重要的教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就是说,不管他是国家领导人还是贩夫走卒,他要把国治好,要把家治好,下手处在哪?修养自己的道德、学问。当你有道德、学问,就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很复杂的事,你把它抽丝剥茧,其实很简单。

我们已经了解到,有仁慈之心,念念有仁慈,人人都有仁慈,社会就能够往大同世界发展。我们进一步要再思考,一个人的仁慈之心从哪里开始培养?从哪里下手才能够长养他的仁慈之心?我们总要把第一步找出来,这第一步在哪?好,我们常常把思考一直往根本去思惟的时候,真理就出现了。一个人对父母都不孝敬,他会去对其它的人孝敬,你相信吗?所以,《孝经》里面有一句话说到,「不爱其亲」,不爱他的父母,「而爱他人者」,而去爱护他人,这个叫「悖德」,这是违背一个人的德行,这是不可能出现的。

我在课程当中,也曾经请教过一些还没有结婚的女性,我就问她们,我说:有一个男士他很积极追求你,数十年如一日地努力。现在还有没有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爱情长跑?现在比较没有。他追求你三年,三年如一日,你有任何的要求,他一定尽心尽力帮你办好,而且只要有空都陪你喝咖啡,都陪你爬山、郊游。但是他从来没有跟他父母喝过咖啡,也没有去爬过山。这三年,你也觉得他对你很好,他跟你求婚。突然有一位长辈,刚好是他的邻居,他告诉你,这位男士对他的父母不孝敬。我就请问她,请问要不要嫁给他?要不要?不要!有些女士还会迟疑一下。当局者迷,假如现在还会迟疑,真正遇到的时候一定陷进去。怎么你们这么有经验?

所以我们要理解到,孝对一个人很重要,当一个人没有学到孝道,他有一个态度不能形成,他恩义、道义的人生态度没有办法形成。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养育、教育的付出。他没有长恩义,没有长道义,会长什么?很多的父母说,「我的孩子没学好,也没学坏」,有没有这档子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什么是逆水?现在的社会是个大染缸,你不赶快教他好的,他一定学坏的。我曾经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教书,一般人会认为,在偏远地方污染比较少,所以孩子比较单纯。其实不然,因为现在有一个大魔王,无远弗届,不管你住在山上,他都会跑到那里,把不正确的观念告诉你。

问:这个大魔王是谁?
答:电视!
你们怎么都认识他?对!所以我们要警觉到,你不赶快把正确的态度、观念教给孩子,他一天一点一滴都在学不对的。所以让孩子看电视,一定要选择没有污染的,要选择好的节目。

当孩子恩义、情义没有长,会长什么?会长利害。他喜欢的,他就会尽力去追求;他不喜欢的,他可能就翻脸不认人。当孩子对人的态度都是利害,那利害靠不靠得住?利害是瞬息万变,今天没有什么利害,兄弟还相处得很融洽,明天假如因为父母的财产,可能明天就会翻脸。这个男士为什么在这三年来可以这么样尽心尽力为这个女士去付出?原因在哪里?有利可图!你看现在的男孩子看到漂亮的女生,都会无怨无悔替她付出,有没有?半夜这个女孩子肚子饿了,打通电话给他,他马上就跑出去帮她买些热的芝麻糊,还是热的杏仁糊给她吃,这背后的动力是利。

当你嫁给他了,三年之后也帮他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但是生孩子很辛劳,所以脸上长了几条皱纹,没有像以前这样年轻貌美。结果这位男士他出去工作,看到一个更年轻貌美的,那你从利变什么?变害,因为他又想要追求那个女孩子,我们就从利变害。害要怎么样?对,因为他只有利害、只有好恶,所以从利变害,从好就变恶。这个动作一做下去,影响家庭、影响社会,离婚率就攀升了。离婚率一攀升,直接影响的就是下一代的教育。不只是你离婚以后影响这个孩子,在相处过程当中,夫妻的冲突,这种不好的气氛都深深地烙印在谁的心里?小孩的心里。所以夫妻不和、夫妻离婚,对孩子是一辈子的伤害。

离婚率还会带动另外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就是犯罪率。我曾经去问过一位监狱的领导人,我请教他一个问题,他也回答到,他说进监狱里面,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是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因为家庭不健全,孩子从小没有好的家庭教育,所以他人生的根基就不扎实。然后到学校、到社会遇到不好的缘分,马上连根拔起,很容易就被不好的朋友给带坏了。当社会的犯罪率愈来愈高的时候,诸位朋友,你再有钱、再有社会地位,你有没有安全感?有没有?没有。现在整个世界确确实实很少人有安全感。现在我们走在街上逛街,像我到海口去,我背我的背包都怎么背?一定要背在前面,而且要放在肚子前面,要这样子慢慢走,不然很害怕后面会怎么样?假如有人要抢你的皮包你就危险。

现在呈现社会治安的不好是个结果,诸位朋友,原因在哪?家庭没有稳定。再来,人从小没有学孝道,没有学圣贤教诲。今天婚姻不好,根源在哪?根源在从小没学孝道。我们了解到这点,就要更重视孝道的教诲跟圣贤的教诲。与其我们常常在那里抱怨社会治安不好,不如现在从自己做起,教孝。再来,看到别人的孩子也要同时教育他孝顺父母,我们要尽心尽力去推广这个重要正确的观念。孔老夫子在《孝经》有一段非常要重要的开示,叫「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要从这里开始。没有从孝道入手,一个人的德行是长养不起来的,所以教育首重孝道。诸位朋友,我们把这句话念一遍,您念一遍一定跟以前念这一句感觉不一样。好,来,我们念一下,预备起,「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好,根本找到了,路就不远了,所谓君子务本,本立仁道就生了。老夫子在《论语》里面就有讲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孝」开始教起。

我们这一次的主题是「细讲《弟子规》」,而《弟子规》就是从「孝悌」扎根,所以「入则孝,出则弟」。在我们开始讲《弟子规》之前,我们要先确立一些正确的学习态度。当我们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你的学习效果就会很好,俗语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习首重立志,所谓「学贵立志」。我们在海口办教师课程,第一节课我们跟所有的老师共同立了一个志向,叫「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常常在祈求世界和平,世界和平是个结果,要先种什么因?要先种每个人有仁爱的思想、观念的因,而仁爱的思想、观念要透过学习、透过教育,也就是要教导圣贤的智慧。所以「开太平」是结果,「继绝学」是种因;「为往圣继绝学」才能承先启后,要承先就要先自己学好。

我们有一位老师,他教的是五年级,他有这样的使命,所以一天除了教书以外,还安排三个小时深入圣贤经典。而且每天早上他是很早就到学校去,然后自己打开《弟子规》、打开《孝经》来读诵。他的学生一进门,本来还拎着早餐准备怎么样?准备在那里慢慢地吃。看到老师已经正襟危坐在读经,小孩马上走到自己的坐位,坐下来把经书拿起来跟着念。所以诸位朋友,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以身作则。由于他的用心,所以他们班成绩还有礼貌都有很大的成长。他的校长看了以后,就问他,他说「你们班是怎么教的,怎么会教得这么好」?这位老师跟校长说,因为我请了数百个古圣先贤来教我的孩子。

我们中国有一套书叫《德育故事》,里面有七百多个圣哲人的故事,它分成八个单元来编排,这八个单元就是「八德」,依据「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编出来。他每天跟学生讲两三个德育故事,这些孩子看了以后懂得见贤思齐。然后又以《弟子规》为他们班的班规,学生犯错不等老师讲,自己就会知道错在哪一句。比方说在教室里面跑,结果去撞到椅子,学生会说什么?「宽转弯,勿触棱」、「事勿忙,忙多错」。当孩子有不好的行为出现,孩子会想到「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所以孩子懂得勇于认错,勇于改过,不会推诿,不会掩饰,也会想到「德有伤,贻亲羞」。

诸位朋友,当我们的下一代遇到事情都能提起《弟子规》的教诲,他这一生一定会过得很充实、很踏实,也会很有影响力。所以他们除了班上表现好,他的校长重视了以后,就邀请我们中心的老师去跟他全校的老师做两次演讲,然后我们又把《弟子规》都发送到他们学校去。所以一个人有立定志向要「为往圣继绝学」,他的影响力就会不断扩展,他自我的要求就会非常地深,他就能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位老师跟我们接触了半年时间,他就开始跟着我到中国大陆去演讲,把他的经验不只在学校推展开来,还把他的经验贡献给其它地区的老师跟家长。

所以诸位朋友,「为往圣继绝学」绝对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一念心是不是真正有发出来!我们要立志「继绝学」,当然要从自己身旁最亲的人开始,我们去做他的榜样,所以我们的立志可以先立志当孩子的好榜样。诸位朋友,你这个志真的立下去,保证你下一刻就变一个人,因为你开始讲话会很小心,「奸巧语,秽污词」讲出去了,就不是孩子的好榜样。在家庭立志当好父母,在公司立志当好的长官、好的同事,在社会当中立志当好公民。我们有个老师坐公车,刚好看到一位长者上来,他马上站起来,请这个长者坐。结果他这个动作一做完,接连有四个人让座,他看了很感动,眼泪差点就掉下来,他也印证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所以,当我们有这分志向要去改善社会风气,相信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谨慎,都会克制自己,我们的道德、学问也因为立志而不断地提升。好,这是立志。

我们在深圳面对的都是五、六岁的孩子,我们问他说,读书要做什么?你们知道他的答案是什么?他们的答案会很标准,要做圣人;他说不做圣人,读书干什么!他们六、七个同学要从外面回到他们的幼儿园去,就一路上孩子争先恐后,干什么?捡垃圾。他们一看到垃圾好象看到宝一样,觉得我可以为社会付出,大家在那里抢着捡垃圾。结果刚好路上遇到了一些下课的初中生,这个初中生手上拿着雪糕,拿着吃的东西,边吃边丢。突然看到一群小孩在捡垃圾,本来要丢的垃圾,突然在半空中停住了,没有丢下去。然后有一位初中生就对着其它的同学说:我们别丢了,这么小的孩子都在捡。他是用广东话说的,结果这六、七个孩子只有一个是广东人。回到他们的幼儿园,这位同学雄纠纠气昂昂翻译了这个大哥哥的话给其它的同学听,他说这些大哥哥因为看到我们捡垃圾,所以他们就不丢了。这位小朋友内心的感受,他会觉得原来我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影响这个社会,所以孩子的定位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志向就好象一个人人生的一个目标,一个终点,我们志立对了,这一生才不会白来一遭。

好,学习除了立志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叫「学贵力行」。我们学习一句经教,一定要做一句,所谓解行相应,我们的道德、学问才能够提升起来。在唐朝时候,有位高僧叫鸟窠禅师,唐朝的诗人白居易,晚年好佛学,他希望能够去亲近这样的大德,能够提升自己的学问。当他遇到鸟窠禅师,他就开始请教他,他说怎么学佛?「佛」是印度话,它本来的意思,本来的话叫「佛陀耶」,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它直接翻成一个「佛」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这个在中国造字叫形声字,形是人,声是这个弗。「佛」这个字以中国的话来解释,就是觉悟的人、有智慧的人,再讲白一点,叫明白的人,明白道理的人。所以,学佛就是要去学当一个明白人。

鸟窠禅师就对白居易说,学佛就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个字。白居易听完之后哈哈大笑,他说三岁小孩都知道。诸位朋友,你三岁的时候知不知道?以前教导善恶、教导做人,在哪里教?不是到学校,在家里,家教就教了。所以确实白居易说的没错,三岁小孩都知道。鸟窠禅师回答他,八十老翁都做不得,都没做到。所以道德学问的枢纽、关键,不在你念了多少,而在你做到多少。这个态度,我们自己学跟引导孩子学圣学贤,一定要确立这个正确的态度。

我是去年三月十五到了深圳,跟当地的老师跟家长上了一堂课。隔天,当地的老师请我去跟他们幼儿园的孩子上一堂课,我就跟他们上《弟子规》。结果我一进去,我说诸位同学,我们今天来上《弟子规》。这些孩子异口同声说:老师,我们都学过了,我们都会背了。诸位朋友,学《弟子规》给了这些孩子什么?给了这些孩子觉得「那个我早就会背了,我都学会了」,给了他傲慢,而不是谦卑。所以老师一开始的引导,对孩子很重要。

我就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道德的「道」,我也没有直接去跟他们反驳,我就先写一个「道」字。我说诸位小朋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字是全世界唯一可以在文字当中,把人生哲学、人生智慧流露出来的文字,只有中国字。接着我就解释,这个字叫会意字,当你看到这个字,你就能够体会其中的道理。左边一个「辵」部,右边一个首先的「首」,这个字就告诉我们,真正有道德的人就是首先能够实践﹙这个「辵」就是实践﹚,首先能做到、能做出来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所以我们学《弟子规》就是要做有道德的人,诸位同学,《弟子规》哪一句话你做到了?他们本来头抬的很高,听完之后,突然在那边想,「父母呼,应勿缓」,昨天才跟妈妈顶嘴,所以马上开始反省。

我接下来就《弟子规》的经句,一句一句告诉他们如何落实在家庭生活之中。其中有一个孩子回去,当天写日记第一句话就说,「今天蔡老师来帮我们上课,蔡老师说《弟子规》是拿来做的,而不是只有拿来背」。诸位朋友,这个孩子会写在日记上,代表这个态度他的印象很深刻,这个印象很可能影响他一辈子。所以,教育有三字真言,要「慎于始」,当他一开始学习学问就重视力行,那他功夫的得力一定跟其它的人不一样。另外有个孩子学完了,回去也很认真,隔天就站在他父母的门前,等着父母出来。父母一出来,他就跟父母鞠个躬说:爸爸、妈妈早上好,昨天睡得好吗?他爸爸、妈妈忽然觉得吓了一跳,赶快给幼儿园打电话,他说:昨天发生什么事了?我的孩子怎么今天会给我们问好、问安?老师才说昨天因为上到「晨则省,昏则定」。所以其实孩子好不好教?很好教,只是我们没教。

在汕头有个孩子,他才七岁,刚好汕头也有很多的老师义务地讲授《弟子规》的课。上了一两个月,他们的老师办了个活动,也跟这些家长做交流,他就安排每个孩子上去分享一下,他学了这一两个月他有什么改变。结果这个七岁的孩子上去,他第一句话就说,他说:我上了《弟子规》才知道做人原来要孝顺。诸位朋友,这句话很有味道,「原来要孝顺」,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所以现在很多家长很生气: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连这个都不懂!他真的连这个都不懂,因为没教。所以我们要理解到,哪些道理一定要赶快教。

你看这个孩子,你马上跟他讲「晨则省,昏则定」,他隔天就去做。而这位家长懂得赶快打电话去学校,这个动作代表他很关心孩子的成长,他了解到把孩子教好,很重要要亲师合作,所以这个家长是有教育敏感度。假如他觉得很奇怪,然后摸摸他的女儿说:女儿,你今天是不是发烧了,怎么这么有礼貌?假如这样做,可能会扼杀了孩子的孝心跟学习的心。所以,当你的孩子学了《弟子规》,回去帮你端洗脚水,你应该怎么样?你可不要说:不要这么麻烦,你等一下烫到怎么办?你看,他要学习的机会都被你断送掉了。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要懂得跟老师配合,要懂得成全孩子的孝心,成全孩子的德行。

有一位母亲就说了,她说我的孩子这么小,到时候他把我打翻了怎么办?我跟她说,打翻了更好。她就很纳闷,为什么打翻更好?因为他打翻了,除了你已经成全他的孝心以外,你还可以当场利用这个机会跟他说:儿子,你这分心,妈妈很感动,这么小就能尽孝,我们今天要想一下,为什么你会把水打翻,一定是你双手没有拿稳,下次怎么拿稳就不会打翻,来,我们一起把它擦干净。你同时教他如何拿东西,同时又教他如何收拾这个情况,把事情做收尾。所以,我们当家长的不要有太多的顾虑,也不要有太多的不舍,因为让孩子多做,他才能多学习、多体会。好,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

美惠子 发表于 07-2-8 09:04:26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四集)
2005/2/16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04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早上我们提到,学习一开始的态度很重要,提到了「学贵立志」,要先立定志向就会有无穷的动力,去驱使我们不断地进步成长。第二个,「学贵力行」。我们现在要学中国文化,要学圣贤的学问,我们也不要很担心说我现在才开始学来不来得及?其实最重要的是,学一句我们就做一句。很多人说等我学好了再来教孩子,等我学好了再来帮助别人,等我们学好了,来不来得及?来不及。现在学一条做一条,光是这样的精神就会感动你的孩子,感动你的学生。我们很多的老师,之前比较少熏习中国文化,他们也是抱持着跟自己的学生一起学习的态度,往往这样的态度,孩子看了也很欢喜,因为我们把好学的态度演给小孩看、给学生看。

有一个幼儿园,他们就教导孩子,吃饱饭以后要有礼貌,起来的时候要跟同桌的老师、同学说「大家请慢用」之后,再拿着他的碗跟筷子去厨房自己洗,所有的孩子就养成习惯。他们的老师同样也这么做,每个老师吃完向他们一鞠躬说,「大家请慢用」,所有的孩子都会会心地微笑。诸位朋友,为什么?这些孩子的心中就在想:老师也跟我们一样,要有礼貌,要遵守这些规定。其实我们跟着孩子一起做,那个效果非常好。

还有个孩子,刚好那次吃饭,全部的老师、同学都吃完了,只剩下他一个人。这个孩子吃完以后站起来,对着桌椅、板凳深深一鞠躬,说「大家请慢用」,所有的老师看了都笑出来。但是我们感受这个孩子很老实,说一条、学一条就做一条。一个人要先学老实,再学灵活,这样学问才会成就。假如一开始就学灵活,对老师的教诲,说了五条,挑三条来做。好,脑筋也很灵活,但是很可能学问会不扎实,到时候会被自己的小聪明给害了。

除了力行以外,接下来我们要了解,学习也要重视它的顺序、它的次序。《三字经》上有一句话,「为学者,必有初」,读书它是有次第的,「小学终,至四书」,就是把《小学》这本书学好,接着学四书五经。《小学》是一本朱熹朱夫子编的童蒙养正的书籍,这本书教导孩子怎么孝养父母,怎么尊重长辈,还有整个生活当中洒扫应对之礼。这本书有看过的朋友举手?还不少。这本书距离现在已经快一千年,历史比较悠久,它很多当时候的生活情境跟现在已经有差别了。

而为什么学《小学》这么重要?因为孩子从小先扎做人做事的根基,这个根基扎好了,他读其它的经书,他就不是只有读而已,他懂得要落实在与人相处当中,他懂得要落实在生活当中,所以这个根基一定要扎。因为这本书离我们比较远,我曾经看过,也只能看个六、七成,很多术语都不懂。后来我翻了《小学》之后又翻《弟子规》,对《弟子规》这本书非常地感动,也非常赞叹。因为《弟子规》是清朝时候编的书,离我们才几百年时间,很近。而清朝的李毓秀夫子,他就是根据《小学》里面最重要的内容,把它抓出它的纲领,编成这本《弟子规》;离我们的生活是完全相应,没有一句做不到,而且也把《小学》的重点都包含进来。李毓秀夫子他编这本书,还是依据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一句很重要的教诲,这句教诲提到「弟子规,圣人训」,就是提到「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根据孔老夫子提的这句话,把它举出了七个纲目,编成这本《弟子规》。

所以,我们把《弟子规》学好,就是把《小学》的根基扎好。假如《小学》的根基没扎好,直接读四书五经,孩子读愈多会跟生活脱节。有些孩子经读的很多,但是他会拿着《论语》里面的经句跟爸爸妈妈辩论。有个孩子六岁左右,有一次他妈妈在批评他,他就跟他妈妈说:妈,你有孔老夫子的温良恭俭让吗?你假如做不到,你也没有资格说我。他妈妈心里一震,现在都已经用经典的言语在跟我反驳,那再读下去会怎么样?

我有个长辈,她带着她的孙女,那个孙女要叫我舅舅,带到我们家,我爸爸妈妈都在。一坐下来就开始对她的孙女讲:来,我们背英文给这些长辈听。这个小女孩也非常地纯熟,我相信绝对不是只有表演给我们看过,一定是上演不少出了,所以她也很自在。然后她的奶奶就开始问:苹果怎么讲?小女孩说:Apple。雨伞怎么讲?小女孩说:Umbrella。问了好几个都对答如流,突然这个小女孩反问她奶奶一句话,她说:奶奶,书本怎么讲?她奶奶说:我怎么会知道!小女孩说:奶奶,你怎么这么白痴!

孩子假如没有学会做人做事,学的知识、看的书愈多愈傲慢。「傲慢」是求学问一个很大的杀手,傲慢心只要生起来,学问很难有成就。所以《礼记.曲礼》提到「傲不可长」,这些都是以前的圣贤人给我们很重要的提醒。

林则徐先生在他体悟的人生当中归纳了十件事,这十件事就是,假如人犯了这十个错误,那人生是很没有益处的,他说叫「十无益」。第一个叫「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对父母都不孝顺,每天拜神求神明保佑,有没有用?没有益处。「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在家里面跟兄弟相处都不懂得包容,都常常有冲突,这样的人出去外面交朋友,能交到知心的朋友吗?不可能。在这「十无益」当中,其中两点是针对求学问很重要的提醒,「心高气傲,博学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所以,他只要有了傲气,学历愈高愈瞧不起人,愈容易伤害别人。「行止不端」,假如他的言语、行为跟圣贤的教诲都背道而驰,那读的书跟他不相应,不得利益。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几千年的圣哲人所留下来的话,我们要很珍惜,要好好拿来警惕;自己不能犯,当然孩子也要尽量不犯这些过失,这是学习的次序。

再来,学习的方法要抓住八个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门,哪一门?中国圣哲告诉我们的教诲,假如用两个字来说,就是「道德」。道德两字就掌握了整个圣贤几千年的教诲的纲领,所以纲举目就张。诸位朋友,什么是道?什么是德?我们翻开手册第二页下面有一行字,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预备起,「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此之谓道」;下一句,「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地做人,此之谓德。」

所以「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法则,俗话讲伦常大道。五伦关系就是道,所以天地万物都有它运行的轨迹,才不会发生冲突。不只人有正确的道路,像星球与星球之间的运转,它也有它正确的轨迹在转。假如宇宙间的星球运转,它今天这样转,明天要改这样转,行不行?不行。假如九大行星,冥王星说我今天不这样转,明天我要改了。可能它一改轨道,就会跟其它的星球相撞、冲突、摩擦。万物如是,人亦如是。所以我们这五个关系,假如能够去遵守,那就会相处的很融洽。但是这五个关系,我们假如不愿意去遵守,就会发生矛盾,发生冲突。

好,诸位朋友,现在这五个关系有没有冲突?有没有?很多冲突,打开报纸就知道。那我们来看看,这五个关系如何不踰越?如何用心的去经营?诸位朋友,这五个关系你觉得哪个最重要?都很重要。《中庸》里面提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所以夫妇关系影响很深远。为什么夫妇关系最重要?因为夫妻是同室,同一个房间。夫妇假如和睦相处,夫妇处得好,自然而然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父子关系会很亲;夫妇关系处得好,兄弟也会和睦。

昨天我的姐姐也有到现场来听我讲课,她说她是家庭的代表来听课。我跟两位姐姐相处得也很融洽,因为我的父母在我二十多年来,从小到大,在我们面前没有吵过架,没有那种很冲的言语在互相地对待,家里面长养一个祥和之气。所以,我们家的人跟人家吵架可能也吵不起来。就深刻感觉到,夫妻的相处确确实实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夫妇一正,父子自亲,兄弟姐妹也会和睦。

好,当「父子有亲」,孩子知道要感恩父母的辛劳付出,他这分对人的感恩心就会油然而生。他出社会遇到对他很提携、很栽培的长官,他自然而然会生起「君臣有义」,会效忠他的领导者,自然而然就形成这个态度。古代有一句名言,叫「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句话是相当有道理的。现在跳槽的特别多,跳槽的时候只想到自己的财富,都没有去想到这些长官对他长期的栽培,有的甚至于直接就跳到他的对手的公司去,又跟自己本来的公司竞争起来。好,所以「君臣有义」。兄弟姐妹能相处得好,他在家里就懂得互相照顾,互相帮忙,一跟同学相处,一跟同事相处,他那种态度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所以也会跟人家交到很好的朋友。

所以夫妇一正,五伦就正,教导如何把夫妇处好,这是个相当重要的学问。诸位朋友,您曾经学过夫妻相处之道吗?课本里面有没有教过?没有。这么重要的事怎么都没有教?你看,我们以前考试那些题目,对现在人生影响不大,但是学很久;可是影响人生很重要的道理,我们却没学过。夫妇关系也要记住,「慎于始」。一开始还没结婚以前,你就要睁大眼睛,要选好对象。当然你要选别人,别人也要选你。要找到好对象,不是一直跑出去相亲,这个方法很累人。最好的方法叫做众星拱月,你只要把自己的光圈擦亮,很多星星就会靠过来,到时候任你挑,这是最高明的找对象的方法。

好,夫妻要慎于一开始,要去明辨是不是能够相处一生的伴侣,这就不是可以马虎的事情。现在很多的年轻男女,他学夫妇之道,学男女相处,从哪里学?都从情歌里面学。情歌里面说男女相处都是什么情况?都是爱得很痛苦,爱得死去活来,有没有?好象年轻不痛苦就不叫年轻人,「人不轻狂枉少年」,这样叫爱吗?我发觉到这一点,在我教五、六年级的学生时候,我就很谨慎。赶快先跟他们打一些预防针,让他们对男女关系有正确的态度,不要被这些情歌误导。我跟他说,人与人相处都会经过一些过程,一定是先从「相识」,认识了,再发展「相知」,互相了解,再来「相惜」,互相珍惜彼此的因缘,再到「相爱」,最后「结婚」,是不是结束?很多人说「结婚是爱情的坟墓」,这都是误导。假如好好相处,酒会愈陈愈香,所以这个要经营。

什么是真情真爱?我常常举一个例子,真情真爱就好象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牵着他七十多岁老太太的手,走在公园散步。然后老太太就跟他先生说,她说:先生,明天是十五了,明天该吃素了。你看那种老夫老妻才看得出来那种相爱相惜的味道,绝对不是很激烈那种情感,那个都很容易变化。所以我们告诉孩子,这是一个男女相处、人与人相处的过程。

假如今天这个男生跟你认识了,他马上跟你说:我好爱你。这一定是什么?一定是骗你的,这个不符合自然,这是错误的。然后,今天遇到你就告诉你,「我这一生非你不嫁,非你不娶」,你也要赶快清醒过来。他是什么?他又不知道你是什么人,是不是?他也不知道你的整个对人、对事的态度,然后他就说他很喜欢你,这叫做什么?花言巧语;但是花言巧语的力量很大,你没有相当的定功会承受不了,所以一定要先给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而相识到相知这个过程要很冷静,比方说你觉得这个男孩子不错,你就要细细地观察,看他都跟他的同事怎么相处,他都跟他的朋友怎么相处;或者你跟他是大学同学,你就要看他跟其它同学怎么相处。你这样观察很客观,就能真正了解他的做人、做事的态度。

假如一开始,你还没有认识到他,你就跟他单独看电影、爬山、喝咖啡,这样会怎么样?他一定把他最好的,不只是会把他最好的,还会超水准表演给你看;然后最不好的统统埋起来,所以你认识的他就不是他平常的样子。假如他跟其它的同学、朋友他都非常有爱心,非常关怀他人,保证他假如真正要跟你相惜相爱,一定会对你有很多的付出。所以相知也要客观、要理智,不能一开始就两个人去活动,这个都很危险。诸位朋友,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一点,所以都陷入很危险的境地。有句话讲,「因为误解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对!因为他的了解是表面,不是真正客观的了解。所以,相知很重要,要多观察,要冷静。

再来相惜,珍惜彼此的因缘、相处的机会,之后相爱,再走上地毯的那一端。在这个相知过程有一点很重要,要有共识以后再走向婚姻。很多朋友很有雄心壮志,她说:他的观念不对没关系,我去改变他。有没有雄心壮志?这种人还不少。我会跟她说,有一句词叫「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你假如是抱持这样的态度去,回来的、活过来的没有多少人。因为到了二、三十岁,很多的习惯、很多的性格已经比较固着,除非他自己愿意改变,不然别人很难去扭转他。所以我们还是要随缘,不要去强求,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婚姻才不会走得很辛苦。

相爱,怎么样去爱别人?怎么样去辨别人与人的相处是真正的爱?你看现在很多人把这个「爱」字拿来威胁别人,有没有?我很爱你,所以你应该替我怎么样怎么样。当对爱不了解,很可能会拿着爱到处控制别人,到处让人家生痛苦跟烦恼。我们看这个「愛」字,它是会意字,中间一个「心」,外面一个「受」,所以爱是用心去感受。感受什么?感受他人的需要在哪里。当对方都时时感受到你的需要,都会懂得关怀你,你的内心、你的感受会很温暖,绝对不会像情歌一样写得那么痛苦。所以爱的感觉是温暖的。我们现在要懂得判别是不是真正的爱,假如不是,要赶快抉择,不要执迷不悟。

爱的言语是正直的,它的言语不会一大堆的花言巧语,今天他会对你花言巧语,改天他同样会对其它的人花言巧语。反而是不大会花言巧语的男人靠得住,因为他的精神、他的用心都没有摆在这种花言巧语上,所以他才这么不会讲话。那些花言巧语的,就是把精神都放在哪里?都放在这些言语的推敲上。有位女士,她说她第一次跟她先生见面,她先生什么话都没说,第一句就跟她说:你的牙齿不好。接着又说:所以你的肠胃也不好,因为牙齿不好,你咬食物的时候消化就不好,所以肠胃负担也会大。后来她就想,这个人真老实,都没有花言巧语,第一次见面就把我的缺点讲出来。她觉得很可靠,后来就嫁给他。事后想想,她还真有智慧,她知道言语正直的人才可靠。所以爱的言语应该是正直的。

再来,爱的心地是无私的,他存心是无私的。一个人懂得关怀、爱护别人,他应该是对父母、对妻子,还有对朋友,甚至于是对陌生人,他都是同样的态度才是。现在很多男女交往,对方不愿意继续交往了,他就恼羞成怒,甚至于会伤害对方。这个不是无私的心,这是控制、占有欲,他们是穿著爱的外衣在骗人。所以你要会明辨那个叫欲,那是控制跟占有,绝对不是爱,他们把这个爱字给污染了。

再来,爱的行为是成全的,懂得成全别人。我们有位老师,她的先生有个妹妹,在夏威夷读书、生活。刚好妹妹在财务上出现问题,她的先生就跟他太太讲:我们这两三年存了一些钱,现在妹妹有困难,我想把这两三年存下来的钱统统汇过去。诸位朋友,假如是你老公,你会怎么说?怎么都说不出来?这位老师马上跟她先生说,她说:你这么做我很感动,你这样无私地照顾你的妹妹,相信你妈妈、你父母会很欣慰,所以我支持你这么做,明天我去帮你汇钱。你看这个太太还亲自去帮先生做这件事,所以爱的行为是成全对方的善良,成全对方对的行为。这个老师隔天要去汇钱,刚好另外一个朋友听到这件事很感动,他说你不用去汇,我去帮你汇,他跟银行很熟。然后汇完钱以后,告诉这位老师说,你什么时候给我都没关系,我已经帮你汇好了。所以,一个人善良的行为会感动身旁周遭的人。

从这四个角度,我们可以去判断他是不是真正懂得爱人。有位朋友提出来,他说蔡老师,这四点后面还要加一点,他说还要加「喜欢读圣贤书」。我说这句话很有道理。因为这些做人的态度从哪里学?又不是突然冒出来,也都是要学圣贤教诲才能够形成这些正确的态度。

好,当我们已经选对了对象,接下来要经营,要取得共识。家庭里面第一件大事,是要把孩子教育好,所谓「至要莫如教子」。我们来思考一下,假如夫妻社会地位都很好,也很有财富,但是孩子每天在外游手好闲,他的后半辈子会不会好?不可能。不只是家庭要把孩子教好,我们几千年来的帝王,他也认知到把下一代教好很重要,所以他们登基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立太子。他也希望他的朝代可以长治久安,而太子正则天下才会正,所以他们都是找来全国最好的老师来教导他的孩子。当夫妻之间有取得这样的共识,就很好配合。

五伦关系当中,夫妻伦叫「夫妇有别」,夫妇是道,有别是德。别在哪里?别在责任不同。古时候是男主外,女主内,因为家庭有两大主轴,第一个是物质生活,第二个是精神生活。男主外,把经济问题、生活问题解决;女主内,把精神生活、把孩子教育好。现在很多都是夫妻一起出去工作,教育孩子留给谁?保姆、老师、外劳,好多!所以现在有个新的名词,叫做「代理父母」。刚刚说的,老师,很多下完课都把孩子送到安亲班去了。还有请过什么代理父母?还有隔代教养也很多。还有一个代理父母也是很多家长都会聘请他的:电视,现在还有计算机。

诸位朋友,当我们赚了很多钱,这些钱是不是你一直都能够留在身边?我们要了解,财为五家共有,水灾要你的钱,火灾要你的钱,贪官污吏要你的钱,小偷、强盗要你的钱;这四个还不够力量,最后一个最厉害,叫不肖子孙,你赚得很辛苦,他花得很痛快。所以,你假如这边在赚,那边在漏财,那是守不住的。当我们都是用代理父母教孩子,到最后孩子不懂事,你可能一辈子都要担心,可能会得忧郁症,这个都很危险。

我们来看一下交给安亲班,我曾经深入去思考一个问题,也去观察。全班前十名的孩子,差不多一半有补习,一半没有补习。这一半有补习的孩子,我开始观察到,他们上课比较不专心。因为假如今天上的课是他已经在补习班里面学过的,他会怎么想?他还会拍拍旁边的同学说:那个我学过,那个我已经学过了。他上课专不专注?那不得了!求学问最重要的就是要专心、专注,当他开始对求学轻慢,败相已露。所以已经上过的课,他不专心。刚好今天上的课他还没学过,他会想补习班老师还会教。

这样的同学,我还发觉到,他们在考试前夕都会抱着几张纸在那里猛读。哪几张纸?补习班老师帮他们整理的重点总整理,他读书谁帮他读?都是这些老师。所以我看他们很认真背,然后考完试马上说:解脱了!我在想,两三天就把这些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其它前十名没有补习的,他也没有这些总整理,他们都是两个两个同学在那里,「来,我整理了一些重点,我问你,看你会不会?你也问我,看我会不会?」都老老实实自己画重点,当他在画重点的过程,他已经一点一滴在积累他做学问的能力了。所以,很多的人有个迷思,觉得只要花钱就会有效果;花了钱也没有谨慎去看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学到东西。这第一个,安亲班的效果,我们要思考。

第二个,佣人。很多的佣人连普通话讲不清楚,所以下一代的言语、语文能力一直在下降。诸位朋友,语文科的能力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不好,学其它学科都会很吃力。不只在语文当中有问题,佣人在照顾孩子的时候用什么态度?是不是父母?不是,是把他当老板、当皇帝伺候。很多佣人带出来的孩子,要出门,往小椅子一坐,双脚一摊,帮他穿袜、穿鞋子,所以生活能力很低。这样的孩子,假如你生意一失败,他可能会饿死。富贵不可长保,你要考虑到当家里没有那么富裕的时候,孩子有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要高瞻远嘱。也有报导提到,这些在家里都是佣人伺候的孩子,到学校去,老师给他安排扫地工作,他跟老师谈判,他说老师,我给你钱,你帮我做。他的价值观里面就是什么?钱都可以帮忙打发掉。所以这个现象,佣人没有办法用父母的态度教养你的孩子。

再来第三个,隔代教养。很多长者当父母的时候还满有理智的,当了爷爷奶奶,这个孙子怎么这么可爱,他宠得不得了。我的母亲,她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多有原则!很有原则。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对我母亲有个要求,不合理的要求,然后我妈妈就拿着一本书,不理我。然后我就躺在地上开始打滚,就一定要让她达到我要的目的,结果我妈妈统统不看我,继续看她的书。后来我觉得打滚很累,也知道用情绪不能达到我的目的,我妈妈不接受威胁,我就乖乖自己爬起来走了,你看我记忆都很深刻。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很正确的原则,不能让孩子予取予求,会把他宠坏。你看我妈妈教我的时候这么好,结果带孙子就开始宠,常常都跟我说:你对外甥不要这么凶。然后我也不说话,后来过了半年左右,她就跟我说:你凶是对的。因为这个外孙已经爬到她的头上去了。所以隔代教养效果都不好,会宠,孩子还是自己带比较保险。

再来,电视跟计算机,那就更不用说了,学的都是贪、瞋、痴、慢的这些景象。我们看到很多的孩子言语都非常地桀骜不驯,言语都非常地粗鲁,这个有时候不见得是跟父母学,都是跟电视跟计算机。而看电视、计算机它有一种催眠的效果,有没有发觉看电视的人,好象就与世隔绝,旁边的人怎么叫都没有用。为什么?因为电视它的整个辐射线、磁波会让你的脑子就像已经隔离在一个屋子里面,隔离九十六个小时的大脑状态一样。所以电视看愈多愈不会思考。你看为什么很多很贵的商品都喜欢打电视广告,都花大笔大笔的钞票下去?因为人在看电视的时候没有理智,看那个SKⅡ擦下去,马上就晶莹剔透,望眼欲醉,就去买了。所以电视对孩子的大脑有深远的影响,这个已经都有科学证明。我们大方广网站上有一篇文章叫「电视带大的儿童」,大家可以去看看;科学已经研究出来,电视对孩子有很不好的影响。

好,所以我们了解到,孩子的教育还是要靠自己,才能够掌握的好,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重来一次。现在叫你孩子自己带,你做得到吗?马上说:蔡老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讲的我都很认同。我们来思考第一个问题,就是经济问题。一般的人都会觉得,两个人不一起赚会饿死,你看我们都很多预设立场。诸位朋友,在我爷爷那一代,夫妻两个只有先生出去赚钱,而且还生了五、六个,七、八个,他们有饿死吗?没有。现在我们才养一个,还两个人赚,又怕饿死,问题在哪?问题在没有掌握治家很核心的态度:勤俭。「俭为治家根」,只要勤俭,不要乱挥霍,其实一个人赚的钱,家里来用就足够。而且一个人赚钱,家里用的很勤俭,从小就扎孩子什么态度?非常勤俭的态度,你已经让孩子立于不败,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好,我们下一节课再就经济面来分析一下,谢谢!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2-8 09:10 编辑 ]

美惠子 发表于 07-2-8 09:08:13

(第五集) 2005/2/16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05
诸位朋友,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提到家庭有两个很重要的主轴,一个是经济,就是物质生活;另外一个是精神生活,孩子的教育这方面。刚刚也提到现在的家庭情况都是夫妻一起赚钱,孩子大部分是留给安亲班,或者留给佣人,留给爷爷奶奶来带。人生的智慧在哪里看到?在取舍当中看到,有舍才有得。少赚些钱,多教育孩子;还是你要多赚钱,忽略孩子教育,得到的结果一定会不一样。

我们看看上一代,现在五、六十岁的人,跟我们现在二、三十岁的人,这两代我们来比较一下。上一代的人很有责任心,很孝顺父母。我们这一代?诸位朋友,您不要客气直接讲,有没有上一代的这些人生态度?是进步了还是退步?退步。上一代有钱还是我们这一代有钱?这一代。对!为什么有钱了反而人生的态度退步了?所以有钱不一定解决问题。

我父亲那一代,基本上都很穷,因为很穷,所以特别节俭。记得小时候在吃饭的时候,剩菜都是谁捡?都是爸爸妈妈,因为他们已经很习惯不能糟蹋食物。所以生活比较拮据,第一个养成了勤俭的习惯,第二个,生活愈困难人愈懂得感恩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所以我父亲那一代,他们在念书都不是父母催他们的,都是自己很积极主动,因为希望透过自己在学问上有所成就,能够往后让父母过好一点的日子。你看生活的贫穷、生活的拮据,让一个人更有志气,更有孝心。所以贫穷,我们要感谢它。

这一代因为从小生活就很优厚,要什么有什么,所以习惯挥霍,习惯花钱,又不懂孝道,又没有生活的历炼、承担。所以现在我们这一代,不只自己赚的钱花掉了,还要去花谁的钱?父母的钱。你们怎么知道?很多年轻人已经喜欢消费、享受到什么程度?一个月的薪水一拿到,马上怎么样?走,我们去好好的shopping一下!可能把整个月的薪水在前面十五天就花光了,后面的日子怎么熬?后面的日子买泡面一包一包慢慢吃。然后后来撑不下去了,回去找他老爸,说:爸,我没钱了。他的爸爸很生气:「告诉你不要乱花,你都讲不听,来!要多少?」还是拿给他。所以生活的优厚,不见得能够带给你孩子正确的人生态度。

古代很多读书人看清楚这一点,在汉朝开国,刘邦打下天下分封了一百多个功臣,都有封地,给他们很多田宅。这一百多个功臣经过了一百年,汉朝的史学家突然想说:我去了解看看,这一百个功臣的后代,经过一百年后是什么样的情况?结果这个史学家非常惊讶,这一百多个功臣的后代,基本上都已经没落了,很多已经流落街头在讨饭。其中只有几个人的后代还很好,其中有一个人叫萧何,当初在分封土地的时候,萧何要了一块很贫瘠的土地。因为贫瘠的土地,你只要不耕作就没饭吃,他深谋远虑,希望他的孩子以后懂得勤劳节俭。其它分封很好的地,好吃就懒做,而且好的地你喜欢,别人也喜欢,就会引来很多人觊觎,很多人的设计陷害。所以萧何看得到,不要留钱给子孙,更重要的是要留智慧传给子孙,还有留榜样给子孙。

司马光先生曾经提过,「留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得住;留书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于冥冥之中留阴德,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易经》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阴德一定可以庇荫后代。阴德不只在往后可以庇荫后代,当我们在行善,当我们在立身行道的过程,已经给下一代最好的身教。所以,这是有智慧的父母会这样去抉择。

好,我父亲那一代因为生活比较拮据,有五个兄弟姐妹,他们念书都不用父母推,兄弟姐妹感情都很和睦。所以只要生活过得去,好好地提升孩子的智慧、孩子的精神生活,还是可以把家庭经营好。

我们再来看,是不是一个人赚就会赚得比较少?是不是两个人赚就会赚得比较多?很多夫妻一起赚钱,但是也没剩多少钱;那边又被朋友倒了,这边又买了哪些东西又被骗了。我们要理解到财富的真正因在哪里?怎么样的人生才能得到财富?要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不然你可能一辈子都在赚钱,但是一辈子也没剩多少钱。

古代中国的财神是范蠡,俗名陶朱公,他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他跟文种辅佐越王勾践,然后恢复越国。后来范蠡他就跟文种说,越王勾践可以共患难,但是不可以同富贵。范蠡很会看人,所以会看人很重要,不会看人可能一辈子都会受到很不好的影响。你看,文种不会看人,他看到眼前荣华富贵就要来了,怎么可以让我现在把它放下,不愿意!后来越王勾践就赐文种自杀。范蠡带着西施就离开,到了江南一带开始做生意,从小生意开始做起。做了没多久,发了大财,范蠡马上把这些财富统统捐出去;过没有多久,过了几年他又发财了,他又把钱统统捐给这些贫穷困苦的人,之后再从小生意做起。历史上记载「三聚财,三散财」。

所以,人为什么能够有财富?真正的原因在他懂得财布施出去。范蠡这样的做法也是谨遵圣贤教诲,《大学》里面有提到「财散则人聚」,当我们把财散出去的时候,什么聚过来?所有人对你的爱戴,人心都向着你。不管你做什么生意,他们都要来给你买,要来支持你,因为你赢得的是人心。财散出去不是没有了,不能看不到就是没有,它无形当中的影响力只要遇到缘就会起现行。所以我们分析,财富有因、有缘才会结果,「因」在财布施,「缘」加上你的努力、加上贵人相助、加上机会来了,自然而然就会结财富的「果」。所以,经营家庭的财富,一定要如理如法去经营,不然你一辈子的努力到头来可能是枉然。

我的姐姐她怀孕以后,就把她的公职工作辞掉,很多的亲戚朋友都觉得怎么样?很可惜。连她的婆婆也常常跟她说:你去工作,我来帮你带孩子。但是人生有舍有得,她辞掉公职就在我们家待产,之后做月子,到之后小孩都是自己带。我姐姐辞掉工作以后,就是我姐夫一个人赚钱,但是我的姐夫愈赚愈多。为什么愈赚愈多?因为我姐夫拿给我姐姐的钱,我姐姐说,我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也没什么用,常常都会拿给我,她说你帮我拿去印印经书,做些善事。我姐姐懂得帮先生布施财,所以她的先生愈赚愈多。有一次他们夫妻一起出去买东西,刚好遇到大卖场开幕,可以抽奖,第一特奖是一台轿车,我姐姐也写了一下就把它放进去。过没多久,大卖场打电话来,他说蔡女士,你抽到了一台轿车。所以懂得布施,「命里有时终须有」,不是你很多人去赚就赚得比较多,你要懂得要种财布施的因下去。

很多朋友说:我又没钱,怎么种财布施的因?这个财绝对不是只有钱而已,财布施包含「内财」跟「外财」。我们工作很努力,这是内财,劳力,还有你的经验、你的智慧,这都属于内财布施;外财才是金钱跟财物、跟物品,这些都可以修财布施。在钱财的布施是不是捐愈多福报就愈大?不见得!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报导,有一对农夫他们已经年纪很大了,一辈子攒了一些钱,刚好他们附近盖医院,是个很好的医院,他们夫妻两个就把一生的积蓄捐出来买了一台救护车。跟大企业家捐几十万,他们也捐几十万,哪一个福报大?农夫是把一生的积蓄都布施了,他那一分爱心可以造福多少人的生命?而企业家那几十万对他来讲只是什么?零头而已。所以福田靠心耕,福分也是由心生,当我们能够尽心尽力去布施,不管钱多少都可以种无量的福分。

古代有一位女士,刚好经过一个佛寺,她就进门很虔诚地礼佛,刚好身上只有两文钱,她就完全把它奉献出来。方丈看了很感动,亲自出来帮她念佛祈福,帮她回向。后来真的嫁到宫中去,也富贵了,拿着几千两到这个佛寺来,也是要把它布施出来。结果方丈没出来,找了他一个徒弟出来帮她念经回向。这位女士就很好奇,之前我才捐两文钱,这次拿了几千两,两文钱是方丈亲自帮我忏悔回向,可是现在捐几千两,居然只叫徒弟出来。这位女士也很有智慧,她懂得去请教,把问题搞清楚。她就主动去找方丈,询问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方丈告诉她:你这两文钱是发自你的真心,所以我不出来帮你回向,对不起你;这一次你虽然拿了几千两,但是你的心已经没有像那一次这么真切,请我的徒弟就可以了。

所以一个人的福田,根源还在他的存心。我们只要有这一分心常常懂得舍财来救济他人,我们的福报点点滴滴都在积累。好,财富的问题我们有了正确的认知,就不会患得患失,看到别人赚很多钱,你的心就怎么样?就忐忑不安,不需要!我们扎扎实实修我们的财布施,自然果报就会现前。

经济面解决了,接下来教育孩子这个问题,夫妻要取得好的共识。当然教育首重以身作则,古代说的「三从四德」、「夫义妇听」,就是当丈夫的人要有恩义、要有情义、要有道义;要做到恩义、情义、道义,就能给孩子当好榜样。对自己的父母有「恩义」,孩子就懂得也要孝顺父母;对太太要有「情义」,太太跟我们一起胼手胝足,一起经营这个家庭都很不容易,要时时念着太太这个恩情。太太有一个恩情是我们这一辈子都报答不了,就是帮我们怎么样?传宗接代。这个使命很重大,不然我们自己做行不行?不行!无人可以代替,我们要感恩。所以当先生的,每次想到就是我有这个太太帮我传宗接代,当我们时时把这个恩德放在心上,夫妻会相处不好吗?不可能!然后对孩子要有「道义」,一定要把孩子教好,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跟本分。

太太要「四德」:妇德、妇言、妇功、妇容。太太要有德行,假如太太没有德行,可能嫁到人家的家里会搞得人家怎么样?鸡犬不宁。你们怎么知道?鸡犬不宁,本来家里还没事,嫁过去就搞得乱七八糟,所以「德」很重要。所以,儿子孝比不上媳妇孝,古代有说到,娶个好媳妇,家族可以旺三代;那娶一个不好的媳妇,家庭会怎么样?会败三代。所以娶妻第一个标准是什么?德行,娶妻要娶德。现在有这种认知的男士多不多?不多了。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以后要找对象要首重德行,要有「妇德」。

而这个妇德,自然而然妈妈的言语、行为给孩子就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的母亲常常在说我爸爸的时候,说「你就是心肠太软」,讲了以后就说「你们全部都一样」。本来是在说我爸爸,到最后全部都被她说了,我还要补一句:那你不是也一样。我记得小时候刚好回外婆家,坐出租车回去,出租车司机技术不大好,在开一条小路的时候,一个轮胎跑到水沟里面去了。掉下去的时候因为排气管撞到了水泥就松掉,所以后半路程是这个排气管这样「叩叩叩叩」这样到了我外婆家。结果我母亲就把车费拿给他,额外又拿了五百块给他。

那时候我还小,当我母亲拿钱出来的这个动作,请问我妈妈有没有告诉我她在干什么?她没有,她甚至于不知道她儿子在看。但是我的大脑里面出现几排文字,就是妈妈觉得他们是劳力赚钱的人,很不容易,这个修车的费用一定会造成他家庭的负担,我们生活比较充裕,给他一些帮忙。我母亲那个动作我很感动,所以母亲一言一行给孩子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后,因为我是后来在讲课当中突然回想到这一幕,我打电话给我妈妈讲这件事,她怎么样?她早就忘记这件事情,甚至于根本不知道孩子都在学习、都在感动。所以「妇德」确确实实在一言一行当中都在影响小孩。

再来,「妇言」。母亲的言语什么时候开始影响小孩?在胎教的时候。母亲的言语假如很柔和,孩子在胎中感受就很舒服;母亲假如大嗓门,假如讲话很刻薄,这个孩子从胎里面就学习。所以我们常常到一些朋友家里面去,就觉得他们家在讲话好象怎么样?好象在吵架一样,都很大声,那就是一种习惯。所以讲话太大声,讲话刻薄,你的孩子都在学习。假如我们的言语很温和,言语很能包容他人,孩子就会学到好的。我回想到,我的父母从来没有在我们小孩的面前讲过他哪个朋友的不是。这个很重要!当为人父母在孩子面前讲这个人很不好,那个人很不好,请问你的孩子学到什么?学到处处看别人不好,处处批评,会很傲慢。所以,我们言语也要谨慎。

再来,「妇功」,古代女人会织衣服,会做很多家事,这个叫「妇功」。换作现代的状况,女子还要不要去织毛衣干什么?比较不需要,因为现在纺织业比较发达了。古代跟现代整个家庭状况不一样,但是一个母亲要把家庭维系好,还是要有很多好的能力。比方说要把家里怎么样?整理干净。孩子在整齐清洁的环境当中成长,他无形当中就会觉得东西就要擦干净,东西就要摆整齐。他假如看到东西乱,他会不由自主自己动手去摆好。

除了整理家庭,还要能煮一些拿手的好菜,因为假如孩子跟先生都在外面吃,会有什么结果?都在外面吃,家庭气氛不融洽,很少聚在一起。然后常常去吃外面,外面的食物怎么样?又油又咸,所以现在什么疾病最多?心血管疾病。这个心血管疾病一位难求,你要一个病床位都要排半天。所以现在中风、心肌梗塞的人特别多。家里面假如常常煮些清淡的菜,让家里的人都很欢喜回到家里来吃。我记得小时候,还有一句很好的口号叫「爸爸回家吃晚饭」,就有很好的家庭气氛。

再来,「妇容」,女子的容貌,当然不是要涂的跟结婚当天一样。妇容代表很端庄、很朴素,不能生完孩子以后就自暴自弃。很多女人生完孩子,觉得我注定要像老妈子一样,所以不修边幅。很可能先生走进门吓了一跳,然后又赶快跑出去,这样就不好;要让先生看起来赏心悦目。而且你仪容端庄给谁好榜样?孩子。对,我们要看得远。所以,妇容也是很重要。

好,当先生太太都能够端正自己的品行、言行,那一定会把孩子教育好。现在说要男女平等,所以这个「四德」,女人要,男人也要!夫也要有德,夫的言也要懂得轻声细语,言语也要常常都是口吐莲花,给孩子好榜样。「夫功」,男人没本事还得了,怎么维系家庭!再来「夫容」,你当爸爸的在家里面都乱穿,那都给孩子不好影响;还有爸爸坐的时候都把脚翘到桌子上面去,这也是夫容!孩子学到什么?所以,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给孩子好榜样,以身作则很重要。

再来教孩子要恩威并济,恩威并施,再换白话一点,就是有人要演黑脸,有人要演白脸。恩威并济,刚柔并济,中国人讲中庸之道,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假如今天只有恩,对孩子好得不得了,他会怎么样?他不怕父母,会骑到父母头上去。假如只有威,对孩子都很凶,孩子跟我们就有距离感。所以,恩威要掌握好。

刚好我的小外甥,他做月子,还有很多时间都在我们家,我的姐夫工作比较忙。在我们家的时候,我也身负教育这个外甥的责任。你看我适合演黑脸还是白脸?你们觉得呢?黑脸!怎么一眼就把我看穿了。我记得我第一年教书,有一次学生不守规矩,我训斥了他们一顿。从二楼走到一楼进办公室,全校的同仁都看着我,说:你还会发脾气?他们都很惊讶。其实该发的时候假如不发,就不能把学生教好,我们发脾气是要让孩子警觉到,以后不能再犯这个过失。人生如戏,该怎么演就要演得象样。所以,我对我这个外甥我就是黑脸,他妈妈是白脸,黑脸跟白脸一定要配合得好。

我记得也是在前几年,刚好也是过年前夕,在我们家吃饭,这个小朋友他刚好拿筷子就拿在下面夹菜的地方。我就跟他讲,说:伟伟,这样拿会有细菌,你拿筷子一定要拿在上面。他看着我,又往下一抓,我很有耐心,我说:这样拿会有细菌,所以你应该拿上来。他又看看我,他虽然没有讲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他说我看看你的底限到哪里?很多小孩会看父母的底限,当他超越你的底限,他就对你可以予取予求,你就会节节败退,他就可以用情绪来威胁你。我看他劝了三次没有用,我马上把他抱起来,往我的房间走。为什么要往房间走?要把他所有的援兵都截断,他才会知道大事不妙。我就把他抱起来,我妈妈马上说:都快过年了,就别打了!要不要打?哪有过年犯错就不用处罚,那孩子他根本就不知道规则在哪儿!

现在很多的家长,逢礼拜六、礼拜天就可以睡到中午,有没有这种情况?他五天正常,礼拜六、礼拜天不正常,他的生活就乱了、就没规律了。所以现在礼拜一上学的时候,学生的表情都怎么样?懒洋洋的。所以,规定的规则不能因为任何情况而改变,不然孩子一定会好逸恶劳,一定会往玩乐的方向去走,而不遵守规则。我都跟我姐姐交代,你纵使带他出去爬山,出去玩几天,每天一定要固定把该背的经典怎么样?要背好。所以孩子的心中会了解到,不管在家或在外,自己学习的作业都要怎么样?做到。当你的原则愈明确,他就觉得这是他的本分,他就不会侥幸,他就不会在那里:妈,今天就算了!在那里讲好话给你听。这个原理原则一定要抓稳。

当我把他抱进房间里面,其实那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让他知道自己错了,是不是我们喜欢处罚小孩?不是!我就告诉他:你再哭没关系,你哭得愈大声,舅舅就处罚的愈重。结果你这么一讲,他会怎么样?他会哭愈大声,你就马上打他一下。其实他那时候还包尿布,根本不会痛,只是你那种气势把他怎么样?震住了。你就告诉他,情绪绝对不可能达到你的目的,今天你再怎么哭都没有用。当你很坚定的时候,他一听,他这样的方法绝对不能够达到他的目的,他就不哭了。当他不哭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告诉他,把道理跟他讲清楚,「舅舅这样教你是为你好,你应该接受长辈的教诲」。就开始从很凶变怎么样?变得很慈祥。跟他讲完以后,我就出来了。

黑脸演完了,谁要上演?白脸要上演,所以我姐姐就走过来。一走进来,那个孩子马上到她前面来,就抱着她撒娇。我姐姐马上把他抓起来,说:你刚刚犯了什么错?自己讲!孩子不讲,又抱过来,她还是很坚持,对着她儿子说:刚刚犯了什么错?自己讲!要让他记忆当中不是停留在舅舅处罚他,而是要停留在哪?自己犯了什么过失。讲完以后,我姐姐就跟外甥讲:去跟舅舅道歉。还要他来跟我道歉,这就是把机会教育做了很好的结束。很多父母教孩子只是处罚完,情绪发泄完,都没有做收尾的动作,所以孩子的记忆当中就觉得我爸爸的脾气很不好,我妈妈的脾气很不好。所以恩威并济,黑白脸的搭配要谨慎。

现在黑脸有没有人在演?现在的父亲愿不愿意演黑脸?不愿意!为什么现在父亲不愿意演黑脸?因为他们工作很忙,觉得对孩子怎么样?愧疚。难得跟孩子相处,都希望看到孩子的笑脸,所以他们每次回家就拿着什么?礼物、玩具。不只没有演黑脸,都演白脸,然后孩子一跑过来:爸爸你真好!赶快把玩具拿走。一而再,再而三都是这样子拿礼物给孩子,过了两三个月,这个孩子冲过来,「爸爸」,他不是看着你,都看什么?看礼物,拿了就走了。突然有一天你回来没有拿礼物,他说爸爸,你怎么这样就回来了。所以不能用物质去建立父子关系,这样很不好,应该用你的爱心跟关怀去建立父子关系。

父亲不演黑脸,谁来演?母亲演。女人天性就比较有爱心,对孩子都很关怀,所以她们演白脸是最自然的。现在不只要演白脸又要演什么?黑脸,很多女性跟孩子扮完黑脸,自己心里面会觉得很难受。这一头要演黑脸,可能一下子又要变成白脸,好不好演?不好演。脾气刚发完,又要对孩子很慈爱,所以现在女人最严重的病是什么?叫内分泌失调,是不是?常常要演黑脸,一下子又要转成白脸,对她的身心负担很大。所以还是先生,因为男属刚,女属柔,还是先生演黑脸,这样子孩子才不容易造次。我们记得小时候,只要父亲的眼睛瞪我们一下,我们马上就会懂得收敛。

我常常会建议现在的父亲,因为工作比较忙,建议他们其实陪孩子的时间并不是一定要很长。不是要很长孩子才会觉得你很关怀他,最重要是你有没有这一颗心。假如你每天拿出十分钟,这十分钟,大哥大要怎么样?要关掉。这一段时间就是你跟你的孩子相处的时间,你就把圣贤书拿出来,把《德育故事》拿出来,每天给他讲两则。你持续不断这样做,孩子会觉得你很在乎他,他听完故事,到学校去他会跟同学讲:我爸爸每天都给我讲两个故事。那同学会怎么样?投以羡慕的眼光,然后他会说「来,我告诉你们这两个故事」,同时训练他如何把这些圣贤的故事跟人家分享。所以,最重要的是你有这颗心。好,这是能把孩子教育好。

刚刚我们提到五伦关系,就是夫妇关系最重要,夫妇正,五伦就正。所以「一门深入」,这一门掌握了道德的纲领,而《弟子规》就掌握了道德的纲领,所以我们学习先从《弟子规》这一门去深入。如何深入?深入要做到「解行相应」,理解之后,一定要去落实。你去力行就会帮你更体会到圣贤道理,体会得愈深解得就愈深,解得愈深你行得就愈扎实;解帮助行,行又帮助解。所以,我们学一句一定要懂得赶快去力行。「长时熏修」,长时是指时时刻刻。我常常会跟很多朋友讲,只要你持续不断,每天早晚把《弟子规》念一遍,保证三个月以后,你会觉得道德、学问有很大的进步,三个月。这一帖药目前吃的人效果都很好,你们要不要吃吃看?

我在海口的时候,有一个老师真正做到了,这个老师第一次来上课的时候,我印象很深,是去年的元宵节。他听课的时候目不转睛,我在讲很多圣哲的故事,他都会振笔疾书把它记下来。他学了三个多月,就走向前来跟我说,他说:蔡老师,这么好的圣贤教诲,不能只有我的家庭得利益,我希望回到我自己的故乡去教《弟子规》。他因为有立志,他因为长时不间断,早晚念一遍,所以提升得特别快。早上念的时候,提醒自己,今天要做到《弟子规》当中的这些教诲;晚上念的时候,我们反省一下,今天哪些做到了,给自己一些鼓励;哪些没做到,要更加警惕,后不再造,后不再犯。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以长期熏修。

而修是修正。在想法、看法、说法、做法当中时时提醒自己去修正。修正往往都是在你面对与人相交往当中就要去修正,不能错了时候再来修正。有一位朋友他就跟我分享,他说他最难修正的就是「人有短,切莫揭」,因为几十年来说长道短习惯了,所以他也是很用功,早晚念一遍。结果每次当他要说长道短的时候,突然《弟子规》这句经文就怎么样?就出现了。这一句「人有短,切莫揭」就进了他的大脑,他的嘴巴马上怎么样?盖住了。这叫历事炼心,经历这些事情,不断地在自己的想法、看法修正,在说法、做法当中去修正。

我们提到了整个学习的态度,包含第一个要立志;第二个要力行;第三个学习的次序很重要,一定要先长道德的根基,再来读其它的经典;第四个,学习的方法要能一门深入,长时熏习。

我们有了正确的态度,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弟子规》的学习。学《弟子规》,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他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谁学的?小孩学的。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弟子是指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弟子规》我们来学才能把孩子教好,「教儿教女先教己」,要把儿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学好,这样才能够当好身教的工作。

我们翻到六十页,我们先把「总叙」一起念一遍: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诸位朋友,假如你回去坐在书桌上读得这么有精神,一定会让你的孩子对你怎么样?肃然起敬。你的好学会感动孩子。我们这一节课先上到这边。谢谢!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2-8 09:09 编辑 ]

美惠子 发表于 07-2-8 16:47:05

(第四集) 2005/2/16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04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早上我们提到,学习一开始的态度很重要,提到了「学贵立志」,要先立定志向就会有无穷的动力,去驱使我们不断地进步成长。第二个,「学贵力行」。我们现在要学中国文化,要学圣贤的学问,我们也不要很担心说我现在才开始学来不来得及?其实最重要的是,学一句我们就做一句。很多人说等我学好了再来教孩子,等我学好了再来帮助别人,等我们学好了,来不来得及?来不及。现在学一条做一条,光是这样的精神就会感动你的孩子,感动你的学生。我们很多的老师,之前比较少熏习中国文化,他们也是抱持着跟自己的学生一起学习的态度,往往这样的态度,孩子看了也很欢喜,因为我们把好学的态度演给小孩看、给学生看。

有一个幼儿园,他们就教导孩子,吃饱饭以后要有礼貌,起来的时候要跟同桌的老师、同学说「大家请慢用」之后,再拿着他的碗跟筷子去厨房自己洗,所有的孩子就养成习惯。他们的老师同样也这么做,每个老师吃完向他们一鞠躬说,「大家请慢用」,所有的孩子都会会心地微笑。诸位朋友,为什么?这些孩子的心中就在想:老师也跟我们一样,要有礼貌,要遵守这些规定。其实我们跟着孩子一起做,那个效果非常好。

还有个孩子,刚好那次吃饭,全部的老师、同学都吃完了,只剩下他一个人。这个孩子吃完以后站起来,对着桌椅、板凳深深一鞠躬,说「大家请慢用」,所有的老师看了都笑出来。但是我们感受这个孩子很老实,说一条、学一条就做一条。一个人要先学老实,再学灵活,这样学问才会成就。假如一开始就学灵活,对老师的教诲,说了五条,挑三条来做。好,脑筋也很灵活,但是很可能学问会不扎实,到时候会被自己的小聪明给害了。

除了力行以外,接下来我们要了解,学习也要重视它的顺序、它的次序。《三字经》上有一句话,「为学者,必有初」,读书它是有次第的,「小学终,至四书」,就是把《小学》这本书学好,接着学四书五经。《小学》是一本朱熹朱夫子编的童蒙养正的书籍,这本书教导孩子怎么孝养父母,怎么尊重长辈,还有整个生活当中洒扫应对之礼。这本书有看过的朋友举手?还不少。这本书距离现在已经快一千年,历史比较悠久,它很多当时候的生活情境跟现在已经有差别了。

而为什么学《小学》这么重要?因为孩子从小先扎做人做事的根基,这个根基扎好了,他读其它的经书,他就不是只有读而已,他懂得要落实在与人相处当中,他懂得要落实在生活当中,所以这个根基一定要扎。因为这本书离我们比较远,我曾经看过,也只能看个六、七成,很多术语都不懂。后来我翻了《小学》之后又翻《弟子规》,对《弟子规》这本书非常地感动,也非常赞叹。因为《弟子规》是清朝时候编的书,离我们才几百年时间,很近。而清朝的李毓秀夫子,他就是根据《小学》里面最重要的内容,把它抓出它的纲领,编成这本《弟子规》;离我们的生活是完全相应,没有一句做不到,而且也把《小学》的重点都包含进来。李毓秀夫子他编这本书,还是依据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一句很重要的教诲,这句教诲提到「弟子规,圣人训」,就是提到「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根据孔老夫子提的这句话,把它举出了七个纲目,编成这本《弟子规》。

所以,我们把《弟子规》学好,就是把《小学》的根基扎好。假如《小学》的根基没扎好,直接读四书五经,孩子读愈多会跟生活脱节。有些孩子经读的很多,但是他会拿着《论语》里面的经句跟爸爸妈妈辩论。有个孩子六岁左右,有一次他妈妈在批评他,他就跟他妈妈说:妈,你有孔老夫子的温良恭俭让吗?你假如做不到,你也没有资格说我。他妈妈心里一震,现在都已经用经典的言语在跟我反驳,那再读下去会怎么样?

我有个长辈,她带着她的孙女,那个孙女要叫我舅舅,带到我们家,我爸爸妈妈都在。一坐下来就开始对她的孙女讲:来,我们背英文给这些长辈听。这个小女孩也非常地纯熟,我相信绝对不是只有表演给我们看过,一定是上演不少出了,所以她也很自在。然后她的奶奶就开始问:苹果怎么讲?小女孩说:Apple。雨伞怎么讲?小女孩说:Umbrella。问了好几个都对答如流,突然这个小女孩反问她奶奶一句话,她说:奶奶,书本怎么讲?她奶奶说:我怎么会知道!小女孩说:奶奶,你怎么这么白痴!

孩子假如没有学会做人做事,学的知识、看的书愈多愈傲慢。「傲慢」是求学问一个很大的杀手,傲慢心只要生起来,学问很难有成就。所以《礼记.曲礼》提到「傲不可长」,这些都是以前的圣贤人给我们很重要的提醒。

林则徐先生在他体悟的人生当中归纳了十件事,这十件事就是,假如人犯了这十个错误,那人生是很没有益处的,他说叫「十无益」。第一个叫「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对父母都不孝顺,每天拜神求神明保佑,有没有用?没有益处。「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在家里面跟兄弟相处都不懂得包容,都常常有冲突,这样的人出去外面交朋友,能交到知心的朋友吗?不可能。在这「十无益」当中,其中两点是针对求学问很重要的提醒,「心高气傲,博学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所以,他只要有了傲气,学历愈高愈瞧不起人,愈容易伤害别人。「行止不端」,假如他的言语、行为跟圣贤的教诲都背道而驰,那读的书跟他不相应,不得利益。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几千年的圣哲人所留下来的话,我们要很珍惜,要好好拿来警惕;自己不能犯,当然孩子也要尽量不犯这些过失,这是学习的次序。

再来,学习的方法要抓住八个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门,哪一门?中国圣哲告诉我们的教诲,假如用两个字来说,就是「道德」。道德两字就掌握了整个圣贤几千年的教诲的纲领,所以纲举目就张。诸位朋友,什么是道?什么是德?我们翻开手册第二页下面有一行字,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预备起,「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此之谓道」;下一句,「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地做人,此之谓德。」

所以「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法则,俗话讲伦常大道。五伦关系就是道,所以天地万物都有它运行的轨迹,才不会发生冲突。不只人有正确的道路,像星球与星球之间的运转,它也有它正确的轨迹在转。假如宇宙间的星球运转,它今天这样转,明天要改这样转,行不行?不行。假如九大行星,冥王星说我今天不这样转,明天我要改了。可能它一改轨道,就会跟其它的星球相撞、冲突、摩擦。万物如是,人亦如是。所以我们这五个关系,假如能够去遵守,那就会相处的很融洽。但是这五个关系,我们假如不愿意去遵守,就会发生矛盾,发生冲突。

好,诸位朋友,现在这五个关系有没有冲突?有没有?很多冲突,打开报纸就知道。那我们来看看,这五个关系如何不踰越?如何用心的去经营?诸位朋友,这五个关系你觉得哪个最重要?都很重要。《中庸》里面提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所以夫妇关系影响很深远。为什么夫妇关系最重要?因为夫妻是同室,同一个房间。夫妇假如和睦相处,夫妇处得好,自然而然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父子关系会很亲;夫妇关系处得好,兄弟也会和睦。

昨天我的姐姐也有到现场来听我讲课,她说她是家庭的代表来听课。我跟两位姐姐相处得也很融洽,因为我的父母在我二十多年来,从小到大,在我们面前没有吵过架,没有那种很冲的言语在互相地对待,家里面长养一个祥和之气。所以,我们家的人跟人家吵架可能也吵不起来。就深刻感觉到,夫妻的相处确确实实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夫妇一正,父子自亲,兄弟姐妹也会和睦。

好,当「父子有亲」,孩子知道要感恩父母的辛劳付出,他这分对人的感恩心就会油然而生。他出社会遇到对他很提携、很栽培的长官,他自然而然会生起「君臣有义」,会效忠他的领导者,自然而然就形成这个态度。古代有一句名言,叫「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句话是相当有道理的。现在跳槽的特别多,跳槽的时候只想到自己的财富,都没有去想到这些长官对他长期的栽培,有的甚至于直接就跳到他的对手的公司去,又跟自己本来的公司竞争起来。好,所以「君臣有义」。兄弟姐妹能相处得好,他在家里就懂得互相照顾,互相帮忙,一跟同学相处,一跟同事相处,他那种态度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所以也会跟人家交到很好的朋友。

所以夫妇一正,五伦就正,教导如何把夫妇处好,这是个相当重要的学问。诸位朋友,您曾经学过夫妻相处之道吗?课本里面有没有教过?没有。这么重要的事怎么都没有教?你看,我们以前考试那些题目,对现在人生影响不大,但是学很久;可是影响人生很重要的道理,我们却没学过。夫妇关系也要记住,「慎于始」。一开始还没结婚以前,你就要睁大眼睛,要选好对象。当然你要选别人,别人也要选你。要找到好对象,不是一直跑出去相亲,这个方法很累人。最好的方法叫做众星拱月,你只要把自己的光圈擦亮,很多星星就会靠过来,到时候任你挑,这是最高明的找对象的方法。

好,夫妻要慎于一开始,要去明辨是不是能够相处一生的伴侣,这就不是可以马虎的事情。现在很多的年轻男女,他学夫妇之道,学男女相处,从哪里学?都从情歌里面学。情歌里面说男女相处都是什么情况?都是爱得很痛苦,爱得死去活来,有没有?好象年轻不痛苦就不叫年轻人,「人不轻狂枉少年」,这样叫爱吗?我发觉到这一点,在我教五、六年级的学生时候,我就很谨慎。赶快先跟他们打一些预防针,让他们对男女关系有正确的态度,不要被这些情歌误导。我跟他说,人与人相处都会经过一些过程,一定是先从「相识」,认识了,再发展「相知」,互相了解,再来「相惜」,互相珍惜彼此的因缘,再到「相爱」,最后「结婚」,是不是结束?很多人说「结婚是爱情的坟墓」,这都是误导。假如好好相处,酒会愈陈愈香,所以这个要经营。

什么是真情真爱?我常常举一个例子,真情真爱就好象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牵着他七十多岁老太太的手,走在公园散步。然后老太太就跟他先生说,她说:先生,明天是十五了,明天该吃素了。你看那种老夫老妻才看得出来那种相爱相惜的味道,绝对不是很激烈那种情感,那个都很容易变化。所以我们告诉孩子,这是一个男女相处、人与人相处的过程。

假如今天这个男生跟你认识了,他马上跟你说:我好爱你。这一定是什么?一定是骗你的,这个不符合自然,这是错误的。然后,今天遇到你就告诉你,「我这一生非你不嫁,非你不娶」,你也要赶快清醒过来。他是什么?他又不知道你是什么人,是不是?他也不知道你的整个对人、对事的态度,然后他就说他很喜欢你,这叫做什么?花言巧语;但是花言巧语的力量很大,你没有相当的定功会承受不了,所以一定要先给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而相识到相知这个过程要很冷静,比方说你觉得这个男孩子不错,你就要细细地观察,看他都跟他的同事怎么相处,他都跟他的朋友怎么相处;或者你跟他是大学同学,你就要看他跟其它同学怎么相处。你这样观察很客观,就能真正了解他的做人、做事的态度。

假如一开始,你还没有认识到他,你就跟他单独看电影、爬山、喝咖啡,这样会怎么样?他一定把他最好的,不只是会把他最好的,还会超水准表演给你看;然后最不好的统统埋起来,所以你认识的他就不是他平常的样子。假如他跟其它的同学、朋友他都非常有爱心,非常关怀他人,保证他假如真正要跟你相惜相爱,一定会对你有很多的付出。所以相知也要客观、要理智,不能一开始就两个人去活动,这个都很危险。诸位朋友,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一点,所以都陷入很危险的境地。有句话讲,「因为误解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对!因为他的了解是表面,不是真正客观的了解。所以,相知很重要,要多观察,要冷静。

再来相惜,珍惜彼此的因缘、相处的机会,之后相爱,再走上地毯的那一端。在这个相知过程有一点很重要,要有共识以后再走向婚姻。很多朋友很有雄心壮志,她说:他的观念不对没关系,我去改变他。有没有雄心壮志?这种人还不少。我会跟她说,有一句词叫「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你假如是抱持这样的态度去,回来的、活过来的没有多少人。因为到了二、三十岁,很多的习惯、很多的性格已经比较固着,除非他自己愿意改变,不然别人很难去扭转他。所以我们还是要随缘,不要去强求,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婚姻才不会走得很辛苦。

相爱,怎么样去爱别人?怎么样去辨别人与人的相处是真正的爱?你看现在很多人把这个「爱」字拿来威胁别人,有没有?我很爱你,所以你应该替我怎么样怎么样。当对爱不了解,很可能会拿着爱到处控制别人,到处让人家生痛苦跟烦恼。我们看这个「愛」字,它是会意字,中间一个「心」,外面一个「受」,所以爱是用心去感受。感受什么?感受他人的需要在哪里。当对方都时时感受到你的需要,都会懂得关怀你,你的内心、你的感受会很温暖,绝对不会像情歌一样写得那么痛苦。所以爱的感觉是温暖的。我们现在要懂得判别是不是真正的爱,假如不是,要赶快抉择,不要执迷不悟。
爱的言语是正直的,它的言语不会一大堆的花言巧语,今天他会对你花言巧语,改天他同样会对其它的人花言巧语。反而是不大会花言巧语的男人靠得住,因为他的精神、他的用心都没有摆在这种花言巧语上,所以他才这么不会讲话。那些花言巧语的,就是把精神都放在哪里?都放在这些言语的推敲上。有位女士,她说她第一次跟她先生见面,她先生什么话都没说,第一句就跟她说:你的牙齿不好。接着又说:所以你的肠胃也不好,因为牙齿不好,你咬食物的时候消化就不好,所以肠胃负担也会大。后来她就想,这个人真老实,都没有花言巧语,第一次见面就把我的缺点讲出来。她觉得很可靠,后来就嫁给他。事后想想,她还真有智慧,她知道言语正直的人才可靠。所以爱的言语应该是正直的。

再来,爱的心地是无私的,他存心是无私的。一个人懂得关怀、爱护别人,他应该是对父母、对妻子,还有对朋友,甚至于是对陌生人,他都是同样的态度才是。现在很多男女交往,对方不愿意继续交往了,他就恼羞成怒,甚至于会伤害对方。这个不是无私的心,这是控制、占有欲,他们是穿著爱的外衣在骗人。所以你要会明辨那个叫欲,那是控制跟占有,绝对不是爱,他们把这个爱字给污染了。

再来,爱的行为是成全的,懂得成全别人。我们有位老师,她的先生有个妹妹,在夏威夷读书、生活。刚好妹妹在财务上出现问题,她的先生就跟他太太讲:我们这两三年存了一些钱,现在妹妹有困难,我想把这两三年存下来的钱统统汇过去。诸位朋友,假如是你老公,你会怎么说?怎么都说不出来?这位老师马上跟她先生说,她说:你这么做我很感动,你这样无私地照顾你的妹妹,相信你妈妈、你父母会很欣慰,所以我支持你这么做,明天我去帮你汇钱。你看这个太太还亲自去帮先生做这件事,所以爱的行为是成全对方的善良,成全对方对的行为。这个老师隔天要去汇钱,刚好另外一个朋友听到这件事很感动,他说你不用去汇,我去帮你汇,他跟银行很熟。然后汇完钱以后,告诉这位老师说,你什么时候给我都没关系,我已经帮你汇好了。所以,一个人善良的行为会感动身旁周遭的人。

从这四个角度,我们可以去判断他是不是真正懂得爱人。有位朋友提出来,他说蔡老师,这四点后面还要加一点,他说还要加「喜欢读圣贤书」。我说这句话很有道理。因为这些做人的态度从哪里学?又不是突然冒出来,也都是要学圣贤教诲才能够形成这些正确的态度。

好,当我们已经选对了对象,接下来要经营,要取得共识。家庭里面第一件大事,是要把孩子教育好,所谓「至要莫如教子」。我们来思考一下,假如夫妻社会地位都很好,也很有财富,但是孩子每天在外游手好闲,他的后半辈子会不会好?不可能。不只是家庭要把孩子教好,我们几千年来的帝王,他也认知到把下一代教好很重要,所以他们登基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立太子。他也希望他的朝代可以长治久安,而太子正则天下才会正,所以他们都是找来全国最好的老师来教导他的孩子。当夫妻之间有取得这样的共识,就很好配合。

五伦关系当中,夫妻伦叫「夫妇有别」,夫妇是道,有别是德。别在哪里?别在责任不同。古时候是男主外,女主内,因为家庭有两大主轴,第一个是物质生活,第二个是精神生活。男主外,把经济问题、生活问题解决;女主内,把精神生活、把孩子教育好。现在很多都是夫妻一起出去工作,教育孩子留给谁?保姆、老师、外劳,好多!所以现在有个新的名词,叫做「代理父母」。刚刚说的,老师,很多下完课都把孩子送到安亲班去了。还有请过什么代理父母?还有隔代教养也很多。还有一个代理父母也是很多家长都会聘请他的:电视,现在还有计算机。

诸位朋友,当我们赚了很多钱,这些钱是不是你一直都能够留在身边?我们要了解,财为五家共有,水灾要你的钱,火灾要你的钱,贪官污吏要你的钱,小偷、强盗要你的钱;这四个还不够力量,最后一个最厉害,叫不肖子孙,你赚得很辛苦,他花得很痛快。所以,你假如这边在赚,那边在漏财,那是守不住的。当我们都是用代理父母教孩子,到最后孩子不懂事,你可能一辈子都要担心,可能会得忧郁症,这个都很危险。

我们来看一下交给安亲班,我曾经深入去思考一个问题,也去观察。全班前十名的孩子,差不多一半有补习,一半没有补习。这一半有补习的孩子,我开始观察到,他们上课比较不专心。因为假如今天上的课是他已经在补习班里面学过的,他会怎么想?他还会拍拍旁边的同学说:那个我学过,那个我已经学过了。他上课专不专注?那不得了!求学问最重要的就是要专心、专注,当他开始对求学轻慢,败相已露。所以已经上过的课,他不专心。刚好今天上的课他还没学过,他会想补习班老师还会教。

这样的同学,我还发觉到,他们在考试前夕都会抱着几张纸在那里猛读。哪几张纸?补习班老师帮他们整理的重点总整理,他读书谁帮他读?都是这些老师。所以我看他们很认真背,然后考完试马上说:解脱了!我在想,两三天就把这些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其它前十名没有补习的,他也没有这些总整理,他们都是两个两个同学在那里,「来,我整理了一些重点,我问你,看你会不会?你也问我,看我会不会?」都老老实实自己画重点,当他在画重点的过程,他已经一点一滴在积累他做学问的能力了。所以,很多的人有个迷思,觉得只要花钱就会有效果;花了钱也没有谨慎去看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学到东西。这第一个,安亲班的效果,我们要思考。

第二个,佣人。很多的佣人连普通话讲不清楚,所以下一代的言语、语文能力一直在下降。诸位朋友,语文科的能力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不好,学其它学科都会很吃力。不只在语文当中有问题,佣人在照顾孩子的时候用什么态度?是不是父母?不是,是把他当老板、当皇帝伺候。很多佣人带出来的孩子,要出门,往小椅子一坐,双脚一摊,帮他穿袜、穿鞋子,所以生活能力很低。这样的孩子,假如你生意一失败,他可能会饿死。富贵不可长保,你要考虑到当家里没有那么富裕的时候,孩子有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要高瞻远嘱。也有报导提到,这些在家里都是佣人伺候的孩子,到学校去,老师给他安排扫地工作,他跟老师谈判,他说老师,我给你钱,你帮我做。他的价值观里面就是什么?钱都可以帮忙打发掉。所以这个现象,佣人没有办法用父母的态度教养你的孩子。

再来第三个,隔代教养。很多长者当父母的时候还满有理智的,当了爷爷奶奶,这个孙子怎么这么可爱,他宠得不得了。我的母亲,她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多有原则!很有原则。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对我母亲有个要求,不合理的要求,然后我妈妈就拿着一本书,不理我。然后我就躺在地上开始打滚,就一定要让她达到我要的目的,结果我妈妈统统不看我,继续看她的书。后来我觉得打滚很累,也知道用情绪不能达到我的目的,我妈妈不接受威胁,我就乖乖自己爬起来走了,你看我记忆都很深刻。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很正确的原则,不能让孩子予取予求,会把他宠坏。你看我妈妈教我的时候这么好,结果带孙子就开始宠,常常都跟我说:你对外甥不要这么凶。然后我也不说话,后来过了半年左右,她就跟我说:你凶是对的。因为这个外孙已经爬到她的头上去了。所以隔代教养效果都不好,会宠,孩子还是自己带比较保险。

再来,电视跟计算机,那就更不用说了,学的都是贪、瞋、痴、慢的这些景象。我们看到很多的孩子言语都非常地桀骜不驯,言语都非常地粗鲁,这个有时候不见得是跟父母学,都是跟电视跟计算机。而看电视、计算机它有一种催眠的效果,有没有发觉看电视的人,好象就与世隔绝,旁边的人怎么叫都没有用。为什么?因为电视它的整个辐射线、磁波会让你的脑子就像已经隔离在一个屋子里面,隔离九十六个小时的大脑状态一样。所以电视看愈多愈不会思考。你看为什么很多很贵的商品都喜欢打电视广告,都花大笔大笔的钞票下去?因为人在看电视的时候没有理智,看那个SKⅡ擦下去,马上就晶莹剔透,望眼欲醉,就去买了。所以电视对孩子的大脑有深远的影响,这个已经都有科学证明。我们大方广网站上有一篇文章叫「电视带大的儿童」,大家可以去看看;科学已经研究出来,电视对孩子有很不好的影响。

好,所以我们了解到,孩子的教育还是要靠自己,才能够掌握的好,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重来一次。现在叫你孩子自己带,你做得到吗?马上说:蔡老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讲的我都很认同。我们来思考第一个问题,就是经济问题。一般的人都会觉得,两个人不一起赚会饿死,你看我们都很多预设立场。诸位朋友,在我爷爷那一代,夫妻两个只有先生出去赚钱,而且还生了五、六个,七、八个,他们有饿死吗?没有。现在我们才养一个,还两个人赚,又怕饿死,问题在哪?问题在没有掌握治家很核心的态度:勤俭。「俭为治家根」,只要勤俭,不要乱挥霍,其实一个人赚的钱,家里来用就足够。而且一个人赚钱,家里用的很勤俭,从小就扎孩子什么态度?非常勤俭的态度,你已经让孩子立于不败,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好,我们下一节课再就经济面来分析一下,谢谢!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2-8 16:48 编辑 ]

美惠子 发表于 07-2-8 16:52:44

(第五集)
2005/2/16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05
   诸位朋友,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提到家庭有两个很重要的主轴,一个是经济,就是物质生活;另外一个是精神生活,孩子的教育这方面。刚刚也提到现在的家庭情况都是夫妻一起赚钱,孩子大部分是留给安亲班,或者留给佣人,留给爷爷奶奶来带。人生的智慧在哪里看到?在取舍当中看到,有舍才有得。少赚些钱,多教育孩子;还是你要多赚钱,忽略孩子教育,得到的结果一定会不一样。

我们看看上一代,现在五、六十岁的人,跟我们现在二、三十岁的人,这两代我们来比较一下。上一代的人很有责任心,很孝顺父母。我们这一代?诸位朋友,您不要客气直接讲,有没有上一代的这些人生态度?是进步了还是退步?退步。上一代有钱还是我们这一代有钱?这一代。对!为什么有钱了反而人生的态度退步了?所以有钱不一定解决问题。

我父亲那一代,基本上都很穷,因为很穷,所以特别节俭。记得小时候在吃饭的时候,剩菜都是谁捡?都是爸爸妈妈,因为他们已经很习惯不能糟蹋食物。所以生活比较拮据,第一个养成了勤俭的习惯,第二个,生活愈困难人愈懂得感恩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所以我父亲那一代,他们在念书都不是父母催他们的,都是自己很积极主动,因为希望透过自己在学问上有所成就,能够往后让父母过好一点的日子。你看生活的贫穷、生活的拮据,让一个人更有志气,更有孝心。所以贫穷,我们要感谢它。

这一代因为从小生活就很优厚,要什么有什么,所以习惯挥霍,习惯花钱,又不懂孝道,又没有生活的历炼、承担。所以现在我们这一代,不只自己赚的钱花掉了,还要去花谁的钱?父母的钱。你们怎么知道?很多年轻人已经喜欢消费、享受到什么程度?一个月的薪水一拿到,马上怎么样?走,我们去好好的shopping一下!可能把整个月的薪水在前面十五天就花光了,后面的日子怎么熬?后面的日子买泡面一包一包慢慢吃。然后后来撑不下去了,回去找他老爸,说:爸,我没钱了。他的爸爸很生气:「告诉你不要乱花,你都讲不听,来!要多少?」还是拿给他。所以生活的优厚,不见得能够带给你孩子正确的人生态度。

古代很多读书人看清楚这一点,在汉朝开国,刘邦打下天下分封了一百多个功臣,都有封地,给他们很多田宅。这一百多个功臣经过了一百年,汉朝的史学家突然想说:我去了解看看,这一百个功臣的后代,经过一百年后是什么样的情况?结果这个史学家非常惊讶,这一百多个功臣的后代,基本上都已经没落了,很多已经流落街头在讨饭。其中只有几个人的后代还很好,其中有一个人叫萧何,当初在分封土地的时候,萧何要了一块很贫瘠的土地。因为贫瘠的土地,你只要不耕作就没饭吃,他深谋远虑,希望他的孩子以后懂得勤劳节俭。其它分封很好的地,好吃就懒做,而且好的地你喜欢,别人也喜欢,就会引来很多人觊觎,很多人的设计陷害。所以萧何看得到,不要留钱给子孙,更重要的是要留智慧传给子孙,还有留榜样给子孙。

司马光先生曾经提过,「留钱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得住;留书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于冥冥之中留阴德,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易经》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阴德一定可以庇荫后代。阴德不只在往后可以庇荫后代,当我们在行善,当我们在立身行道的过程,已经给下一代最好的身教。所以,这是有智慧的父母会这样去抉择。

好,我父亲那一代因为生活比较拮据,有五个兄弟姐妹,他们念书都不用父母推,兄弟姐妹感情都很和睦。所以只要生活过得去,好好地提升孩子的智慧、孩子的精神生活,还是可以把家庭经营好。
我们再来看,是不是一个人赚就会赚得比较少?是不是两个人赚就会赚得比较多?很多夫妻一起赚钱,但是也没剩多少钱;那边又被朋友倒了,这边又买了哪些东西又被骗了。我们要理解到财富的真正因在哪里?怎么样的人生才能得到财富?要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不然你可能一辈子都在赚钱,但是一辈子也没剩多少钱。

古代中国的财神是范蠡,俗名陶朱公,他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他跟文种辅佐越王勾践,然后恢复越国。后来范蠡他就跟文种说,越王勾践可以共患难,但是不可以同富贵。范蠡很会看人,所以会看人很重要,不会看人可能一辈子都会受到很不好的影响。你看,文种不会看人,他看到眼前荣华富贵就要来了,怎么可以让我现在把它放下,不愿意!后来越王勾践就赐文种自杀。范蠡带着西施就离开,到了江南一带开始做生意,从小生意开始做起。做了没多久,发了大财,范蠡马上把这些财富统统捐出去;过没有多久,过了几年他又发财了,他又把钱统统捐给这些贫穷困苦的人,之后再从小生意做起。历史上记载「三聚财,三散财」。

所以,人为什么能够有财富?真正的原因在他懂得财布施出去。范蠡这样的做法也是谨遵圣贤教诲,《大学》里面有提到「财散则人聚」,当我们把财散出去的时候,什么聚过来?所有人对你的爱戴,人心都向着你。不管你做什么生意,他们都要来给你买,要来支持你,因为你赢得的是人心。财散出去不是没有了,不能看不到就是没有,它无形当中的影响力只要遇到缘就会起现行。所以我们分析,财富有因、有缘才会结果,「因」在财布施,「缘」加上你的努力、加上贵人相助、加上机会来了,自然而然就会结财富的「果」。所以,经营家庭的财富,一定要如理如法去经营,不然你一辈子的努力到头来可能是枉然。

我的姐姐她怀孕以后,就把她的公职工作辞掉,很多的亲戚朋友都觉得怎么样?很可惜。连她的婆婆也常常跟她说:你去工作,我来帮你带孩子。但是人生有舍有得,她辞掉公职就在我们家待产,之后做月子,到之后小孩都是自己带。我姐姐辞掉工作以后,就是我姐夫一个人赚钱,但是我的姐夫愈赚愈多。为什么愈赚愈多?因为我姐夫拿给我姐姐的钱,我姐姐说,我一个人在家带孩子也没什么用,常常都会拿给我,她说你帮我拿去印印经书,做些善事。我姐姐懂得帮先生布施财,所以她的先生愈赚愈多。有一次他们夫妻一起出去买东西,刚好遇到大卖场开幕,可以抽奖,第一特奖是一台轿车,我姐姐也写了一下就把它放进去。过没多久,大卖场打电话来,他说蔡女士,你抽到了一台轿车。所以懂得布施,「命里有时终须有」,不是你很多人去赚就赚得比较多,你要懂得要种财布施的因下去。

很多朋友说:我又没钱,怎么种财布施的因?这个财绝对不是只有钱而已,财布施包含「内财」跟「外财」。我们工作很努力,这是内财,劳力,还有你的经验、你的智慧,这都属于内财布施;外财才是金钱跟财物、跟物品,这些都可以修财布施。在钱财的布施是不是捐愈多福报就愈大?不见得!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报导,有一对农夫他们已经年纪很大了,一辈子攒了一些钱,刚好他们附近盖医院,是个很好的医院,他们夫妻两个就把一生的积蓄捐出来买了一台救护车。跟大企业家捐几十万,他们也捐几十万,哪一个福报大?农夫是把一生的积蓄都布施了,他那一分爱心可以造福多少人的生命?而企业家那几十万对他来讲只是什么?零头而已。所以福田靠心耕,福分也是由心生,当我们能够尽心尽力去布施,不管钱多少都可以种无量的福分。

古代有一位女士,刚好经过一个佛寺,她就进门很虔诚地礼佛,刚好身上只有两文钱,她就完全把它奉献出来。方丈看了很感动,亲自出来帮她念佛祈福,帮她回向。后来真的嫁到宫中去,也富贵了,拿着几千两到这个佛寺来,也是要把它布施出来。结果方丈没出来,找了他一个徒弟出来帮她念经回向。这位女士就很好奇,之前我才捐两文钱,这次拿了几千两,两文钱是方丈亲自帮我忏悔回向,可是现在捐几千两,居然只叫徒弟出来。这位女士也很有智慧,她懂得去请教,把问题搞清楚。她就主动去找方丈,询问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方丈告诉她:你这两文钱是发自你的真心,所以我不出来帮你回向,对不起你;这一次你虽然拿了几千两,但是你的心已经没有像那一次这么真切,请我的徒弟就可以了。

所以一个人的福田,根源还在他的存心。我们只要有这一分心常常懂得舍财来救济他人,我们的福报点点滴滴都在积累。好,财富的问题我们有了正确的认知,就不会患得患失,看到别人赚很多钱,你的心就怎么样?就忐忑不安,不需要!我们扎扎实实修我们的财布施,自然果报就会现前。

经济面解决了,接下来教育孩子这个问题,夫妻要取得好的共识。当然教育首重以身作则,古代说的「三从四德」、「夫义妇听」,就是当丈夫的人要有恩义、要有情义、要有道义;要做到恩义、情义、道义,就能给孩子当好榜样。对自己的父母有「恩义」,孩子就懂得也要孝顺父母;对太太要有「情义」,太太跟我们一起胼手胝足,一起经营这个家庭都很不容易,要时时念着太太这个恩情。太太有一个恩情是我们这一辈子都报答不了,就是帮我们怎么样?传宗接代。这个使命很重大,不然我们自己做行不行?不行!无人可以代替,我们要感恩。所以当先生的,每次想到就是我有这个太太帮我传宗接代,当我们时时把这个恩德放在心上,夫妻会相处不好吗?不可能!然后对孩子要有「道义」,一定要把孩子教好,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跟本分。

太太要「四德」:妇德、妇言、妇功、妇容。太太要有德行,假如太太没有德行,可能嫁到人家的家里会搞得人家怎么样?鸡犬不宁。你们怎么知道?鸡犬不宁,本来家里还没事,嫁过去就搞得乱七八糟,所以「德」很重要。所以,儿子孝比不上媳妇孝,古代有说到,娶个好媳妇,家族可以旺三代;那娶一个不好的媳妇,家庭会怎么样?会败三代。所以娶妻第一个标准是什么?德行,娶妻要娶德。现在有这种认知的男士多不多?不多了。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以后要找对象要首重德行,要有「妇德」。

而这个妇德,自然而然妈妈的言语、行为给孩子就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的母亲常常在说我爸爸的时候,说「你就是心肠太软」,讲了以后就说「你们全部都一样」。本来是在说我爸爸,到最后全部都被她说了,我还要补一句:那你不是也一样。我记得小时候刚好回外婆家,坐出租车回去,出租车司机技术不大好,在开一条小路的时候,一个轮胎跑到水沟里面去了。掉下去的时候因为排气管撞到了水泥就松掉,所以后半路程是这个排气管这样「叩叩叩叩」这样到了我外婆家。结果我母亲就把车费拿给他,额外又拿了五百块给他。

那时候我还小,当我母亲拿钱出来的这个动作,请问我妈妈有没有告诉我她在干什么?她没有,她甚至于不知道她儿子在看。但是我的大脑里面出现几排文字,就是妈妈觉得他们是劳力赚钱的人,很不容易,这个修车的费用一定会造成他家庭的负担,我们生活比较充裕,给他一些帮忙。我母亲那个动作我很感动,所以母亲一言一行给孩子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后,因为我是后来在讲课当中突然回想到这一幕,我打电话给我妈妈讲这件事,她怎么样?她早就忘记这件事情,甚至于根本不知道孩子都在学习、都在感动。所以「妇德」确确实实在一言一行当中都在影响小孩。

再来,「妇言」。母亲的言语什么时候开始影响小孩?在胎教的时候。母亲的言语假如很柔和,孩子在胎中感受就很舒服;母亲假如大嗓门,假如讲话很刻薄,这个孩子从胎里面就学习。所以我们常常到一些朋友家里面去,就觉得他们家在讲话好象怎么样?好象在吵架一样,都很大声,那就是一种习惯。所以讲话太大声,讲话刻薄,你的孩子都在学习。假如我们的言语很温和,言语很能包容他人,孩子就会学到好的。我回想到,我的父母从来没有在我们小孩的面前讲过他哪个朋友的不是。这个很重要!当为人父母在孩子面前讲这个人很不好,那个人很不好,请问你的孩子学到什么?学到处处看别人不好,处处批评,会很傲慢。所以,我们言语也要谨慎。

再来,「妇功」,古代女人会织衣服,会做很多家事,这个叫「妇功」。换作现代的状况,女子还要不要去织毛衣干什么?比较不需要,因为现在纺织业比较发达了。古代跟现代整个家庭状况不一样,但是一个母亲要把家庭维系好,还是要有很多好的能力。比方说要把家里怎么样?整理干净。孩子在整齐清洁的环境当中成长,他无形当中就会觉得东西就要擦干净,东西就要摆整齐。他假如看到东西乱,他会不由自主自己动手去摆好。

除了整理家庭,还要能煮一些拿手的好菜,因为假如孩子跟先生都在外面吃,会有什么结果?都在外面吃,家庭气氛不融洽,很少聚在一起。然后常常去吃外面,外面的食物怎么样?又油又咸,所以现在什么疾病最多?心血管疾病。这个心血管疾病一位难求,你要一个病床位都要排半天。所以现在中风、心肌梗塞的人特别多。家里面假如常常煮些清淡的菜,让家里的人都很欢喜回到家里来吃。我记得小时候,还有一句很好的口号叫「爸爸回家吃晚饭」,就有很好的家庭气氛。

再来,「妇容」,女子的容貌,当然不是要涂的跟结婚当天一样。妇容代表很端庄、很朴素,不能生完孩子以后就自暴自弃。很多女人生完孩子,觉得我注定要像老妈子一样,所以不修边幅。很可能先生走进门吓了一跳,然后又赶快跑出去,这样就不好;要让先生看起来赏心悦目。而且你仪容端庄给谁好榜样?孩子。对,我们要看得远。所以,妇容也是很重要。

好,当先生太太都能够端正自己的品行、言行,那一定会把孩子教育好。现在说要男女平等,所以这个「四德」,女人要,男人也要!夫也要有德,夫的言也要懂得轻声细语,言语也要常常都是口吐莲花,给孩子好榜样。「夫功」,男人没本事还得了,怎么维系家庭!再来「夫容」,你当爸爸的在家里面都乱穿,那都给孩子不好影响;还有爸爸坐的时候都把脚翘到桌子上面去,这也是夫容!孩子学到什么?所以,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给孩子好榜样,以身作则很重要。

再来教孩子要恩威并济,恩威并施,再换白话一点,就是有人要演黑脸,有人要演白脸。恩威并济,刚柔并济,中国人讲中庸之道,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假如今天只有恩,对孩子好得不得了,他会怎么样?他不怕父母,会骑到父母头上去。假如只有威,对孩子都很凶,孩子跟我们就有距离感。所以,恩威要掌握好。

刚好我的小外甥,他做月子,还有很多时间都在我们家,我的姐夫工作比较忙。在我们家的时候,我也身负教育这个外甥的责任。你看我适合演黑脸还是白脸?你们觉得呢?黑脸!怎么一眼就把我看穿了。我记得我第一年教书,有一次学生不守规矩,我训斥了他们一顿。从二楼走到一楼进办公室,全校的同仁都看着我,说:你还会发脾气?他们都很惊讶。其实该发的时候假如不发,就不能把学生教好,我们发脾气是要让孩子警觉到,以后不能再犯这个过失。人生如戏,该怎么演就要演得象样。所以,我对我这个外甥我就是黑脸,他妈妈是白脸,黑脸跟白脸一定要配合得好。

我记得也是在前几年,刚好也是过年前夕,在我们家吃饭,这个小朋友他刚好拿筷子就拿在下面夹菜的地方。我就跟他讲,说:伟伟,这样拿会有细菌,你拿筷子一定要拿在上面。他看着我,又往下一抓,我很有耐心,我说:这样拿会有细菌,所以你应该拿上来。他又看看我,他虽然没有讲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他说我看看你的底限到哪里?很多小孩会看父母的底限,当他超越你的底限,他就对你可以予取予求,你就会节节败退,他就可以用情绪来威胁你。我看他劝了三次没有用,我马上把他抱起来,往我的房间走。为什么要往房间走?要把他所有的援兵都截断,他才会知道大事不妙。我就把他抱起来,我妈妈马上说:都快过年了,就别打了!要不要打?哪有过年犯错就不用处罚,那孩子他根本就不知道规则在哪儿!

现在很多的家长,逢礼拜六、礼拜天就可以睡到中午,有没有这种情况?他五天正常,礼拜六、礼拜天不正常,他的生活就乱了、就没规律了。所以现在礼拜一上学的时候,学生的表情都怎么样?懒洋洋的。所以,规定的规则不能因为任何情况而改变,不然孩子一定会好逸恶劳,一定会往玩乐的方向去走,而不遵守规则。我都跟我姐姐交代,你纵使带他出去爬山,出去玩几天,每天一定要固定把该背的经典怎么样?要背好。所以孩子的心中会了解到,不管在家或在外,自己学习的作业都要怎么样?做到。当你的原则愈明确,他就觉得这是他的本分,他就不会侥幸,他就不会在那里:妈,今天就算了!在那里讲好话给你听。这个原理原则一定要抓稳。

当我把他抱进房间里面,其实那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让他知道自己错了,是不是我们喜欢处罚小孩?不是!我就告诉他:你再哭没关系,你哭得愈大声,舅舅就处罚的愈重。结果你这么一讲,他会怎么样?他会哭愈大声,你就马上打他一下。其实他那时候还包尿布,根本不会痛,只是你那种气势把他怎么样?震住了。你就告诉他,情绪绝对不可能达到你的目的,今天你再怎么哭都没有用。当你很坚定的时候,他一听,他这样的方法绝对不能够达到他的目的,他就不哭了。当他不哭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告诉他,把道理跟他讲清楚,「舅舅这样教你是为你好,你应该接受长辈的教诲」。就开始从很凶变怎么样?变得很慈祥。跟他讲完以后,我就出来了。

黑脸演完了,谁要上演?白脸要上演,所以我姐姐就走过来。一走进来,那个孩子马上到她前面来,就抱着她撒娇。我姐姐马上把他抓起来,说:你刚刚犯了什么错?自己讲!孩子不讲,又抱过来,她还是很坚持,对着她儿子说:刚刚犯了什么错?自己讲!要让他记忆当中不是停留在舅舅处罚他,而是要停留在哪?自己犯了什么过失。讲完以后,我姐姐就跟外甥讲:去跟舅舅道歉。还要他来跟我道歉,这就是把机会教育做了很好的结束。很多父母教孩子只是处罚完,情绪发泄完,都没有做收尾的动作,所以孩子的记忆当中就觉得我爸爸的脾气很不好,我妈妈的脾气很不好。所以恩威并济,黑白脸的搭配要谨慎。

现在黑脸有没有人在演?现在的父亲愿不愿意演黑脸?不愿意!为什么现在父亲不愿意演黑脸?因为他们工作很忙,觉得对孩子怎么样?愧疚。难得跟孩子相处,都希望看到孩子的笑脸,所以他们每次回家就拿着什么?礼物、玩具。不只没有演黑脸,都演白脸,然后孩子一跑过来:爸爸你真好!赶快把玩具拿走。一而再,再而三都是这样子拿礼物给孩子,过了两三个月,这个孩子冲过来,「爸爸」,他不是看着你,都看什么?看礼物,拿了就走了。突然有一天你回来没有拿礼物,他说爸爸,你怎么这样就回来了。所以不能用物质去建立父子关系,这样很不好,应该用你的爱心跟关怀去建立父子关系。

父亲不演黑脸,谁来演?母亲演。女人天性就比较有爱心,对孩子都很关怀,所以她们演白脸是最自然的。现在不只要演白脸又要演什么?黑脸,很多女性跟孩子扮完黑脸,自己心里面会觉得很难受。这一头要演黑脸,可能一下子又要变成白脸,好不好演?不好演。脾气刚发完,又要对孩子很慈爱,所以现在女人最严重的病是什么?叫内分泌失调,是不是?常常要演黑脸,一下子又要转成白脸,对她的身心负担很大。所以还是先生,因为男属刚,女属柔,还是先生演黑脸,这样子孩子才不容易造次。我们记得小时候,只要父亲的眼睛瞪我们一下,我们马上就会懂得收敛。

我常常会建议现在的父亲,因为工作比较忙,建议他们其实陪孩子的时间并不是一定要很长。不是要很长孩子才会觉得你很关怀他,最重要是你有没有这一颗心。假如你每天拿出十分钟,这十分钟,大哥大要怎么样?要关掉。这一段时间就是你跟你的孩子相处的时间,你就把圣贤书拿出来,把《德育故事》拿出来,每天给他讲两则。你持续不断这样做,孩子会觉得你很在乎他,他听完故事,到学校去他会跟同学讲:我爸爸每天都给我讲两个故事。那同学会怎么样?投以羡慕的眼光,然后他会说「来,我告诉你们这两个故事」,同时训练他如何把这些圣贤的故事跟人家分享。所以,最重要的是你有这颗心。好,这是能把孩子教育好。

刚刚我们提到五伦关系,就是夫妇关系最重要,夫妇正,五伦就正。所以「一门深入」,这一门掌握了道德的纲领,而《弟子规》就掌握了道德的纲领,所以我们学习先从《弟子规》这一门去深入。如何深入?深入要做到「解行相应」,理解之后,一定要去落实。你去力行就会帮你更体会到圣贤道理,体会得愈深解得就愈深,解得愈深你行得就愈扎实;解帮助行,行又帮助解。所以,我们学一句一定要懂得赶快去力行。「长时熏修」,长时是指时时刻刻。我常常会跟很多朋友讲,只要你持续不断,每天早晚把《弟子规》念一遍,保证三个月以后,你会觉得道德、学问有很大的进步,三个月。这一帖药目前吃的人效果都很好,你们要不要吃吃看?

我在海口的时候,有一个老师真正做到了,这个老师第一次来上课的时候,我印象很深,是去年的元宵节。他听课的时候目不转睛,我在讲很多圣哲的故事,他都会振笔疾书把它记下来。他学了三个多月,就走向前来跟我说,他说:蔡老师,这么好的圣贤教诲,不能只有我的家庭得利益,我希望回到我自己的故乡去教《弟子规》。他因为有立志,他因为长时不间断,早晚念一遍,所以提升得特别快。早上念的时候,提醒自己,今天要做到《弟子规》当中的这些教诲;晚上念的时候,我们反省一下,今天哪些做到了,给自己一些鼓励;哪些没做到,要更加警惕,后不再造,后不再犯。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以长期熏修。

而修是修正。在想法、看法、说法、做法当中时时提醒自己去修正。修正往往都是在你面对与人相交往当中就要去修正,不能错了时候再来修正。有一位朋友他就跟我分享,他说他最难修正的就是「人有短,切莫揭」,因为几十年来说长道短习惯了,所以他也是很用功,早晚念一遍。结果每次当他要说长道短的时候,突然《弟子规》这句经文就怎么样?就出现了。这一句「人有短,切莫揭」就进了他的大脑,他的嘴巴马上怎么样?盖住了。这叫历事炼心,经历这些事情,不断地在自己的想法、看法修正,在说法、做法当中去修正。

我们提到了整个学习的态度,包含第一个要立志;第二个要力行;第三个学习的次序很重要,一定要先长道德的根基,再来读其它的经典;第四个,学习的方法要能一门深入,长时熏习。

我们有了正确的态度,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弟子规》的学习。学《弟子规》,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他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谁学的?小孩学的。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弟子是指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弟子规》我们来学才能把孩子教好,「教儿教女先教己」,要把儿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学好,这样才能够当好身教的工作。

我们翻到六十页,我们先把「总叙」一起念一遍: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诸位朋友,假如你回去坐在书桌上读得这么有精神,一定会让你的孩子对你怎么样?肃然起敬。你的好学会感动孩子。我们这一节课先上到这边。谢谢!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2-8 16:54 编辑 ]

美惠子 发表于 07-2-8 16:59:10

(第六集)
2005/2/17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06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进入《弟子规》,我们把「总叙」念了一遍,我们翻到六十页,《弟子规.总叙》。我们也提到了,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子而已,而是我们每一位愿意学习圣贤教诲的学生,都称为弟子。「规」是规范,我们遵守这样的规范,就能够让自己的德业日渐提升。

【弟子规。圣人训。】
这是圣贤人的教诲,而这句教诲是从孔夫子的教诲当中撷取出来,我们在《论语》里面有看到这句,在《论语.学而第一》里面就有。

【首孝弟。】
这个『首』也就是提到做人的根本在哪?在孝道跟弟,友爱兄弟,尊敬长辈。『孝弟』,「弟」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地提升,不断地流露出来。其实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诸位朋友,有没有觉得:有这么夸张吗?其实「大道至简」,很深奥的道理,其实都是很根本、很简单的。

我们回想一下历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哪一个朝代历史最悠久、国运最昌盛?周朝。多少年?八百年。请问为什么周朝可以延续八百年?凭的是什么?孝跟弟。我们只读了「周朝八百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也常常看到,别人的子子孙孙为什么这么优秀?只看到结果,对自己没大帮助,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我们就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启示。

周朝它开国是周文王、周武王,而周文王的父亲叫太王。太王生了三个儿子,老大是泰伯,老二是仲雍,老三是王季,王季生了周文王,周文王又生了周武王、周公。当初太王刚好看到他的孙子周文王诞生的时候,觉得周文王有帝王之相,有圣主之相。但是他的父亲排第几?排老三。结果他的大伯泰伯看到了父亲看到孙子脸上的喜悦,他了解到他的父亲想把王位传给谁?王季,希望往后能传到这位孙子的手上。泰伯很善体父亲的心境,所以他不声不响趁着要去帮父亲采药的这个理由,就跟他的二弟仲雍相约,两个人就上山去了,去了以后就没有再回来。因为他希望让父亲能够好做事,不用顾于他是长子,能直接就传给他的三弟王季,继而再传给周文王。

诸位朋友,这个家族什么都能让,天下都能让出来,而这个让天下的动作成就了哪些德行?孝道!善体亲心,能圆满父亲的心意。再来,不只让出了孝道,还让出了什么?兄弟的友爱,连天下都可以让,还有什么东西兄弟不能相让?除了让出了孝,让出了弟,还让出了什么?让出了忠,忠于天下人民。因为他这么一让,可以让一个圣主领导全国人民,这一让是真正的德行,真正的家风。所以孔老夫子对泰伯、对仲雍的赞叹是「德之至也」,没有这样的至德绝对做不出这样的行为。所以,有孝、有弟。

周文王跟王季(他的父亲王季),他对于王季都是早上、中午、晚上一天三次问候,所谓晨昏定省。这三次去看父亲,一来看看父亲的气色,再来看看父亲吃饭的情况。假如父亲进食得很良好,他就非常欣慰;假如父亲吃得很少,他就很担忧。由于有这样的身教,所以他的儿子武王、周公也学得很好,周武王对周文王也非常孝顺。有一次周文王生病,周武王服侍在侧,十二天没有宽衣解带,帽子也没有拿下来,足足侍奉他父亲十二天。由于这样的孝心,他的父亲的病好起来了,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哪件事比孩子孝顺更能让父母欢心的?一个人快乐的时候,免疫系统功能会上升,这都有科学根据的。

他们的孝道承传下来,一家孝,一国就兴孝,当他看到我所崇敬的领导人都是这么样的孝顺,他们会很感动,会起而效法。所以《大学》里面有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他们的礼让带动了全国人民礼让,很多纷争的事自然就减少。所以上行下效,确确实实感应不可思议。

除了周武王有承传周文王的孝道,周公也承传了他的伯父泰伯、仲雍他们的弟,兄弟的友爱。有一次周武王生病了,周公就在他们祖宗的面前(他们那时候叫太庙),他就写了一篇祈祷文,祈求折掉自己的寿命,让他的兄长可以延寿。我们感受到他不只是对兄弟的友爱,也是感受到希望让兄长健康,让他能够治理好天下。周公这祈祷文念完,至诚可以感通,周武王身体就好转过来,而这篇祈祷文就放在太庙里面。

经过一段时间,周武王去世了,接下来是周成王即位,周公辅助他,因为成王还年轻。结果周武王帮周成王选了几位老师,太师是姜太公,太保就是周公。假如你的孩子有姜太公教,又有周公教,好不好?好!所以,我们要替孩子找好老师。诸位朋友不要急,只要你有这分诚心,一定会有好的因缘进来。今天我们的孩子,还有我们,已经有一个好老师,它叫《弟子规》,这本经书就可以好好让你的家风有很好的提升、很好的延续。

后来周成王长大了,有这么好的老师提携他,也能够治理天下。那时候国家有些谣言,都说周公是不是要篡夺天下,就很多流言蜚语出来。周公不等他的侄子说话,他自己就自请到山东去,让他的侄子好做人,不要被这个流言蜚语所影响,他就自己回山东去。结果周成王走在路上,突然看到天空有些异象,大白天打雷。以前的人很有反省的态度,看到天空有异象,代表什么?是不是我这个天子做出什么坏事?诸位朋友,这是不是迷信?不是!人心与天地万物是有交感的,人心善就会风调雨顺,人心恶,灾难连连。我们现在人心是善是恶?我没有说我们。人心恶才会灾祸,天灾人祸那么多,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异象要反观内省,要开始好好地把这颗心守好,让它向善。

周成王看到这个现象,回去就好好反省,就想到是不是我让我的叔叔离开这件事是不正确的?所以周成王也到太庙去跟祖宗忏悔。以前的人心很淳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都会谨记这些老祖宗的教诲。在周成王在忏悔的过程,刚好看到周公为他哥哥周武王的祈祷文,他把它拿起来看,看到自己的叔叔为了让他的兄长能够延寿,不惜向天祈求折自己的寿。周成王看了很感动,马上以天子之身亲自带文武百官去把周公迎请回来。所以,周武王跟周公的兄弟友弟也传给了他的下一代子孙,周朝因为有孝弟,才能够绵延八百年。

一个家庭有孝弟可以绵延多久?我们在中国历代,孔老夫子的德行最好,他的德行也感化了他世世代代的子孙,所以他的家风两千多年不衰。诸位朋友,假如今天突然你得到一个消息,你是孔老夫子的后代,你会不会觉得今天跟明天绝对不一样?突然会觉得我不能丢孔老夫子的脸,走出来,言语、行为都很谨慎。所以,德风可以影响这么长久。

我在厦门讲课的时候遇到一位老师,因为我们上完五天的课都会请这些老师上台来分享,就会有十来个老师当代表。这位老师一上台,他就说:这五天的课程,才让我知道德行的根本在什么?孝道。这个来自于《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夫孝,德之本也」。他接着又说,他对这句话有很深的感受,因为他们整个村落有四十几户人家,统统同一个姓,都姓吴姓,口天吴。他说这四十几户人家出了一百零九个后代,其中有一百零八个大学毕业,素质很好。而这第一百零九个是已经考上大学,但是读了两年因某种因素办休学。可以说,他们下一代完全有大学毕业的程度、水准。

他接着又说,他终于知道为什么他们这一代能这么兴旺。因为他们村落里的长者都告诉他们,只要读书、工作一有放假,要记得回来看看父母。他们每年的大年初一,一定是陪着父母到寺庙里面去拜拜、去祈福,不会去做其它的事。现在你的孩子今年大年初一陪着你去拜拜的举手?你看他们是整个家族做到了。除了陪父母以外,回来之后,就到其它所有这些邻居的家里面去跟长辈拜年,挨家挨户跟这些长者拜年。做到了什么?尊敬长辈,弟!跟长辈拜完年以后,他们这些差不多年纪的邻居,就围在他们村落里面的小学,一起讨论今年你读书有什么收获,今年你工作有什么好经验,大家一起讨论,互相切磋。这个做到了什么?好学!有孝有弟又好学。所以这个村落为什么下一代能有这么好的发展,绝对不是偶然的;绝对不是说那边是龙穴,风水很好,不是这样。而且一个地方的整个风水、整个环境,也会因人心而转变。

所以孔老夫子说的「首孝弟」,当一个人孝、弟做到了,一个有孝心的人,他会推己及人,当他对自己父母孝,他看到别人的父母同样也会恭敬对待。所以《弟子规》有教导,「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诸位朋友,我因为以前教书,有个坏习惯,特别喜欢考试,所以这几天的课程,我都会考前面讲过的。我们求学问有个很重要的态度,要温习,要复习,还要预习。所以还没讲到的,希望诸位朋友这几天把《弟子规》读熟,这样在上课当中提到这些经句,你会很有感觉,「这一句我知道」,你的学习效果一定会特别好。因为有些朋友早上没有来听,我们下午的时候开了一帖中药,很有效果,吃了保证道德、学问会增长,就是早上跟晚上都把《弟子规》念一遍。早上念的时候,提醒自己今天要按照这些教诲去力行;晚上念一遍的时候,反省今天的所做所为,哪些跟经典相应,自我鼓励;哪些还没做到的,赶快要提醒自己去修正;早上一遍,晚上一遍。晚上那一遍不要在睡觉以前念,不然会还没念就睡着了;最好是下班,洗洗手,洗洗脚,然后还没吃饭以前先念,刚好就可以对照今天一天的行为。好,所以「首孝弟」。再来:

【次谨信。】
『谨』是谨慎,谨言慎行。对自己的生活要有规律,不能搞得乱七八糟,连照顾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更遑论要去承担家庭的重责。

『信』是会意字,代表什么?人言。《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孔老夫子也说「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假如没有信用,很难在社会立足。而孔老夫子的教诲重视四个学问: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就是言语,第三个是政事,第四个是文学。言语为什么摆在仅次于德行的重要性?因为人与人的互动跟交往,使用什么的频率最高?言语。所以言语,「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言可以让家庭和乐,一言也可以让家庭纷争不断。所以言语要学习,很重要。再来:

【泛爱众。而亲仁。】
『泛爱众』,广泛地爱众人,这个换现代话讲,叫做人际关系法,如何跟人相处的很和乐。我们《弟子规》也是赶得上时代,很注重人际关系学。

再来是『而亲仁』,亲近仁德之人。因为我们时时亲近仁德之人,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你每天接触的都是这些善人,我们无形当中德行都提升;但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假如身旁都是狐群狗党,每天自己的言语、行为都愈来愈粗俗。所以亲近仁德之人很重要,而亲近仁德之人也才能长我们的智慧,人生有智慧才会下对什么?抉择,人生才会愈走愈轻松;假如没有做对抉择,那人生会愈走愈沉重。最后:
【有余力。则学文。】

当我们把这些立身处事的行为、这些德行都扎实地学好,还有空余的时间,还可以多看些好的文章,『学文』。古代的文章是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所以古人写文章非常慎重,都是真正有把握可以利益后人,他才把它留下来。现在人写文章怎么样?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他也不管会不会天下大乱,所以不够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行。所以「学文」还是看古圣先贤的文章比较保险,因为这些文章都是历经几千年印证,确实可以启发人的智慧的。这是「余力学文」。我们进入经文第一个单元,「入则孝」。

诸位朋友,您会不会觉得一天时间很不够用?有没有这个感觉?有。我们现在很难一天还花两个小时来读书,不容易!所以这个余力学文,这个「余」我们也可以把它拿做化整为零,把一些零散的时间我们好好掌握。《弟子规》可以随身带在身上,有些很好的《格言联璧》,我每次都放在包包里,一有空拿起来背个一两句,所谓日积月累,滴水可以穿石。不要小看一天十分钟、二十分钟的积累,所谓「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

我们来看这个「孝」是会意字,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老指上一代,子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合成一体,就是一个「孝」字。我们来看一下,上一代时时念着要好好把下一代教好,现在为人父母有没有这个态度?我在教书的过程,往往会听到学历不算高的家长,他会流露他的心声,他说:我只希望我的孩子不要成为社会的负担,这是我为人父母的责任。他学历不高,可是他在讲这句话的时候,都会令我肃然起敬,你看他懂得教育好孩子是他这一生的本分事。

父母时时想着要把孩子教好,但是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好的方法。中国有一篇很重要的教育哲学叫《礼记.学记》,里面有提到什么是教育,「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这句话把教育的两大主轴抓到了。所以我们今天要把孩子教好,一定要清楚,要长他什么善,然后要防止,甚至于要导正他哪些过失,因为「苟不教,性乃迁」。很多的孩子有些不对的习惯,我们要赶快把他挽救过来,什么时候挽救?当下!刻不容缓,因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就是退。

诸位朋友,我们思考一下,现在的孩子有哪些习惯、有哪些行为一定要赶快修正?诸位朋友说说看,你们应该比我有经验。「顶撞父母」,听说以前的人是一言九鼎,现在的孩子也是一言九「顶」,这个「鼎」不一样,现在的孩子是顶回去的顶,很会顶嘴。再来,还有没有?「懒惰、叛逆」。好,还有没有?「自私」。还有没有?怎么都是女性同胞?怎么我们当父亲的都没发现吗?这样不行,要很关怀自己的孩子!来,还有没有?「敷衍」。就是没有责任心是吗?好,我们再加一个就好,六六大顺。坏习惯,哪个坏习惯?「生活没有规律」,生活的规律。就这六条就好。

有时候很多朋友刚好灵感很多,都会列出十大罪状。因为我们在海口成立的是国学启蒙中心,很多家长他会来跟我们探讨小孩的问题,刚好中心场地特别大,因为拿来上课,所以从门口走到办公室差不多也要走个三十秒。我就陪着他一路走过来,他一看到我就忍不住滔滔不绝,「我的孩子自私,很爱顶嘴又很懒惰」,都没有打草稿,一直讲过来,结果我怕他太口渴了,赶快说:你请坐,我倒杯水给你喝。等他喝下水去,我就开始问他,我说孩子自私是结果,诸位朋友,原因在哪里?你有没有孩子一出生,上面头顶就写着「自私」两个字?孩子懒惰是结果,原因在哪里?你有没有看过那个小孩子一两岁就动不了的?有没有?一两岁都是活蹦乱跳,怎么后来变得那么懒惰?

我们再看看,孩子叛逆是结果,原因在哪?我们来思考一下。听说叛逆叫正常,有没有这个说法?有?听谁讲的?把他找出来,误导!请问五十年前,你有没有听过叛逆两个字?几千年的中国史书上,你有没有看过叛逆两个字?你看,都没看过。中国人四千多年的历史都没有叛逆,我们居然在短短二、三十年之间就产生了叛逆,厉不厉害?为什么四千多年来没有产生叛逆的下一代?为什么在几十年当中却快速产生叛逆的小孩?不是偶然的!因为现在的孩子是不是接受中国圣贤教诲?是不是接受孝弟的教导?不是!他没有孝心,没有恭敬心,当然对父母言语、行为就会有冒犯。

我就会回想,我还很慎重跑去问我妈妈,说妈妈,我有没有叛逆?害我妈妈想半天,没有。我们对父亲是什么态度?又敬又畏,又很尊敬,又很害怕,所以父亲都很有威严;当我们对父亲敬畏的时候,根本不可能会叛逆。父亲为什么能让我们产生对他的敬畏?最重要的是父亲言行一致,他很孝顺,他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所以,打从小对父亲就是尊敬的态度,不可能有叛逆。所以现在的孩子会叛逆,我们做家长的要省思一下,为什么孩子对我们没有恭敬之心?有可能是我们说一套做一套。在那里打麻将,然后跟孩子说:你给我去看书,我数到三。孩子依依不舍,慢慢离开电视屏幕,还抱在墙壁那里,久久不忍离去。妈妈很生气:最后通牒,不然我棍子就要拿过去了!这孩子才心不甘情不愿上楼。当他坐在椅子上,请问,他的身体在书桌前,他的心在哪里?电视。你们怎么知道?都在电视节目,不知道男主角怎么了,女主角怎么了。

当父母没有做出榜样给他看,他的内心服不服气?不服气!你说对你讲话要很有礼貌,你对爷爷奶奶讲话也没礼貌。当这些不服气慢慢积累,到哪一天会爆发?突然到他的身高跟你一样高,拳头跟你一样大,他还要不要听你的?他就不听你的。所以叛逆是结果,根源在孩子从小没有对父母生起孝心,生起恭敬之心,那是根本原因。这个原因又加上外面大环境很多污染,他又去效法这些同学也好、朋友也好,到最后叛逆的现象就愈来愈多。要让叛逆的现象消失,重要的是要延续圣贤教诲,然后家长要懂得以身作则,当孩子的好榜样。

我们接着看,「自私」怎么形成的?诸位朋友,从今天开始,你常常遇到事情的时候,你就想,今天这个同事骂我是结果,原因在哪里?今天别人的孩子教得好是结果,原因在哪里?今天人家夫妻相处和乐是结果,原因在哪里?你时时处处懂得去找出原因,那你每天都在增长智慧。当你找到原因,就能够对症下药,就很快地能把很多情况转成好的良性的发展。我们回想一下,今天你们夫妻跟孩子一起吃饭,爷爷奶奶也在,妈妈夹起第一口菜,诸位朋友,给谁吃?小孩吃。好,标准答案!来,掌声鼓励。这个标准是普遍现象,但是这一口菜夹下去会产生什么效果?「小明,这是妈妈特别煮给你吃的,多吃一点」。爷爷奶奶看了也不甘示弱,「孙子,这几盘菜也很好吃」,爷爷奶奶也帮谁夹菜?孙子夹菜。谁的菜满满的?孙子。所以一个家庭里面谁最大?孙子最大。这样有没有颠倒?颠倒了,所以小孩也就颠倒了!这样合不合理?你看所有的人都必须服务他,小皇帝产生了。

小皇帝、小公主产生了,请问小皇帝跟小公主的特色是什么?自私,因为所有的人都要服务他,所以他只会想到自己。俗话又说,「伴君如伴虎」,所以现在的小孩脾气都很大。当你对他百依百顺,十件事顺了他九件,第十件不顺他,他会怎么样?会大哭大闹。你又没有原则,他一发脾气你又说什么?好了好了,给你买!那他就攻城掠地,你是会节节败退。所以诸位朋友,教孩子从哪里开始?从夹菜开始。小地方大学问,每个动作做出来都是给孩子学习的榜样。当今天你一夹起来,马上夹给你父亲:爸爸,多吃一点。你的孩子看了,会不会说:爸,你怎么都没想到我!不会,他看到自己的父亲在行孝道,他内心会很感动,因为每个人都有本善的心。《大学》里面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做任何事,先后顺序对了,你这个道才建立起来。所以,你菜夹对了,你就教给孩子正确的为人子之道。

我们打开冰箱,水果拿出来,先给谁吃?我的父亲水果拿对了,假如我父亲在我小时候水果拿错了,那现在我就不能站在这里跟诸位朋友讲课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你说:蔡老师,有这么严重吗?拿个水果就能影响这么大?有没有影响?真有。小时候我们看父母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东西都先给爷爷奶奶吃,我们很自然就效法、就学习。其实我是很有可能变成败家子的,你们有没有看出来?因为我是独子,又是长孙,又是长曾孙,因为我爷爷也是长子。我记得我小时候去给我曾祖母扫墓,那时候三、四岁,跪下去头抬起来,突然看到两个字,眼睛一亮,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刻在墓碑的第一位,突然抬头挺胸,有使命感,以后这个家族的兴衰,我们要尽心尽力。所以中国人重视长子,重视长孙,这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每一个他这一个时代的子孙,就要有人当榜样把他带好,这样家族才能兴旺。假如我的父母宠爱我,爷爷奶奶又宠爱我,那我今天就不可能学习圣贤之学,可能就开始早就不知道挥霍到哪里去了。所以教育孩子很重要。

现在的家长拿水果出来,不知道有没有给爷爷奶奶先吃?我还听说有些妈妈都会买些特别贵的水果,然后先把它藏起来。怎么有些朋友在笑?你是不是心有戚戚焉?藏起来,结果爷爷奶奶去睡觉了,赶快拿出来,「儿子赶快过来,这是妈妈特别买给你吃的」。儿子吃得很高兴,他也学得很彻底,人算不如天算,他以后一有钱,买水果给谁吃?给他儿子吃。有些朋友马上回答,给他老婆吃。你是用好恶,你的孩子就学到好恶,而不是学到情义、恩义。所以,我们还是要循天道而行,要演出孝道,启发孩子本善之心。这个「自私」,现在找到问题根源,还是从孝道,还是从处处替人着想,我们父母当榜样。

诸位朋友,假如孩子已经十多岁了,还来不来得及?你要相信《三字经》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其实都不是别人不能改变,都是自己先被自己击败,自己都不相信,当你没有信心的时候,很多事你一定做不起来。我们在大陆很多的课程,来了各个阶层、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记得有很多的中学生都来。有个中学生上了课,上了五天,每一天回去都有很大的进步。他的阿姨觉得很纳闷,为什么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听了五天课有这么大的改变?结果第五天,他的阿姨就跑到我们上课的地点去找我们,刚好我们已经离开了。

她又跟旅馆里面的人问到我们的电话,她就打过来,她说:我的侄女每一天上课回去都有很大的进步,不管对父母、或者对家里的人态度都很好。她感受到中国文化确实有很大的力量,所以她说我的孩子一个两岁,一个四岁,可不可以交给你们教?你看现在的家长,一遇到好的,马上没想先自己做,先推给老师教。我们就跟她说,我们这些老师都从海口、从深圳来,地方太远了。结果这个母亲说:没关系,我从北京把他送到深圳去。所以确确实实十多岁的小孩也能够得到很好的熏修。

还有一位四十岁的男士,我在杭州天目山讲课的时候,他被主办单位安排来当我的保镳,因为我们山上有四、五百个人。他就帮我挡一些,可能我要休息了,这个时候他就说「老师要休息了,现在不方便讲话」,帮我处理这些情况。而且他还学过武术,他当武警当了十多年,他听课听到第三天的时候,刚好下完课带我们去吃饭。一路上他就说: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我们确实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是只感觉他的内心很喜悦。当到了餐厅,他就说:蔡老师,我现在的心情只能用三岁小孩的言语来代表,就是太好了!他接着就说:我活了四十年,终于知道我人生错在哪里!

其实我们听到他这句话,内心感受到很心酸,一个四十岁的硬汉,他不是不愿意学,是怎么样?没有人教!不然你看他的态度多好,马上学了就像个赤子一样,很欢喜。他说他终于知道太太为什么跟他离婚,为什么孩子跟他不能沟通,同事跟他很有距离,都很怕他。他终于找到问题。所以他跟我说,他回去第一件事,就是要找他的前妻好好谈一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第四天早上吃饭,他说:蔡老师,你在这里坐一下,我跟你聊一下。我就觉得气氛怪怪的。好,我们这节课先讲到这边,下节课再把答案跟大家讲。好,谢谢大家!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2-8 17:00 编辑 ]

美惠子 发表于 07-2-8 17:04:57

(第七集)
2005/2/17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07

我们刚刚讲到,这位朋友他四十岁,接受五天圣贤的教诲,内心生起很大的欢喜,有很大的体悟。所以在第四天的时候,一大早刚好早饭还没准备好,他就约我,他说要跟我坐下来聊一聊。我的感觉就怪怪的,我坐下来就有点如坐针毡,他马上走到我面前,他说:我这一辈子只拜父母,只拜老师。我一看大事不妙,赶快跳起来,确确实实是因为圣贤的教诲让他很感动,我们没什么功劳,所以承受不起。结果四十岁的壮汉,一把就把我纤细的双手抓住,我不知所措。我看他这么诚意,我们就心也安住了,成全他这一分恭敬之心。

我们也感受到我们肩上的责任很重,希望透过我们这些课程能够真正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确确实实中国的古圣先贤非常伟大。中国的古圣先贤一定可以让我们透过他们的教诲,让未来二十一世纪能够得到家庭和乐、社会安定。所以诸位朋友,纵使你现在已经四、五十岁,纵使你的孩子已经二十几岁,你都不要害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问我们的道德、学问够不够,绝对不要担心别人不改变。

我们再看看其它的,为什么孩子会懒惰?根源在哪?诸位朋友,我看你们现在也很会分析了,孩子懒惰不可能是长大才养成,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育为什么一定要抓得愈早愈好,因为一旦养成就不好修正。我记得我这个外甥他小的时候,刚好看到母亲在擦桌子,刚好妈妈擦到一半有事先去处理。这个孩子看妈妈在那里擦半天,他就跑过来拿起抹布,也在那里模仿。后来我姐姐走过来,诸位朋友,你会怎么处理?我的姐姐马上就跟他儿子讲,她说:伟伟,你怎么这么小就这么懂得孝顺父母?还懂得帮妈妈擦桌子,真乖!他本来才这样擦,愈擦愈有劲。所以,孩子要透过我们多鼓励、多肯定,就会把他的潜能激发出来。接着他擦完以后,他母亲又跟他说:小伟,擦桌子,假如四个边边角角都还很仔细地把它擦干净,那你这个桌子就擦得很完美。一来肯定他的孝心,二来又教他做事的方法。所以我这个外甥很爱干净,三、四岁棉被都是自己折,看起来就白白净净的。所以,从小给他的态度就很重要。

当这一位母亲假如跑过去气冲冲的:哎呀,你搞什么!走开,不要在这里捣乱。你这只手给他推了两次、推了三次,他以后会不会过来?不会了。所以当父母的要抓住机会教育,不然很多好机会当面错过。等到他已经都不会帮你做家事了,那时候你再来生气也于事无补。很多家长都说:你只要把书给我念好就好,其它的事都别管。这样好不好?你看他只有会念书,其它事都不做,对他来讲,他信不信任自己做事的能力?不信任。他愈不信任他就愈不敢去承担工作,愈不承担,会不会有责任心?就没有!所以这都是连带关系,我们要深思熟虑。孩子多去活动,对他的筋骨有很大的帮助。在活动当中,孩子也会感受到:原来母亲持一个家真不容易,我才拖客厅的地就累了,妈妈还要上班,回来还煮饭,还要做那么多事。他一边拖,心生感恩。所以俗话说「习劳」,他真正付出,真正去劳动,才知感恩,才知付出者的辛苦。所以不能让孩子不劳动,绝对不能让他养成懒惰的习惯。

我们再看看生活规律,为什么孩子生活没规律?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说:今天有吃早餐的举手?很多,差不多一半都没吃。我接着就问:那你妈妈没煮吗?他说:我妈妈还在睡觉。他的早餐就是几个铜板摆在桌上,上面写着两个字叫「早餐」,家长出钱。请问出钱的家长有没有真正去了解过,那几个铜板有没有转成早餐?有没有?没有!你们怎么知道?转成什么?转成电动玩具,转成色素一大堆的零食。孩子假如吃这些东西吃个半年、一年,体质绝对直线下降。很多都是去打电动玩具,都没吃。

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们当老师要关心小孩,关心学生。我发现,因为我教的是六年级,六年级正值发育,肚子特别容易饿,都差不多十点多就咕噜咕噜叫了。所以我的抽屉里面随时都会放着饼干,他们都很爱我的饼干,这些小朋友都会过来。很多基本上九点多、十点,你看他在上课的时候脸色就有点发青了,肚子饿。一了解下来,他的铜板没有变早餐,拿去花掉。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要让孩子生活规律,自己要当榜样,要让他的三餐正常,我们也要多付出一点。而你这些付出对孩子将是一生的影响,不管是他的身体还是榜样,对他都很重要。

诸位朋友,这些坏习惯,你相不相信只要长了一个善全部都解决?长哪一个善?「百善孝为先」,这句话随着你深入圣贤教诲,你的体会会愈来愈深。这句话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个意思是孝心开了,百善自然就开。我们来看看,一个有孝心的人会不会自私?不会!一个有孝心的人会不会顶嘴?「父母呼,应无缓,父母命,行勿懒」。诸位朋友,不要小看《弟子规》,一个「入则孝」就解决你所有小孩的问题。当他知道「身有伤,贻亲忧」,他会不会生活颠倒?不会!他会不会没责任心?「德有伤,贻亲羞」。他会很勤劳,因为「亲所好,力为具」,希望能让父母欢喜,让父母安慰。

所以孝心一开,除了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友爱!因为兄弟发生冲突,谁最难过?父母。所以「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们也体会到,一个人真有孝心,他对其它人的父母也会有恭敬之心。所以推而广之,他这一分孝、这一分敬会对一切长辈。那他会不会去欺负别人的孩子?不会。因为他知道当别人的孩子受伤害,他的父母最痛苦,他这分同理心就会自然而然延伸开来。所以一个人的仁慈之心是从这个原点,从「父子有亲」这个孝道扩散开来,所以学「入则孝」就特别重要。那我们进入「入则孝」。

教孩子孝,首先要告诉他,为什么要孝?所谓知恩才懂得报恩,所以我们会引导孩子去念父母的恩德。一开始我们会说,在两三千年前有位圣者叫佛陀。有一天他带着他的学生走在郊外,刚好看到一堆白骨,佛陀把这白骨分成两堆,一堆颜色比较洁白,一堆颜色比较灰暗。学生也很好学,他们知道「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所以懂得学问学问,要懂得发问。佛陀接着就跟他们说,他说,为什么这两堆白骨,一堆比较洁白?一堆颜色灰暗?这堆颜色灰暗是女人的骨头。女人的骨头为什么比较灰暗?因为当母亲要怀胎十月,在怀胎十月过程,孩子所有的营养都必须从母亲的血液中输给小孩,当小孩的钙质不足,就必须从母亲的骨头当中渗出来。所以怀胎十月很辛劳。

我们曾经就给孩子做过一个活动,叫他们拿一个鸡蛋,然后放在身上,叫「一日护蛋活动」。就告诉他们,你今天感受一下保护一颗蛋的感觉,只要一天,看你能不能把它保护好。结果孩子一开始小心翼翼,差不多过了一、两个小时就差不多忘记了。所以就听到很多声音,「啊」!到当天最后一节课,剩下没有破的寥寥无几。老师就引导他们,他说你看,你们才守一天就守不住,假如你妈妈像你一样,每天蹦蹦跳跳,你一生出来这边青一块,这边紫一块。你看母亲十个月都要很谨慎地保护你,而且你的体重一天比一天重。

母亲在怀胎的时候会有生理反应,会呕吐,吃不下饭,但是母亲吃不下饭的时候,还勉强自己一定要把食物吃下去。诸位小朋友,为什么母亲都没胃口了,还要把食物吃下去?为什么?为了让她的身体有营养可以输给你,所以纵使她很难过,她也会勉强自己把食物吃下去。所以诸位小朋友,你可不可以偏食?你看妈妈为了你,都愿意把食物吃下去,你也应该回馈妈妈,不要偏食,该吃的、营养的要吃下去,让身体强壮,让妈妈欢喜。我们这样引导,孩子就会感同身受。

怀胎十月的时候体重很重,走起来都不容易。我们也曾经拿篮球给孩子放在身上,让他去感觉,因为很多你要去感受才生得起那个感触。接着我又会引导学生,我说:老师曾经了解到,产房生产的那个床旁边有两条钢柱,这么粗,结果那么粗的钢柱都弯掉了。诸位小朋友,什么力量让这个钢柱弯了?小孩就说痛的力量。因为母亲生产很痛,所以抓着这些钢柱,这两条钢柱日积月累,钢柱都被这些力量给拉弯了。生产的痛是比癌症还要痛,很多癌症病患为什么自杀?痛得受不了。结果母亲居然是承受比癌症还要辛苦的痛。结果母亲把孩子生下来,第一句话、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孩子健不健康!母亲对你的疼爱可以把这么样的疼痛完全拋在脑后,这样的恩德我们这一辈子都要记在心上。

接着养育、教育,那更是辛苦。有一位朋友她说,还没生孩子以前,常常想赶快把他生出来,结果生出来以后,觉得很想把他放回去。所以养育的功劳大过生育!因为多少的夜晚都要跟这些孩子耗,他假如晚上不睡觉,家里的人就必须怎么样?轮番上阵,做接力赛,因为我也做过。刚好外甥不睡觉,我也排到班,但是我接棒差不多二十分钟就撑不下去了,手都快断掉了。我抱着我这个外甥,我就对他说:以后你对你母亲不孝,我就第一个好好地责罚你。因为多少的夜里都是母亲辛劳让他入眠,陪着他熬夜;多少次的生病,都是父母在半夜当中带着孩子去看医生;多少天担心着孩子的下一餐怎么办。这些生活的压力,教育的重责,时时都担在父母的身上。

所以佛陀告诉学生,父母的恩德我们这一生是不可能报得了,我们应该尽心尽力来做到为人子的孝道。我们跟孩子讲整个父母的辛劳,在讲的过程,有些孩子也会感动地掉下泪来。我们进一步就跟学生说,对父母的辛劳我们很感动,掉了眼泪之后要怎么办?你真正感受到父母的恩德,你就要起而去做孝顺的行为。当你能够做到《弟子规》里面的一条,你就是尽到一分孝心;当你把《弟子规》统统做到了,你的孝就做得很圆满。当孩子起了知恩之心,我们进一步引导他要报恩。从哪里力行孝道?我们来看《弟子规》这一段经文,我们一起把它读一遍: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呼,应勿缓』,这是提到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很重要。其实一个人的道德、学问从哪里看出来?从他的一言一行,所以孩子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对他影响很深远。当他所形成的是孝心、是恭敬心,那他的学问就扎得很好的根基。当他没有这一分孝跟敬,他生起的是什么心?可能是傲慢,可能是不恭敬,这很有可能就毁了他一生的道业。我这么讲不夸张,《大学》里面有提到,一个人假如要对社会、国家贡献,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要怎么样?「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所以孩子要能诚意、正心,他才能修身、齐家,长养孩子的孝跟敬就是正他的心。如何诚意、正心?必须格物致知。格物就是革除他的物欲,革除他的坏习性。而不耐烦、傲慢就是坏习性,从小就能够把他这个坏习性转化掉,就是格物致知,就能诚意正心。所以,大学问都是从小地方开始扎根的。

我们思考一下,现在的孩子你叫他:小明!他会怎么回答?标准答案。现在假如有个孩子,你叫他,他走过来:叔叔,你有什么事吗?你会突然对他怎么样?肃然起敬!现在真是硕果仅存的孩子。所以孩子要教!很多家长,我说孩子从小要教他礼貌,看到长辈要叫人。他说:叫人?他能对着你笑一笑就不错了,还叫人!诸位,这样对孩子的态度对不对?你看,我们现在教孩子把标准降低,会造成什么结果?一代不如一代。你看结果不都呈现出来了吗?所以教孩子的标准绝对不能因为时代而改变。你抓住原则,孩子就能学到这样的水准。我们要引导孩子,父母叫你的时候要赶快过来:爸爸妈妈,有什么事吗?当然我们做长辈的要先做给孩子看。当爷爷奶奶叫我们为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恭恭敬敬去演给孩子看。纵使你现在演不出来,也要怎么样?习惯就成自然。当我们做出这样的态度,这种孝心跟恭敬的气氛就会熏染,就会在你的家庭形成风气。

除了「父母呼,应勿缓」,这样的恭敬心,除了对父母,还要对谁?对师长,也要「师长呼,应勿缓」,还有没有?「长辈呼,应勿缓」、「上司呼,应勿缓」。假如你明天去上班,你的上司叫你,你马上跑过来:经理,你有什么事吗?你经理马上说:你今天有没有发烧?没有关系,从我们开始改变,整个地球都会变,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所以学习要举一反三,要能从我们的内心,所谓心行一如。

心是根本,所有的行为都从你的心延伸出来,当一个人的内心真正恭敬,他会对一切人都恭敬。所以《礼记》第一篇「曲礼」开头就说,「曲礼曰,毋不敬」,对一切人、事、物都要恭敬。诸位朋友,一个人对父母、对兄弟、长者都恭敬,对父母交代的事,他会怎么样?同样尽心尽力;当他对人敬,对事就会敬。当他对人恭敬,父母辛辛苦苦赚钱买的食物,他会不会糟蹋?不会!当孩子对人懂得恭敬,对事、对物自然而然也会心生恭敬。所以诸位朋友,恭敬心太重要了。

那对孩子要不要「儿子呼,应勿缓」?你不要说蔡老师说对一切人都要恭恭敬敬,今天回去你儿子叫你,你马上跑过去:儿子,有什么事吗?那你就学呆了。孩子,我们是长辈,他是晚辈,我们要让他对我们恭敬,要去成全他的恭敬心。所以应该是,孩子假如今天说:爸爸,你过来一下。你要不要过去?不可以,要说:你怎么不过来。然后他过来再跟他说:来,我们一起来学《弟子规》。你不要又开始训斥他,不要,要循循善诱,跟他一起学,他自然在这些圣哲的故事他会心生效法。所以,我们面对不同角色,我们要懂得如何去运用学问。

有一位老师,她的孩子刚好有一天在她的门口给她敲门,她的婆婆(就是孩子的奶奶)就走过来,可能是要叫孙子吃东西。结果她孙子马上就回了一句话:你别吵了!怎么办?你看孩子对奶奶不恭敬。所以教育很重要,要慎于开始,你一发现就要赶快处理,不然等他习惯了就很难改。这位老师很有敏感度,马上开门跟她的孩子说:跟奶奶道歉。马上纠正他讲话的傲慢、不恭敬。这孩子死都不道歉,不愿意道歉。结果她的婆婆就说:天气这么热,别道什么歉。这时候怎么办?这个在考验我们为人父母的智慧。

结果看孩子不道歉,他母亲马上就说了,她说:妈妈,孩子没有教好是我的过失,我跟你道歉。这个妈妈话才说完,儿子眼泪就掉下来。眼泪掉下来代表什么?有惭愧。接着母亲又告诉孩子:你看你对奶奶这么不恭敬,奶奶却念念都想到你,怕你太热了,你有没有看到奶奶的心都是时时为你着想。当媳妇的要帮奶奶说话,这个奶奶听了以后很感动,然后就走了。所以婆媳关系因为这件事会有很好的发展,因为奶奶觉得这个媳妇知道我的心。

接着这个孩子,他妈妈就跟他说,你今天晚上要写日记,好好反省一下。结果这个孩子晚上写日记,说他有两个我,一个是很善良的我,一个是不善良的,那个不善良跟善良在那里拔河。诸位朋友,小小年纪就有这么大的挣扎,长大以后有更多的挣扎。但是假如孝心从很小就扎根,他人生就不会有这些矛盾,他人生也不会有因为不恭敬,因为坏脾气,做了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所以,当孩子一犯错,我们为人父母的也要很敏感,赶快去处理。我们这一句教诲,「父母呼,应勿缓」,要恭敬;『父母命,行勿懒』也是恭敬;『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都是对父母的一分恭敬心。

其实当一个人能深刻体会父母的恩德,他的心境就自然柔软,自然恭敬。记得我姐姐出嫁的时候,我是独子,所以是我去帮我姐夫开门。一路有很多迎娶的礼仪,其实这些迎娶的礼仪都有它的意义在。其中有一个礼仪让我的印象最深刻,就是迎娶最后我的姐夫带着我姐姐拜别我的父母,我就在旁边观礼。当我姐姐跟姐夫跪下去的时候,我的父亲眼泪瞬间就迸出来,我父亲那一滴眼泪迸出来,瞬间我的眼泪也掉出来,我在那个时刻感受到一个为人父亲的心境。父亲照顾这个女儿二十多年,不知道操了多少心,不知道挂碍了多少事情,念念都希望孩子长得好,孩子书念得好,孩子能有个好的归宿。所以父亲那一滴眼泪,是还有这么一点安慰,今天终于帮女儿找个好归宿,是那一分欣慰的眼泪,感动的眼泪。

而父母对于子女的关怀、辛劳,是不是嫁出去就不操心了?不是,而是一辈子的爱护。所谓「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母亲纵使活了一百岁,八十岁的儿子在她眼里还是她的小孩。当我的内心感受到一位为人父亲的辛苦、辛劳,我告诉我自己,这一辈子父母的恩德都报不完,绝对不能再对父母讲一句忤逆的话,讲一句不恭敬的话。因为有这一分体会,自然而然看到自己的父亲就会心生恭敬、心生欢喜。所以很重要,我们要念念把父母的恩德放在心上,自然而然「诚于中,形于外」,我们的恭敬的言语跟行为就会表现出来。

「父母命,行勿懒」,我们答应帮父母做的事不可以懒惰,答应了要赶快去做,这个我们要求孩子就很好用。你不是说要去洗澡吗?赶快去洗,父母命,行勿懒。当你跟孩子都有取得这个共通语言,我们都是一起要遵守孔老夫子的教诲,孩子跟你有共通语言,你就很好沟通。那我们要反思,我们长这么大了,父母命令、父母交代我们的事,我们有没有行勿懒?我们面对的亲友,答应的事情,最容易跳票的是哪件事?是跟谁的事情?是跟最亲的父母,甚至于是跟最亲的先生、太太。跟我们最亲,都是对我们的人生最重要、最有恩德的人,结果我们反而很容易对他不守信,什么原因?因为对客户不守信就没钱赚,对父母不守信还可以找找借口,「我最近很忙,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所以人要省思!我们应该对父母更守信用,这样才是正确的态度;当然对父母守信,应该对一切人都要守信用。今天上完这节课,我们要想想,有没有曾经答应父母的事现在还欠着,要赶快去做。

在深圳有位老师,他刚好听了课,就说:我前几天刚好回家,看到我爸爸拿一支很不好的刮胡刀。我就跟他说:爸,这个那么旧了,不要用了,我去给你买一个。马上就把他爸爸的刮胡刀丢到垃圾桶里面去,结果就忘记了,他爸爸已经气了好几天。他突然听完课才想起来,赶快打电话回去跟他爸爸道歉,赶快安排买了之后,赶快寄回去。结果无独有偶,有另外一位老师,也发现答应爸爸要买刮胡刀也没买。所以人确确实实需要被提醒,你身旁有好朋友,你常常能够看经书,就能够常常看到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古代很多的孝子,他不等父母命令,他都能够去感受到父母的需要,自己主动去做。在三国时代,有个孝子叫孟宗,大家可能听过「孟宗哭竹」,他看到母亲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吃不下东西,突然很想吃竹笋煮的羹汤。他一看,因为母亲长期胃口不好,脾胃都衰弱,突然很想吃一个东西,假如吃不到一定会怎么样?很痛苦。所以他就走到竹园里面在那里哭泣,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这分孝心,这分真诚心,眼泪滴下去感动了什么?感动了竹子。我们的眼泪去滴滴看能不能感动?那时候是冬天,基本上是不会长竹子,但是他这分孝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竹子是植物,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已经研究出来,人的意念可以影响矿物,可以影响水。当人有善的念头,水就会结晶得很漂亮;当人有善的念头,连很肮脏的湖水都会变得清净。所以,大自然跟人心是呈现一个互动,呈现动态。古代这么多的孝子,为什么能感动竹子,可以感动很多的动物,甚至于感动最凶猛的老虎?凭的都是他的什么?孝心!这样的好戏,我们的老祖宗上演了几千年,这样的好戏,我们应不应该继续演下去?应该!只要我们能够学到他们的孝心,一定可以在我们的人生上演一出一出感人热泪的好戏。他的母亲吃了这个竹笋煮的羹汤,病就好了,真正孝子能够让父母宽慰,让父母身体健康。所以「父母命,行勿懒」。

下一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教训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恭恭敬敬地聆听,绝对不能一言九「顶」。假如父亲他在训斥我们的时候,讲了十件事,其中只有两件事是真的,八件事你觉得是他误会你了,你要不要马上就把他顶回去?要不要?不要!因为在训斥我们的时候正是气头上,这个时候你只要说「是」,可能你父亲本来火气很大,慢慢就消下去了。等他骂完你,他的情绪已经平和许多,突然又想想,我好象骂儿子骂怎么样?骂过头了。他可能就会很主动地削一点水果,「来,一起吃水果」,打打圆场。这个时候你也要很自然地走过来,当作若无其事。你可不能马上又说:爸爸,怎么样?要跟我和解了吗?不要这么死脑筋,我们要顺势而为。

当父母对你的责备,你都没有回嘴,对你的误会,你都能够平心静气去接受,你父母对你的尊敬,对你的佩服会怎么样?提升。当父母愈尊敬你,以后你跟父母就很好沟通,他慢慢会觉得谁最值得我信任?就是我的儿子,就是我的女儿。所以父母教,须敬听。假如你的父亲有心脏病,你也要视状况而定。比方说他看到你,骂得很凶,已经心脏病要发作了,你还要站在那里「父母教,须敬听」,要不要?所以,求学问要学得很灵活,是念念为父母着想,你就知道当下应该怎么样进退才得当。

下一句「父母责,须顺承」,父母有责罚,甚至有打,我们也应该欣然接受。想想为什么父母这么生气,我们的过失到底在哪里?有一次曾子的父亲,因为曾子犯了一个错,他很生气,拿起一根大的木棍打曾子。曾子因为说「父母责,须顺承」,所以动都不动给爸爸打,结果爸爸出力过猛,把他打晕了。这件事传到孔夫子的耳中,他就跟学生讲,曾子这样做不孝。为什么?孔夫子就说,父母在生气的时候,情绪比较控制不了,假如失手,刚好一棒打到你的头上去。那儿子死了,谁最伤心?父母,对!所以孔夫子说,「小杖则受」,拿小棍子可以乖乖地接受处罚;大杖用跑的,以前的人比较斯文,「大杖则走」。所以,看父亲拿起来的棍子可能会打死你,赶快跑!不能陷父母于不义。诸位朋友,学圣贤学问要能灵活运用。

所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会问学生,我说:你每次被妈妈爸爸骂完之后,你的内心有什么想法?孩子的答案是什么?好衰!被爸爸看到,被妈妈看到,下一次不被看到。我们观察到孩子在接受父母教诲的时候,他的心态不对,所以你要适时替父母讲话,把他的态度扭转过来。我们会跟学生讲,我说当你的父母在责罚你的时候,当他在生气的时候,其实他的身体已经受伤了。发一次脾气要几天身体才会恢复正常?要三天左右。你看,有没有人喜欢骂人?骂人对身体这么不好。你的父母是因为要让你记住这个教训,以后不要再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所以他宁可发脾气伤害自己的身体,也不愿意你学坏。你要能体恤父母这一分存心,为了让你的道德、学问能提升,不会堕落,他才要教训你、责罚你,你要对得起父母的这一分关怀、爱护。

父母爱你的方式,有时候是对你轻声细语,有时候却是对你非常地凶,同样都是对你的这一分爱心,你要体会。我们要对得起父母的教诲,这个脾气不能白发,不能白让父母身体受伤害,所以我们记住这次错误,要懂得挨骂要能换得什么?进步,要学习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渊的德行,要能「不二过」。这次被父母骂完了,一定要记住,下次不能再做让父母生气、伤心的事。当孩子有这样的心态,他就不会觉得很衰,他所记住的就是下一次不能再犯。今天的课就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2-8 17:07 编辑 ]

美惠子 发表于 07-2-8 17:12:51

(第八集) 2005/2/17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08
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早上大家有没有把《弟子规》念一遍?有!「好学近乎智」,只要大家持续这分好学的心,道德、学问一定可以成就。苏格拉底是西方一位很有名的哲人,他跟学生第一次上课,他就跟学生说:今天只教一个动作,也很简单,就是把手摆到前面,然后再往后面摆,就是这样甩手,甩三百下。做完以后,他就跟学生说,你每天都做一遍。学生觉得怎么样?很简单。过了一个月,他就问说,现在还有在甩手的请举手?差不多占了百分之九十而已;过了两个月再问,占了百分之三十而已。经过一年以后再问,只剩下一个人在做而已。那个人是谁?那是柏拉图,就是承传苏格拉底的第二位西方很重要的哲人。

其实求学问,在苏格拉底的这个启示当中,我们就知道了,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当我们每天都能够化整为零去深入圣贤的经典,滴水穿石之功,必能有所成就。我们也要秉持这样的态度,每天比方说把《论语》背个五句,或者背个三句,你这样一年下来,可能整本《论语》都可以背下来。所以,我们一定要持续这样学习的态度。

常常我会跟很多上完课的老师做交流,我就问他们说,这五天学习的状态,跟你这一生比较起来,有没有比这五天更用功的?他们都说没有,都觉得这五天是他人生当中上课最专注的时候。我说这是一个开始,但是决不是结束,应该保持这样的学习态度。有个教务主任来上五天,上完五天,刚好他邀我去他们学校做演讲,他就说这五天所记的笔记大过于他四年上大学的笔记的数量。所以,真正一个人学习的潜力是不可限量。但是为什么这五天他的学习状态能那么好?究其原因是因为他觉得圣贤的学问确实能够利益学生,把他这分使命感调动起来,所以人生有志向必能潜力开发。持续之外,我们要力行。昨天我们学到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整段经文最重要的是有一分恭敬的心对待父母,不管是一言还是一行。相同的,恭敬心不只要对父母,应该是对身旁周遭所有的人都不失恭敬。『父母呼』是一个呼唤,我们马上能够过来;相同的,在跟父母交谈当中,我们也应该「怡吾色,柔吾声」。有时候表面上看跟父母在对应,口气不会很大声,但是心里面会有不耐烦的感觉,这个时候我们要常常能够观照自己的心,有不耐烦的时候要赶快修正。所以道德、学问最根本的下手处,就是时时能观照好自己这颗存心。当念头不对了,马上修正,那你的言语、行为就不可能有太大的偏差。

我有一次去找我一个朋友,刚好他在面临人生的抉择,要从一个私立的大学转到一个公立的大学,他正在跟他父亲报告他这个抉择,希望父亲能够支持他这么做。刚好我进去的时候,他刚好讲到一半。结果我一进门,他就说:你先请坐,我先跟我父亲把话说完。那时候我坐在旁边,看到一个孩子恭恭敬敬地在跟他父亲报告他现在的工作状况,那种娓娓道来、那种礼敬的态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相信他的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面熏陶,也会是一个翩翩君子。我们回想一下,我们现在年轻人在做人生的决定,有没有去询问过父母的意见?有没有把自己的情况跟父母讲清楚,减少父母的担忧。假如父母常常心里面都不知道孩子在干什么,那不知道让他多操了多少心!所以,真正当一个人对父母很恭谦的时候,确确实实会感动身旁周遭的人。

除了在家对父母要恭敬,事实上「老婆呼」、「太太呼」也要怎么样?也要「应勿缓」。当夫妻之间言谈非常地相敬如宾,非常地尊重,已经在给孩子做最好的榜样。现在夫妻之间谈话有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人愈熟不能愈随便,应该愈熟要愈尊重,所以礼不可失;纵使再亲的人,礼貌要时时提得起来。有个小朋友刚好听到他妈妈在讲话,讲完以后,妈妈把电话挂掉,他儿子就跟她说:妈妈,你刚刚是不是在跟爸爸讲话?你看,他儿子从母亲讲话的口气,就可以知道一定是跟爸爸讲话。为什么?母亲在跟先生讲话都是什么口气?好不好?所以这个母亲一听,心里惊了一下,你看我们对先生的态度,小孩都可以辨认出来,所以要调整一下。

有时候看到手机显示是先生的,一拿起来:喂,干嘛?你看这个口气,孩子就能够辨别出来是爸爸打的。所以这个母亲马上修正,刚好当天他的先生又打电话来了,她就很有礼貌,她说:喂,你好。他先生说「对不起,我打错了」,把它挂掉。结果他又打过来,她先生说:是你吗?当我们的态度一修正,家庭就会修正过来,所以不要小看一个言语的态度。

刚好这一次过年,我们有些老师拿着我在香港讲的「幸福人生」四十集,拿回去故乡给他一些同学看。其中有一位,他回到宁波去就去找他的同学。一边在看的时候,因为这位同学她先生没有回家,刚好公司在忙。他这位朋友的先生,除夕夜忘了打电话,结果又怕被太太骂,又撑了两天。大年初二想打,又想想说一定会被骂,就一直拖,拖到初五的时候才打回去。刚好正在看「幸福人生讲座」,看到一半,她先生打过来,一接起来,他先生有点诚惶诚恐,恐怕说一定被他太太骂。他先生说:对不起,我现在才打电话回来。他太太马上说:你辛苦了,连过年都没得回家,我们很感谢你在外面辛勤工作。他先生听了觉得怪怪的,然后挂完电话过没多久,他先生又打电话过来,他说:你还是骂我几句,我心里好受一点!所以,夫妻相处会直接影响家庭气氛,夫妻关系要好,一定是从言语的态度开始做起。

『父母命,行勿懒』,我们对父母交代的事不可以失信;相同的,对妻子、儿女已经答应的事,我们也要言而有信;当我们言而有信,孩子对我们就会非常尊敬。其实我以前在教书的时候,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一定要记住,不能失信于学生。当你所说的话都真正做到了,学生对你会很尊重。我记得我第一年当班导师、班主任,有一次刚好运动会,所有的学生都到操场排队,当然我们也站在那里陪学生。我刚好有东西要拿,就走回办公室,结果刚好撞见了一位家长(一位父亲),提着一些饮料要上我们教室,我们在四楼,要到我们教室去。

这个家长为什么抓着学生都去排队的时候把饮料拿上来,为什么?不好意思。看得出来,这个家长很少到学校来,很少到学校也代表很少跟老师沟通。为什么家长很少来跟老师沟通?我们当老师的也要自我反省一下。当我们对他的孩子愈关心,可能会调动起他的一种主动跟我们沟通联系的良性循环,所以要常常利用联络簿多多称赞他的孩子,自然而然这个桥梁可以搭上。这位父亲他也不习惯跟老师讲话,所以就抓这个空档尽一点心意,把饮料要放在教室就走。结果刚好我回来拿东西就碰见了,一碰见他就退了几步,好象很不好意思的样子。我就开始跟他聊天。

我们跟任何人谈话,要抓住一个原则,要见到人家就要夸。你可以称赞他的孩子,你可以称赞他的优点,我们都欢喜别人对我们赞叹。当你称赞他的孩子,他的内心会喜悦,会觉得受尊重。假如一遇到家长,马上就开始把他孩子的问题一一点出来,那他会觉得很不好受。所以人情不可拂,我们要随顺人情,与人交谈。我就开始把他孩子这段时间好的表现跟他做分享,也让他了解。

聊的过程,这位家长就说,他说:老师,我的孩子比较尊重你,不尊重他上一个老师。因为我是去带他六年级,五年级是另外一个老师带。我就接着听下去,他说:因为上一个老师说,吃中饭的时候大家一起吃,可是那个老师,学生用到一半还没开动,老师就在后面吃起来了;蔡老师,你都是跟学生一起开动。其实我都不是跟学生一起开动,都是学生坐好了,我都教他们一句俚语,因为地方的俚语都含有很深的人生哲学。比方说,闽南话有一句「树头站得稳,不怕树尾做台风」,这句话用在我们德行教育就相当契合。当孩子德行的根没扎好,他的能力愈高愈危险,因为外面很多的诱惑,愈有能力,到时候又禁不起诱惑,爬得愈高摔得愈重。这些地方俚语对人生都有很大的启示,所以我都会先教他们一句俚语。

教完以后,他们开动,我就走下去巡视一下,「对饮食,勿拣择」,用《弟子规》来加强他们的生活规范,不可以偏食。看到学生那个菜都夹一小口,我马上跟他说:要不要老师帮你服务一下?他就很害怕,赶快自己出去多夹一些青菜,这样饮食才会均衡。所以往往我们坐到讲桌上去要开动的时候,已经有两、三个学生吃饱了。所以,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脑里。当你所说跟所做言行一致,才能真正赢得学生、赢得小孩的尊重。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个「顺」我们要理解一下。所有父亲的责罚、父亲的要求,我们是不是统统要顺着他做?因为在这几十年当中,很多人对中国文化有误解,他会觉得:我们儒家说孝顺孝顺,就是什么都要顺,那是愚孝。这样讲有没有道理?其实讲这样话的人,他可能连一本经典都没有从头看到尾,中国圣贤绝对不是这样教。「顺」有两种情况,当父母所责备我们的事都是正确的,我们要赶快记住,好好地去落实,这时候要顺;当父母的责罚跟要求是不对的,这个时候不要当面顶撞,要懂得顺势而为。目前的状态你马上顶回去,只会让父子之间冲突更大,所以我们先退一步再做打算,等待好的时机再跟父母沟通,所以,《弟子规》后面讲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中国的孝顺,这个「顺」绝对不是所有父母的要求我们都去做,要先分辨对错,要用理智去孝顺。当父母有过失,我们没有去劝,那是陷父母于不义,就不是我们为人子应该有的态度。

除了父母教须敬听,老师教也要须敬听。一个人能不能有很好的道德、学问,除了要有好老师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自己的学习态度,一定要有虔诚恭敬的心对老师,决不可以阳奉阴违。所以学问有多大的成就,可以从恭敬心中断出来,一分诚敬就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就会得到十分的利益。因为老师所吩咐、交代的每一件事,很有可能我们还不能够完全了解。打个比喻,学问假如像二十层楼,老师可能在十几层楼,我们只有在两、三层楼。十几层楼所能看到的景物,我们能不能看到?看不到。老师指的都是比较长远的目标,你说:老师,我都看不到,我都感受不到,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时候我们不老老实实地依教奉行,那就得不到利益了。

现在人为什么很难在学问成就?都犯了一个比较严重的过失,就是我们常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把《论语》里面的道理都依照自己的想法去理解,把孔夫子的境界从二十层楼拉到多少?拉到二、三层楼,有时候还觉得孔夫子这句话讲不对。所以,一开始跟老师学习,绝对不能批判,应该是先老老实实做,你老实地做你就会感受一分。当你的境界提升了,你就慢慢理解到,老师所讲的话确确实实真实不虚。所以「老师教」也要「须敬听」。

再来,长官教也要须敬听。一个人在学问上、在事业上能否有好的成就,都要先从他的恭敬、谦卑心中去求得。所以,人要能屈才能伸。我们的小孩,我们也要教导他懂得恭敬、谦卑,懂得处处学习。到一个新的环境去,不要先抱怨一大堆,先多看、多听、多学。长官怎么教,我们先老实去做,等学问、等对公司的了解愈深,再适当地给予一些长官建议,这样会比较得当。好,我们接着看下一句经文,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夏则凊』,这是一个古字。『出必告,反必面』,这个「告」(gù)是读音,是从古代传下来的音,现在一般我们的口语都读「gào」,「gù」跟「gào」都可以。「冬则温,夏则凊」,这是有个典故,就是在东汉有个孩子才九岁,他叫黄香,因为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跟父亲相依为命。父亲的身体又不是很好,所以冬天的时候他怕父亲太冷,他都先钻到被窝里把棉被先弄暖和了,才叫他的父亲上床睡觉;夏天天气太热,他就先拿着扇子把床搧凉,再请父亲上床睡觉。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黄香念念在观察父母的需要,相信黄香是不是只有做冬温夏凊?当他有时时去关怀父母的心,相信父母的整个生活起居,他都会尽心尽力去付出。

九岁的孩子能够尽这样的孝心,当地的地方官看了很感动。当黄香到了可以当官的年龄,当地的官员就举他做「孝廉」,后来他当官当到尚书。所以,确确实实有孝心的人,他也同样可以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臣出于孝子之门」,确实不错,因为孝子这分心一定可以推而广之,去爱一切人的父母、一切人的子女。那时候的皇上给黄香一个很好的赞叹,说「江夏黄香,天下无双」,黄香的典范流传千古。相信皇上做出这个动作,对人民有没有影响?他所带动的是全国人民效法黄香,所以领导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带动整个国家风气。像我们当家长的、当老师的,你所强调的、你所爱好的是什么,也会同时影响你的小孩跟你的学生。所以,当父母的重视德行,小孩就重视德行;当老师的重视德行,小孩也会起而效法。

我们从黄香这个例子,不只是学到冬温夏凊,更重要的是要体会到黄香的存心;存心是他的本质,冬温夏凊是他的行为、他的形式。本质绝对不会因为时代而改变,形式会变,因为整个人与人的生活方式,都会因时代而不同。举个例子,以前遇到君王要行什么礼?三跪九叩礼。它的本质是什么?恭敬心。因为国家领导者要日理万机,时时为人民着想,我们是恭敬领导者对于人民的贡献,所以我们跟他行礼。以前的礼是三跪九叩,现在假如遇到总理、遇到总统,在飞机场看到,马上跪下去三跪九叩,这样行不行?这国家领导人说:这是谁教出来的?怎么教成这样?就不符合现在的时代。但是本质会不会变?不会。所以很多人说,时代不同了,什么都要改!是形式改,而不是本质改变。

中国文化,我们假如把它比喻成一棵五千年的大树,所有的本质跟原则就像树干一样,这个树干是屹立四、五千年不坠,但是它每年都发新芽、都发新叶。而新芽跟新叶都是随着那一年的阳光、那一年的空气跟水源才会发芽出来,所以它这些枝叶一定适合于当时候的气侯。我们学习任何一个经文,我们也要抓住它的本质去学习,我们就会学得很能掌握纲领。

所以,从冬温夏凊我们就体会到,他是能时时看到父母的需要。父母在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常常去关怀?身体。我们把它归纳一下,「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这个「志」也可以当心愿。「养父母之身」,所以生活起居、食衣住行都应该去关怀。假如我们跟父母住在一起,或者住得很近,在食物方面,我们就可以回去的时候带些水果、带些蔬菜回去。我小时候就常常看到我母亲差不多两、三个礼拜就回我外公外婆家,我是标准的跟屁虫,所以每次都跟我母亲一起回去。一来可以学习到母亲的孝心,二来因为每次回去,外公外婆很高兴,常常就拿很多东西出来给我吃。一罐饮料喝完,他马上又去拿另外一罐,有时候一连都喝了两三罐。在这个喝的过程,也能够感受到外公外婆对我们的疼爱。其实让孩子多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接触,他就能够感受到天伦之乐,这也很重要。常常回去,就能够在食物当中去观察到,可能米快没有了,油快没有了,我们都主动帮父母去买,父母一定会觉得非常窝心。

另外,人老了就怕身体不好,所以我们也要常常跟父母沟通一些健康的观念,有健康的知识才会做出健康的抉择跟判断。我们见面,人家说人老了见面都说,吃坏一点才不会高血压,才不会得癌症;因为年老吃得愈清淡,身体的负担愈少。但是你也要透过跟父母沟通,再慢慢告诉他,吃清淡好,不然因为我们的上一代穷怕了,所以他觉得不多吃些鱼肉,好象营养不够。甚至于现在都提倡吃糙米、胚芽米比较营养,那都是全营养素,白米饭只有醣类。但是假如我们拿糙米,甚至于拿番薯(这些都比较营养)给父母吃,他们会觉得:我现在生活比较好了,还要我吃这些东西,我要吃白米饭。他们的观念一时间转不过来,你都要循循善诱跟他们沟通。我们在建立父母、还有建立家人的正确观念,让他身体好,这个观念的建立也决不是一蹴可即。欲速则不达,我们不可以操之过急,不可以强加于人:你就是给我吃就对了,不要说那么多!这样父母也好,家人也好,心里好不好受?不好受。当心里不好受,吃得东西再营养不好消化。

所以有位朋友(一位女士),她刚好听了我们的课程,了解到饮食应该少肉类、多素食,对身体会有很大的帮助。她听完之后很高兴,回去就跟她先生说:从今天开始,我不再煮肉给你吃,我是为你的身体好,你要领情。当天回去,有没有魄力?很有魄力!但是太操之过急,会有反效果。所以一、两个礼拜以后,她到我们中心去找我,脸色不好看。她跟我说:我先生真是不受教,我为了他好,希望他健康一点,所以就不煮肉给他吃,他居然不接受。发了些牢骚。

我就跟她倒了一杯水,然后她在喝水的时候,我就告诉她,我说:你先生假如有外遇,你要负责任。她吓一跳,我说:你先生假如得了高血压,你也要负责任;你的孩子愈来愈少机会可以跟他父亲相处,父子关系受到影响,你也要负责任。我愈讲她愈纳闷,怎么会这样?我接着就问她:你今天不煮肉给你先生吃,请问他还有没有吃?她说:有!他都到外面去吃了。我说:对!到外面去吃,可能又跑到酒店去吃,到时候那边有很多女生,刚好遇到不好的缘分,是不是有可能会出状况?所以,有外遇你要负责任。到外面吃东西,外面煮的都又油又咸,可能吃个三年血压上升,就得高血压,你也要负责任。先生每天都在外面吃,跟孩子都不能够有很好的沟通、很好的关怀,所以父子关系也是你搞砸了,你也要负责任。

她就很委屈的样子,我跟她说:你当初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先生、让家人更健康。那请问你,现在达到这个目的了吗?人很多时候目标都正确,但是路走到一半都忘记了,都在中途意气用事。我就跟她说:你要让一个人接受一个观念,不是一下子的功夫,你要做得不露痕迹。比方说这个礼拜煮三样肉,下个礼拜把它变成两样,再下个月变一样,慢慢减少,让先生没有察觉。但是你把肉拿完了,端上来的菜要很好吃,所以你要赶快去跟别人学习,如何把素食做得比肉还好吃。你先生一边吃说:这道菜是什么?怎么这么好吃?你说这个叫素食什么什么菜,他会对素食就更能接受。

另外,这些正确的观念,你要常常一点一点去跟他沟通。比方说,我们女人就可以发挥我们的温柔,就跟先生说:你的健康是我一辈子的幸福,所以你的健康太重要,怎么吃得健康?雷久南博士这本书写得很好,或者哪个专家写得很好,里面有什么观念,你就一句、两句慢慢给他灌输进去,他就很能接受。我接着又跟她建议,我说:有时候你就带你先生一起来上课,上完课中午就留着跟大家(我们中心这些老师)一起吃饭。他就会觉得,你也吃素,他也吃素,他就不会觉得吃素是很希奇的事情。边吃的时候,旁边的老师就会跟他说:素食不错吧!他先生就会说:不错,不错!慢慢就有团体的气氛。后来她先生两、三个月以后,也很自然就吃素了。

所以,我们在关怀父母、关怀家人,也都不能操之过急。当然你要关怀别人的健康,首先你自己的知识要足够,所谓知识就是力量。很多人他在某些方面的知识特别丰富,都是在生活当中需要的时候才会提升。比方说妈妈的身体有点状况了,我们才懂得赶快去研究这些学问,我们不要等到家人身体出状况了才学,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比较辛苦了。我们现在先好好学,好好把这些观念带到家庭当中,这是「养父母之身」。

再来,「养父母之心」,让父母心里面能够常常很欢喜、很自在。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我们所作所为一定要让他安心、放心。假如我们的德行不好,纵使你每天都供养父母很好吃的饭菜,父母吃了之后会不会快乐?也不会;他可能边吃还边帮我们提心吊胆。中国的父母比较含蓄,他心里面的感受,有时候不会在言语当中流露,所以我们要善于去体会父母的心境、父母的需要。

《论语》里面有说,君子要有「九思」,要有九个常常懂得观照的一些态度。哪九个?第一个是「视思明」,第二个是「听思聪」,要能从父母的言谈当中,听出他们心里的需求。比方说我们很久没跟父母打电话,母亲打过来,还等父母打给我们,我们已经太失礼了。父母过来跟你问问你现在的工作状况,虽然是在问你的工作状况,事实上我们应该能听出来,他已经在想念我们,甚至于是想念孙子。我们听得出来,我们就不等父母开口,主动要回家去探望。其实人只要上了六十岁以上,老得就会愈来愈明显,当我们一、两个月没看到父母,一回去一看到会有什么感觉?怎么老这么多!所以我们要珍惜跟父母相处的机会,善体亲心,常常去关怀、去问候。这是「养父母之心」。

再来要「养父母之志」,父母的心愿。《孝经》里面有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我们把身体照顾好,这是孝道首要的工作。「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假如我们用自己的德行,对家庭、对社会有所贡献,最高兴、最满足的是谁?是父母,还有老师。这是养父母之志。因为每个人其实都有一分善心,希望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很多父母因为全心全意栽培孩子,在很多社会方面他想尽力有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当他的孩子能够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他会觉得很欣慰。

所以我们在海口有位老师,她学《弟子规》学了三个多月,而且她是早晚一定念一遍。三个多月以后,她主动走过来跟我说,她说:蔡老师,这么好的东西,不能只有我跟我的孩子得利益,应该让更多的孩子能够闻到圣贤的教诲。所以,她决定要回她的故乡去推广《弟子规》。她有这样的志向,俗话说「人有善愿,天必从之」,人要勇于去承担、去付出。当她那一步跨出去的时候,她不用怕自己站得不稳,因为她那一步一跨出去,旁边一定会有人帮她扶住,因为怕她把事情搞砸了,因为那是好事。所以她主动提出来,我们中心很多老师马上把他的教学经验跟她分享。我马上就把一套《德育课本》七百多个圣哲的故事就送给他,她也很欢喜,就开始教了。

刚好上到「出则弟」里面有一句经文叫「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位老师她本身是在航空站上班,也没有受过什么师范学院的训练,但是因为有这分善心,这分教育的爱心,所以她自己会花很多时间去揣摩这句话怎么教。很多的心境是必须透过实际的行为付出才感受得到,她就买了一笼的荔枝,然后就回到她的故乡,跟孩子上这一句「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她跟学生说,我们学完「入则孝」,已经了解到为人父母非常辛苦、辛劳,所以我们要尊敬自己的父母。相同的,别人的父母同样也很辛苦,也很辛劳,所以我们面对所有的父母跟长辈;不只是别人的父母,所有的老人也都用他的青春奉献了这个社会,我们都应该尊敬他们。所以「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讲完这堂课,她就跟学生讲:我们现在拿着这些荔枝去给我们村落里面的长辈吃,你们拿给他们的时候要很有礼貌,要跟他们行礼问好。孩子听完也很高兴,马上这些孩子就一窝蜂在这个村落里面就跑来跑去,整个村落很热闹。整个村落弥漫着什么样的气氛?敬老尊贤、敬老爱幼的气氛。相信每一位长辈、长者接到这个荔枝的时候,内心一定是非常喜悦。而当孩子看到这些长者喜悦的表情,一定会烙印在他的心中,往后他在对人恭敬他会生欢喜心。那天过后,他的父亲隔天给她打了电话,就对他女儿说,他说:女儿,整个村落里面,很多长辈都打电话到家里来,这些长者说我们家乡嫁出去的女儿,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样爱护自己的家乡。已经嫁出去了,还这么关心自己家乡,所以这些长辈都很感动。

诸位朋友,她的父亲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觉得引以为光荣,这是养父母之志。他的父亲接着跟她说:女儿,你能找到人生的价值,父亲很替你高兴。诸位朋友,女儿的这个行为,带给父亲的喜悦是一天还是两天?是多久?是一辈子的安慰,跟我们拿一包好吃的东西给父母吃,那是截然不同。所以,我们在学习「晨则省,昏则定」,我们要善于去体会,把这样对父母的关怀,延伸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延伸到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这一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美惠子 发表于 07-2-8 17:25:42

(第九集) 2005/2/17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09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接着早上的课程,下一句:
【晨则省。昏则定。】
「晨昏定省」我们在课程前面有提到,周文王对于他的父亲王季就做到了「晨昏定省」,由这分孝心也感动了全国的人民起而效法。我在面对老师的时候,曾经有位老师他就跟我提到,他说《弟子规》里面有糟粕。「糟粕」就是米处理完那些米壳,那些完全不吃的那些东西,他说有糟粕。诸位朋友,假如人家说《弟子规》有糟粕,你会怎么办?要不要马上跟他辩论?辩论可能没什么效果。我们先用一个谦恭的态度请教他:请问哪一句是糟粕?我请教他,他就说『晨则省,昏则定』是糟粕。

我接着又问他:您为什么觉得这是糟粕?他说,一天要问两次,太麻烦了。我接着就跟这位老师说,我说孩子一大早起来,去跟父母恭敬问安,说爸爸妈妈早上好!妈妈一看,儿子额头发亮,代表昨天睡得很好,所以父母很安心。一大早就有孩子的问候,让她精神非常愉快,一天工作也很有动力,这是早上问安的好处。晚上或者他下完课回来,跟父母报告,爸爸妈妈,我回来了,您今天过得好吗?当他问候父母,父母一看,孩子的气色不错,代表今天在学校的学习学得很好,应该没有跟同学起冲突,父母也很放心。所以,早上问一次,晚上问一次,就会让父母心里面比较放心,比较安慰。

我们为人子一天才念父母两次,请问父母一天念我们多少次?有位妈妈曾经跟我说,她说在春秋的季节里,温差变化特别大,为了怕孩子在半夜因为踢被子所以着凉,她们盖被子都盖得特别薄。因为被子盖得薄,他们睡到一半,半夜就自己冷醒了,赶快去看看孩子,确实没盖好,帮孩子盖被子。诸位朋友,父母连在睡觉当中都不忘关怀子女,可想而知,父母一天念我们多久?时时刻刻在关怀。说到这边,在我的记忆里面,也有很深刻的印象,半夜都会突然感觉有人帮我们盖被子,眼睛迷迷糊糊打开,有时候是爸爸,有时候是妈妈。而父子、母子之间的亲情,就在这个当中有很自然的一种互动。所以我跟这位老师说,我们当子女的,尤其年纪还小,很难说在生活、在工作当中,甚至在经济收入当中,能给予父母什么支持,我们还小,做不到;但是最起码要让父母少操我们的心,要让父母放心,晨昏定省就能落实让父母放心。

这位老师听完以后,他就说:蔡老师,你的中国文化学得不错。当然我很不敢当,诚惶诚恐。结果他突然又说:蔡老师,那你自己都没有做到。我们读圣贤书的人,很怕别人说你自己都做不到,突然很紧张。我问他说:为什么你觉得我没有做到?他说你现在离家这么远,你哪有可能早上问一次,晚上问一次?现在电话很方便,早上可以打,晚上也可以打。他说,你自己也没有做到!我就跟这位老师说,我说:假如我早上打一通电话,晚上又打一通电话,我妈妈一定会骂我,她说你不知道长途电话费很贵吗?

所以我们学习这句「晨昏定省」,最重要的要安父母的心。只要我固定,比方说礼拜六晚上,打回家里去,妈妈一定坐在那里,甚至于电话声一响,她马上可以判断儿子打来的。而在每个礼拜的电话当中,我们一定详详细细把我们在这一个礼拜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跟妈妈报告,让她了解,让她不要操心。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自己的言语、行为跟德行能不让父母操心,这个最重要。假如我们面对工作、面对家庭没有办法处理好,纵使每天打三通电话给你妈妈,你妈妈会放心吗?所以我们学习要抓住每一句教诲的本质,好好去落实。所以「晨则省,昏则定」。下一句是:
【出必告。反必面。】

要出门的时候要跟父母讲我们要去哪里,回来的时候也要跟父母报告,已经回来了。其实孩子这些习惯都很重要,不要小看每个细节。当孩子懂得晨昏定省,他每一句对父母的问候,都在提升父子之间的情谊;每一个『出必告,反必面』都是在让他了解,我所有的行为都不应该增加父母的担忧。曾经有个学生,他下完课以后,回到家完全都没有跟家里的人打招呼,马上就跑进书房去打电动玩具。过了一个多小时,他的母亲以为他没有回家,就打到学校来,说有没有被老师留在学校?打来的时候,我一接,都已经下课一个多小时,怎么可能还没回家?他妈妈很紧张,就说要不要报警?我说先不要,你在家里面再仔细找一找。后来一看,窝在那里打电动玩具,让父母多操了很多心。所以,一个好的习惯一定要养成。

除了对父母要「出必告,反必面」,对家里人,比方说对太太,要不要出必告、反必面?要!对于关心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让他安心才对!这应该是做人应该互相体谅。所以,要去哪里要跟太太讲。但是现在夫妻之间有没有这么真诚、坦诚?假如夫妻之间不坦诚,还要遮遮掩掩,这样几十年相处下来会非常辛苦。持家有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没有秘密,相处起来真诚,互相包容,非常地轻松自在,所以去哪里要跟太太讲。然后当我们确定不回家吃饭,一定要提早告诉太太,你不要说已经决定不吃饭,十二点才打回来,太太都已经帮你准备好了。我们不能糟蹋别人对我们的付出跟关怀,我们应该珍惜,应该体谅。所以,也应该提早打电话回来,告诉妈妈,或者告诉太太,告诉家里的人,让他们不要白忙一场。当亲人之间都能互相体谅,那就家和万事兴。

除了在家里要出必告、反必面,我们在工作,在公司里面,其实也应该出必告、反必面。比方说,你临时有事要出去处理,假如你没有告诉其它的人,到时候临时有一件事一定要问你,人家又不知道你去哪,那会怎么样?大家会非常地焦急,长官对你也会颇有怨言,到时候对你就觉得不大信任,做事不稳健。所以我们懂得,「我现在要去哪儿,二十分钟以后就回来」,还是说「我现在要去办事情,假如临时有事要我处理,赶快打我的行动电话」。这个时候你可要把行动电话打开,不然到时候又关机,人家又找不到你,气氛就很不好。

所以,「出必告,反必面」就是让我们很敏锐地了解到,让身旁周遭的人,不要因为不知道我们去哪里而焦急。然后我们也常常体会,我们的一言一行是否有造成别人的负担,从这里去用心、去用功。

【居有常。业无变。】
这个『居』,我们可以在几个角度当中去看。『居有常,业无变』,在学业,学生时代是学业;出社会,是事业;结婚了,有家业。无规则不成方圆,所以你的生活要很有规律,你的学业、你的事业、你的家业才能够经营得当。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学生、孩子有没有「居有常」?常常遇到礼拜五放假了,开始很放纵,有的看电视看到半夜,还有的去跳舞跳通宵。隔天礼拜六、礼拜天拿来做什么?睡觉。睡了,补得回来还好,补不回来,身体一点一滴在耗损。我们为人父母看到孩子这样的行为,应该怎么样?不可以放纵,要及早修正。应该是他从小的时候,就不应该在礼拜五晚上让他肆无忌惮地去看电视。因为你只要开了一个先例,有一就有二,无三不成礼。

我们要清楚,一个人的坏习惯一养成就很难戒掉,所谓「玩物丧志」。更何况现在的孩子都没有志向,那他在玩物就真正「欲令智迷」,真正都沉溺在这个玩乐当中,不能自拔。所以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报纸上,一些学生因为上网都上到半夜,衍生出哪些问题?我们在这个时代当中,为人长辈要特别谨慎,因为很多高科技的东西,我们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我们看学生这么早就接触网络,请问学生研究学问的精神提升了吗?他们的道德、学问提升了吗?没有。因为孩子的定性还不够,你又没有去关心他上网的情况,往往可能会交到一些不好的网友。他又没有判断力,又没有理智,因为没学过经典,所以网友给他几句甜言蜜语,他可能就误入歧途,人生很有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当孩子真正遇到犯的过失很难弥补的时候,那将是父母一生的遗憾,所以不可不谨慎。

还有一位山东的大学生,半夜常常打电玩,都是打那个杀来杀去的,结果打到最后脑神经异常,常常都会感觉到很多人要杀他。他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他的老师,他的老师听完,觉得不对劲,赶快通知他的父母。他父母赶过来要接他,但是还没接到,这个学生已经在街头拿着刀砍伤很多人,其中有几位已经致命了。所以你看,玩物丧志,这一错,人生就毁了。

所以诸位家长,要让孩子的学业上轨道,要让生活有规律,要有固定的读书习惯。很多家长又想:很难!现在孩子这么爱玩。我们好象都会往坏的地方去想,你都往坏的想,当然孩子就被你心想事成。我回想我跟我两个姐姐从小不看电视,那个时候电视也很方便,但是为什么我们不看电视?我的父母从来没有说,「你不要看电视」;他们是只要晚餐吃完饭,两个夫妻就到房间里看书。那时候我年纪还小,打开父母的房间一看,父母在看书,年纪这么小,敢不敢坐在电视机前面大摇大摆地看电视?敢不敢?不敢!所以很自然的就自己、两个姐姐,我们三个人就一起上楼去看书。所以我记得在初中、高中时代,我母亲上楼来,不是叫我们看书,都是叫我们「去睡觉了,不要再念了」。所以,习惯成自然。其实教育孩子,没有想象中这么困难,最重要的要以身作则。父母对学习居有常,孩子也起而效法。

面对事业也要「居有常」,假如我们工作不稳定,常常换来换去,最担心的莫过于父母。说到这里就很惭愧,因为我毕业一、两年左右就换了将近十个工作,所以在这里忏悔。但是诸位朋友,你们要体谅我,为什么我换十个?因为我在摸索,就觉得不知道哪个行业是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所以说起来也很可悲,读书读了十多年,也不知道人生要往哪里走。我的父亲非常好,他抱持着一个态度,他对我说:你好好去摸索,只要在我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我都支持你。有这么好的父亲,我就可以大胆去尝试,当然在这个过程也做了生意,花了他一点小钱。不过我父亲都说:好,就当作你的补习费用。

后来因缘际会,我去代课两个月,教的是一年级的孩子,站起来比我的腰还要低。但是因为也从来没有人叫我去当老师,我也不知道我适不适合,所以我就很害怕,我说:你去找别人,不要找我,我从没想过要当老师。人生很微妙,常常都会有你意想不到的剧情到你面前来,这个时候你要稳下心来看看,说不定好缘分就来了。我把他推掉以后,过一个礼拜,他们又来说,真的找不到代课老师。这个时候我们心里想,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所以就咬着牙根去代。结果代了几天很累,当老师真的累,尤其心理的负担,每天都希望孩子有成长又安全。但是累了几天,突然很高兴,我说我终于找到一个工作是真正对社会有帮助的行业,所以安下心来把那两个月教完。回到家里,我马上就去准备考师范院校,后来也很顺利就一路这样走过来。

当然其中还伴随着信心,因为我们绝对不是为了收入而来,而是为了教育的使命而来,我相信孔夫子、孟夫子冥冥当中会保佑我;而且我又没交女朋友,很多同学都交女朋友,他们心不专。人有志向就会把方法都找出来,所以那时候在上课的时候,绝对比念初中、高中更用功。那个时候的目标就是这节课听完了绝对要统统都会,不能打包回家,所以那时候念书的状态特别好。真的,志向对一个人特别重要。所以也很顺利考上了,就一路都在从事教育。由于我自己找到了人生方向,也能够「居有常,业无变」,所以现在我的父母对我很放心。

我在海口做了四个多月,刚好去年过年我回家,一进门我就跟我母亲讲,我说:母亲,你的修行很不错。我妈妈听了楞住了:你在说什么?我说我这四个多月工作,心里面都没有担忧,都很积极努力,代表这四个多月你在家里都没有操心,都没有担心我,让我无后顾之忧。其实,父母对我们的担心,我们能不能收到?收得到。假如我们收不到,是代表我们对父母的这分关怀心不够。

古代孔子的学生曾参,他有一次上山砍柴,刚好家里来了他远方的朋友。他母亲一想,人家打那么老远过来,假如还让人家等,甚至没见到,这样就很失礼。但是曾参又不知何时回来,所以他母亲拿着针往自己的手扎一下,曾参在山上马上觉得心很绞痛,一定是家里有事,马上快步回家。一看到妈妈,跪下来:母亲,有什么事吗?你好吗?他母亲才跟他说,因为有朋友来找,情急之下,才戳了自己,用针戳了一下手。所以诸位朋友,母子确确实实连心。我刚好在海口那段时间,有一天半夜十二点,刚躺床上,突然觉得心脏不舒服。因为我没心脏病,所以说怪怪的,可是已经半夜了,打电话回家不方便,所以就隔天才打回去。结果隔天打回家,我妈妈说昨天半夜,她本来是要去吃就是可以让自己睡得比较好的药,结果吃成血管扩充剂,所以半夜很不舒服。所以,我们当儿子的确确实实可以感受到。

我们的学业、我们的事业要让父母安心,还有我们的家业,夫妻相处和乐,父母放心,下一代能够教育好,也让父母放心。孟子有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诸位朋友,什么叫「无后为大」?生了个儿子就是有后了吗?解得太浅了。假如生了个败家子,爷爷奶奶觉得不如不生,还被气得可能都半死。「无后为大」更深入的意思是没有教育好他,让他丢了父母、丢了祖宗的脸,那真是「无后为大」。所以,要让父母能够对我们的家庭放心,我们确实要好好长智慧,跟太太相处能融洽;只要夫妻融洽,孩子应该都可以教得好。

夫妻相处怎么融洽?现在不争的事实,离婚率很高。我记得我第一次在海口,跟一群朋友坐下来,然后在吃饭的过程,我了解到同桌有四位女性,三个已经离婚了,还有一个,孩子才一岁多,准备离婚。诸位朋友,看到这样的情景怎么办?我们实在不忍心看到又有一个孩子,因为他父母离异而造成他人生的遗憾。所以就找机会,想要谈谈这个夫妻相处,希望能够力挽狂澜,把她要离婚的念头扭转过来。

结果边吃,我就话锋一转,我说:夫妻相处只要守住一句箴言,保证夫妻白头偕老。我们讲话的时候要有信心,结果我这个同事眼睛马上瞪得很大,耳朵都竖起来,静静要听我讲。我说:从结婚到老,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我讲完以后,这位女士眉头深锁,有没有看过眉头深锁?有的还可以把苍蝇夹死。她说了一句话:蔡老师,好难!诸位朋友,难不难?欣赏别人,欣赏太太、先生这么难?有一次我在珠海演讲,我刚讲完「只看对方优点」,讲完以后,那位太太就说:蔡老师,没有优点!我接着跟那个女士说:我真是佩服你,你先生完全没有优点,你还敢嫁给他?所以你看,人都很健忘,都情绪用事。

我就引导他们,我说你们回到当初夫妻在相恋的时候,在谈恋爱的时候,你有没有听过哪个人他说他在热恋,然后说「我好痛苦」!有没有?不可能!为什么在热恋的时候,能够「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的味道你不就抓到了!因为都看对方优点。而且时时都想着我能替他做些什么,打开报纸,眼睛一直看,哪部电影特别好,哪个地方又有书展,又有什么活动,可以带着女朋友一起去玩。那段时间上班,一看怎么才四点半?怎么时间过那么慢?五点要跟我女朋友共进晚餐。所以,那个时候只有一个念头:我能为对方做什么。这样的态度就符合我们昨天说的哪个字?爱!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当对方是这样对待你,你当然内心会非常喜悦。好,这是在热恋的时候,我能为对方做什么。

当结婚了,结婚证书一盖下去,念头变了,本来是「我能为对方做什么」,那个章盖下去以后,就变成「他应该替我做什么」,就处处要求。所以结完婚之后,就压力比较大。相处久了,就会有些摩擦产生了,慢慢就不懂得感谢对方付出,不懂得互相包容、宽恕。所以诸位朋友,一念之差,从哪里到哪里?从天堂到地狱去了。所以,天堂跟地狱不复杂,只在一念之间。

有个人刚好有个机缘遇到小天使,小天使跟他说,我带你去看天堂跟地狱,你要先看天堂还是地狱?这位朋友说,我先看地狱。结果到了地狱,看到有一排长长的桌子,差不多一公尺宽,有两排的人对坐,然后两个长行都坐满了人,中间摆了很多菜。结果一喊开动,因为他们的筷子都是一公尺长,一喊开动,每个人想到谁?想到自己肚子饿,菜夹起来猛往自己的嘴巴塞。结果因为筷子太长了,都在中途两边打起架来,然后没有夹起来,很生气又骂对方,愈骂愈凶,菜都掉满地。他们活在哪里?地狱!都是互相指责,互相谩骂。

这个人看了内心很难受,说:我不看了,我要看天堂。结果小天使带他去天堂,一看桌子还是那一排长桌子,筷子还是这么长,菜还是那些菜,他就很纳闷,静静看下去。结果喊开动,所有的人拿起筷子,不慌不忙,一夹起菜来先放在对方的嘴巴里,帮对方夹菜。有一个人人缘特别好,突然之间有三个人夹过来给他,他说:慢一点,我快要噎着了。所以你看,当每个人处处为对方着想,那一口菜吃下去,不只肚子饱,还有什么饱?情绪也很欢喜。这个故事就流露出来,天堂跟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刚好我曾经到海口的乡下去演讲,那场演讲很有意思,还要带翻译。因为当地是海南人,他们讲海南话,我就听不懂,所以他们的镇长跟副镇长都一起来参加,这样的父母官也非常难得。这个镇长听完我讲的,然后就翻译给他们听,所以我讲的笑话都要绕过去,然后他们才会笑。刚好也讲到这个天堂跟地狱的故事,当天晚上,因为七点多还有一场是对他们乡里面的一个小学演讲。晚上镇长、副镇长陪我们吃饭,结果镇长跟副镇长就一直夹菜到我们的碗里面,我们旁边一位李老师马上就说:我们来到天堂了!所以你看,当我们都能够学到这些做人处事,大家马上把它用在人与人相处,用在生活,那整个人与人的互动就会非常地愉快。

相信诸位朋友,您现在吃饭也会觉得很愉快,因为会听到有一位我们的同学会说「大家请慢用」;当别人以礼貌对我们,我们就会很舒服。诸位朋友,您不要小看这个动作,一个孩子从小就能够顾虑到他的行为对于别人的影响,比方说,今天假如同事一起吃饭,你吃饱了,马上一声不响就走了,给别人什么印象?旁边的人说:我刚刚有得罪他吗?另外一个同事说:他是不是昨天跟男朋友吵架了?所以,礼貌是人与人之间很优美的距离。我们起来能关怀到别人,「你们慢用,我先离开了」,人与人就相处得很融洽。所以从生活的小细节,就能够让他时时懂得以礼待人。

好,我讲完这个故事,最主要就是要告诉大家,其实夫妻相处最重要的还在心态,当我们常常懂得欣赏对方的优点,对方他也会觉得我应该愈来愈好才是。所以夫妻相处,虽然我没结婚,不过听说我最叫座的就是谈夫妻相处。一个人不一定要亲身经历了才有经验,我们可以多跟别人学习。因为我曾经在杨老师家住了半年,常常看到他们夫妻相处的一些诀窍。我记得,不管是老师还是师丈,一进门,他们一定会说:我回来了。屋里面的人不管在忙什么,一定怎么样?放下手边的工作,走出来:啊!你回来了。不要小看这个轻声的问候,当这个问候不见了,人与人的距离愈来愈远。很多人,家里的人一进来,头都怎么样?低低的,继续在那里看报纸,没有任何表情。爱的反面不是恨,是冷漠!冷漠比恨还有杀伤性。你恨有时候发发脾气骂一骂,感情还可以交流交流,是不是?但是假如对对方的付出都视若无睹,那种冷漠会让人寒心。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上课当中,刚好是对小孩上课,有些家长陪同一起在听。有一位孩子坐在中间,他的爸爸跟妈妈坐在两旁,刚好我跟孩子提到,我们一个善的念头,可以让水结晶的很漂亮。你跟它说「我很感谢你,我很爱你」,那个水结晶很漂亮。但是你假如说「我很讨厌你,我很恨你」,那个水结晶得很丑陋。后来我们就拿苹果来做实验,一颗苹果放在前门,一颗苹果放在后门,前门都是称赞这个苹果,后门就是骂那颗苹果。真理要靠什么?靠自己去印证。结果一个礼拜下来,确确实实前面那个苹果比较光滑,后面那个苹果已经有几条皱纹。结果我一个朋友就说:来,这一颗被骂的苹果给你吃。你要不要吃?那颗吃下去,是不是就把这些骂的言语统统吞进去!

还有个实验是拿白米饭做实验,就放三碗白米饭,一碗是称赞它:就是因为有你,让我们身体得到营养。第二碗就是骂它:你怎么这么难吃!第三碗是不理它,都不跟它讲话。结果一个礼拜下来,第一碗饭有点发酵了,香香的;第二碗饭发臭了,黑黑的;第三碗发臭,而且比第二碗还臭。为什么?冷漠,你都不理它。所以诸位朋友,冷战比较厉害,还是热战比较厉害?热战还比较不会得癌症,冷战很容易得癌症,很辛苦,很痛苦。

结果我讲到这边,那个孩子的父母坐在他两旁,这个先生就看看他太太,手还伸过去,拍拍他太太的肩膀,然后看着她。我虽然不知道他讲什么,我从他的眼睛了解到,他说:你看,老师在讲你。我在讲台上替他捏一把冷汗,我就看他太太回过头来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我在那里想,我说这个男人实在很不敏感,少一条筋,他都没有去体会到为什么太太跟他冷战?其实女人哪有这么难相处!我在想,一定是太太帮他付出一大堆,他连一声肯定称赞都没有,所以这个太太常常生闷气,闷久了就愈来愈严重了。所以,我们男士要记住一句话,叫「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要多肯定太太,今天吃菜,吃的时候一定要怎么样?这个菜怎么煮得这么好吃!这个饭怎么煮得这么香!你太太说不定又说:我再去给你煮一样。假如你吃吃吃,吃得都快吃饱了,说:怎么这么难吃!你太太可能会给你罢工三天。所以,要处处肯定对方。

有一次师丈走进门,杨老师过来说:你回来了。然后又看到师丈提了一些东西,马上上前去帮他拿这些东西,然后就对着她先生说:来就来,这么客气,还带那么多东西。所以我说夫妻相处、家人相处,还要多一点什么?幽默感。然后要记住,不管先生买什么东西回来,不可以嫌东嫌西的。说不定他挑了半天,挑了几个漂亮的杯子,你马上,没有帮他提还不打紧,马上又说:你怎么又买一大堆没有用的东西。他会觉得他的热忱被一桶冷水浇下去了。

然后常常,因为师丈他的手艺特别好,又会煮饭,又会泡茶,我观察之下,可能都是被杨老师称赞出来的。那个泡茶一喝下去说:怎么有人可以把茶泡得这么香!有时候切水果,切柳丁,一吃下去说:这个柳丁切得真甜!常常欣赏对方,对方就会愈来愈觉得他很有价值,愈来愈懂得帮你的忙。当今天你的先生心血来潮,帮你洗碗,你应该怎么做?你走进去:怎么洗都洗不干净!这个时候要按捺你的不悦,比方说洗了五、六个,说不定就有一个洗得特别干净,你就要把那一个拿出去:你看洗得这么干净,我第一次洗碗也没洗得像你这么干净。你看他下次帮不帮你洗?他下次一定会帮你洗,因为他得到肯定了。所以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肯定,夫妻关系会相处的很好。

人与人相处,只要你遵守一个好的方法,叫「四摄法」,一定能与人相处的很融洽,这个是人际关系法。第一个叫「布施」,换做现在的话,叫做多请客、多送礼。夫妻之间,假如常常可以馈赠一些小礼物,太太的心中就会觉得,这个先生走到哪儿都会想到我。所以我们出差的时候,绝对什么都可以忘,不能忘记帮太太买个小礼物。你不可以一买就买一个珍珠,这样会受不了,礼轻情义重。刚好太太生日了,或者结婚纪念日,就要带太太去吃个馆子。「你煮饭真辛苦,来,我们去吃馆子」,你这分心意会让她觉得付出很值得。

第二个是「爱语」,就像我们刚刚讲的话,多给予对方肯定,多给予对方一些安慰的言语。当然这个「爱语」不见得都是好听的话,爱是真心关怀对方。我们当太太的要能相夫教子,所以面对先生有些过失,我们也要给予规劝。当然规劝也要注意态度、注意方法,应该用什么态度?《弟子规》有没有教?有。所以《弟子规》能不能解决夫妻问题?可以!你看「善相劝,德皆建」、「见人善,即思齐」,你都看对方的优点,他就很喜悦。再来,「恩欲报,怨欲忘」,你时时都想着太太的辛劳、先生的辛劳,那关系一定很好。牙齿跟舌头都会咬到,更何况是夫妻,怎么可能没有摩擦?但是你不往心里去,「怨欲忘」。所以诸位朋友,不要小看《弟子规》,可以解决你人生各种问题。所以,「爱语」也包含规劝对方。

再来「利行」。因为人往往会忘东忘西,我们常常帮对方记住一些重要的事。他可能突然会觉得,幸好你帮我记住了,不然可能我到时候不知道要多花多少冤枉的时间跟金钱。就是时时处处想着如何方便对方、利益对方。比方说今天先生刚好上班比较晚回来,我们要表达心意,就要把走廊的灯打亮,让他不会觉得回家乌漆抹黑的。然后在桌上写一张字条,写着:我帮你煮了一碗面,辛苦了,吃完再睡觉。这样也是「利行」,让他觉得他工作再辛劳都有一个人陪伴着他。

最后一个,「同事」。夫妻共同有什么事业?家业。把家庭经营好,把下一代教育好,所以夫妻常常能够就孩子的教育多做沟通;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家长觉得比较需要突破的问题。我们在把这些正确观念跟另外一半讲,态度也不能太强势,你可不能跟你先生回去之后说:从今天开始,教育孩子你都要听我的。可不可以这样?不可以!你不能说:我已经听过蔡老师讲课,以后都听我的。你假如这样,我以后不敢来了。因为我走在路上,可能会有人过来说:你是不是蔡老师?我一定会说「我不是」,因为他已经有杀气过来。所以「同事」要建立共同的正确观念。我们可以透过一些像杨老师的带子、《弟子规》带子,或者我在讲的带子,慢慢一起建立共识。这一节课,先上到这边。谢谢!

美惠子 发表于 07-2-8 17:28:16

(第十集) 2005/2/17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10
诸位朋友,我们接着上一堂的课程:
【居有常。业无变。】
所以我们的学业、我们的事业、家业要好好经营,让父母能够安心。刚刚也提到,行业应该要选择自己适合的,然后尽心尽力去发展,绝对不能好高骛远。很多人在这个时代当中常常都要想快速致富,其实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当有这种很想要快速致富的念头,所谓「欲速则不达」,往往在他换工作当中,其实他的心非常地躁动。一个人心躁动的时候,会不会选对抉择?很困难。当他换了工作,很可能会让父母又开始担心了。
再来,他每换一个工作,事实上对他的社会信用都是一种影响。本来经营好了一些人脉,他这么一动,比方说开医院,他是这个医院很有名的医师。虽然来给他看的病人很多,可是我们要想一想,不只是因为我们医术好,而是医院有很好的长官在带领,有这些董事会才成就了我们这个工作机会。我们也要念着在这个医院已经这么长的时间,这段时间之内都是这么多人成就了我们工作的稳定。所以不能只想到自己很不错,要有大发展,然后马上就在本来的医院对面又开一家,自己来做老板,这样的做法很有可能会失去什么?人和。又有可能还带了其它的同事一起出去开。我们做人要稳扎稳打,不可躁动。而且好聚更重要的要好散,假如没有好散,这些怨气都将阻碍你往后事业的发展。当我们稳扎稳打,让这些机会水到渠成。
而生命当中的财富,绝对不是你去争可以争得到的,俗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要怎么收获,最重要要先怎么栽。我们在前几天课里面也有提到,真正财富的真因是要多行布施,多为这个社会付出,自然财布施就能够得到财富。像香港的首富李嘉诚,他每年捐的款项都是非常地大,我曾经到汕头去演讲,他是汕头人,他们都是捐很多公共设施回馈乡里。所以,我们面对工作也要稳扎稳打去经营,不可好高骛远,不可太躁动。因为我们一动,就会牵动整个你身旁的亲友,我们做事愈稳健就是让他们愈安心。我们来看下一句,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其实很多的大善都是从小善做起,很多的大恶也是从小恶积累上来。所以刘备给他的孩子有一句很重要的勉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孩子在家庭当中的一言一行,你都不能苟且,太随便了,往后出去就会有犯大过失的可能性。当然,要让孩子「勿擅为」,首先我们家长要「勿擅为」,要先当榜样给孩子看。比方说在看电视的时候,能不能把脚抬到桌上?虽然是一件小事,给孩子的就是很随便的示范。
比方说开车出去,记得我们在深圳有个老师,那天他刚好带着一个小朋友五岁多。一边开着车,刚好遇到红绿灯,他就停下来,这个小朋友看到老师停下来,就跟他说:老师,你不用停,你直接开过来,然后再转过来。从哪里学的?他妈妈是警察。所以「事虽小,勿擅为」。这位老师听了以后,也很有敏感度,这个一定要赶快跟家长沟通,你孩子还没建立对错的判断,我们都做错误的示范,那还得了!这个老师讲话也很有艺术,打过去就跟他的家长说,他说:你的儿子今天教我开车。他妈妈马上就笑出来,自己心里有数。所以诸位朋友,我们为人长辈不能知错还犯错,这样就很不好。从很多细节之处,我们要有敏感度,要给孩子当榜样。当你有这样的态度,保证你会突然觉得自己的德行、学问也在与日俱增。
对于孩子有很多的事我们要多多叮咛,尤其在安全方面,只要这些动作会造成生命的危险,一定要多多提醒。而且有时候还不能只提醒一次,还要不厌其烦。哪些方面要提醒?诸位爸爸妈妈,哪些方面要提醒?过马路;这个一来是安全,二来也是守规矩的态度。所以只要是安全问题或守规矩问题,绝对要去遵守。像常常寒暑假期间都会发生一些意外,小孩子玩鞭炮造成火灾,小孩子相约去游泳,又没有「出必告,反必面」,所以往往老祖宗说「乐不可极」,乐极生悲。这些要从小叮咛,孩子假如常常这样叮咛,他对于安全的敏感度就特别高。比方说在端热水的时候,你就要让他小心一点,这样就能减少很多意外的发生。
除了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之外,也要提醒孩子,只要对别人会造成危险的动作,绝对不能做。当他有这样的态度,他就会时时观照到,我的一言一行有没有造成别人的伤害。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一篇报导,一个孩子因为好玩,他的同学要坐这个椅子,他马上把椅子拉开。他的同学没注意到直接就坐下去,脊椎着地很严重,造成终身瘫痪。借由这个例子我们会机会教育,就告诉学生,你看,一个小小的动作,造成别人这么大的痛苦。几个人痛苦?你看这位同学,他不知道要多少数十年的岁月要在床上熬过。小朋友你自己去躺看看,给你躺三天,你就全身不舒服。不只他要痛苦,还有人比他更痛苦,他的父母;看到一个孩子养了十多岁,居然变成这个样子,每次看,相信都是一种煎熬。所以对父母也是一生的伤害。一个人不只父母会关心他,所有这些疼惜他的亲友都会非常地伤心。所以诸位小朋友,你看,一个小的动作就造成了这么多人的痛苦,这种事绝对不能做。所以,「事虽小,勿擅为」,这是安全方面的问题。
在规矩方面,我们也要告诉孩子要守规矩,「事虽小,勿擅为」。不可以随便丢垃圾,丢垃圾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小小的事情,但是当丢垃圾已经成为习惯,那将不只是丢家里的脸,还有可能会丢国家的脸。曾经也听过,爬山的时候,假如你不知道路怎么爬?怎么爬?跟着垃圾的地方爬。这个看起来是方便,我们往更深去想,那是人行为的悲哀,不只没有羞耻心,对于大自然也不懂得爱护。几千年的中国人有没有这样?有没有?几千年的中国人接受圣贤教诲,「天为父,地为母」,要爱惜这一片长养我们的大地厚土。所以,纵使是丢垃圾也不可以擅为。
在网络当中,曾经报导过三个新闻,在网络上。第一个在美国的珍珠港,美国的珍珠港它的垃圾桶上面都会写一行中国字。珍珠港是讲英文,上面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写给谁看?第二个在泰国的皇宫,也都是国际性的旅游重点,在厕所上面也写了一行字,「便后请冲厕」,也是用中国字写的,写给谁看?写给中国人看。在巴黎的圣母院,也写了一行中国字,「请勿大声喧哗」。这些都是小事,一个是讲话,一个是冲厕所,一个是丢垃圾,三件小事已经形成一个大事,什么大事?中国人的脸已经被这些小动作丢到全世界去了。我们跟小孩子讲这些事,小孩会说:老师,把它擦掉。我说怎么擦?一个人你做错事,人家要讲你,你把他的嘴巴捂住,人家就不讲了吗?你捂得住一个人的嘴,捂得住全部人的嘴吗?不可能!我们要感到羞耻,不能丢自己国家的脸,从自己好好开始做起,不要乱丢垃圾,处处维护公共卫生、公共安宁。
诸位朋友,我们再思考一下,你去过泰国皇宫吗?你们都这么有福报,都去过!你去过法国巴黎吗?我相信大半的中国人都没去过,能去的都是哪些中国人?留学生、很有财富的人,社会地位都不差的。有没有看过一个乡下的农夫去法国圣母院?很少!所以统统是社会有地位又是高学历的人,做出来的行为居然是连生活的规范都没有做好。这个也透露了学历不代表教养,学历不代表学会做人,而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教导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正确态度才是。所以学校里面假如没有办法教这个,更重要的家庭教育要先把基础扎好才是。其实学校的老师都很尽心尽力在教,但是因为他们一个人要面对几十个孩子,确实不容易。唯有家长非常积极跟老师多配合,孩子的生活行为就很容易循规蹈矩。
所以,在安全方面、在规矩方面,都要谨记「事虽小,勿擅为」;假如做了,「苟擅为,子道亏」,刚刚我们当炎黄子孙的职责也是亏损。小时候特别怕别人对我们说:你这个行为真没家教!往往听到「真没家教」,不管我们在做什么,马上会怎么样?变的很收敛,因为生怕自己的行为让父母蒙羞;「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就「贻亲羞」,所以羞耻心对一个人非常重要。
我们看下一句,『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小孩子他还没有建立是非判断的时候,有时候会随手拿东西,他有时候是觉得好玩。所以做父母的养育孩子确确实实要多用心,因为孩子做一些不好的行为,会马上表现在哪里?脸上,他会心虚。有位母亲刚好察觉今天孩子回来的脸色不大一样,她就去翻翻他的书包,结果发现里面有几颗苹果。奇怪,怎么会有几颗苹果?马上问自己的孩子。当然孩子可能一下子觉得反应不过来,也很紧张,就支支吾吾的;后来就招了,跟几位同学经过水果店顺手就拿了。其实他不见得是要吃,是几个同学一窝蜂,那个气氛让他觉得好玩。
这位母亲二话不说,马上带着这个孩子到水果店去,到的时候先跟老板鞠个躬,然后跟他道歉,老板还在忙,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她说:我的孩子拿了你几颗苹果。这个老板还觉得没什么关系。妈妈就把钱付给他,然后要求他的孩子要跟老板道歉。当他是第一次犯错,你马上制止他,他会终身记住,不会再犯。当他看到母亲在跟人家鞠躬赔礼,其实这个孩子内心会怎么样?觉得很惭愧。所以,我们母亲的身教,就唤醒孩子的惭愧、羞耻之心。孩子不可能不犯错,但是只要他犯错,我们能适时地指导他,反而都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教育。
另外有位妈妈他带孩子去书局逛,逛了以后,因为很多的日记本都会附有一支小小的钥匙,她的孩子就拿着钥匙。后来母亲出去以后,发现还给人家拿了个小钥匙,就拿回去要还给收银台的小姐。收银台小姐说:这个拿回去也不知道装在哪里,就送给你!那时候妈妈也不以为意,就拿回去。后来小孩上学,她就突然察觉到,孩子会顺手拿同学的一些小东西回来。所以,孩子还没有是非判断的时候,他一做错误的动作,你不纠正他,他有可能以后会习以为常。当父母的在孩子五、六岁以前多付出,谨慎教导,相信这些是非好坏会扎得很稳固。
所以,古代的母亲都谨记要教诲孩子「一瓜一果之弗贪」,一瓜一果都不能贪,「一丝一毫之不苟」,绝对不能有贪小便宜的行为让孩子去养成。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可能就偷金,教导孩子「物虽小,勿私藏」,不可以拿人家的东西,长久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因为他贪,到最后很可能想要的东西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偷、去抢。所以养孩子的不贪,在他往后是养他廉洁之心。廉洁非常重要。我们古代说「举孝廉」,为什么要「孝」跟「廉」来衡量一个人能不能替国家服务?我们来看一下,「孝,德之本」,做人的本在孝,「廉」是做事之本。有廉洁的时候,他在办事当中才不会图谋自己的私利,才能大公无私,把事办好。所以,做人做事的根本就在孝跟廉。一个国家的政治好跟不好,从哪里看?从廉不廉洁,所以,廉就是政治的根本。我们今天假如看到从政的人不廉洁,这个国家人民生活起来就很辛苦。
现在社会有很多的现象,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根本都是教育问题。所以教育已经忽略了一段时间,我们现在去抱怨没有用。所以从自己开始,从每位家长、每位老师开始教孩子不贪,养他的廉洁之心,这样我们往后几十年后的社会才会愈来愈好。当几十年后的社会愈来愈廉洁,愈来愈懂得孝敬父母长辈,我们的晚年才怎么样?才有前途可言,所以每位家长跟老师的付出绝对都不会白费。
所以「勿私藏」,一来是不贪,再来有时候自己的东西也不要占为己有,就自己享受,应该懂得付出,然后培养孩子有慷慨的一种态度。不然孩子假如想到东西统统只希望自己吃,那他会愈来心胸愈狭窄。记得刚好有几位孩子一起上课,他们是住在一起,其中有一位孩子的母亲拿了几罐牛奶来给他的孩子,在哪里拿给他?是跑到房间里面,然后告诉儿子说:这个都给你喝。很怕其它的同学看到。他的孩子在喝这个牛奶的时候也要怎么样?偷偷摸摸!没有错,这个营养确实是给他喝下去了,但是对他整个人格是怎么影响?我相信他喝那几瓶牛奶也不痛快,吸收状况也不好,因为要遮遮掩掩。
他们的老师很仔细,观察到这一点,当天晚上就跟这个小朋友说:你有这么多瓶牛奶,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好东西要跟好朋友一起分享,你愿不愿意拿出来给大家喝?结果孩子也很单纯,他说:好!就把所有的牛奶倒在同样一个瓶子里面,然后其它的同学都很欢喜,因为他要请大家喝牛奶。然后每个人就倒一点,就一个很微妙的现象发生了,当人很愿意付出就会唤醒很多人的一种欢喜心,也会替别人着想。所以当牛奶要倒得太多的时候,这些小朋友会说:好了,好了,其它的同学还要。当每个人都倒了牛奶,一起喝下去。
结果施比受更有福,因为这几个同学要喝的时候,都一起说谢谢这位同学,所以他也很高兴。当天晚上他写日记,他就提到今天请大家喝牛奶,觉得那一杯牛奶特别香,特别好喝。刚好他的妈妈翻了他的日记,一看孩子还这么慷慨,还觉得请别人很欢喜,妈妈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做得不恰当。「财散则人聚」,人要有慷慨才能赢得人和,人生跟事业才会有所发展。我们的慷慨、我们的不贪都可以给孩子做很好的榜样。
古代有个人他叫杨震,汉朝的杨震,他为官非常清廉,而且常常会帮国家举一些好的人才,一起来为国服务。当时候他在东莱做太守,就举荐了一个读书人叫王密,也举荐他当昌邑令,也是一个官职。这个人很感谢他,所以有一天晚上就带了一些黄金去送给他,杨震看到他要送他黄金,就跟王密这位朋友讲,他说:我这么理解你,还举荐你当官,你怎么这么不理解我,还要送我黄金!结果王密就跟他说:这个没有关系,只是我一点心意,现在绝对没有人知道。杨震就说:怎么会没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也知。所以一个人的品德在哪里看得出来?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才能显现一个人的节操。王密听完之后,觉得很惭愧,就走了。
因为杨震非常地清廉,所以这个榜样也传给了他的后代子孙,他的孩子秉、他的孙子赐、他的曾孙彪,统统做官都做到三公的位置,都是国家的高官。虽然没有贪这些黄金,但是赢得的是更大的功德跟福分,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除了福报的回报,更重要的是德行的榜样。所以我们也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再跟孩子引导,对于公物也要爱惜,公物不能拿来自己私用,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我曾经遇过很多很成功的人,他们都有提到,当初他们的父亲、母亲在公职上班,只要是不是公司的事,绝对不搭乘公司的车去办事;甚至于家里的电话也不拿来私用,非常廉洁,所以留给孩子都是很深的印象。
我会跟小朋友说:你们学校的椅子是谁买的?学校里面的公物是谁买的?小孩很单纯,他会说什么?校长买的。那我们接着问:那校长的钱从哪里来的?校长的钱当然从,他们思考没那么快。我说:校长钱从哪里来?他说:政府给的。政府的钱又从哪里来的?从纳税人来的。纳税人有多少?大陆的孩子说:十三亿。没那么多,我说你会纳税了吗?他说不会。最少有数亿的人是纳税人。所以学校的公物,这一张椅子,甚至于任何一个东西,它有多少主人?数亿的主人。所以你偷了这个东西,你是欠数亿的人的债,你以后做牛做马都还不了。所以我们引导孩子,任何一个东西都是有主人,绝对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就把它拿走。所以「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我们再看下一句,我们把它念一遍: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所好,力为具』,父母所希望我们,比方说希望我们学业好,希望我们功课好,我们都要尽心尽力去完成,「亲所好」。但是我们要思考一点,现在的父母到底「好」什么?假如父母的好是好名、好利,这样对于孩子有什么影响?可能孩子也好名好利;当他这个态度一形成,对他一生会有很不好的影响。所以,当父母的所好还要好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在古代,楚王很喜欢腰很细的女子,结果宫中的女子很多都饿死;上所好,底下的人就会迎他所好,带动的就是错误的风气。一个家带错风气,家会垮,一个国的国君带错风气,国就垮,所以「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所以一个国君假如很贪钱财,到最后的下场很可能是跟人民发生冲突。古代纣王宠爱妲己,其实在纣王那个时代有没有贤臣辅佐?有!当代很多贤臣,都是很有学问的。其中有位叫箕子,这个箕子看到一个动作,他马上想商朝可能保不住了,才看一个动作。所以古代读书人都可以见微知著,看到一些细微之处就可以联想到往后会有很不好的影响。
因为他看到纣王送妲己一支象牙做的筷子。诸位朋友,为什么看到一支象牙的筷子,就可以断定商朝要亡了?我们会说:有这么严重吗?我们细细来推敲一下,当妲己拿着象牙的筷子,请问她要用什么酒杯?可能是犀牛玉杯。当配着犀牛玉杯,请问拿什么盘子?可能是金子、银子打造出来的盘子。那用金子、银子打造出来的盘子会不会盛的是豆腐青菜?会不会?一定是什么?山珍海味。盛得是山珍海味,你会不会穿个T恤衫在那里吃山珍海味?会穿什么?绫罗绸缎。穿着绫罗绸缎,吃着山珍海味,会不会住小木屋?会住什么?豪华的宫殿。这些都要钱,从哪里来?对人民不断地压榨,民脂民膏,到最后人民一定会起而跟他对抗。所以一人贪戾,一国就作乱。你看古代这些贤哲确确实实很有智慧,他们懂得抽丝剥茧,可以看出往后不好的影响。
后来商朝被周武王推翻了,古代这些起义军的君王,事实上也都很仁厚。当他把商朝灭掉,有没有对商朝的子民、对纣王的子孙有没有破坏?没有,都会额外再划一块地方,让他的后代继续在那里生存。因为古代的君王重视的是王天下的胸怀,应该以仁德服人,打仗是迫不得已。周朝因为有这样的胸襟,也很快赢得天下人的归顺。
所以当为人父母所好是名是利,那对一个家庭也是很大很不好的影响。世间人说,人生的目标就是在求富贵,到底什么是富贵?什么是富?人忙忙碌碌一生就是要享受富贵,他到底有没有享受真富贵?现在人的人生都被误导,我们去看市面上那些书籍,什么叫成功?很多书,如何赚进生命的第一个五百万、第一个一千万,这些书都畅销;怎么把夫妻关系处好、孩子教育好,都不比它畅销。所以人的专注点都在钱,好像觉得一有钱人生就好,殊不知欲望一打开,见不到底,所谓欲是深渊。
很多人觉得有钱叫富,其实,愈有钱愈担心钱会变小;愈有钱看到别人比我还有钱,他又觉得,比方说看到别人有五千万,他才一千万,他又觉得很穷;等自己有五千万,又看到别人有一亿,他又觉得自己很穷。所以这样的人有没有富?没有!所以富真正的意思,「知足者富」,知足才能常乐。当他不知足,再有钱他也会觉得很匮乏。
我曾经接触一些企业家,他们说企业家假如没有闻圣贤的教诲,这一生真的是穷得只剩下钱而已。当人生有钱而没有智慧,钱可能是什么?祸患。当有钱外面又那么多诱惑,可能就因为钱,开始糟蹋自己的人生。所以曾经有研究出来,大企业家有几种下场:第一种下场叫「劳心劳力」,每天很工作努力,工作超过八个小时,超过十个小时,但是正值中年突然发现自己得了癌症,生了重病;努力了一、二十年,到头来什么也带不走,这个叫劳心劳力。他躺在医院,心里快不快活?不快活。我这么大笔财产,不知道会到哪个男人的手里?因为他的太太还很年轻,他想我赚了大半辈子到头来我都花不到,他的内心会怎么样?捶胸顿足。这个结果好不好?不好!但是现在有很多人确确实实是往这里在冲。
所以我常说人生是忙、盲、茫,哪三个「máng」?第一个是忙碌的「忙」,这个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心」,右边一个「亡」,代表心怎么样?死了!都不能够去感受父母、感受身旁妻儿的需要,每天就是忙得不得了。忙久了就进入第二个阶段,眼睛看不到了,所有自己的本分事忘了,只知道赚钱;等走到中年以后,奇怪,太太怎么跟我连话都说不上,孩子也跟我不能沟通,我这么拼命不都是为了你们吗?怎么到头来是这个下场!他会觉得人生很茫然,到底我在干什么?这是忙、盲、茫。
很多家长忙到自己孩子几年级都不知道。成龙有一次去接,刚好他有空,那天没有戏档,跑去学校等他儿子出来,很高兴。等了半天,儿子都没出来。突然遇到他儿子的老师,走出来说,你儿子都上初中了,你还来小学等。所以我们要回想,人生的努力真正的目的在哪?不是玩金钱游戏,那已经不是你当初努力的真正目的。当初努力的真正目的,不就是希望能有个好的家庭生活吗?所以我们要谨记自己的目标,不要走到半途不知道方向了。但是这个确实不容易,因为现在社会攀比的现象太多了。人家的衣服比我们穿得贵,人家的车子比我们开得名牌,自己的心就受影响。所以,不要走忙、盲、茫。这是第一个情况。
企业家第二个情况叫「锒铛入狱」,因为在赚钱的过程常常铤而走险,触犯了国法。我记得那时候刚从北京搭飞机回来,在飞机上看到一个俄罗斯的首富,还很年轻,看起来也差不多四十岁左右而已,现在已经是变成阶下囚,已经关起来了。所以,人生绝对不能够贪婪,应该诚信去经营事业,老老实实去付出,相信会有很好的回报。当然要让孩子往后不要铤而走险,更重要的是从小要教他「物虽小,勿私藏」,教他廉洁有守,这才是根本。
第三种的企业家,也赚了些钱,但是把身体搞坏了,常常很多的应酬,身体都坏了。当一个人中晚年身体不好,他的福享得了吗?可能一辈子、后半生都要跟药物为伍,这样也不是好的人生。
最后比较成就的、成功的企业家,就是能够事业跟家庭兼顾,这是最完美的。我有一个长者,他姓卢,我都叫他卢叔叔。他在企业界也相当有成就,曾经还做过雅马哈的总裁,底下员工有八万人,相当成功的企业家。但是他做事很有原则,他就提到,只要是礼拜天中午,他一定是陪太太跟孩子一起吃饭。当他坚持这么做,带给妻子跟子女的感受是什么?温暖。我的爸爸、我的先生非常在乎家庭,那个家庭的凝聚力就特别好。在这一天,所有的应酬他都会把它推掉。其实当我们认知到家庭重要,你自然而然就会积极去做,事在人为,绝对不要找借口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要你有所坚持,你的这些朋友自然会随着你的原则去调整。我们这节课先讲到这边,谢谢大家!

insist 发表于 07-2-8 18:00:30

阿弥陀佛

allaalla 发表于 07-2-9 15:28:02

学校曾经邀请蔡礼旭老师3天讲座讲述中华礼仪   老师彬彬有礼 很儒雅 讲座反向很热烈 大家也受益非浅  讲座后老师还派发了弟子规  有幸拿到了老师的亲笔签名本 及照片 很是珍藏  中华礼仪永远是一比伟大的财富  大家应该共同宏扬:)

老师还推荐了个网站叫 "大方广" 上面都是教授中华传统礼仪的蔡老师的课上面有很多

美惠子 发表于 07-2-9 19:51:37

(第十一集) 2005/2/17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11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早上讲到《弟子规》: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这一句经文。『亲所好』,我们在早上也提到了,父母所爱好的东西,子女会起而效法。当父母所爱好的是非常有价值的人生,孩子他也会立志往这个方向走;假如父母所追求的是虚华的人生,那孩子可能就会耳濡目染受影响。我们常说人生要追求富贵,什么是真正的富贵?我们为人父母、为人长者要清楚认知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贵。

什么是富?这个答案假如问中学生,他会怎么答?很有钱叫富。他的答案为什么这么标准?谁给他的影响?你再问他,什么叫贵?他会答什么?当官当得很大叫贵。我们要引导孩子,富绝对不是钱很多叫富。比方说他今天假如不知足,纵使钱给他再多他也不会觉得快乐跟满足;一个人真正知足,他内心常常觉得很充裕,知足者才能够常乐。所以真正的富在知足。不知道诸位朋友身旁有没有很有钱的人,他们有没有觉得他很够了?有很多就更想要再增加,因为人的欲望只要一打开,就很难收回来,所谓「欲是深渊」,这个深渊踏下去不见底。所以我们不要追求虚华的人生,应该是追求真实,知足才是真正的富。而当我们这样引导孩子,他这一生懂得知足,才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才不会崇尚虚华。

什么是贵?一般孩子说官做得很大叫贵。其实当当官的他拿到这个权位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哪件事?当他有机会当人民的领导人、当员工的领导人,他绝对不是拿着这个权位去压迫别人,甚至于为自己谋福利。假如是这样的长官跟领导人,等他下台以后会有什么结果?所有的人都很唾弃他。所以贵,我们要求其真正的意义,「人敬则贵」,当每个人看到你都心生欢喜,都打从心里尊敬你、佩服你,那才是实在的贵。

当我们有机会可以当公司、当政府的领导者,我们应该要提起的不是权势,应该提起的是本分。为人领导者应该更重要的,比方说是一个企业的老板,我们应当时时念着如何带领员工走向更好的生活。不只是在经济面要带领员工,在精神面我们也要跟员工一起成长,当你有这个定位的时候,相信你的员工会很尊敬你。当政府的领导人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每一个决定影响的层面都非常地大,所以处高位者更应当战战兢兢,谨言慎行,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所带动的影响面很大。当我们能处处为下属、为人民着想,相信当你离开这个位置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感你的恩德,对你一样地爱戴,绝对不会一朝天子一朝臣。

人是不是一定要有权位的时候才能有贵气?才能会让人家尊敬?那不见得!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新加坡有一位许哲女士,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她每天只吃一两餐,她食物方面的欲望很低。诸位朋友,这个欲望很低是不是强迫自己忍出来的?不是!其实人都说一定每天最少要吃三餐,有的还吃四餐、还吃五餐。吃饭实在很浪费时间,你有没有这个感觉?人为什么要吃饭?因为消耗很多能量,所以要吃很多饭。当人的烦恼愈多就需要更多的食物,烦恼愈少,需要的食物就少。

其实许哲女士吃那么少,那是自然而然的。因为她烦恼很少,她不为自己谋私利,她时时只想着如何帮助别人,所以烦恼轻、智慧长,自然而然就不需要那么多的食物。从许哲女士身上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当初颜渊跟孔夫子学习,他是法喜充满。纵使他「一箪食,一瓢饮」,一般的人都受不了他这种生活情况,但是「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当一个人的精神层面愈提升,你对于物质的需求自然慢慢就放下,就减少。

许哲女士因为吃少,她穿的衣服,她说她没有买过衣服,都是从垃圾堆里面捡的。因为她是新加坡人,我在想,纵使她是垃圾桶捡的衣服可能也没有破洞,可能退了款式,很多人就把它扔掉,她觉得很可惜,把它拿起来穿。她穿这些衣服,除了惜物以外(珍惜物品),还有一个很深的含义。因为她一个人照顾几十位老人家,她都是登门把一些生活用品、吃的、穿的送给他们。她为什么要穿这些很便宜、很简单的衣服?因为她去探望的都是生活比较贫乏的。假如她身上穿著旗袍很高雅,然后提着一包白米走过去,接受的人一定会觉得很有压力:我会不会弄脏你的衣服?当她穿得跟他们一样的时候,就倍感亲切。

所以她走到这些朋友的家里面,我看到他们看到许哲女士那种欢喜、跳跃的表情,就好象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所以新加坡尊她为国宝,不只新加坡人尊敬她,世界很多国家也邀请她去演讲,对她也是非常非常地尊敬。所以我说许哲女士才是真正的富贵之人,这样的富贵会非常有意义,人生也会过得让自己觉得充实。当我们好的富贵是这样的富贵,那你的孩子也会往正确的方向去经营他的人生。

我常常会问家长,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能过什么样的生活?诸位朋友,您说说看,你以后希望孩子过什么样的生活?你们都没想过,那你们带队的人每天往哪里带?有没有朋友说说看?「平安快乐」。好,给这位朋友掌声鼓励。我们每天想平安快乐,观世音菩萨,平安快乐,求要如理如法去求,天上不会掉馅饼下来。我们要快乐,希望孩子快乐,诸位朋友,你快乐吗?因为很多朋友回馈就说「我只希望他快乐就好了,也不希望他以后赚多少钱」。我说你的要求听起来很简单,事实上做起来很困难,因为你自己假如都不快乐,你如何引导孩子去过快乐的生活?

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你们想清楚了没有?「知足常乐」。太好了,掌声鼓励!马上就领会在心里面。真的,一个人知足,他与人相交往都懂得感谢别人,他愈是这样的态度,朋友跟亲戚就特别喜欢他。

再来,还有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无牵无挂」,要无忧无虑。确确实实对于人生的道理要很融通,你才能够达到无忧无虑,所谓「理得心安」才能无忧无虑。什么道理?比方说中国有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该你担心的,你就不要多操心。不是叫你不要管孩子,是在他还没有成人以前,在他小时候你要先把他的根基扎好了。之后因为他已经有德行,自然有他往后的人生因缘,你就不要去操纵他,不然你累他也累!

我常常做一个比喻,你就好象教你儿子开车,当他要上方向盘以前,你要把他教好。等他已经上了方向盘在开车了,你就不要站在旁边一直拉他的方向盘,这样会怎么样?车子会晃来晃去,到最后可能「砰」!所以你要先,比方说要让你的孩子懂得如何看人,如何选他人生的对象,你要把他教好。等到他已经长大了,你没教好,到时候他选了一个要结婚论嫁了,你又在那里阻止,真的就你痛苦,他也会痛苦。所以,无忧无虑确确实实要看破世间很多事。当然这是个很好的境界,我们可以往这里去追求。

好,还有什么是真正的快乐?「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也不能求得来,你对于自己的饮食,还有对于自己的情绪都要有很好的管理才会有健康。中国说「五福临门」,其中一福就是身体康健。人假如上了年纪身体不好,纵使子孙贤孝可能也不大快乐。

还有没有?「帮助别人」,掌声鼓励,助人为乐!这个很重要。当人处处为自己着想,人生只会活在患得患失中,助人为乐!这助人为乐,能不能用讲的教孩子?要让他身体力行去感受。假如有机会到医院,你去做义工把他带在旁边,当你帮助这些病人,病人给予你真诚的感谢,甚至于病人的亲人都在感谢你的时候,你的孩子一定会在旁学习,也能够欢喜去感受到别人的善意。

有一个老师,他学了中国文化以后,都拿《弟子规》来教诲他的学生。刚好去年的三八妇女节,他的学生就走到台前来跟他商量,说:老师,我们已经决定,明天三八妇女节要买两朵花。他老师觉得很纳闷,他是男老师,他说:你买两朵花干什么?他就跟老师说:我们全班决定一朵送给全校的女老师,一朵送给自己的妈妈。老师一听马上随喜功德,「太好了,老师支持你们」。你看老师还没想到,孩子学了以后就很能够去想到老师曾经教过他们的这些道理,要尊敬老师,要孝顺父母。

当天这些孩子拿着花在校园里面,就把花送给各个年级的女老师。有一位男同学回来之后,满脸笑容,他老师就过来说:你怎么这么高兴?他就跟他的老师说:当我把花拿给女老师的时候,她的笑容非常灿烂,还跟我说谢谢。老师接着就问他:你在这个时候体会到什么?学生就说:施比受更有福。所以,让孩子去付出,他就会感受到付出的快乐。我们助人为乐,也要从小带着孩子去体会付出的这些经验。这是助人为乐。

还有没有?我们已经举了多少快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还有身体健康,这个都要努力的,这不是平白来的。还有没有?无忧无虑。你们怎么这么想要无忧无虑?无忧无虑要有智慧,所以我们也要不断提升学问。再来,吃得下,睡得着,然后大得出来,这个是真的!我们看到很多很烦恼的人,或者病重的人,这几点都做不到。我们说好吃好睡有福报,现在人要好吃好睡不容易,烦恼的事太多了。所以要好吃好睡,首先要烦恼少,首先要智慧长。

孟子曾经提到人生有三乐,第一乐叫「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第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第一个,我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是真实的。我们从小都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假如不跟爷爷奶奶住,当父母的要教孝道,还真不容易教。因为爷爷奶奶一起,父母就能时时关怀自己的父母给他的孩子看,所以父母能够让我们奉养,那是人生最大的福田。而当我们在回馈父母的恩德,你也会觉得人生非常踏实,非常快乐。所以诸位老师,你们假如现在跟父母住,一定要好好珍惜。有一次我们一位老师说他常常帮爸爸洗头,我听了很羡慕,因为我现在常常不在家里,想帮爸爸洗个头都没机会,所以你们有机会要好好珍惜。「兄弟无故」,兄弟生活、事业都发展很好,也没有出现意外、死亡的情况,因为兄弟是陪我们人生走最久的亲人。「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家和万事就兴,所以这是人生第一乐事。

人生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每天尽心尽力尽自己的本分跟义务,所以活得很踏实,这样才能够做到能吃能睡。假如常常做亏心事,又很怕别人看到,遮遮掩掩,这样的人生绝对不会痛快。「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前犯的错是因为以前没学《弟子规》,所以不算。从今天开始要做俯仰无愧,从今天开始自己的行为要尽心尽力,随顺孔老夫子的教诲。相信你有这样的态度,一定会赢得更多人对你的赞叹、对你的尊敬。这是第二乐。

第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这一乐是不是只有当老师才有?不是。假如今天你非常懂得去协助、关怀别人,你懂得助人为乐,刚好公司里面有新进的同仁。一个人到一个新的环境,内心比较焦躁不安,这时候你适时伸出援手,让他熟悉环境,熟悉他的工作,在能力上扶持他。进一步可能他家里有些问题,你年龄又稍长他,还可以把一些好的经营家庭的观念分享给他,相信你的付出他一定会很感动。他很有可能会在别人面前说:「我这一生就是遇到了这个好的同事,好的主管,人生才走的这么样的顺畅。」所以,你在这位朋友的心目当中,就像一位老师一样。当你身旁有愈多的人对你是这样的评价,相信你也会觉得这一生没有白来。

人要真正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最重要的要「敦伦尽分」。人生有哪些本分?在这短暂的生命,我们应该扎扎实实去经营一些一生一定要尽的本分。文天祥有一句很有名的名言,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你看这一句气魄有没有跟它相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诸位朋友,你们都背过这句话,这句话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影响?每一句圣贤的教诲应该都可以促进你人生的圆满,不然就只是背而已。

「留取丹心照汉青」,我在高中就读过这句话,但是没什么感觉,因为老师跟我说:来,这句话要背起来,期中考一定会考。还有这个「汉青」是什么意思?「汉青」是史册的意思。期中考没考好,错一分打一下!「丹心」,丹是红色,其实就是指我们的真诚心。人生难免一死,在这短暂的人生,应该怎么样让它发光、发热?应该用真诚的心照历史、照史册。照哪一本历史?你们的慧根怎么这么强?一定要先照自己的历史。

我们人生走了几十年,现在回头看看,你是满意还是不满意?你是欣慰还是惶恐?都这么大了,还有很多事没做。所以,人首先要对得起自己。除了要照自己的历史,当然你人生的历史要靠你走出来,你还可以用你的真诚照谁的历史?照谁的?你们都没有发亮,照谁的?周边的人。我们要「知所先后」,你不要一下子就照到美国去了,旁边的要先照好。先照家人,我们说「百善孝为先」,所以要先用自己的真心去力行孝道,让你的孝心、孝行写在父母的人生历史上,让你的父母面对别人的时候就说「我这辈子养这个儿子真有价值」。当母亲讲出这样的话,相信她是无比地欢喜。好,照父母的历史。

再来还要照子女的历史。当我们用我们至诚的父爱、母爱好好地陪孩子一起成长,让他扎下德行的根基,让他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等到他一出社会跟其它的人一比较起来,他会觉得非常幸运,「我这一生就是有这样的父母,才让我有这些正确的观念」。当子女每每想到有我们这样的父母,才能成就他的一生,那我们当父母也是用真心在孩子的人生历史上写下了你的智慧、你的挚爱。

除了父母,除了子女,还有没有?兄弟。为什么老婆都排后面?兄弟,兄弟的缘分也是非常难得,我们兄弟能和睦,其实父母最欣慰、最欢喜。我的两个姐姐跟我的感情也非常好,我姐姐那时候我决定辞掉公职要去推展圣贤教育,我的姐姐就告诉我:你安心地去做,每个月我给你固定一万块钱支持,你不要有后顾之忧。我姐姐的真心马上照遍我的心灵。当然你们不要关心我有没有拿那一万块,很多朋友听完就说:蔡老师,你有没有拿?心意最重要!二姐这一分心会伴随着我一生都觉得心里很温暖,所以我姐姐照了我的汉青。当然人家这么支持我,我一定要尽心尽力做。所以我姐姐,我做了一年多以后,她很高兴,她第一天上课还坐在第一排,她说她是家族代表来听我上课。然后她就跟我妈妈说,她说:我有这个弟弟真的很高兴。所以我也回馈了,用我的真心照姐姐的历史。

接下来应该排到先生跟太太,先生跟太太是同室,同住在一个房间里面,应该是要最亲。怎么样照先生的历史、照太太的历史?今天下午我们不是讲了,怎么照?时时能够看到对方的优点,给他肯定,给他鼓励,他会激发他的潜能。我们也要尽心尽力辅佐对方,比方说让他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当你的先生跟他的朋友在聊天,你先生说:我就是娶了这个老婆,才让我的人生有这么好的发展。这个时候你就是在你先生的人生历史上写下了恩义、写下了情义;绝对不要说「我就是娶了这个老婆,才开始倒霉」,那就不好。所以我们要定位清楚,要能够用真心照亮每个人的心田、每个人的人生。

还要照谁的历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我们要让老师真正觉得教我们这样的学生很有价值。最重要的要怎么样?依教奉行。我小学有一位老师,他非常照顾我。其实你身旁缘分很深的人,只要你好好用心,都会对他的生命造成很大的影响。我这位老师,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刚好是他带我,他就问我妈妈,他说这个孩子怎么带?我妈妈就说:他就是不爱念书。你们看得出来我不爱念书吗?然后又说:不过很爱面子。我们老师说那我心里有底了。编班第一天,十二个老师站着,然后所有的学生四年级完了要升五年级,统统站在操场中间。然后就开始「某某某一班」,他就跑一班去,「某某某二班」,跑二班去,我就跑到七班,五年七班。

我们老师带着我们进教室,然后他就说:蔡礼旭,带两个同学去领扫把。小学生被老师叫到去服务都很有精神,快步向前跑,然后拿回来。「蔡礼旭,你跟五个同学一起去领书本」,我又跟其它同学去领书本。把这些该忙的事都忙完了,大家都坐好,我们老师就说:来,现在我们选班长,我提名蔡礼旭,其它的你们提名。真是很民主,对不对?你们知不知道结果如何?其它的人也没认识几个,就只听到那个名字,所以我就当上了小学第一次的班长。在小学生的心里,班长跟品学兼优划上等号,所以我们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我的成绩一把推上去了。我从那个时候开始名次就没有低过前三名。

所以这个老师对我非常地好,对我有知遇之恩。后来我考上师范院校,也开始教书了。我就打电话给我的老师,然后约他一起在「菜根香」吃饭(我们高雄菜根香)。一坐下来跟老师也聊得很愉快,因为我在继承老师的志业,也在教书,他就把很多他教书的经验跟我娓娓道来。在这个交谈过程,旁边的服务员还跑过来,看我们聊得很愉快,就问我说:这位是谁?我说是我的老师。他听了也很感动。

后来因为我在这几年也接触了很多圣贤的经典,我也拿了几本送给我的老师,结果我老师拿了这些经书以后就对我说,他说今天以后我是不是要喊你学长?我马上跟老师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就是老师。后来我教了两年书,之后辞掉工作,又到了大陆推展中国文化,我就跟我的老师打了一通电话,跟他报告这一年来做了哪些事。我的老师在电话那一头很高兴,他说有你这样的学生真快乐。我在那个时候体会到,两种人绝对不会嫉妒你的成就,父母跟老师。所以我们也要用我们的人生好好地奉献社会,让我们的师长与有荣焉。

再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要让我们这一生能够继往开来,能够不愧几千年中国老祖宗的教诲,我们把它承传下来,承先启后,可不能几千年的文化就断在我们手里,这个罪过可不好算。当初我们抱持着这样的态度,希望能够在现在道德沦丧比较严重的情况,赶快推展文化,推展圣贤教诲。那个时候我的父亲就说了,他说教育文化这件事情很难做,没有几个人做得起来。我就跟我父亲讲,我说:假如有一万人去做,只有两个人成功,请问我们要不要做?他还有两个成功,代表会成功!对不对?我们不用去问九千多个人他怎么失败。「宁为成功找方法,不愿失败找借口」,一个人要退缩,可以找到一百个、一千个理由,都还绰绰有余。但是我们要去看的是这两个人怎么成功!

假如这两个人成功了,是因为他是万贯家财,是因为他父母当大官很有权位,那我不去做,因为我都没有,也确实没有。假如他们没有钱也没有权,做到了,我们要看看他是如何做到的,好好跟他学习。我就举了我自己的老师释净空教授,我说老师他没有钱,而所有的亲人也没有跟他聚在一起,统统没有帮助的力量。但是他却能够把圣贤的教诲弘扬开来,甚至于是弘扬到全世界去,凭的是什么?诸位朋友,很多的事其实很单纯,都是从一颗「真诚心」出来。因为他有真诚恭敬的心,所以当他写信给很多著名大学教授,每个人从他的信当中看得出来他的好学,都回信给他说收他当学生。所以他生命当中有三位好老师,都是由于他的好学,老师特别地关怀他。

由于真诚,所以得到学问,由于有使命感,觉得他这一生能有圣贤教诲,也希望利益更多的人。由于这一分心就感得很多人对他的支持跟爱戴,其实他老人家就是真正把圣贤的经典演出来。在《老子》里面有讲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上天绝对没有说这个跟我比较好,我特别疼爱他,没有。天道的回报都跟随在善人的身旁,所谓善有善报。《中庸》又讲,「诚者,物之终始」,一件事情的真正成败在哪里?就在一个字,「诚」。「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这两句话很有味道,用真诚做出来的事,不会因为时空而减少了它的影响性。范仲淹很真诚,所以他的人生态度一直影响了几百年的读书人。相同的,我的老师他用真诚心去付出,去传递圣贤教诲,相信他的这一分心也会留在他所有的学生心中。所以至诚如神,至诚可以感通,这都是你在当下的人生你可以印证的。

而当我们不是真诚的时候,「不诚,无物」,意思就是说,你不是用真诚去做的事,往后一定会败丧下来。比方说你对孩子不真诚,这个家铁定衰败。你对你的员工不真诚,纵使你现在还赚了点钱,迟早会垮下来。所以你仔细去观察,要真诚对待家人、对待员工,他的家业跟事业才能长长久久,不然保证「富不过三代」。现在这句话要改一下,你们有没有观察到,还有三代吗?对!因为人做人的分寸愈来愈不足,折掉太多的福分,所以富不过一代了。

所以我们了解到,真诚就能够把事做好,我们都有一颗真诚的心,面对这个大时代,我们一定要「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诸位朋友,有没有听到?好象好遥远,或者是两肩觉得怎么这么重!其实我们抱持着一个态度,「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所以,现在我们为人父、为人母就把圣贤的教诲用在教育孩子上,用在家庭里面,那你已经在传承中国文化。也用在你跟同事相处,当同事觉得跟你相处很欢喜,你就告诉他,我这些人生态度就是看《论语》学的,就是看《弟子规》学的,我们随分随力去做,也是功德圆满。

诸位朋友,我们现在再来把文天祥这句话念一遍,看看诸位有没有觉得味道不一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你们朗诵的非常有豪情。当我们所确立的人生都是往这些价值去发展,那你做出来的就是让你孩子非常佩服的爸爸跟妈妈。你的孩子有你这样的榜样,相信他的人生也会走向正确的方向。方向正确了,接下来这些小事我们再一一来讨论。比方说孩子现在在念小学,我们怎么去开解「亲所好,力为具」?怎么去开解?像我们当老师的就会引导孩子,父母比方说希望你身体好,希望你学习好,这些要求我们当子女的要尽心尽力去达成。所以,「亲所好,力为具」。

古代的孝子他们也常常都会去满足父母的需要。古代在汉朝有一位孝子叫蔡顺,刚好跟我同姓,我读到跟我同姓的,我也会引以为豪,因为他是我的祖宗。这位蔡顺刚好处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刚好他母亲喜欢吃桑椹,所以他就去采集桑椹,拿了两个篮子去。采回来的途中不幸遇到盗贼,盗贼很奇怪:你采桑椹,拿一个篮子就好,还分两边?他们也很好奇,就问他:你采桑椹干嘛拿两个篮子?诸位朋友,干嘛拿两个篮子?你们都认识蔡顺。这个蔡顺因为他的母亲喜欢吃甜的,所以他采得比较黑、比较紫、比较熟的放一个篮子,比较红色、比较不熟的放另外一个篮子。所以你看蔡顺确实做到「亲所好,力为具」。

结果盗贼听完很感动。我会问学生:诸位小朋友,盗贼会不会感动?会!盗贼都杀人放火,还感动?他杀人放火是养成坏习惯,但是不管怎么坏的人,他的内心还是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他现在都被坏习惯、被欲望主宰了。当我们的行为很有德行的时候,就能够唤醒他的良知。所以诸位小朋友,遇到坏人要不要打他?要不要骂他?不要!要学习蔡顺,用德行感化他,说不定蔡顺刚讲完说是要拿给母亲吃,突然可能就有几个盗贼在那里抱头痛哭,想到他妈妈。我们下一节课再继续来谈蔡顺的故事,谢谢大家!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