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惠子 发表于 14-5-20 10:18:27

是什么让中国人如此抑郁?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5-24 16:35 编辑


抑郁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或许抑郁就隐藏在含蓄内敛的中国人的血液里。世界精神病学协会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地区超过80%的网友认为自己有抑郁倾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各种极端方式释放情绪,甚至有人在网络上“直播自杀”。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有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精神障碍患病率为17.5%,其中抑郁障碍人群比重最大,约6100万人。那么让中国人抑郁的原因有哪些呢?
国民性格

据专家分析,中国是一个最容易得抑郁症的国家,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中国式抑郁的温床。
不同于西方人,中国人的面子观,完美主义,易感人格特点,更倾向于根据环境、“面子”来表现真正的情绪,抑郁感受一产生就压抑下去,在矛盾出现的时候,往往以为息事宁人更好,结果是负面情绪的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并最终爆发。中国人的情感痛苦(emotional distress)更愿意通过表达躯体上的不舒服变现出来,从而更容易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这文化传统有关系,文化越深厚,历史越悠久,民族性格也更趋向于老年人。与看起来象老夫子的中国男人相比,普通的美国男人看起来是大男孩,就连美国总统都显得那么不着调,这种人如果在中国当国家领导人无论如何同难以被认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性格也有不同,汉族比较抑郁,其他少数民族比较阳光,原因也差不多。
中国式人际关系强调涵养、外圆内方、世故,在传统观念中,用纯粹的道德高压人性的释放。
礼制、非礼勿听(视)、外圆内方、中庸之道、压制个性发展。“圣人的标准”,人性善(西方人是假定人性恶)的道德束缚,是中国人更倾向于做表面文章的重要的民族传统原因。同时,这种文化限制了中国人感受快乐的能力。
可以说,浸润在中华古老文明中的国人更容易感染抑郁。


转型期的痛苦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巨大的转型:从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原有的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已经断裂,新的尚未建立,人们难以找到可以依靠的心灵家园和精神世界。
社会失范的必然与制衡,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之迅猛史无前例,相应的社会问题自然更为严重。正因如此,中国社会缺少精神方面的社会制衡机制就更令人担忧,市场经济所释放出的野蛮性以巨大的能量奔腾咆哮,吞嚼大地。
“这是价值观转变必然产生的阵痛。”许宜铭说,“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以道德与政治立场为标准的价值体系一直是很稳定的。直到1980年代后,这个标准受到极大冲击,社会重心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导向。”
这正符合临床心理学家胡纪泽在《中国人的焦虑》一书中揭示的事实: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进程越深入,人们的焦虑越严重。“当一个社会群体的自我价值认同普遍出现问题时,焦虑和抑郁总是最早出现。如果没有调适好,情况就会进一步演化。”台湾著名心理学家许宜铭预言。
现今,美国城市里每3个人里就有1人有抑郁的倾向。虽然中国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我们看到的是,美国经济发展是缓慢渐进的,同时伴随有两三百年的西方民主进程;而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却有着突飞猛进的特点,计划经济时代的价值体系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迅速瓦解,西方价值观和后现代思潮猛烈冲击着传统的东方价值观,却又来不及建构出新的价值体系。
在价值观转变和心理调适都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调下,我们仅用30年时间来消化西方国家300年的价值裂变和心理冲突,中国人的焦虑和抑郁当然更严重。


生存压力大


中国经济的综合国力令世界瞩目,但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并没有保证国民幸福感的持续增长。贫富差距大,大多数中国人仍很贫穷。在联合国新公布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中国被排在112位,甚至落后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莫桑比克。这一结果的公正性,想想染色馒头、瘦肉精、塑化剂、地沟油、碾童事件、疯狂校车、雾霾天等新名词的大量出现就可以佐证。
无论是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富有、中产还是贫困的,男人还是女人,孩子、青年、中年和老人,精英还是文盲,名人还是大众,当代中国人安全感的缺失,已经在各个层面上都高到令人吃惊的地步,失业而没有救济金、“老无所依”、福利水平低、人民安康的保障缺乏等等每天威胁着为生计奔波的人们。
缺乏安全感让人们越来越质疑生存的可能,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谈不起恋爱、人际疏离、情感空白等这些现代城市生活常态问题层层出现,加重了人们的孤独感和抑郁心理,让现代的中国人越来越感到不幸福,不快乐,并因此产生没有希望,绝望,自私,仇视一切的心理。


缺乏维生素B1


从科学角度来看,缺乏维生素B1可能是中国人容易抑郁的原因。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肯定了抑郁症与维生素B1的关联。“其实,维生素B1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关系密切,每一个学过营养学和生物化学的人都有所了解。维生素B1缺乏时,会令人情绪沮丧,思维迟钝;严重缺乏时,会发生多发性神经炎。有研究发现,糖尿病人会通过尿液丢失大量维生素B1,与其足部的神经坏死进程可能有一定关系。”《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维生素B1摄入低于推荐摄入量的比例高达80%。这也可能是中国人容易抑郁的原因吧。



想阳光再照耀 发表于 14-5-20 16:56:25

谢谢美惠子的指点,我抑郁的厉害!

美惠子 发表于 14-5-24 16:35:10

拥抱”恩多芬” 远离忧郁 2014-05-23 08:46 骆爱濂
分享文章 : 1
http://www.tzuchi.org.cn/templates/tzuchi/images/emailButton.png http://www.tzuchi.org.cn/templates/tzuchi/images/printButton.png

http://www.tzuchi.org.cn/images/stories/world/asia4/028.jpg要如何预防忧郁症?余安麑医生分享,拥有正向思考,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为郁闷的情绪找出口。(摄影者:石忠财,地点:芙蓉静思书轩,日期:2014/05/04)
每四十秒就有一人因患上忧郁症,而在不稳定的情绪下自杀。要如何预防忧郁症?余安麑医生分享,拥有正向思考,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为郁闷的情绪找出口。

瘦小的身影,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但声音却是嘹亮清晰,这就是余安麑医生,5月4日受邀在马来西亚芙蓉静思书轩与大家分享主题”挥别忧郁”。

余安麑医生是马来亚大学医疗中心(University of Malaya Medical Centre)临床精神科医生,也是马来西亚大学讲师,”爱与慈悲心”是余安麑医生选择在政府医院工作,并为中下阶级人群提供专业医学服务的缘由。

忧郁症何解 及早治疗可康复

“如果发现您或身边的亲朋戚友患上忧郁症,该怎么办?”余安麑医生以提问的方式揭开今天的主题。在现今的社会里,忧郁症是相当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当忧郁症病发时,不只是自己受影响,身边的人也会受牵连,甚至影响整个家庭的氛围。”

根据数据显示,每四十秒就有一人因患上忧郁症,而在不稳定的情绪下自杀。可见忧郁症病发的恐怖后果;然而,该病是可以完全治疗康复。但若拖延治疗,则会加重病情。

“忧郁与忧伤的差别何在?”余安麑医生解释,忧伤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当有负面的事件发生,如面试不通过或家人往生,那就是一时的忧伤,开心不起来。它不会干扰到人的正常生活作息,熬过了,还是可以如常过活。

而忧郁症却是一种很复杂的病症,它会让人精神上觉得很无力感,对前途没有期望;常问自己”为何每天都要过日子?”对生活失去兴趣,开始质疑生存的意义而想结束生命,这些都是忧郁症的病态。

http://www.tzuchi.org.cn/images/stories/world/asia4/029.jpg余安麑医生告诉观众,环抱自己,也是增加信心的方式之一。(摄影者:石忠财,地点:芙蓉静思书轩,日期:2014/05/04)
余安麑医生分享一个小故事:”在我还是实习医生时,跟随资深医生身边学习。有一次,一位六十余岁的老奶奶来看诊。不管医生怎么问,老奶奶还是以很痛苦来回应身体的不舒服。对于老奶奶全身上下无处不痛的情况,只见医生在病例栏写『LCD』。也就是闽南语『全部痛』的意思。这老奶奶正是忧郁症患者,不知怎样表达内心的情绪,唯有以痛来发泄。”

认识忧郁症 正面思考爱自己

忧郁症的成因可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来探讨。首先,生物因素主要是人的大脑神经化学物质失去平衡,不能正确地把讯息传递或反映出来。心理因素是指人格特质偏向依赖性,负面思考习惯及不愉快的童年,身心遭虐待或父母离异也较易罹患忧郁症。社会因素则是从生活事件所发生的,如失业、面试失败、身患疾病、夫妻感情问题等等。

“其实要治愈忧郁症的机率是蛮高的,药物治疗是以抗忧郁剂为主,改善患者的睡眠、食欲,缓解情绪,最后病情就会受到控制。”余安麑医生说。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患者会问:”医生,我几时可以停止服药?”要知道抗忧郁剂并不是特效药,千万不可任意停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家属得多与医生沟通,对忧郁症了解越多,就越有心理准备,不会失去耐心。”服药不是依赖,主要是维持脑部传导物质的平衡作用,它并非一般的安眠药或镇静剂。”

如何预防忧郁症?当面对困难时,要正面思考,人体内就会产生”恩多芬”(Endorphin)让其感到乐观,就会抑制负面思考。再来,每个人应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当心情忧郁时,找些事情做,这样就可以转移注意力。余安麑医生说,运动是最好解除压力的方式,有助于克服忧郁症。

余安麑医生表示,很多病患会向她倾诉没人疼爱。其实,想要被爱,就该先爱自己。

家人鼓励陪伴 用心倾听不漠视

http://www.tzuchi.org.cn/images/stories/world/asia4/030.jpg余医生表示,很多病患会向她倾诉没人疼爱。其实,想要被爱,就该先爱自己,并鼓励现场听众互相拥抱及鼓励对方。(摄影者:石忠财,地点:芙蓉静思书轩,日期:2014/05/04)
东姑阿都拉曼大学学院(Tunku Abdul Rahman University College)心理学(Psychology)讲师叶义安是透过电子书知晓今天的心灵讲座,并抱着学习心态出席聆听。

叶义安有一个亲戚花了两年时间才治愈忧郁症,由此,他体会到病患在康复的过程中,需要家人的鼓励与陪伴。叶义安也很赞同余安麑医生所分享的正向思考。

退休教师陈玉玲抱着帮助患有忧郁症的孩子而来。此次讲座让她对忧郁症有全新的认知,更了解到要按照医生的指示去服药,绝不能擅自停药。她本身也学习到如何放松自己,并表示会陪伴孩子一同面对忧郁症。

刘慧妹患上忧郁症,虽然已接受治疗服用药物,但病情没有改善。”我很无助,希望能够痊愈。”出席讲座,听了医生的讲解,她对忧郁症有较深的认识。

“一天,有个人不小心在上火车时,把穿着的一只鞋子掉在铁轨上。此时,火车已经轰隆隆地启动了。突然这个人弯身把另一只鞋子脱下,扔到靠近那一只鞋子的附近。这时,其他乘客好奇询问那个人,他回答:捡到鞋子的穷人,就会有一双完好的鞋子穿。这位富慈悲心又智慧的人就是——圣雄甘地。”余安麑医生在讲座的最后分享这个故事,期许人人能够发挥慈悲心,别漠视忧郁症患者,让其体会温情满人间。

(文:骆爱濂 马来西亚芙蓉报导 2014/05/04)

美惠子 发表于 14-5-24 16:36:39


"熏"走郁魔 法香助心转 2014-05-17 09:31 陈清香
分享文章 : 2
http://www.tzuchi.org.cn/templates/tzuchi/images/emailButton.png http://www.tzuchi.org.cn/templates/tzuchi/images/printButton.png

http://www.tzuchi.org.cn/images/stories/world/asia4/018.jpg清晨五点的街头,多数人还在睡梦中,郭秀娥(右)牵着七十九岁的颜锦霞(左)正准备过马路,比邻而居的二人,结伴要去「熏法香」。(摄影者:萧嘉明,地点:石牌建泰广场,日期:2014/04/23)
每天清晨五点,多数人还在睡梦中,郭秀娥就牵着邻居七十九岁的颜锦霞出门,结伴去台北市石牌建泰广场共修处"熏法香"。2014年4月23日这天,二人与一百一十五位慈济志工透过视讯联机,一起聆听证严上人开示,响应慈济四十八周年系列活动"万人熏法香"。四个月来,郭秀娥坚持着这个习惯,因为"法"让患有轻度忧郁症的她,打开了心门。

晨光法语 驱散心灵乌云

"以前的我会生气、常会抱怨,先生辛苦工作赚钱也不知道要感恩。自从来这里熏法香以后,听师父讲要有感恩心、善解,我觉得好棒,都没有缺席。我跟先生也不会像以前你一句我一句的起口角。"郭秀娥漾着笑容分享早起闻法的收获。

以前的她心中有怨有恨,渐渐地开始出现全身无力,甚至无法出门。有一天,又出现无力、胸闷的情形,郭秀娥觉得自己快死了,躺在床上打电话给先生,吓得他连忙赶回家,紧急将郭秀娥送到急诊就医。检查报告出来无异常,医师诊断为轻度忧郁症。

郭秀娥惊觉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向先生表达想走出家门当志工的意愿后,也获得支持。经志工游桂玉引介参加活动,随着〈祈祷〉音乐,屏幕上影像一幕幕的播送,郭秀娥发现原来世间还有这么多人需要援助,当下她泪流满面,决定留在慈济做志工。
http://www.tzuchi.org.cn/images/stories/world/asia4/019.jpg自2013年12月以来,郭秀娥(右)坚持早起习惯,与志工结伴熏法香,让她学会知足。(摄影者:萧嘉明,地点:石牌建泰广场,日期:2014/04/23)

2013年12月,志工邀约郭秀娥一起来熏法香。清晨四点多要起床,初期又听不太懂证严上人的开示内容,一度让她犹豫,还好有志工的鼓励,加上每天相约共乘,让她适应了早起的作息,心也安住在法中。

回首四个月的日子,学会知足与包容,生活也过得轻安自在。有天,郭秀娥上市场买菜,一位菜贩见到她便问说:"妳变了,是不是做慈济?"郭秀娥好奇地问对方,菜贩回答:因为妳的面相就是有慈济人的样子。她听了好高兴,晨光法语,驱散了她心灵的乌云。

而一同前来熏法香,今年(2014年)七十九岁的颜锦霞,长期靠安眠药入睡,因为想来闻法,志工开车到家接送,圆满她的心愿。颜锦霞说,担心早上起不来,本来用闹钟,结果吵到全家人,后来女儿每天早上负责叫醒她。

虽然耳朵重听,早课内容有时会听不完整,但还是不愿错过与上人每天视讯见面的机会。这份坚持闻法的心让人感动,不擅言词的颜锦霞说: "我只觉得师父的法很好,讲的都是对的事,所以我一直想跟着师父。"
http://www.tzuchi.org.cn/images/stories/world/asia4/020.jpg张晏瑜(前排右二)与陈清香(前排右一)二人同为上班族,相约每天一起闻法。每天清晨五点二十分,与证严上人同赴心灵山会,让一天的生活从「法」开始。(摄影者:萧嘉明,地点:石牌建泰广场,日期:2014/04/23)

真善美Line起来 与上人相会

同样结伴来闻法的还有人文真善美志工张晏瑜与陈清香,二人同为上班族,把握清晨的时间存"法"。

"上班族要熏法香,要克服的第一难是’早起’。"为了撰写小区活动文稿,习惯熬夜赶工的文字志工陈清香,想起自己的早起经验:"就是痛苦万分。"但又不愿放弃熏法香,因此她与图像志工张晏瑜靠着通讯软件Line,每天清晨四点半当对方的闹钟,运用科技互道早安。他们也成立真善美志工Line群组,分享熏法香心得和笔记,让无法前来的志工同沾法益。

"一个人闻法,很容易懈怠,一定要找伴一起来。"陈清香回想起2013年3月在家收看〈静思妙莲华〉时期,还未适应早起作息,导致隔天边听晨语开示,边打瞌睡,后来索性倒头继续睡,熏法香因而中断。

直到2013年7月在花莲静思堂参加全球人文真善美干部精进研习,看到一段证严上人每天上殿讲经前,步出书房走在长廊的身影画面,陈清香心有所感:"师父这么努力说法,为什么我不懂得珍惜呢﹗"这段影片让她为自己懈怠闻法而难过流泪。

三个月后,小区开始视讯联机熏法香,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她赶紧约了张晏瑜一起闻法,"人多真的力量大。"藉众人精进闻法的氛围,制伏懈怠的念头,二人每天清晨五点二十分,与证严上人同赴心灵山会,让一天的生活从"法"开始。
http://www.tzuchi.org.cn/images/stories/world/asia4/021.jpg「把经文下载到电子书,只要打开就可以看到,来不及抄的,就先专心听。」晨语时间陈清香利用电子书阅读《法华经》经文;「慈济涌泉」,有志工分享熏法香笔记及「旧法新知」更是她每日必读。(摄影者:萧嘉明,地点:石牌建泰广场,日期:2014/04/23)

珍惜法髓 坚持不让上人等

每天早起,接着要进办公室上班,难道不累吗?张晏瑜会心一笑,认真地说:"一想到师父七十多岁了,为了我们这群弟子这么早起讲经,就会起得来。"

张晏瑜进一步表示:"以前的我会钻牛角尖,去年碰到工作上的变化,突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方向都乱了。从十月(2013年)听法后,现在会换个角度想,其实换工作未尝不好,让自己有不同的学习。"领受甘露法语,信受奉行,转换心念面对工作无常,心宽路更宽。

同样深感法益美妙的陈清香,专心听着屏幕中的证严上人开示,右手不停地记下重点,左手拿着电子书,内容正是今天讲述的《法华经》经文段落。"把经文下载到电子书,只要打开就可以看到,来不及抄的,就先专心听。"电子书内的"慈济涌泉",有志工分享熏法香笔记,她用来比对自己的笔记漏掉哪里;"旧法新知"更是她每日必读。

"它的内容浅显易懂,就像上人跟我说话一样,每天都提醒我该注意的事。"不论上下班搭捷运,或是午间用餐,只要有空档时间,打开电子书轻轻一点,就可以继续熏法香,让陈清香忍不住赞叹电子书真的很方便,随时都可以闻法。

平日要上班,周末忙慈济,即使身体会累,二人依然每天早起与证严上人相会。是什么原因让二人如此坚持呢?"上人年纪大了,我们很珍惜’原汁原味’的说法时光,所以不能让上人等我。"两人如此答道。

清晨灵山会,丰厚人人心中法藏,乐在享受并珍惜师徒心灵相会的那分幸福感。

(文:陈清香 台北市报导 2014/04/23)







美惠子 发表于 14-5-24 16:52:10

领受甘露法语,信受奉行,转换心念面对工作无常,心宽路更宽。

银碗盛雪 发表于 14-5-25 16:39:07

爱心人士真多,更多草根患者需要我们这样的论坛。

美惠子 发表于 14-5-26 21:15:09

【热心肠的人不容易抑郁】一项研究发现,热心肠的人不易患抑郁症。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者给了受试青少年一些钱,要求他们选择把钱送给别人、自己留下,或用于投资。最终发现,第一组人发生抑郁症的风险较小。科学家解释说,这意味着给予永远比接受更能让人快乐,而利他主义的人心理健康状况更好。

7450 发表于 14-6-15 17:29:00

美惠子 发表于 14-5-26 21:15
【热心肠的人不容易抑郁】一项研究发现,热心肠的人不易患抑郁症。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者给了受试青少年 ...

非常同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是什么让中国人如此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