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惠子 发表于 15-11-8 16:42:11

儿子18岁,弟弟都可以做自己的儿子了。以后等父母老了弟弟还没长大,照顾弟弟的责任自然会被推给儿子。抵触心理并不难理解

美惠子 发表于 15-11-8 16:44:19

有没有想过,再过十几年,你大儿子三十多了,如果万一你身体不好,那重担岂不是全落在他身上?当父母也别太自私了,你这不是给他生弟弟妹妹,这是给他生儿子呢

美惠子 发表于 15-11-8 16:49:22

孩子都那么大了 父母的年纪应该也不小了吧 那么生二胎的意义在何处 过不了就快到退休的年龄了 孩子带出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孙子或孙女呢

美惠子 发表于 15-11-8 16:50:23

“二宝”,想说爱你不容易。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一个小孩,早就已经习惯了集父母长辈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他们,已经容不下再有一个人来“分享”众人对自己的关爱。之前,为了“争宠”而酿成悲剧的事情也曾有发生。想要“二宝”的父母还是提前先跟家里的“大宝”做好沟通吧……

美惠子 发表于 15-11-8 16:51:14

两个孩子之间年龄相差太大了,大的都可以当小的的爹了。大的要求多分很正常,如果老的要出点事还不是大的来帮忙养

美惠子 发表于 15-11-8 19:43:32

二胎放开后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5-11-08 10:00:12)转载▼
标签: 杂谈       
看天下330期社评

10月29日下午6点半,对国人来说是个历史性的时刻:新华社发布消息,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生二胎全面放开,实施了35年之久的一胎化政策就此终止。这一刻,人们等了太久太久:无数人为之欣喜落泪,无数人开始暗自筹划,还有无数有着特殊境遇的人更是百味杂陈。这一刻,如果有一个无所遗漏的镜头对准每一个中国人,将会记下多少悲欣交加的场面!

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天,人们的心情开始平复下来。往事不可追,但未来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漫漫长路该怎么走?我们一样一样来说。

眼下的问题是:过渡期怎么处理?可以分为两类:抢生的和已生的。所谓“抢生”,就是在决定发布和落地实施这段时间违规生育的二胎。湖南省卫计委率先表态,对此“不做实质性处理”,紧接着国家卫计委则说“各地各部门不得自行其是”。从法律和部门层级看,应该按国家卫计委说的办,但从舆论反馈看,则是湖南卫计委更得人心。我们认为,过渡期可以放宽一些,特事特办。比如废除劳教同样从决定到落地经历了一段时间,但此期间,甚至更早之前,大多数地方已经基本停用劳教,关键就在于人心向背,不可轻忽视之。作为制度衔接,或可出台一个“暂停征收二胎社会抚养费”的决定。

更麻烦一些的是“已生的”——即早已违规生育二胎但未作处理的——应该怎么办?从法律层面,当然是可以处罚的,但恐怕亦非上策。既然已经放开二胎,说明从国家层面也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既然不是坏事,那为什么还要处罚呢?如果是为了维护法律尊严,但从实质正义的角度看,很多人并不认同,这一点很难成立。而且,实际操作层面难度太大,收缴超生社会抚养费从来就是一件难事,何况是针对已经决定全面放开的二胎。如果超生家庭不愿意缴,怎么办?难道还把以前那套广受诟病的方法用上吗?因此,我们建议,不妨全面赦免过往案例,可以在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过程中予以解释说明。如此一来,“暂停征收”就称得上有智慧的做法了。

后续问题是:如何清理计生执行过程中的不当做法?大体而言,有以下几项:一、缴纳社会抚养费与落户挂钩:这是地方潜规则,去年国家卫计委发言人就明确表示这“与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符,应当坚决禁止”;二、单身女性非婚生子缴纳社会抚养费:这是赤裸裸的歧视,没有任何道理可言;三、用人单位开除超生员工:计生只是国家特定时期的特定措施,不能因此侵犯公民的基本劳动权利;四、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连坐惩罚违背了现代基本文明,是许多计生悲剧背后的根源所在……等等。

道理很简单,我们都知道这次放开二胎的大背景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危机,也就是说,生孩子不再是给国家“添麻烦”,而是为国家“排忧解难”——以前尚可以“不得已而为之”为其辩解,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必要那样不择手段了。更何况,不管有什么理由,不对就是不对,此时不禁绝,更待何时?

最后我们来谈谈观念问题。计划生育其实是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双重影响下的产物,它认为通过人的理性计算,可以算出一个适度的人口数量,维持“适度人口”才符合集体的最大利益。但实际上,这个适度人口数量根本算不出来:以前六七亿人的时候,国人普遍穷苦,现在人口翻了一倍,生活质量反而提高了许多,那么,“适度人口”是多少?正如计划经济无法计算出适度的产量和消费量一样,对适度人口的计算也是无法做到的,原因就在于变量太多且互相影响。甚至它的基本假设也破产了:它假定如果不受限制人就会过度生育,但现在很多人你让他生他也不生了。这是很多人一再指出过的错谬,正是这些错谬导致了未来我们可能面临的人口危机。

正如人口学者、携程董事长梁建章所说:“只有每个家庭对自身决定的长远后果有充分认识,并按自己的意愿来决定,那么他们分别做出的决定汇总起来,才是于整个社会最优的生育结果。政府在此过程中需要做的,不是直接代替家庭来决定应该在何时生育几个孩子,而是确保每个家庭都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所以,最终目标是让生育权回归家庭,而这也是人类历史和世界范围内的常态。人不应该成为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人本身就是终极目的。

这是我们在这个重要历史时刻的一些思考,我们希望这些问题都能循序渐进地得到解决。全面放开二胎不是终点,它只是刚刚迈出的一大步。

美惠子 发表于 15-11-8 20:17:44

全面两孩政策最快12月底实施 修法提上日程
2015-11-08 19:35:2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分享到:
53
原标题:全面两孩政策最快12月底实施 修法提上日程

五中全会公布放开全面两孩之后,政策具体实施的日期成为民众热切关注的焦点。

今天,李克强总理在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回应政协委员提问时表示,落实中央两孩政策,首先需要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相关法规。他同时表示,会以积极态度加快推进有关工作。

根据此前卫计委官员的表态,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的时间点将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完成修订并颁布后。而据法学专家分析,全面两孩政策最快可能12月底实施。

大龄女盼政策早落地

全面两孩政策公布放开后,各方反应强烈。由于该项政策的8600多万受益人群中有60%是35岁以上的育龄女性,这些群体对于全面两孩政策快速落地的呼声更高。第一财经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多位正在积极备孕的女性,其中最大的杨女士已经45岁。

杨女士告诉记者,多年来她很想再要一个孩子,但是因为夫妻双方都是公职人员,一直在等待政策放开。“政策没落地,心总是悬着。希望政府能尽快明确。我其实不知道到底还能不能怀上,但还是想搏一搏。”

类似的呼声很多,也很急迫。福建省统计局普查中心副主任姚美雄建议,考虑到目前80后、90后整体生育意愿低于70后,而70后的生育窗口已经非常狭窄,应该加快政策落地的步伐,把这件得民心的好事做到底。甚至可以考虑为大龄女性再孕开辟一条绿色通道,让她们安心再孕。

修法提上日程

全面二孩政策公布放开之后,各界一度猜测,其实施步骤可能跟单独二孩相同。

2013年11月单独二孩政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公布。2014年初,各省陆续实施,最早的是浙江省,实施日期为1月17日,最晚的是河南,实施日期为6月3日。按照这样的节奏,全面两孩政策也可能会在2016年上半年陆续实施。

但据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介绍,这次全面两孩政策实施跟单独两孩将不同,不是各地自己修订地方条例后实施,而是采取统一的时间表,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修订颁布为准。

此前,湖南省曾表示,五中全会公布之后、政策正式实施之前出生的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的孩子,一律不予追究责任。但这一表态很快被卫计委叫停。卫计委方面强调,各地不得自行其是。

根据杨文庄介绍,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需要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配套的法规规定也要相应修订。而修订的内容,则主要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8条以及相关条文,同时,配套的法规规章也需要做相应的修订。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02年正式实施,其中第18条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2012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湛中乐、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及人口学者梁建章、洪秀平、黄文政、梁中堂、王丰等15名法学专家、人口学者曾联名建议,尽快启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修订,使这部法律更好地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并促进中国人口健康可持续发展。

配套法规则包括《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条例》等在内。据统计,目前的社会抚养费95%以上的征收对象是两孩家庭,全面两孩政策落地之后,绝大部分征收对象将不存在。社会抚养费相关法规必须随之进行修订。

政策最快12月底实施

既然要完成修法才能政策落地,那么修法的程序如何?到底多快能够完成呢?

据湛中乐介绍,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由国家卫计委起草《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修订法案,上报国务院法制办,接着由国务院法制办提出,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第二种则是全国人大法工委和教科文卫委员会提出修订议案。

在湛中乐看来,前一种方式的可能性要更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表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8条以及相关条文修订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可行的。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会期安排在双月下旬的惯例,下一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应该在12月下旬召开。如果此次常委会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订,全面二孩政策最快将于12月底落地。


这是比较乐观的预计。据郑功成介绍,如果按照程序,十三五规划建议要经过2016年三月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才能最终定稿,并形成国家十三五规划。如果是这样的话,全面二孩政策的正式实施预计在明年两会前后。

湛中乐认为,从法律层面来说,为了紧急需要,地方人大其实可以立即启动修法程序。这是因为两点,首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已经授权地方来立法;其次,目前的法律规定是“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这跟地方修改相关条例,确定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并不矛盾。

美惠子 发表于 15-11-8 20:18:51

卫计委:两孩须依法 勿"抢生"
2015-11-02 02:42:17 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
 有16138人参与
  京华时报讯(记者张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但从政策公布到正式实施前这段时间,可否“抢生”?昨天,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明确指出:全面两孩政策必须依法启动实施,各地各部门不得自行其是。

  湖南卫计委

  “即日起生两孩不作处理”

  根据《湖南日报》报道,10月30日下午,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副主任詹鸣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全面放开二孩问题时表示:“目前,湖南有375万对夫妇符合新政,其中约60%的妇女在35岁以上。即日起,不符合湖南省现行生育政策的夫妇已经怀孕第二个子女的将不作处理。”

  他表示,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公布之日至湖南省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不符合湖南现行生育政策的夫妇已经怀孕第二个子女的,可以生育,不要求落实补救措施。消息一出,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国家卫计委

  各地各部门不得自行其是

  对于地方卫生计生部门“中央五中全会公报公布后、《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其配套法规修订施行前,不符合规定生育第二个孩子的,不作实质性处理”的说法,昨天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司负责人明确表示:全面两孩政策必须依法启动实施。他指出,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需要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配套的法规规定也要相应修订。修订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施行之日,才是全面两孩政策正式实施之时。之前,各地各部门都必须认真执行好现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维护良好的生育秩序,不得自行其是。同时,也要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积极做好各项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政策措施的衔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官方解读

  为何现在提出全面两孩政策?

  兑现35年前政治承诺

  昨天,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司负责人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人口形势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人口总量增长的势头减弱,人口结构性问题突出,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加深,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难下,人口均衡发展的压力增大。早在1980年,:)发表的《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就指出,到30年后,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这位负责人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作出了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决策,指明了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的方向。在单独两孩政策稳妥扎实有序实施的基础上,十八届五中全会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作出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的重大决策,符合国情、顺应民意,正当其时,也兑现了当初的政治承诺。

  配套热点

  落地时间表

  政策何时正式实施?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全面两孩”的实施,需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其配套法规。

  国家卫计委下属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平表示,除经全国人大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之外,还需各地履行实施方案报批、地方人大修订计生条例等环节,才能使全面两孩最终落地,“比照‘单独两孩’从决策披露到最终各地落地实施时间,生育二孩最快也要等到明年”。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单独两孩政策来看,自2013年11月明确至2014年7月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已完成地方法规的修订,相隔9个月左右。而女性从怀孕至生育,一般需要9至10个月。

  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实行之时,也就是“全面两孩”正式实施之日,在此之后,所有新出生的二孩都应当是符合政策的。

  孕妇产假

  生二孩产假能休多久?

  记者了解到,孕妇产假主要由基础性产假和奖励性产假两部分组成。基础性产假为国务院2012年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明确的“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奖励性产假包括晚育和独生子女增加的产假,这部分各地规定不尽相同。

  比如广东省规定,晚育产假可增加15天,独生子女可增加产假35天,一孩正常分娩产假能达148天。

  生育二孩能休多久?不少地区将晚育范围确定为已婚妇女23岁(或24岁)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因此生育二孩不属于晚育范畴,相应晚育奖励的产假将无法享受。加上二孩不属于独生子女,相应增加的产假也无法享受,一般二孩产假就只有国务院相关规定中明确的98天。

  至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及独生子女不再奖励对于二孩产假的影响,多地企事业单位普遍反映“还需等具体操作办法出台,在此之前都得按现有规定执行”。

  生养成本

  家庭支出将增加多少?

  一般来说,孩子的生养成本主要由分娩、养育、教育三大块组成。对于生养二孩的家庭来说,家庭支出无疑是要增加的,尤其对于城市家庭来说孩子的保姆费、教育费的增量将比较大。不过,在农村地区,二孩带来的家庭新增支出没有城市那么明显。

  “有了二孩后,家庭支出几乎翻了一倍!”家住江西宜春的冯艳琴2014年刚生完“单独二孩”,她明显感觉到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家庭支出猛增。但生活在湖南长沙农村的周旦计划近期生二孩。“生两个和生一个家里花钱的区别应不会太大。”她说,孩子出生后就是自家人看着不用请保姆,孩子出生一年内都是母乳,一年后每月奶粉多花个八九百元,农村的幼儿园也不贵。据新华社电

美惠子 发表于 15-11-8 20:20:20

卫计委计生指导司:现在怀“二孩”不算抢生
2015-11-01 00:00:00 来源: 张家口晚报
分享到:
 有0人参与
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将实行 独生子女父母要“二孩”不再享优待 卫计委计生指导司——现在怀“二孩”不算抢生

据国家卫计委消息,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就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答记者问。王培安表示,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预计2030年我国总人口为14.5亿人。

到2015年9月底,全国有176万对单独夫妻提出再生育申请,再生育申请数量平稳增加。在育龄妇女持续减少的情况下,2014年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度增加了47万,二孩出生人数明显增加。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后,生育水平变动符合预期。

当前,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就是要实施好全面二孩政策,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引导家庭负责任、有计划地安排生育,调控人口总量、提升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家庭幸福和人口均衡发展。

国家卫计委将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

王培安介绍,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卫计委将进一步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取消二孩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准确掌握生育信息,重点加强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妇幼健康的咨询指导,落实免费的卫生计生服务项目。

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可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或现居住地办理登记。具体登记办法由各省(区、市)制订。符合规定条件要求再生育的,仍需要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卫生计生部门将进一步简化程序,做好服务,方便群众。

据测算,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条件的妇女约60%在35岁以上。政策实施后,高龄孕产妇会明显增加,发生孕产期并发症的风险增大。对于保障高龄孕产妇的母婴安全方面,王培安说,将采取一切措施,确保母婴健康安全。

一要增加妇幼保健服务能力供给,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二要做好分级诊疗,引导群众合理选择助产服务机构;三要加强咨询指导,增强孕产妇自我保健能力:四要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会诊网络和机制,确保急救通道畅通。

目前符合全面二孩条件的夫妇约9000万对

王培安说,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决策部署,需要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其配套法规,依法组织实施。

现阶段,全国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条件的夫妇约有9000万对。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今后几年出生人口总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最高年份的出生人口预计超过2000万人,这是政策调整的预期效应。

王培安表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短期可以直接拉动对妇幼健康、婴幼用品、托幼服务、教育等领域的消费。长期看,到2050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增加3000万左右,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预期。

国家卫计委:现在就怀孕不影响孩子符合政策

法晚记者了解到,昨晚,央视“新闻1+1”连线采访了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他表示,下一步要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配套的法规和 地方条例也要相应的修订完善。应当说,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实行之时,也就是“全面二孩”正式实施之日,在此之后,所有新出生的二孩都应当是符合政策的,因为现在有关工作进行都很快,“我觉得性子急的,现在就开始怀孕也不影响孩子符合政策。”

明年两会如果通过相关修订,那是否意味着在两会前几个月怀孕都可以?对此杨文庄给予肯定答复。对于湖南卫计委即日起生二孩不处罚的表态,杨文庄认为,还是应当经过地方人大常委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明确的、更准确的答复比较妥当。

已领《独生证》再生育将不再享优惠待遇

王培安表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对自愿生育一个孩子的夫妻,不再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不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等相关奖励优待政策。

之前已经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中,不再生育的,继续按照规定的条件、标准、年限,享受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要求再生育的,不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惠待遇,此前享受的不退还。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各地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有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的帮扶力度,切实解决他们在生活保障、养老照料、大病医疗、精神慰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小丁 发表于 15-11-8 20:32:50

中国还有多少资源?

美惠子 发表于 15-11-9 13:24:48

放开二胎,心理学家神评论请在这里输入日志标题

放开二胎,心理学家神评论

2015-10-30 柴淑琼


作者 | 柴淑琼
Q心理签约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硕士,医学背景,具有多年大中小学、医院临床心理科等机构的心理咨询经验。擅长领域:青少年发展困惑、职场压力、人际关系、婚姻情感、身心不适、焦虑症、抑郁症等。

放开二胎,心理学家神评论
二胎政策袭来,名垂千史的心理学大师们紧急踫头。对中国孩子的心理格局进行层层剖析,精彩,精彩!

●●
心理学泰斗人物弗洛伊德叼着他的烟斗,看着那把永远的躺椅,幽幽地说道:自中国独生政策执行以来,我默默地观察了几十年,发现……
由于独生子女获得了父母双方足够多的爱,可能没有想到过要去从父亲或母亲那儿竞争什么。这种现象之下,俄底普斯情结会被忽视,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将导致大批男孩缺乏阳刚之气,而女孩又缺少温柔之态。
现在二胎政策放开了,对提高中国人口的整体心理素质应该大有禆益。


●●
分析心理学大师荣格推了推眼镜,看了弗洛伊德一眼,将眼镜移到了头顶,说道:我曾一度钻研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发现……
亚洲人的存在根基是集体主义, 一向坚持和为贵,追求中庸之道。可以说,东方文化给西方带来了灵魂治愈的良药。
自开始独生政策后,我发现中国孩子的精神世界非常诡异,个人主义盛行,精神世界慢慢坍塌,导致现在的孩子问题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各种心理专家,各种支招。
现在二胎政策放开了,成长过程中不再是孤单封闭自我中心,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应该可以开出美妙的曼陀罗了。


●●
社会心理学的早期人物霍妮捋了下她那精致的头发,挪了挪位置,说道……
幸好中国放开生育了,再不放开,中国人的心理社会问题将升至空前高度。
由于长时间的独生政策,独生子女们常被父辈甚至爷辈过度关注,容易发生两种极端:要不被过份放纵,要不被过份期望。这致使孩子无法体会到安全温暖的爱意,从而产生基本焦虑(孩子对父母有着一种既依赖又敌视的矛盾情感,它被压抑在无意识中,不能化解,使孩子陷入焦虑,霍妮称之为基本焦虑)。
而且,这种基本焦虑现象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焦虑水平。社会生产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等等矛盾,正在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神经质人格。每每媒体报道负性或者暴力事件时,我都忍不住替中国捏把汗。
中国终于开放了二胎政策,孩子终于可以不那么被关注了,社会也可以不那么焦虑了。


●●
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整了整他的衣领,习惯性地用手衬着下巴,食指架在鼻梁边,说道……
我也不得不感叹,幸好中国开放了二胎生育。在独生政策下,我发现中国的孩子通常被过度溺爱,越来越缺乏社会兴趣(社会兴趣,指人具有一种为他人、为社会的先天思想准备和自然倾向)。
这导致孩子的生活意义狭窄,心理能量低下。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又无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合作,不太容易通过家庭的这种环境完成自卑与超越的蜕变,从而难以形成健康的生活风格,即社会利益型的生活风格(社会利益型风格social useful type的人能面对生活,与别人合作,为人和社会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在开放了二胎政策,中国应该不会再生产出那么多公主少爷,而会多些未来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

●●
这时,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舒展了一下身子,挂着他那一惯的笑容,心里暗想,我不要江湖,但江湖终会因我而清风雅歌;我不为王,却受膜拜。瞧,我在多少年前就说过了……
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作为老师和家长,只要提供积极温和的环境就好。
而当中国提倡独生政策时,所有人的关注点都放孩子身上了,孩子不被憋出点什么事才怪呢。
不知是哪位高人终于发现问题闹大了,这不,就得放开生育了吧。唉,叫你们别违被自然现象自然规律,当时听着点不就好了。以后,还是要多记着我说的......

心理届的讨论,还在持续进行.....


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
幡然醒悟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有如获“万能药”的窃喜。
以后咨询中如果开个处方“多生一个孩子吧 ”,估计可以解决50%的“所谓“孩子问题。
■ 当孩子的问题由于父母的过度关注而来, 就给父母说“去多生一个孩子吧 ”;
■ 当孩子的问题由于父母纵容而致,也给父母说“去多生一个孩子吧 ”。
开玩笑啦!
虽是玩笑,然而,独生政策确实折射出了一些养育孩子的问题。在二胎到来时,我再次苦口婆心地提醒父母:养育孩子,少控制,少溺爱,六十分的爱最舒服 。
祝大家造二胎大计顺顺利利,孩子们健康幸福!

美惠子 发表于 15-11-9 18:19:02

发改委专家: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 需奖励生育
2015年11月09日 15:15 中国经济周刊706
分享
添加喜爱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http://d4.sina.com.cn/pfpghc2/201510/30/31e45393967f4c198ea1bd4edb64cb01.jpg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 摄《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 摄
   【推荐阅读】

   发改委正酝酿新一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宏观·政策】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

  人口膨胀不会出现,预计15年后中国人口将达峰值14.5亿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 北京报道

  背景 独生子女政策35年后宣告终结

  197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在此背景下,从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开始,独生子女政策至今已执行35年。其中,1982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

  在此期间,我国人口呈现出老龄化、少子化的趋势,甚至有人口学者预计,2020年之后,将爆发招工难、娶妻难和养老难等问题,从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2015年10月29日发布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意味着中国实施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宣布“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而此次人口政策的调整距离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放开“单独二孩”,还不到两年时间。

  短时间内密集调整人口政策,引发了提振生育率是否会导致人口膨胀的担忧。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二孩政策短期内会带来生育高峰,但不会导致人口膨胀,即使今后全面放开了计划生育,可能也生不了多少人,中国人口不会超过15亿。其实不仅中国,目前世界各国普遍的生育意愿都比较低了。”

  专家观点:全面放开二孩首先为满足老百姓(50.45, 0.00, 0.00%)生育意愿,其次才是延缓老龄化进程

  1982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并被写入宪法。之后,国家根据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不断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我们国家当时的人口已经过载了,所以当年实施计划生育的决定是对的。”杨宜勇说。

  然而,进入新世纪(55.88, -0.22, -0.39%)以来,我国人口发展却出现转折性变化。虽然人口基数依然较大,但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增长等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务院曾经组织开展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认为,中国人口总量峰值应控制在15亿人左右,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生育率已降至1.18的低水平。

  除了低生育率,老龄化也成为困扰中国的一个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相当于每10个人里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

  应对包括人口老龄化在内的人口结构性问题,在很多人看来,是出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直接缘由。北京大学[微博]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就在面对记者提问时表态,“现在调整人口政策已经迟了,但总比不调整要好。”

  但是,全面放开二孩能否解决老龄化问题?杨宜勇的回答是否定的。

  “放开二孩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老龄化,而是老百姓有生育意愿,因此主要是为了尊重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权利,其次才是能在一段时间内起到延缓老龄化的作用。”杨宜勇向记者表示,即使放开生育政策或许会减缓老龄化的进程,但10年后照样会面临老龄化的问题。“但是现在调整其实并不晚,做了总比不做强。”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我国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年龄结构不合理,而年龄结构是很难调整的,目前全世界都在老龄化,而且发展趋势还在逐步加深。”

  “只有延迟退休年龄。”杨宜勇说,一直以来都是六十岁退休,现在七十岁才算老,关键就是要调退休年龄,“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是不行的,对人口结构的调整无异于杯水车薪。”

  专家预计:15年后中国人口将达到峰值

  与双独、单独二孩相比,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覆盖到的人群数量庞大。一些关于政策放开后会再度出现“人口膨胀”的担忧也相伴而来。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到底会增加多少人口?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据统计,我国只有一个孩子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在1.45亿左右,减去原来就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人群,例如农村只有一个女孩以及双独、单独的情况,大约也有9000多万。

  但是,覆盖到的人群并非都能够或者愿意生二孩,即便是在生育高峰的年份,这一数字也不会很高。翟振武就表示,目标人群中年龄大的居多,尤其是1966年到1975年出生的人所占比重较大,而这些人生二孩的意愿比较低,因此实际生二孩的数量比较有限。此外,人口学专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黄文政预测,“70后的妈妈们会抓紧时间生育,政策放开后新增的新生儿,估计会在300万到800万之间,但800万以上可能性很小”。黄文政预计,中国在2017年将达到生育高峰,2017年的出生人口中值约为2200万,“这将是1991年以来,乃至未来百年内新生儿最多的一年”。

  即便如此,这种趋势也难以持续。杨宜勇所长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已经有13.5亿人口,全面放开二孩,不会出现人口激增。”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得出,在全面放开二孩的情况下,到2030年中国的人口估计会是14.5亿。

  “15年之后才14.5亿人,人口依然是可控的。估计到2030年人口达到14.5亿的峰值后,才会出现人口拐点(人口数量绝对减少),到时候政策又会调整。”杨宜勇说。

  其实,目前的二孩政策还是计划生育,即便今后出台全面放开三孩,本质上也是计划生育,只是限制生育的程度不同。对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携程网联合创始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微博]教授梁建章[微博]的观点很明确,“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放开生育政策生育率会大幅反弹甚至超过更替水平,真正要担心的是放开二胎还远远不够。因此,要全面让生育恢复。”

  未来我国或需奖励生育

  现实的问题是,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前,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已处于较低水平。

  这个判断基于一项关于中国人生育意愿的调查。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侯佳伟、黄四林等人联合撰文称,中国人的理想子女数经历了1980年代的较高水平、1990年代快速下降、2000年至今稳定在较低水平这三个阶段。1980年代中国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2.13人,1990年代降至2.1人以下,2000—2011年下降为1.67人,远低于2.1的“更替水平”(编者注:指维持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规模长期稳定所需要的生育率)。中国已经进入生育水平低于生育意愿的阶段,实际生育子女数将少于理想子女数。

  其实,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国生育率的下滑程度同样让人吃惊。联合国[微博]曾表示,占世界人口46%的83个国家(其中包含所有欧洲国家)目前的生育率都低于每名女性生育2.1个孩子的人口替代率。

  “现在放开二孩,是因为愿意生孩子的家庭不太多了,下一步估计用不了10年就能实现自由生育了。自由生育之后的下一个阶段就是奖励生育,如果自由生育大家还是不生,中国人口少于10亿人,就要奖励生育了。”杨宜勇说。

  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

  中国近几十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堪称“奇迹”。在探究中国为什么能够创造经济增长“奇迹”时,很多人都将其归结为“人口红利”。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红利对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微博]通过对中国1974年到1994年人口增长变动数据与1994年到2014年经济增长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高度相关,他指出,“人口结构中婴幼少青年等人口比例的快速下降,影响国内的投资消费,进而使经济下行。”

http://d2.sina.com.cn/pfpghc2/201511/06/1871732ffcf045218bb5d9dfb021392f.jpg
  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判断来自2013年。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似乎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自2012年以来,中国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连续3年下降。

  “其实‘人口红利’是没有意义的,‘人口红利’是肌肉经济,不能过分强调,全世界最看重的是‘人才红利’。”杨宜勇举例说,比如中国生产的耐克鞋,在美国卖39美元一双,在中国139美元一双,美国老百姓买一双鞋少花100美元。“这就是出卖简单劳动的肌肉经济为美国的智慧经济服务。当时中国贫穷,没办法才靠出卖苦力。但是,当前全球发展经济,四两拨千斤,要靠智慧经济。”

  而智慧经济跟人口数量没有关系。 论人口,美国3亿多人,俄罗斯才1.4亿人,中国是13.5亿,人口总量不算少,杨宜勇据此认为,中国不缺人口,缺的是人才,“低层次竞争靠‘人口红利’,高层次竞争靠‘人才红利’。‘人才红利’不行只能靠数量取胜,这是下下策。”

美惠子 发表于 15-11-12 13:39:51

子刚怀孕 45岁婆婆:你老公孤单,我想生二胎2015年11月12日 11:07
来源:扬子晚报http://h2.ifengimg.com/0f56ee67a4c375c2/2013/1106/indeccode.png






1314人参与 112评论


http://y3.ifengimg.com/a/2015_46/34e918d5bb957d0.jpg资料图昨天的扬子晚报报道了卫计委公布“新增可生二孩的人里40到49岁占一半”的消息。经测算,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新增可生育二孩的目标人群约9000多万,占63%。新增目标人群中,40-49岁人群占50%。这部分40-49岁的群体,如何解决“生得出生得好”的问题,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南京的专家。专家指出,理论上没有绝经前的女性都有怀孕的可能,但由于高龄因素不孕的女性确实是普遍存在,但如果身体健康也可以尝试,前提是一定要做足准备。先看要孩子的理由1、45岁的妈,觉得20多岁的儿子孤单二孩政策全面放开,最近一直是很多家庭的热门话题,但这似乎跟王女士(化名)没有关系,因为她刚怀孕不久,这是她的第一胎。然而,晚饭时婆婆的一句话,让她吓了一跳。王女士回忆说,前两天吃完晚饭后,婆婆收拾家务时说起二孩政策放开的话题。“当时我心想,这跟我没有关系,刚刚怀上第一胎,还没生呢,二胎至少也要等一胎生完再说吧。可婆婆突然说:“阿涛(王女士老公小名)一个人挺孤单的,趁我现在还能生,赶紧生一个,到时候叫个保姆带两个娃刚好。”王女士顿时蒙了,以为自己听错了,“45岁的婆婆要生二胎,老公都已经20多岁了,生个孩子以后谁来照顾,怎么称呼?再说,婆婆年纪都这么大了,也有儿子,有必要冒此风险吗?如果婆婆愿意帮他们带孩子,我完全可以再生一个啊。”王女士把婆婆的想法告诉了老公,老公也不同意,还让王女士出面劝导,但王女士实在不知道怎么开口说。2、公公丢话:二胎直接做试管生男孩张小姐(化名)结婚已有两三年,备孕了很久才怀上,全家人都非常高兴,特别是公公,逢人就说自己有孙子了。然而,当听说张小姐生下的是女孩时,公公再也没有过好脸色,看到张小姐也不理不睬。“我们这生儿子才有地位,要是生女儿,以后基本上就没有说话的权利了。”张小姐说,更过分的是,公公居然说,反正现在二孩政策放开了,叫她准备生第二胎,直接去做试管婴儿,生个男孩,当时她非常气愤。记者从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了解到,最近来咨询的高龄女性增加不少,但像张小姐这样的年轻女性,只要身体正常,应优先考虑正常怀孕。至于试管婴儿可以判断性别,中心工作人员持否定态度,“一般常规的试管婴儿是无法提前选择性别的,除非男女双方的性染色体存在缺陷,即如果生男孩肯定会出现遗传疾病,那么我们会提前选择性别,让他们生女孩。”3、爸爸太帅,想生个女儿“继承”基因史先生(化名)今年35岁,长得很帅气,平常在人群中很显眼,他对自己的容貌也很自信,经常在老婆面前炫耀。目前,史先生已经有了一个7岁的儿子,儿子长得也很帅气,但不全像他,身上更多的是老婆的样子,这让史先生一直“耿耿于怀”。由于他和老婆都不是独生子女,之前的政策规定只能生一个。这不,二孩政策一放开,史先生非常开心。“我现在特别想再生个孩子,最好是女孩,女儿多像爸爸,这样我优秀的外貌基因就可以遗传了。”史先生还说,要是真能梦想成真,他一定会给女儿买很多漂亮的衣服、好看的鞋子,把她打扮得像个小公主。对于史先生的想法,老婆虽然也是十分赞成,但想法跟老公却不一样,“希望两个孩子热闹些,今后能相互照顾,而且女儿更加贴心,以后还能防老呢。”纠结啊纠结大龄夫妻难生,试管婴儿行得通吗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乌兰告诉扬子晚报记者,理论上说,没有绝经的女性都有可能怀孕,但由于高龄因素不孕的女性确实普遍存在,包括女性卵巢功能、输卵管病变,或者不能着床、受精卵有问题等很多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卵巢是产生卵子的生殖内分泌器官,是“卵子”的仓库。至女性初潮时,卵巢中卵泡的数量将达30-50万个,每个月将会有一批卵泡发育,其中只有一个优势卵泡可以完全成熟并排出卵子,其余的将自行退化,女性的一生,真正只有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出。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库存”少了或“仓库”小了,女性的生育能力就会逐渐下降了,特别是到了35岁以后,生育能力减退的速度更是明显加快,到了40岁以后就呈直线下降了。■答案来了超40岁做试管仅两成能孕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专家表示,据了解,“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取决于很多方面,其中以女方年龄的影响最为显著。25岁到35岁的女性“试管”婴儿的成功率要高于30%-40%的平均水平,到了35岁以后成功率逐渐下降,到40岁只达到20%左右,原因是年龄大了,卵子的质量和数量都有所下降。45岁生,“唐氏患儿”概率剧增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第一次减数分裂时间延长可以导致卵母细胞老化,出现染色体不分离,形成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卵子,胎儿染色体异常概率也随之增加。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之一就是大家熟知的唐氏综合征。唐氏综合征表现为严重智力低下,眼距宽、外眼角上斜等特殊面容,多数合并先心病、十二指肠闭锁等畸形。这种病患存活时间长、自理能力差,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长期且沉重的负担。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副主任医师孙云表示,25岁孕妇生下唐氏患儿概率为1/1300;35岁概率就高达1/365。如果孕妇年龄为45岁,其概率更是高达1/30。■有此一说45岁以上生娃寿命长从事英国长寿老人研究的学者派尔斯发现,40岁以后生育的女性活到100岁以上的几率是一般女性的4倍。因为35岁以上的妇女怀孕期间,要产生大量的激素,如果能配合均衡合理的营养物质补充,女性在孕期和哺乳期,器官会恢复鼎盛状态。专家:年龄非唯一因素,但准备要充分专家指出,40多岁的女性,如身体健康又有强烈生育要求,也可以尝试,但准备要充分。专家建议,准备怀孕前要去医院检查,看是否适合妊娠。孕前要加强锻炼,还要加强孕前管理,孕前患有高血压等内外科并发症的,或者进行过试管婴儿的,有不良孕产史的,肥胖患者等,准备怀孕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另外,孕前3个月需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怀孕中,高龄孕妇要进行产前诊断,判断是否存在出生缺陷,另外要定期监测胎儿生长状况。虽然高龄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风险,但如果产生过度的心理压力,更易影响妊娠的结果。■新闻链接
昨天,国家卫计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对于流动人口可否在现居住地办理二孩生育登记,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指出,第二个孩子按照原来的政策,要求回到户籍地去审批,近期宣布一孩二孩生育登记都已经不再审批了,这样流动人口生育第二个孩子也可以在现居住地登记。流动人口生育二孩可在现居住地登记王谦表示,现在已经把原来用于一孩登记的有关工作程序扩展到二孩,比如手续不全要通过承诺制来做,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程序告诉基层,预计到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生育的数量会大幅度上升。 据中新网(编辑:肖雷)(扬子晚报网)


美惠子 发表于 15-11-12 17:47:15

孤独的36年:他们默默推动“普遍二孩”
[*]正文
[*]我来说两句(10324人参与)


扫描到手机


2015-11-12 09:02:51
来源:搜狐网 作者:王晓


[*]手机看新闻
[*]保存到博客
[*]
[*]



资料视频:二孩时代来了

[*]
[*]
[*]
[*]

92


  孤独的36年:他们默默推动“普遍二孩”  中国的人口政策,如摆锤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五十年代,“光荣妈妈”响应号召,敞开肚皮孕育“革命战士”。八十年代计划生育一纸令下,国民生育权被部分剥离,“强制引产”的阴云如今仍未消散。  两极之间,一些学者、专家和官员,致力于寻找平衡点。他们不断地呼吁声中,政策开始松动:十八届三中全公布了“单独二孩”政策,如今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普遍放开二孩”出炉。中国实行了36年的“一胎化”政策得以终结,他们成为这一历史性转折幕后的无名英雄。  但对这些推动者而言,还远远没到该庆祝的时候。
http://photocdn.sohu.com/20151112/Img426188875.jpg1


梁中堂 [保存到相册]


  “天地之大德曰生”  10月29日晚,《新闻联播》的片头曲中,梁中堂家中的电话响了起来。拿起话筒的刹那,便传出媒体记者急切的声音。  他不禁联想起2年前的那个夜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单独二孩”政策,彼时的梁中堂握着话筒,激动地向每一位记者解读政策意义。  这次,67岁的他异常平静。这位体制内最著名的人口学专家解释:“全面放开二孩,我之前完全预料到了。今年四五月之后,卫计委对媒体报道二胎已经不会立刻反驳了。”  与梁中堂同龄的刘日先生,则由衷地涌出一股“冲上街头放鞭炮”的激动。  1980年代后期,刘日从河北正定县调任无极县主政,是引发全国关注的报告文学《无极之路》的主人公。  这位明星官员,始终对计生政策持不同看法。从1980年代至今,他从未间断对基层计生的研究,并向中央领导写信建议尽快放开二胎。  “时至今日,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http://photocdn.sohu.com/20151112/Img426188879.jpg1


刘日 [保存到相册]


  刘日兴奋不已的同时,远在美国、熟睡中的易富贤,被国内记者的越洋电话唤醒。  他惊讶于消息公布的速度,“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3天后才公布了全会公报,宣布实施单独二孩。”  他跳下床,打开电脑,在微博上写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他庆幸见证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易经》有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几十年来,没有一项政策像这次全面二孩政策一样,能真切地改变无数家庭的命运,影响今后数十年、数百年的国运。”  易富贤记得,在限制生育权的时代,母亲这一角色甚至被视作“负担制造者”。“未来的人口政策,应该是尊重生命,人口是财富,让母亲有尊严,政府需要做的是保障生育权,也将母亲视为财富创造者而不是负担制造者。”  几乎没有交集的梁中堂、刘日和易富贤,在呼吁改变计划生育政策方面有着同样不懈的坚持,在被忽视甚至遭受攻击时,他们从未停止呐喊。
http://photocdn.sohu.com/20151112/Img426188880.jpg1


易富贤 [保存到相册]


  计划生育元年  时针拨回1979年,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元年。  12月11日到14日,全国第二次人口理论讨论会期间,人口学界提出2000年将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零,要达到这个目标,只能实行一胎化。  一片赞同声中,梁中堂提出“刺耳”的反对。他指出五个“一胎化”可能的后果:出生率连续剧烈降低,将导致人口老化严重;无子女照顾的老年人太多,成为社会问题;经济年龄结构特殊,加重社会负担;人口年龄构成显著变化,直接影响国民经济;人口政策反复变化,不利于社会政治生活的稳定。  他仍然记得,发言结束后,会场安静的有些怪异。但36年前被视作超前的老龄化、失独老人等概念,如今已一一验证。  彼时,“一胎化”还未写入正式文件。197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长陈慕华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强调要把计划生育工作重心转移到“只生一个”上来。  随后,“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活动迅速升级。城市工厂里的已生育妇女被统一安排结扎。妇委会、厂领导要逐个“攻坚”不肯结扎的职工,直到完成任务。  1982年2月,中央调整生育政策:国家干部和职工、城镇居民,除特殊情况经批准者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某些群众有困难要求生二胎的,经过审批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能生三胎;对于少数民族可适当放宽,但也要提倡计划生育。  在此基础上,各地出台了可以生育二胎的条件,其中包括夫妇二人是独生子女的,第一个孩子有疾病或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等等。  然而尽管政策有所调整,从1979年到1990年代,各地城乡执行一胎政策依旧非常严格。  “计生”,渐渐成为很多人眼中不受欢迎、却无力抗拒的字眼。
http://photocdn.sohu.com/20151112/Img426188881.jpg1


当年的计划生育宣传标语 [保存到相册]


  “一人超生,全村结扎”  那时的刘日有些进退两难。  作为县委书记,国家的计生政策他必须执行;另一方面,通过调查研究,他了解群众对政策的不满。  “我发现,一孩化政策不符合民意,也不科学。”刘日认为,“如果允许生两个,一儿一女的家庭满意了,两个儿子的家庭满意了,两个女孩的家庭虽然不满意,但想到孩子将来有个伴、有个亲人,也就认了。这样的政策阈限是比较合适的。”  一边要执行国家政策,一边又保留不同意见,刘日只好用自己的方式维系两者之间的平衡,“我要求做计生工作的时候既要坚决贯彻执行,又要讲道理,避免简单粗暴的行为。”  那时,计划生育是地方政府的头等要务。农村的土墙上,总是刷着醒目的红色标语: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引下来,流下来,就是不能生下来;一人超生,全村结扎;该流不流,扒房牵牛。  1980年代后期,“农村家庭确有困难可申请生二胎”的政策,在各地被落实成为“第一胎是女孩的可以申请生育二胎”,这样,一大批农村居民终于有了可以生二胎的机会。  年少时生活在湘西深山的易富贤,也隐隐地对这项国家政策产生怀疑。与人口研究结缘,却是个偶然。  1999年,他前往美国攻读药理学博士后。他原本打算在美国当个医生。  但他的思想受到很大冲击,“以前还以为中国人喜欢生孩子,到美国后,发现华人是最不愿意生孩子的群体。”  他发现1970年代美国:)、性解放、堕胎等社会问题,对生育意愿和生育率影响很大,而中国的计划生育理论的直线思维存在问题。  2002年到威斯康星大学妇产科系工作后,他开始用医学思维研究人口问题,总结各类社会经济指标与生育率的关系,根据这些指标“诊断”生育率。  “不停止计划生育,中国还在等什么?”2004年时,易富贤测算,即便中国停止计划生育,生育率也只能在1.8到2.1之间,今后还将下降。  起初,易富贤的理论只能在海外网络媒体传播,一度遭到一边倒地反对。2003年,易富贤涉足国内论坛,文章常被批驳。2007年,易富贤撰写《大国空巢》,未能在大陆出版,还被称为“异端研究者”。  一次,易富贤回国到南京旁听中国人口学年会,被在场专家指责没有资格研究人口问题,“业余速成的往往是劣质产品”。  “会后我向这位专家请教,他却借口要上厕所回避。”
http://photocdn.sohu.com/20151112/Img426190627.jpg0


山西翼城二胎试点的人口增长率低于全国水平 [保存到相册]




  燎原之火  那段时间,已有声音指出:中国生育率已经低到将威胁社会发展的程度;而放开二胎并不会导致人口急剧增加。  早在30年前,梁中堂已经开始用实验测算放开二胎带来的实际生育率变化。  1984年,他以山西省社科院人口所所长的名义,向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建议,试行有条件的二胎政策。  不久,山西翼城县成为二胎试点的“人口特区”,实施晚婚晚育加有间隔限制的二胎政策:晚婚最小年龄是男25岁,女23岁,已婚女性不早于24周岁生育第一胎、30周岁后可生二胎。  但1991年,有关部门再度强调要贯彻一胎化,除翼城外的另外13个二胎试点统统被收回了。  但梁中堂眼中的翼城,是可以燎原的火种。  1990年翼城三孩及以上的多孩总和生育率,以及2000年到2010年翼城县人口增长率和人口年均增长率,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山西省平均水平。  同一时期,刘日正在不断完善针对计划生育的建议。  经过思考,他提出“奖一放二禁三”的策略:对只生一孩的夫妇进行奖励;允许愿意生育二孩的家庭生育二孩;严格禁止生育三孩。  刘日背负着无形的压力。他多次把文章寄给各级领导,从县长到中央部委,希望得到认可。  2007年,他终于收到时任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的回信,却并非期待的内容:“十一五时期要保持现行生育政策的稳定”。  虽然如此,但信中的一段话让刘日倍感欣慰:“您对生育政策微调的建议也是我们研究生育政策的方案之一……正在内部进行积极研究,为今后生育政策的调整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这些年,翼城也令不少前来探访的媒体吃了一惊。和内地大多数城镇一样,大部分青壮年出门打工。从经济负担、孩子无人照料的角度出发,很多家庭放弃生育二胎。  为了更理性的观察,梁中堂开始梳理中国生育政策历史。他总结,2000年前是和“一胎政策”较劲,2000年后关注计划生育政策本身的设计问题,“这已不是一胎二胎的问题,而是老百姓生多少孩子,是不是真的需要政府去插手的问题。”  “这么多年过来,辛苦吗?”我问。  梁中堂停顿了一下,“没什么,我只是想把错的东西纠正过来。”  他常常告诫自己,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因为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美惠子 发表于 15-11-16 12:16:00

70后彷徨二孩:能生了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正文我来说两句(6897人参与)
扫描到手机
2015-11-16 04:08:49来源:华商报
手机看新闻
保存到博客

相关视频:流动人口生二孩可在现居住地登记
00
70后彷徨二孩2
  两年前,“单独二孩”放开的消息传开后,犹如给了很多生育意愿强烈的“非独”70后当头一棒,死了生二孩的心。而今,全面二孩的放开,70后成了受影响最大的一群人,也让这个生育能力渐弱的群体陷入了集体彷徨——想生却生不了的尴尬困扰着太多“奔五”的70后妇女和家庭,而无限逼近的生育极限也迫使他们与时间赛跑。
  三个70后家庭的二孩之路
  近日,“全面二孩”的消息传出,标志着独生子女政策将在中国正式结束。尽管新政策仍未落地,但“二孩,生还是不生”已经成为人们闲聊时的话题。在跨越了70后到90后的婚育人群中,有表示“坚决响应”的行动派,也有大呼“养不起”的拒生派。其中最为纠结的,莫过于即将“奔五”的70后们。许多70后妇女生育期已接近结束,只能眼看着错过“二孩”的末班车。
  近日,华商报记者走进三个70后家庭,分享他们有关二孩的故事。
  故事1
  44岁的老洪:没时间了 这一生都白过了
  在得知二孩政策放开后,女儿已经上初中的洪树林夫妇突然陷入了一种新的困境。44岁的老洪,失眠的老毛病又犯了,整宿地抽烟,心中五味杂陈。而正在吃中药调理的妻子赵婷,突然发现自己的婚姻陷入了某种“危机”。
  能生了 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如果不是独生子女政策,老洪夫妇俩可能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母。
  妻子赵婷三年前曾意外怀孕。当时赵婷还不到四十岁,老洪也曾经考虑留下这个孩子。可是孕期的妻子,总担心孩子没长好,加上各种外部压力,两人最终到医院堕胎。在当时的老洪看来,“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实施了三十多年,只有一个女儿虽然说不上什么‘光荣’,但至少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绝大多数已经形成共识,二孩并不是一个必选项。”
  吞吐的烟圈儿让老洪的讲述显得意味深长,“超生红线以前也不是说绝对不能碰。可是在过去,‘一个’是基本国策,这孩子国家是不需要的,他不合法,生出来也别扭。就像收庄稼,一年一茬,可七八年不收了,也就磨蹭过去了。”
  然而,如今面对全面放开二孩的消息,却令夫妇俩陷入彷徨。在家里老洪尽量避开二孩话题,但当不堪重负的妻子提出“去医院检查”时,老洪突然感到巨大的失落,一时竟感慨“没时间了,这一生都白过了”。
  其实,早年曾有老友揶揄没生下儿子的老洪,“那么蹦命干啥,将来还不知便宜了哪个王八蛋呢。”老洪后来承认这句话“触动”了他。但出生农村的老洪与妻子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作为同龄人眼里的“半个”精英,他一开始就“本能”地摒弃了重男轻女的习俗。
  老洪的母亲当年在42岁时才生下他这个幺儿。对于老洪唯一的女儿,老母亲从未说过半个不满意,唯有84岁临走前留下一句话,“宁叫儿气死,莫叫儿想死。”而今,44岁的老洪方才体味到这句老话里的“无奈”。但面对“国家”的需要,老洪夫妇这一次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妻子已经有了早期的更年期症状,一直在吃中药调理,钱不是最大的问题,但是按照她现在的健康,要生二孩,风险太大。”
  迟到的生育福利 已无力改变生命轨迹
  与正在老去的1.5亿个独生子女家庭一样,老洪也不得不面对养老压力。一想到宝贝女儿将来要嫁“旁人”,老洪会像个孩子似的感性起来,“等女儿嫁了,我就到终南山去隐居,再也不出来了。”但冷静下来,他又恢复了理智,“我们这辈人注定要进养老院的,哪能给孩子添麻烦呢。”说到底,老洪对“二孩”的念想似乎又与“传宗接代”无关。
  老洪无法忘怀与女儿小时候的一段对话。“当时一位长辈过世,不过三四岁的女儿问我‘爷爷去哪儿啦?”我就随口告诉她爷爷去天上了。女儿又问我‘为什么要去天上?’我就说,每个人都会死,将来有一天爸爸妈妈也会离开这个世界去天上。结果孩子哭得稀里哗啦的,伤心了一天一夜。”
  “我没办法,只好叫来妻子帮忙安慰,编造了很多话,说我们将来都会在天上看着她,我们还会有很多彩色的翅膀,红的、蓝的,才把丫头给哄乖了。”
  女儿的反应给了老洪莫大的触动。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我和她妈妈不在了,孩子怎么办?哪怕多个闺女,也不一样啊。”
  在同事朋友关于“二孩”的热议中,老洪决定给自己放个大假。他请了年假关了手机,躲到家里闭关去了。而对于许多的70后来说,迟来的生育福利不过是水面的涟漪,纠结过后,被“一孩政策”改变的生命轨迹已无力挽回。
  故事2
  40岁的西安公务员:搭上末班车 期待政策在孩子出世前落地
  对于西安的耿大成夫妇来说,“二孩普遍放开”的消息简直是一场及时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按照此前的“独生子女”政策,这个即将到来的孩子很可能使二人被“开除公职”。
  顺利的话 他们的二宝明年6月出生
  “你知道新政策什么时候落地吗?”11日晚,西安北郊,陪着女儿上英语培训班的耿大成向华商报记者打听着“二孩放开”的最新动向。三个月来,耿大成夫妇一直小心地保守着一个秘密,他的妻子怀孕了,“如果顺利的话,二宝将在明年6月出生。”
  今年40岁的耿大成与妻子都来自陕西农村,且在西安有稳定公职,妻子是一名医务人员,耿大成在司法系统上班,属公务员。
  对于耿大成来说,“二孩完全是个意外。以前亲眼见过村里超生的被拆了房子,没收了粮食,还罚款。现在咋说变就变了?”
  按照此前的政策规定,属于“非独生子女”的夫妇俩一旦要二孩,将会因超生面临“开除公职并交纳社会抚养费的处罚。根据陕西现有的政策,二人需要交纳20万左右的处罚款。”“养不起”成了耿大成的现实考虑。“我们俩每个月的收入加起来八千左右。大女儿今年6岁半了,上一年级,一年光择校学费和兴趣班的花费,就要三万多。不怕你笑话,我看起来是个中层干部,实际上是寅吃卯粮。再要一个,说实话,养不起。”
  由于种种政策限制和风险,耿大成得知妻子怀孕后的第一反应曾是“流掉”。夫妻俩商议后达成共识,“生活压力太大,要二孩也带不来幸福,与其这样不如放弃。”
  破釜沉舟 曾做好被开除公职的准备
  然而,9月初,二人到医院检查时,主治医生的建议却让二人犯了难,“根据妻子的健康状况,手术流产的风险太大,不如生下来好一点。”这是耿大成没有预料到的,“骑虎难下”的耿大成在反复权衡后,最终决定“破釜沉舟,豁出我20年的工龄不要了,大不了被单位开除公职。”
  就在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后,半个月前的二孩新政却给他带来了戏剧性变化,“即将失去的饭碗保住了。”当天,听到一位60后领导向他感叹“政策变软了,机会却永远错过了”,耿大成差点激动地流下泪来。
  与70后纠结的心态不同,耿大成发现,对于身边的60、80、90后夫妇来说,二孩的选择简单很多。“60后已经过了生育期,没得选择。80后表弟则认为,无论有没有放开二孩,都只生一个,自己活得轻松才最重要。”
  耿大成的考虑与经历有关。“我和妻子都不是‘单独’,我有两个姐姐,妻子娘家姊妹六人。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到现在家里的大件儿也都是姊妹间互相帮扶着添得,众人拾柴火焰高,遇到大事有个商议。可现在的家里孩子都是小皇帝,一个孩子独苗难长。”
  “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第二代没有叔伯婶姨,第三代则没有了任何通常观念中的亲戚了,整个家族亲情的纽带将被完全割断。”
  然而,从“4+4+1”的家庭结构到“4+4+2”,给孩子多个伴儿也意味着更多的背负。如今,他每天密切关注着新政策落地本省的新闻,“但愿孩子出生前,政策能在陕西落地。”
  故事3
  37岁的产科医生:我太知道一个孩子的孤单了
  林颖是甘肃省定西市某医院妇产科主任。作为独生子女,出生于党政干部家庭的她如今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女孩九岁、男孩两岁半。得知二孩政策普遍放开的消息后,37岁的林颖偷偷乐了。她庆幸自己三年前坚持生下了儿子。
  冒着被开除公职的风险给女儿“生下一个伴儿”
  从小到大,林颖一直是父母眼里的乖女儿,领导眼中的好同志。然而,三年前,这个“模范”医生却冒着被单位开除公职的风险,做出了一个“违反政策”的决定。她“精心谋划”后,托关系向单位请了长假,猫在同在一个县城的娘家偷偷生下了老二,“给女儿生一个伴儿”。
  多年妇产科工作的经历让林颖对所面临的风险心知肚明,“但为了孩子,顾不了那么多了。”令林颖意外的是,在她的二孩之路上,遇到的最大阻力不是外部压力,而是来自丈夫张明明。“丈夫坚决反对要老二,怀孕期间一直与我冷战。”
  今年36岁的张明明在县城经营着一家颇具规模的酒店。近日,在酒店打烊后,张明明向华商报记者讲述了这段经历。“听林颖说又怀孕了,我当时非常生气,我的态度是立即到医院堕胎,差一点点就……”说到儿子,张明明夸张地撇了一下嘴。
  在后来的沟通中,林颖得知丈夫反对二孩的“心结”缘自不为人知的经历。原来,张明明与妹妹二人并非父母亲生,当年,为了“延续香火”,他被祖父母做主,从自己的二伯(生父)家过继给了没有生育能力的养父母。而妹妹则是后来由母亲领养的。
  “我是上初中时从同学口中得知自己身世的。我完全不能理解,儿子、香火,有那么重要吗?如果我是一个女孩,这辈子可能完全不同。”
  被过继的身世是张明明无法接纳又无从改变的现实。他从此拒绝与相隔一条街的“二伯母”、自己的生母往来。“我早都下了决心,这辈子只要一个孩子,最好是一个女孩。”
  “单独二孩”放开 才摘掉“计生黑户”的帽子
  而对于“二孩”的决定,妻子也寸步不让。“我父母当年本来可以要二孩,但那个年代的人重荣誉爱先进,就响应国家的号召只生了我一个。可是后来,母亲后悔了。”
  林颖不希望女儿重复自己成长的孤单。“我父母的老家都不在本地,小时候只有过年过节时才能回老家,与亲戚、表姊妹们团聚。我虽说没有缺吃少穿的烦恼,但我太知道一个孩子的孤单了,没有人跟你抢,也没有兄弟姊妹可以分享。”
  夫妻俩“冷战”了数月,直到孩子即将临盆。林颖回忆,“孩子在肚子里时一直很健康,生产时却出现了难产。”
  眼见着林颖和孩子都命悬一线,曾经漫不经心的张明明幡然醒悟。他当即“噗通”跪在了产房外,死心塌地地接受了儿子,“我错了,假如他们俩有任何闪失,我会终生不安。”
  这场二孩的僵持最终以儿子顺利出生而告终。为了规避政策“红线”,林颖一直将儿子养在娘家。为了应对可能的政策瓶颈,林颖甚至准备效仿一位姐妹“假离婚”。“按照当时的政策,要是在乡村,一旦怀上二胎被发现,马上就会被乡上的计生干部领来医院引产。如果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还会被开除公职。县城还相对宽松点,可是谁敢冒险?”
  不过,在儿子半岁时,林颖迎来了全国“单独二孩”放开的曙光。“抢跑”的林颖才敢给儿子摘掉“计生黑户”的帽子。她始终觉得:“二孩是自己这辈子最明智的决定。现在好了,以后我们老了,至少女儿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亲人,哪怕是吵架呢。”(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关注全面放开二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