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照
发表于 25-5-20 14:00:37
感受和情绪是情境的一部分。例如,愤怒出现在故事的某个位置,并以局部的方式将故事向前推进。我们被教导在愤怒时数到10,因为愤怒并不是对整个情境的感知。如果我们按照愤怒所暗含的去做,我们后来可能会后悔。那是因为愤怒并没有向前推进整个情境。所以,愤怒所暗含的进一步行动并不能完全满足情境。通常的感受及其暗含的进一步行动仅向前推进情境整体的一部分。
觉照
发表于 25-5-25 15:32:00
很多时候,让情绪、思维慢下来是个好主意。
觉照
发表于 25-5-25 19:19:36
混沌理论是一门研究动态系统中看似随机行为背后隐藏的确定性规律的学科,它揭示了复杂系统如何从有序产生无序,又如何在无序中蕴含新的有序结构。
觉照
发表于 25-6-1 16:24:14
和所有的感受成为朋友可以使我们不再受到它们的威胁。
觉照
发表于 25-6-6 16:23:00
理论性概念只在用于指出、表达患者具体的感觉并从中采取具体步骤时才有帮助。——简德林《体验过程疗法》
觉照
发表于 25-6-10 08:50:20
荣格说人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看的。我想,这只是说了一部分,没这么简单。
觉照
发表于 25-6-14 17:53:44
本帖最后由 觉照 于 25-6-14 17:58 编辑
《情绪转化情绪:跨诊断的情绪聚焦疗法指南 》【正版图书 折扣 优惠 详情 书评 试读】 - 新华书店网上商城
https://item.xhsd.com/items/110000104615143
觉照
发表于 25-6-16 15:57:36
华人和印度关于养生的说法,一般都会强调呼吸要细、要慢、要柔。——《呼吸的疗愈》
觉照
发表于 25-6-24 17:37:12
杨绛先生有言:“入了心的人,怎能说忘就忘了;动了情的人,怎能说放就放。有些人,止于唇齿,掩于岁月;有一种陪伴,不在身边,却在心间。”
“即使不见面,不说话,没有任何的关系,心里总有一个位置,安安稳稳放着一个人。见与不见,依然想念。”
觉照
发表于 25-7-2 10:11:18
简德林对比了精神分析的成功案例和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的成功案例,发现两者有相似之处——概念化和体验过程同时生起。
觉照
发表于 25-7-3 10:49:58
我想,不是一定要很特定的呼吸,只要让呼吸相对的深、长、慢一点 ,就可以改善心慌、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从而也可以间接的改善身体健康。
觉照
发表于 25-7-3 17:22:04
治疗师要分辨问题是来自对情绪体验的否定,来自过去某些情绪反应在当下仍然顽固不变,还是来自缺乏情绪觉察、情绪调节和可靠的意义建构。——格林伯格《情绪转化情绪:跨诊断的情绪聚焦疗法指南》p228
觉照
发表于 25-7-8 07:22:04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我又在做什么?
觉照
发表于 25-7-14 09:24:58
每个人都会驾鹤仙逝,人生的意义在于过好每一天的意义。
觉照
发表于 25-7-20 07:54:28
完全接受自己的体验,以真实的样子接受自己,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