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森田时 有点疑惑
我想问下, 森田是叫我们对情绪不要理睬 ,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卡耐基的书里说的情商的表现是对情绪的认知和管理。
你们说这是不是有点矛盾? 通过仔细阅读论坛里的文章,我发现森田的为所当为是最根本最简单的方法。卡耐基的书也不错。 森田的本意应该不喜欢你认识森田,因为你认识了森田说明你的主观意识已经承认自己是个抑郁症,有点矛盾, 森田疗法的对象神经质症患者,这类人非常容易由于过于关注自身而引发精神交互作用。森田理论之所以让我们对情绪不要理睬 ,而是根据客观的要求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其目的是为了使我们消除、打破精神交互作用。
而“卡耐基的书里说的情商的表现是对情绪的认知和管理”的对象是正常人群,这类人的精神流动是正常的,不易固着于自身的变化,不易被束缚。即素质的倾向是正常的或者是外向化的,但是对于易被束缚的神经质的人群来说,就要小心。
我认为上面的两种说法的对象是不一样的,而在它们各自的对象来说,它们并没有矛盾之处。
这是我的一点理解,欢迎拍砖。 理解不了,是不是可以学学佛学?我已经不看森田书了,我在看自己摘录的佛学慧语。论坛里有。 不矛盾,问题在于怎么去认识和管理,才是真正有效的管理。
情绪如同那个一杯浑浊的水,如何让水清净下来,正确的方式是不管,不管了,水反倒自然沉淀清净。如果你去摇,去搅拌,反倒让水更浑浊。无为而为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可以无为而为,因为情绪本身就有个规律过程,来了就去了,那里需要我们去管呢? 楼上的朋友们答得好。
对于情绪最客观的认知:情绪的变化就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不可抗拒。
对于情绪最好的管理:不管(说句大白话也没法管,问题就出在“想管”上),任其变化。
卡耐基的书里关于情绪的内容如果不是类似这样的原理(多年前翻过,不记得了),建议不要看了。 受到些启发,再补充一下:
森田的八字真言包含了“不为”和“为”两层意思——
顺应自然——对待情绪、症状要“不为”,任其不安、任其变化——对应的是“道”——阴来(被动)
为所当为——生活中要积极负责地“当为”,敦伦尽份,把人做好——对应的是“儒”——阳往(主动)
应该“不为”的时候,乖乖地呆着,不怕不慌,也不反抗;
应该“当为”的时候,老老实实地按照规律、按照你的本份积极地去做。
打个比方:
外面刮风下雨了,你老实在家呆着,别满腹委屈、怨恨地冲到外面对着老天爷怒吼:你为什么刮风下雨?!——这是“不为”。
知道要刮风下雨了,你该收衣服收衣服,该关窗关窗,呆在屋里你该吃饭吃饭,该学习学习,该睡觉睡觉——这是“当为”。
情绪、症状就是“刮风下雨”这自然现象,他刮他的风,他下他的雨,就算连续刮台风、下暴雨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你本来该干嘛还干嘛,总有那么不经意的一天,你早上睡醒了打开家门:好家伙,这么大太阳。
故:
阴来+阳往=阴阳平衡=和谐=道(此“道”近于“释”,非前述“道家”之“道”)。 本帖最后由 蓝风 于 09-10-18 12:32 编辑
我的理解是并不矛盾。卡内基说的管理情绪指的是思维逻辑也有通过行动来缓解焦虑的内容,并不针对情绪本身。森田理论的“不管”是指对从人体的自然规律来看,没有办法对情绪本身进行人为的干预。
如果我们感觉很焦虑可以用卡内基的办法分析原因找出对策然后行动,或者通过严谨的逻辑让自己明白焦虑的事情是几乎不会出现的或者是荒谬的等等很实用的办法让自己不再焦虑。也只有在真正的去掉心病以后才能不再焦虑,可是并不能说因为自己认为不应该焦虑,应该保持心情的平静,就强迫自己不再焦虑,这就是做不到的。森田理论说的不管就是不去做这样不”顺其自然“的事。
还有一个意思就是,集中注意力在情绪本身上,反倒会让情绪变得更激烈。 森田是叫我们对情绪不要理睬 ,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这其实不就是一种对情绪的管理吗?
所谓对情绪的管理,我想不过是让情绪比较稳定
只要达到目的,管理方式好办。 我比较赞成蓝风的观点,对于让我产生不好情绪的事情,我是该分析他们的原因,改善自己不好的认知,以此来消除自己不好的情绪。我应该关注事情本身,而不是情绪本身 管理主观情绪与管理客观存在还是有些区别的
主观的东西本来就是抓不住的,你却老是想管它反而会束缚,通过这点去理解无为而治会很好,因为情绪上的无为而治比现实管理中的无为而治更能说通:) 我想问下, 森田是叫我们对情绪不要理睬 ,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但是卡耐基的书里说的情商的表现是对情绪的认知和管理。
你们说这是不是有点矛盾?
只要开心就好 发表于 09-10-11 14:35 http://www.sunofus.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森田不只是讲为所当为的,如果只是讲让你怕做什么就去做什么那不成了行为疗法?卡耐基讲的很多东西非常好!
森田也讲了精神交互作用、目的本位、纯洁的心等理论,去解释什么是对情绪的管理,什么是落入情绪的怪圈,不矛盾啊! 总结上面的讨论,我觉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即可,根据境遇的不同而采取灵活应付的措施,达到“服从自然,顺应境遇”的境界,让情绪自然的流动,就可达到对情绪进行合适的管理的目的。
森田先生所要求的主旨,是让精神和肉体对外界、内界的刺激作出自然的反应,即“服从自然,顺应境遇”,不是自己去主动勉强筹措心理活动,否则,会形成思想矛盾。
森田理论要求我们深深挖掘自己的内心,以便清楚地了解(自己)最深层的本心,但是要丢掉自己的迷惑,朝向自己的本心,正确地作出自己的行动;并能发现他人的真心,从而从各种束缚中脱逸出来而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地。如果能够这样,那对于神经症病友来说,考虑问题的落脚点有了改变,努力的方向也会随之改变。
森田先生说:“不讲策略,埋头苦干地突进,这称为“盲从”,不能做到有顺从适应性那样地工作。”我们应该因情况不同而随机应变,总之以“利他”为着眼点,就可体现自我“纯真的心”。
森田先生指出:“脱离实际的理论,如“迷惑中的是与非,亦即是非相加等于非”那样,就算推论出正确与否的答案,也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我们“不要以情绪而要以事实为依据判断一切事物。”
我觉得,森田理论上面的这些论述,也可说是对情绪和认知的一种管理。 不管才是真正管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