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从医学角度看,下个世纪既往的纯生物学模式将逐渐向生理———心理———社 会学模式转变了,预计下个世纪,人们将对健康有新的概念。除重视躯体疾病的
 预防外,人们将会对心理或精神疾病投入更多关注。同时人们也会更加重视自己
 对所处环境的适应性,包括家庭的和谐以及工作环境的适宜与否。有时可能需要
 心理工作者的一些帮助,如在医生的帮助下了解自己的综合心理素质,以便解决
 自己在择业及日常工作、生活中所碰到的一些心理压力,甚至在精神疾病发生的
 早期得到及时的治疗,从而避免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不
 必要的负担。而这是从本质上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自身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精神抑郁:你会干扰我吗
 
 据北医精神研究所专家介绍,各大专院校及一些中学都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
 ,精神专科医疗机构的门诊率及住院率也在逐年提升(此概念一方面是指精神疾
 病患者的患病率正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亦指对此疾病的诊出率也在提高),我
 国及亚洲的精神心理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问题。到2000年,年龄在20
 岁左右的年轻人和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将更加重视心理的健康。
 
 另据有关报道预测,21世纪影响人类寿命的第二位因素是“抑郁症”。这
 种疾病虽然发病机理不清,但的确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其终生患病率
 为6.1%、9.5%,约13%—20%的人一生曾至少有过一次抑郁体验。
 据1990年的统计,仅美国就有1100万人患抑郁症,其中约800万患者
 正处于工作年龄,也就是说,疾病会影响他们的工作能力或效率。抑郁症又是一
 种可危及生命的疾病,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中有15%因自杀而死亡。人们对抑郁
 症的了解是各有差异的,有些人对此一无所知,得了严重的抑郁症还“把所有问
 题都自己扛”;更有一些患了抑郁症的人对一些“神功”或“神药”盲目崇拜。
 这些“积极”或“消极”的态度都是不正确的,亦都源于对抑郁症的不甚了解。
 
 精神抑郁:到底你长什么样
 
 其实作为一个非专业的人的确很难理解,甚至无法判断是否患了抑郁症。如
 果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失眠,尤其是醒得特别早;心情很低落,甚至早晨更低落
 ;自视无能,甚至认为很多不相干的“错误”也都是因为自己的“过失”而造成
 的;一段时间常感到身上不舒服,可是查来查去也查不出原因;食欲、性欲、各
 种兴趣下降,体重减轻;无端地感到恐慌、紧张、出汗、心悸;一如既往地想到
 死,等等。符合上述情况的一种或几种的人就要考虑自己是否已患抑郁症,一定
 要及时到医院去接受门诊的或住院的以药物为主的治疗。切勿认为小事一桩,挺
 挺就过去了,或是自己买点儿药吃吃就行了。家人也要给予密切关注,否则延误
 治疗时机将更难治愈。因为每个人对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的反应是不同的,甚至是
 相去甚远的,非专业人员很难掌握。而早期治疗及正规的治疗,以及专业人员的
 专业治疗可以使患者少走弯路,从而也减少患者因服药不当和病症本身所带来的
 痛苦体验。
 
 由此可见,若您观察到自己或周围朋友有得抑郁症的可能,就应当及时就医
 ,以明确诊断。另外,在治疗过程中还应相信医生。抑郁症状严重的人,服用一
 定的药物是非常必要的。
 
 以上讲的实际上是狭义的抑郁症,也就是“内源性抑郁症”。广义上的抑郁
 症还包括“反应性抑郁”、“神经症性抑郁”、“症状性抑郁”等,在这里就不
 一一叙述了。总之,一旦出现了上述表现的一种应马上引起注意,及时就医,及
 时治疗。
 
 与其说“下个世纪是抑郁症的世纪”,不如说“下个世纪是挑战抑郁症的世
 纪”。既是如此,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迎接挑战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