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secondquick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牢牢骚骚] 对经济危机非常焦虑

[复制链接]
106#
 楼主| 发表于 16-8-22 22:33:07 | 只看该作者
警报!全球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经济危机中!
2016-01-14 15:37:00 来源: 汇通网(上海)
分享到:
0
(原标题:警报!全球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经济危机中!)
汇通网1月14日讯——如果大家能穿越时空到百年以后,再回望当今的世界经济,那么目前的经济形势无疑是处于有史以来最大最长的经济危机中,这场危机始于2007年。

肯定的说,自从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萧条以来,美国选举前年股票市场都是上涨的,而去年则以下跌成为例外。

而上周(2016年第一周)则是有史以来,美国金融市场最差的开局。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新闻在于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崩盘!从下图可以看到:

警报!全球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大经济危机中!

著名经济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Brad DeLong 上周表示:

美联储蓄意制造了股市的跳涨力图让人们相信经济一切运行良好,富人从中受益匪浅,但是每个人都被陷在泥潭中。但是实际上,自从2007年开始实体经济实际一直低迷,好比处于路边的沟里。

在2008年经济危机前,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机构抨击美联储政策,批评美联储致力于扩大泡沫以及治标不治本的措施,而不是去脚踏实地的巩固发展实体经济。而如今,美联储开始承认自从2008年以来的所有政策失效。

此前有识之士曾经指出:全世界仍在经济衰退中挣扎,是因为各国政府做了各种各样错误的判断和决定,因其未能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正如世界最受尊敬的金融机构所称:政府正试图放大泡沫使局势更糟糕。

经济学家称:直到我们政府拒绝赤字债务,否则我们永远无法摆脱经济危机。

美联储造成了当年的美国大萧条以及目前的经济危机,除了帮助那些硕鼠富豪劫富济贫之外,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政府则以经济、市场或者其他手段驱使制造业离开美国本土。

真相在于,民众的财富被抢夺、被洗劫。历史上财富的重新分配都会制造大萧条,而每一次经济危机实质都是财富的再分配。

事实上,资本主义各国腐败无耻的政策制造了中古以来前所未有的像国王和农奴一样的不平等,1%的人占有巨额财富,制造了其余的99%的人民的经济困境。而财富的分配不均,才永远是引发经济危机的最大祸根。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16-8-22 22:35:26 | 只看该作者
柒福投资:全球性经济危机格局已成

温州财经网  2016-01-23 03:25       
稿源:柒福投资  编辑:温州财经网       

关键词:经济危机 经济体 股市
分享到: 更多
  时至今日,全球经济超越了历史任何一刻的高度关联。任何一个经济体的金融或者经济危机都会牵动全球市场和全球经济。2016年世界经济将在艰难中面对中国经济减速、美元回流、欧洲经济疲弱、国际油价低位徘徊,产油国经济低迷等重大的考验。各经济体相互协作,同舟共济是上策,否则任何一个垮掉都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无法承受之痛。

  一、美国

  美国在2015年表现稳健,应该给他颁布一个全球最佳奖。经济方面就业情况良好;市场方面股市高位震荡;货币方面美元全年维持强势,从目前阶段来看,一切都显的很正常。唯一隐忧的就是加息的姗姗来迟,这一点不免让市场信心不足。

  果然到了年底,问题还是暴露出来了,今年企业债的坏账率上升很快,已经到了两万亿美元的规模。企业债问题突然的暴露出来,多少让人有点措手不及。对这个问题,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在加息退出QE的大背景下,有可能也会演变成次贷危机那样的规模,一发不可收。

  二、欧盟

  欧盟在今年仍然没有摆脱经济疲软的问题,非常勉强的支撑着又混了一年。因为长期的技术落后,企业效率低,目前还无法找到经济增长点,也看不到什么希望。德国的大众事件,法国的恐怖袭击,又给风雨飘摇的欧盟蒙上了厚厚的一层阴影。到了2015年底,面对失业率高起,为刺激经济欧央行又大降10个基点的利息,说明经济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三、日本

  日本今年股市走的不错,是托了宽松货币和国家投资的福,但经济其实也没有真正好起来,几个大的企业增长乏力,支柱产业市场占有率下降。作为一个以电子技术创新的国度,受存量产能的影响,完全没有赶上互联网的快车,这一步的落后,可能将导致20年的衰退。

  四、新兴经济体

  新兴经济体,如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因为中国对资源需求的改变,导致这些出口资源依存度较高的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经济的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这种下行趋势,在一定时期仍然看不到扭转的希望。

  俄罗斯也是类似的问题,受到原油暴跌的影响,经济也是风雨飘摇。有分析认为,当原油跌破30美元一捅的时候,俄罗斯财政系统会崩溃。这次俄土冲突,俄罗斯宣布经济制裁土方,也证明了俄罗斯本身经济衰退。

  最后来说中国,2015年中国发生了一次股灾,加上灾后的去杠杆,让中国股市蒸发了40万亿,中国的富豪和中产阶层被消灭了不少。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增长动力由传统制造业和固定投资转向新兴的互联网与实体结合的服务业。制度方面,中国高层也正在全力推行市场化,法制化。

  在转型过程中,具有其本身固有的不确定性,新的经济增长点尚在形成中。中国的问题并不是没有经济增长点,而是过去遗留下来的沉重的债务问题和大量的落后产能。最新暴露出来,2015年中国银行(行情601988,买入)业的坏账保守估计在2万亿,这个数值虽然并不算很大,但是发生在经济转型和下滑期需要引起重视,慎防连锁反应。

  五、危机四伏下的A股

  A股目前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是传统行业,黄金期都已经过去了。还有一部分上市公司虽然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但是估值却是高的离谱,动辄大几十倍,上百倍的市盈率。国家经济当前处在经济转型和降速期,但是市场的估值却处在一个历史的高位。对于大股东来说减持是市场化的选择。

  推行注册制和新三板等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是一个被迫而且紧迫的选择,政府决心已定,并且已经写进了十三五规划。

  摆在A股前面就是个明棋:大股东面对高估值、高利润选择减持;政府为发展经济,坚定推进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A股将进入估值体系重构期,估值重心下移,股市大幅震荡,风险蔓延整个市场,结局就是个死局。注定有人为此买单,财富缩水是必然。

  A股的震荡下挫也一定会影响到实体经济,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和消费市场。如果控制得当股市、楼市的波动不会对实体经济和就业造成太大的冲击,结果也仅是经济降速,不会演化成系统性风险。但是如果以上经济体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系统性风险,A股也难以独善其身,世界经济也将面临2008年的惨状。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16-8-22 22:38:03 | 只看该作者
罗杰斯:金融危机已经开始,会持续很长时间,并且没有解药……
2016-01-13 10:25:04
来源:价值线 作者:深小安
我要评论点击:6271次
摘要
罗杰斯在本文中作了相当多的实操建议。
  金融危机正在爆发,未来更多动荡
  《价值线》:去年你曾经表示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兆是越来越多的资产在暴跌。现在国际油价跌到30多美元,股市也在大跌,包括美国股市,你认为未来会爆发金融危机吗?如果会持续多长时间?有什么办法可以化解?
  罗杰斯:确实如你所说,现在的情况比去年还要糟糕。我认为目前已经算金融危机开始的早期阶段了。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更多的动荡在后面。我也非常担心,因为我判断这次危机可能比过去几次金融危机持续的时间更长。其实金融危机是有规律的发生,一般每隔7-8年就会爆发一次,而且一旦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也大都会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所以大家要做好准备了。
  我一向对中国的发展很看好,并且曾经认为,如果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所受的影响应该不大,甚至可以躲过危机。但是我现在修正了这一观点,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债务问题。中国以前是没有债务的,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中国的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
  目前来看,似乎没有可以化解金融危机的办法。但是我发现了中国的一个规律。中国每次都能在遭遇困难后重新崛起,并且更加强大。我认为这次危机可能是中国重新崛起的时机。中国语言中有一个词叫“危机”。危中蕴含着机遇。如果中国能度过这一难关,这次崛起会持续很多年。
  这个过程中当然会遇到一些困难、挫折,但没什么事一帆风顺的,美国在国家崛起中曾经有过15次的萧条,曾经有过非常严重的内战,但20世纪仍然是美国称霸的世纪,所以说中国现在要把问题迈过去。
  A股会创新低,大赢家跟环境无关
  《价值线》:去年8月,你来中国时说,中国股市会有反弹,但反弹之后会跌得更多。如您所说,去年年底,中国A股有一波反弹,但今年A股再度暴跌,你认为A股会创新低吗?
  罗杰斯:我看到新年以来中国股票跌了很多,我认为未来应该还会继续下跌。中国的证监会用了熔断机制。但我想告诉你们的是,熔断根本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它会助长助跌,很多国家已经发现它的坏处,都已经不用了,所以我建议中国也不要用熔断这一机制。
  我特别喜欢在跌的时候买入股票。2008年之后,每次中国股市震荡跌幅超过8%,我就会买入中国的股票,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出手之前买入的中国股票。但 2015年8月之后我停止买入股票了,也包括中国股票,我甚至把美国债券都卖掉了。就是我预计未来几年内,世界一些国家会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也是我认为中国股票指数还会再创新低的原因。
  你知道吗,美国央行正在进行一些很错误的决策,并且其他国家央行,比如日本、欧洲、德国这些国家的央行也在延续这样的错误,全球将会为美国央行的错误买单。美国的国库券持续下跌,三十五年来都没有跌到过这么低的点,而且还会继续恶化下去,之后全球都会被拖入危机之中。
  即使一个国家所有的金融决策都正确,也会被全球的情况影响,所以在中国只要和西方打交道的公司会受到西方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我仍然不会出售我现在所持有的中国股票。比如说如果现在欧洲市场很糟糕,你持有中国环境治理的股票,那你的股票会盈利。即使市场很差,只要你持有正确的股票,你还可能是大赢家。投资的诀窍就是在市场环境较差的时候,持有有所作为的好股票。
  《价值线》:投资者很关心,目前中国还有没有被低估的金融资产?
  罗杰斯:我看好医药行业、护理服务以及药品。我在药品方面进行了投资。另外污染治理也值得重视,肯定会有人从中获利。就像我刚刚说的,在市场环境最差的时候持有有所作为的好股票,那一定是被低估的资产。
  此外,如果可能的话,可以投资北朝鲜。北朝鲜跟中国接壤,资产价值几乎都在最低谷,就像1980年时的中国。
  全球配置最好标的是美国农场和美金
  《价值线》:人民币最近的波动很大,对此你怎么看?
  罗杰斯:在过去的几年内,人民币已经上升成为第二强劲的货币,有时候你会看到人民币在市场上有所波动,这对中国对世界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我希望人民币能进一步开放。如果美元持续走高,高到一定点位时,我会把美元卖出,持有人民币。我现在已经有很多的人民币,但不影响未来持有更多。
  《价值线》:你认为目前应该配置点美元资产,可以具体说一下应该配置哪些美元资产?比如是不是应该买入美国的房产,或者配置美元债券、基金?
  罗杰斯:千万不要买美国的股票、债券还有基金。我都已经把美国的股票和债券都卖掉了。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都会大幅下跌。
  你可以持有美元。这是危机时比较好的资产。为什么这么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世界人民都会想要找资产保值的东西,他们都会看好美元。这是美元在全球货币中的地位决定的。所以一定是美元,而不是日元、欧元及其他。如果人人都看好它,那它就不会跌。所以目前美元是一个安全的资产。但到了金融危机的中后期,美元会大幅上涨,这时候就应该出手了。
美国的房产我也不建议买,未来它也会跌。如果你想投资美国,我倒是建议买入美国的农常什么区位不重要,但你得选目前有经营的盈利的农常从历史上看,这是一项不错的,回报率很高的投资。未来它的收益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16-8-22 22:38:32 | 只看该作者
率和安全性甚至超过持有美元。更关键的是投资农场你可以直接拥有美国,但前提是你得学开拖拉机。
  操作提示见微信,不多说什么了,我加紧选股,争取在明天开盘前把跟踪个股发布出来,踏准板块轮动以及大盘涨跌的起伏,做好买卖操作,其实一点都不难。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16-8-22 22:40:31 | 只看该作者
经济危机都与美国加、降息有关,这次我们该害怕吗?

世界经济史上历次大的危机似乎都和美国的降息加息周期有一定联系,仅仅是巧合吗?美国货币政策的改变如何影响其它经济体?这种影响背后的原因何在?欧洲遭遇911以来最大暴恐袭击,而美国加息时点渐进,新兴经济体中谁又将遭遇“浩劫”?值此多事之秋,大类资产又该如何配置?
读史可以明志,本报告将回顾世界经济危机史,试图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



14年以来,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越来越强,新兴市场再现动荡,货币贬值,资本外逃。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历次大的危机似乎都和美国的降息、加息周期有一定联系,这仅仅是巧合吗?美国货币政策的改变如何影响其它经济体?这种影响背后的原因何在?最近欧洲遭遇911以来最大恐怖袭击,日本三季度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美国加息时点又渐进,新兴经济体中谁又将遭遇浩劫?值此多事之秋,大类资产又该如何配置?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多读读历史,会对很多问题的认识更加清晰。本报告将回顾国际货币体系和新兴市场的危机历史,试图为这些问题找寻答案。

1.何谓美元周期?

我们将美国货币政策从宽松到紧缩定义为一个“美元周期”。

回顾国际金融史上的历次危机:从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到日本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灭,从亚洲金融危机,到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再到本轮新兴市场的动荡。这些危机几乎都发生在美国货币政策的紧缩时期,危机前也都经历了美元的宽松,它们与美元周期之间存在何种联系?

美元周期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影响其它市场甚至导致危机。

第一,汇率途径。

根据IMF在2013年对193个成员国家和地区的统计,56%的国家仍然采用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且绝大多数盯住美元。即使是实行浮动汇率的经济体,也会频繁干预外汇市场,以保证本国货币对美元的相对稳定。

这种体系导致的结果是各经济体货币政策受限,甚至完全丧失独立性,跟着美国货币政策走。在美元宽松周期时,这些经济体货币有升值压力,资金流入使得其被迫选择宽松,而宽松又导致经济泡沫的产生和杠杆的提升,孕育了危机。美元进入紧缩周期时,这些经济体货币又面临贬值压力,货币政策被迫紧缩,如果本身经济也存在问题,货币攻击、外储流失、泡沫破灭就全都一起袭来,危机爆发。

第二,利率途径。

美国降息“放水”时,“水”会流向全球寻求高息资产,相当于为全球提供流动性。而美国经济占全球的16%,体量之大足以“浇灌”各国,导致各国资产泡沫和外债膨胀。当美国加息“收水”时,“水”会回流美国,导致全球紧缩,挤压资产泡沫。而各国同时面临本币贬值、美元升值、全球利率上升的局面,外债风险提升。

第三,大宗商品途径。

大宗商品标价以美元为主,美元指数和大宗价格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美国货币政策紧缩时,美元指数会走强,大宗商品会走弱,而巴西、阿根廷、南非等新兴经济体是大宗商品的重要生产国,会遭受较大的冲击。

在美元周期中,这三条途径会同时发生甚至相互作用,这就更“要命”了。

美元宽松时,向全球释放流动性,各国出于汇率考虑也跟着放水;美元紧缩时,向全球回收流动性,各国也会跟着紧缩。这相当于放大了美元周期的影响。从历史情况看,美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只会考虑国内的通胀和就业状况,不会考虑其对其它经济体的影响,所以各国跟着美国制定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并不适合国内的经济状况,导致危机产生。

2.历史悲剧总在重演

美元周期与历史上历次危机究竟有何联系?我们不能说美元周期直接导致了这些危机,也不能说美元周期是最重要的诱因,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元周期至少对这些危机的发生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1拉美债务危机

欧美宽松和“石油美元”(Petrol Dollar)助涨拉美国家外债膨胀。

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过后,美联储开始不断降低利率水平,增加的流动性外溢到其它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石油危机导致油价大涨,石油是以美元计价,石油输出国获得大量的美元,他们将美元存入欧洲的银行中,欧洲银行再将美元借给拉美等发展中国家。拉美国家外债在70年代迅速膨胀,例如巴西、阿根廷外债增长速度都一度超过50%。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拉美债务危机爆发。

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79年保罗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采取强硬手段抑制通胀上升。沃尔克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0%以下提升到20%以上,贷款利率也提升至20%以上。欧洲及其它发达国家为遏制通胀,也纷纷跟随美国加息。

美国加息导致的结果有三点,第一,美元指数大幅度走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巴西、阿根廷等大宗商品出口大国国际收支条件恶化,引发债权人对其偿债能力的担忧。第二,资本向高息资产靠拢,从拉美国家流出。拉美国家出口的恶化也导致资本恐慌性逃出。第三,利率水平提高,拉美国家再融资困难。一方面,美国紧缩减少了全球的流动性。另一方面,美国加息,拉美国家也要被动加息,否则将面临货币贬值和资本大规模流出风险。国际利率提高,拉美国家再融资成本增加。债务危机由此爆发。

2.2日本房地产“泡沫”

美国宽松,日本被迫宽松滋生泡沫。

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美国不断下调基准利率,1985年广场协议达成,美国的货币宽松速度加快。导致的结果是日元大幅度升值,日元对美元汇率从248的水平在一年内下降到164,日元急速升值给出口依赖型的日本经济以沉重的打击。

为了刺激经济和避免日元过快升值,日本也被迫大幅下调基准利率(尽管此时日本的通胀并不算低),且89年之前日本都维持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长期的货币宽松滋生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1985年9月至1989年12月,日经225指数上涨了200%,全国城市土地价格上涨了44.5%。

美国收紧货币,日本随之紧缩导致泡沫破灭。

持续宽松导致美国通胀抬头,美国货币政策在1986年后逐步收紧。日本若继续维持宽松,势必面临货币贬值和资本外逃压力。同时出于遏制房价和股市过快上涨的考虑,日本也在1989年开始加息。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导致房地产和股市的崩盘,银行业也受到重创,日本经济转入萧条。

2.3亚洲金融危机

美联储宽松再来,亚洲迎来资本流入。

89年5月至92年9月间,美联储连续降息24次,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9.81%下调到3%。为了避免本币对美元大幅升值影响出口,亚洲各国也纷纷降息,但降息后的水平依然远高于美国。同时在90年代初,泰国、韩国、印尼等国经济增速普遍在7%以上,创造了“亚洲奇迹”。高利率和高增长使得亚洲国家吸引国际资本、尤其是热钱大量流入。

此外,宽松环境下,亚洲国家外债增长较快。以首先爆发危机的泰国为例,90年代初外债增速几乎在20%以上,95年高达53%。外债激增也为金融危机爆发埋下了伏笔。

美国货币收紧叠加日本经济减速,亚洲各国货币承压。

1994年美国货币政策突然转向,在一年之内目标利率从3%增加到6%。美国短时间内成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地。亚洲各国面临资本外逃和货币贬值压力,也纷纷跟随美联储收紧货币供给。然而受房地产泡沫破灭影响,90年代日本经济放缓。而日本和亚洲国家贸易往来密切,其在韩国、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的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均在10%以上,日本进口在1996年骤降,亚洲各国的出口也受连累。

此时的亚洲各国汇率依然死盯美元,但是出口放缓和美国加息导致货币贬值压力较大。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货币成为国际炒家攻击的重点,外汇储备大量消耗,最终只能放弃固定汇率,爆发大范围的金融、债务危机。

2.4 07-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如果前几轮的美元周期“伤”到了别人,20世纪初的这次美元周期却伤到了美国自己,美国经济的巨震又导致其它国家陷入衰退。

联储宽松刺激经济,资产泡沫再起。

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和01年的“911”事件,使美国经济遭受重创。为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在00年至03年间将目标利率从6.5%的高位下调到1%,且保持低利率至04年中。由于流动性充裕,美国股市大涨,S&P500指数在02-07年间将近翻了一倍。房地产市场也一片火热,20个大中城市房价长期保持10%以上的增长,导致次级贷款及衍生品规模迅速扩大,为危机爆发埋下了“伏笔”。

紧缩应对通胀,泡沫迅速破灭。

04年起,美国通胀开始迅速反弹。联储从04年6月开始加息,且加息速度非常快,至06年6月,目标利率从1%提升到5.25%的高位。与加息相伴随的是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灭。20个大中城市房价增速“跳崖式”下滑,至08年月度同比将近-20%。美国经济增速下滑,同时也将危机传导至其它国家,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总结来看,历史上的主要危机都与美国的货币政策转变有着必然联系,美元周期像一个“魔咒”一样困扰着各国。是否有办法规避美元的影响呢?

3.逃离周期?没那么容易!

3.1货币政策独立是件“奢侈品”

逃离美元周期的一大关键是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美国货币政策之所以能够影响其他国家,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央行在汇率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纠结。如果央行不在乎汇率或者减小对汇率的重视,货币政策就可以获得一定解放,不用跟随美联储步伐走。

然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件“奢侈品”。

根据IMF的统计,截至2013年实行浮动汇率政策的经济体仅占34%。但从实践角度看,即使是实行浮动汇率的央行,也没有让货币完全自由浮动,各国央行都在频繁的干预外汇市场。例如崇尚自由主义的美国在80年代同样参与了广场协议干预外汇市场,令美元大幅度贬值。

各国央行为何没让汇率浮动起来以换取货币政策独立性?

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到底哪个好,经济学中并没有定论,二者各有利弊。从贸易的角度考虑,如果汇率波动过大,不利于贸易发展。尤其是对出口较为依赖的经济体更倾向于固定汇率或区间浮动汇率制,汇率的浮动可能会损害到经济增长。因此各国央行会频繁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这就注定了央行货币政策要独立是非常困难的。

3.2美元霸权地位稳固

既然汇率稳定,能不能不盯美元而选择其它储备货币呢?也不可能!

固定汇率要盯的储备货币一定要稳定,否则汇率的波动会加大,不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而一国的经济实力是汇率的基础,不管是纵向还是横向看,根本找不到别的货币能够替代美元。

从数据上看,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国际支付、外汇市场交易中都占据绝对优势。

根据IMF的统计,截至2014年底,各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高达63%,欧元22%,其它货币中最高的是日元,占比3.9%。2013年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市场份额当中,美元占比50%以上,而人民币平均不到1%。BIS统计的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中,美元、欧元占比分别为44%和17%,其它货币中最高的为日元,占比12%。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美元都是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地位,暂时无法找到其它货币来替代美元。

回顾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史,美元霸权也不是“天赐”的,而是与其经济发展有着必然联系。

在金本位时代,英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所以很多国家纷纷效仿英国将货币与黄金挂钩。二战后,美国的经济超越了英国,人均收入位居世界第一位,美元开始崛起。战后全球经济萧条,贸易保护主义横行,为了稳定各国币值、促进自由贸易,44个国家代表于1944年创建了布雷登森林体系。

布雷登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经济体量依然很大,美元也已经被各国广泛认可,各国对美元存在“路径依赖”,不想盯美元又不得不盯美元,美元霸权地位才确立。

3.3中国何以应对?

当前美国经济缓慢复苏,加息时点渐进。各主要新兴经济体在美国加息预期下,已经出现汇率大幅贬值。人民币走势强劲,未来我国央行将如何选择和应对美国加息?

短期内,央行仍然会权衡外储、利率、汇率关系,货币政策将受限制。

第一,权衡汇率和外汇储备的关系。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很充沛,一旦美国加息带来冲击,短期内要守住某一个汇率水平很容易。但毕竟人民币还未成为国际货币,保留一定量的外汇储备仍有必要。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汇率和外汇储备之间的平衡仍不可避免。

第二,在汇率和利率之间寻求平衡。美国经济不断复苏,加息时点越来越近,而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稳增长需要降息,两国利差会缩窄,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压力会加大。从2014年以来,中美之间利差一直在缩窄。如果央行严守汇率,降息空间将有限;如果降低利率,汇率贬值压力会更大,资本外流,外汇储备会继续消耗。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会扩大,资本管制也有可能加强,以释放一定的货币政策独立性。

财政政策或成主角。

如果央行坚守固定汇率,货币政策会受到限制,未来宏观调控会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作配合。习主席在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提出,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11月6日财政部副部长也提出要反思3%的赤字率红线和60%的负债率红线是否绝对科学的标准,包括地方政府债置换不断扩容,都预示着未来财政政策的刺激将加码。

4.加息时点渐进,谁能安然无恙?

4.1暴恐来袭,发达经济“雪上加霜”

上周法国遭遇数十年来最重大的恐怖袭击,IS发表声明对巴黎袭击案负责。我们强烈谴责万恶的恐怖分子,愿逝者安息,伤者早日康复。

欧洲经济复苏增加不确定性,发达经济“雪上加霜”。

根据美国旅游协会测算,美国遭受“911”袭击后的10年里,在全球旅行支出增速高达87%的情况下,美国仅13%,住宿、餐饮、零售等旅游相关行业损失6000亿美元收入。欧元区经济对旅游相关行业的依赖程度达22%左右,此次恐怖袭击后,旅游业恐受影响。而日本三季度经济体增速也不及市场预期,各发达市场CPI水平持续处于低位,复苏乏力。

但总体上,我们认为恐怖事件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是相对短期的,也不会影响美联储的加息决策和加息路径,因为美联储历次的加息降息决策考虑的都是国内的经济状况,除非外部经济影响到了美国内部。

4.2新兴动荡难免,警惕债务风险

08年后发达国家大量放水,资本大量流入新兴市场。

08年金融危机起源于发达国家,美国、欧洲、日本相继推出QE政策,资产收益率迅速下降。市场上过剩的流动性大量流入新兴市场。根据我们对8个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统计,09-13年间流入新兴市场的资本高达1.58万亿美元,仅流入中国的就高达8600亿美元。

因此,若美国加息势必会造成新兴市场一定动荡。

根据前面我们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美联储降息向全球市场提供流动性,而加息意味着从全球回收流动性。而前几年新兴市场资本净流入那么多,加息势必会带来新兴市场出现一些动荡。2014年美联储加息预期产生后,8个新兴经济体已经出现资本净流出。

俄罗斯、马来西亚、阿根廷、智利、印尼、巴西等国债务风险值得警惕。

从历次美国加息的情况看,受影响最严重的往往是外债高、外储少的经济体,且前期吸入国际资本越多,加息时承受资本外流的压力就越大。当前从外债余额占外汇储备的比重看,马来西亚、阿根廷、智利、印尼、俄罗斯等国均在100%以上,其中俄罗斯受到经济制裁,融资途径有限,未来会面临更大的冲击,值得高度警惕。

4.3加息势必缓慢,不必过分悲观

本轮美元周期面临的国际形势与以往也有不同点,不必过分悲观。

金融危机之前,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发达国家经济表现好加息时,发展中国家经济弱,受到的负面冲击更大。

亚洲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表现要好于发达国家,尤其是07-08年的金融危机从发达国家起源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变得更差。13年以来,发达经济有所好转,但整体依然偏弱,发展中国家经济仍在恶化。当前全球经济休戚与共,美国也难以独善其身,所以美联储加息速度势必缓慢,12月加息也并非板上钉钉,不必过分悲观。

5.新的美元周期下的大类资产配置

当前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相当复杂,为市场增加更多不确定性,美联储一旦启动加息,大类资产如何配置呢?

配置总体方向:看好发达经济,其次是中国、印度等“改革组”新兴经济,警惕前期资本流入大、外债高、外储少的新兴经济体。

当前发达经济在缓慢复苏,新兴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依然未见底。若美联储加息势必会带来新兴经济体动荡,所以资产配置总体应从新兴经济转向发达经济。新兴经济中,中国、印度均是人口大国,内需坚挺,虽然存在结构性问题,长期看改革会创造巨大红利。俄罗斯、马来西亚、阿根廷、智利、印尼、巴西等国外债较高,外储较少,债务风险值得警惕。

汇率:美元加息前走强,加息后走弱可能性大,新兴货币继续承压。

从90年代后美联储三次加息的经验看,加息前因预期效应美元指数大幅走强,加息后因预期兑现反而走弱。本轮美国加息预期从14年年中就已开始发酵,美元指数至今已经上涨25%,所以加息真的到来时,美元走弱概率加大。美元加息后,受资本流出影响,新兴市场货币仍存贬值压力。

债市:加息后债市或整体走弱,但欧洲、日本债市或受益QE加码。

在前三轮加息中,有两轮加息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出现上行。本轮美国加息是在三轮QE之后进行,联邦基金利率在0附近徘徊,所以加息对资金成本的推动会更加明显,美债走弱是大概率事件。在美国加息从全球回收流动性的同时,不少国家由于汇率依然盯住美元,可能会被动从市场抽回流动性,债市也会走弱。

欧洲、日本继续放水概率较大,利好债市。欧洲、日本经济增速虽在上升,但通缩压力较大。当前在主要经济体中,欧洲、日本的通胀水平最低,即使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后,欧元区核心CPI仅0.9%,日本为-0.1%。本次法国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欧洲央行对进一步降息更容易达成共识,而日本未来货币宽松概率也较大,这些都利好债市。

股市:美国和新兴股市短期承受资金压力,美股长期因基本面改善而走强,欧洲、日本股市值得期待。

根据前三轮加息经验,受资金面收紧影响,加息三个月后美股下跌4%左右。随着时间推移,影响美股走势的主力由资金转向基本面,美股长期又会走强。从历史数据看,新兴市场股市也是先跌后涨,但当前本轮新兴经济仍未见底,新兴股市也会低迷更久。如果欧洲、日本进一步QE,未来股市仍可能延续“水牛”,值得期待。

大宗商品:或仍未见底。

本轮美联储加息赶上了大宗商品市场的历史大变局。一方面,受政治、经济、技术等多因素影响,曾经“不可一世”的原油市场跌跌不休。另一方面,作为大宗商品的消费“巨头”,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突然减速,对大宗商品需求大幅下滑。这两方面的利空因素短期内均未改善,所以尽管历史上美联储加息后大宗商品会走强,但本轮或许真的“与众不同”!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楼主| 发表于 16-8-22 22:46:06 | 只看该作者
每次金融危机 把金融家送上断头台的几乎都是房地产
2016-08-19 15:53:38 来源:评论(0) 收藏(0)
  作者:陈志龙
  聆听“历史深处的马蹄声”,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超级资产沸腾的年代,非理性繁荣的狂飙隐忧深重,有些已经破灭,有些还在发酵。
  上周,位于上海静安(原闸北)中兴社区的一幅住宅地块才46亿挂牌起拍,18家房企激烈鏖战。最终以110.1亿成效,创下中国土地成交史上最贵地王记录,未来楼盘售价无疑将超过15万/㎡。而上海人都知道,这块地离西宝兴路殡仪馆只有2公里。有人问,地王再这么疯下去,你说会往哪去呢?要上天?
  宏观经济继续承压下行,大中城市房价却一骑绝尘,房地产问题越来越让各方揪心。中心城市房价如烈火烹油,“下油锅”的感觉让各方都感恐惧,多地已重新祭出限贷限购令。读过经济史的都清楚,每次金融危机,把金融家送上断头台的几乎都是房地产。“一个被房地产绑架的金融体系可能是最糟糕、最坏的金融体系。”面对动辄8万、10万一平方米的新楼盘,银行腿肚子也直哆嗦了,恐慌性抢购和信贷恐高症并存,信贷燃料放量冲顶后可能出现高位枯竭耗尽。
  作为一个转型经济体,支持房地产的金融体系和整体制度环境总体较为脆弱,过去三年多的反贪战役中,太多落马的“老虎”都与房地产的“黑箱”有染。这个“柠檬市场”中严重信息不对称、土地批租制度不完善,群体性腐败人所共知。随着金融体系日益为房地产所绑架,金融体系已成为最大土地储备者,金融的功能从配置市场资源和管理风险,异化为内置房地产这一具有自毁功能的核弹。各方对高房价抱怨、市场恐慌所潜伏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日益加大。
  低利率和信贷洪峰刺激资产价格不断攀升冲顶,泡沫如果超越了极限,必然危害经济和社会,衍生一连串事件。必须要明确指出的是,任何一个国家,房地产市场短期出现如此巨大的波动都是一个重大的宏观事件,在宏观层面必须有所反思和调整。任何一个负责任的ZF,都不会纵容房地产这种烈火烹油式的上涨。
  中国房地产市场已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深度博弈还在继续,刚性泡沫可能还会持续,但不会永续。泡沫有时是慢慢变小的,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突然间急剧破裂,并给金融管道和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冲击和灾难。以中国房地产这样庞大的体量,当市场进入高风险状态时,一个微小的震荡也可能导致市场坍塌,造成风险螺旋的自我强化。需要关注的是,未来会是哪根针捅破这个史诗般的巨大泡沫。
  面对当前“地王”频出,市场群体臆症般的尖叫,要认识到这是一场史诗般恢弘壮阔的泡沫,伴随着非同寻常的大众财富幻想和群体性癫狂,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伦理冲击都很大。要研判市场可能的发展方向,树不会长到天上去,上涨绝不会是线性的。金融体系要考虑风险防范机制和危机应对预案,要随时拿得出危机应对的“火箭筒”和紧急状态下的“安全阀”。
  对投资者来说,要清醒地认识到,历史是会不断重复的。资产泡沫从膨胀到破灭的历史,每次都一样,从来没有什么例外。泡沫化的风险市场是人性的试金石,支撑价格的就是一个信心,而这信心的转变往往就是一转念,去年6月14日前后股市对照就堪称经典。泡沫破裂的一条重要规律在于,金融发展带来自我麻痹,非理性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突然的逆转会瞬间来临,恐慌共识的汇聚和传递会瞬间摧毁整个乐观情绪。
  资产价格往往折射人性的弱点,脆弱的信心、固执的倾向、侥幸的企盼、贪婪和恐惧贯穿全过程。每个人都想在价格翻番后“找到下一个更大的笨蛋”,“每个人都知道暴风雨总有一天会来,但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发了大财并早已把钱藏好,暴风雨只会落到邻人头上。” 资产严重泡沫化的市场,有一个周而复始的错误是,最狂热的时候通过高杠杆抢筹,结果把自己逼到悬崖边上,置身于险境。
  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竹下登ZF的经济刺激政策堆积起史无前例的泡沫,其核心是土地泡沫。当时的日本银行体系向价格已经高到不可思议的商业地产和商业用地项目注入海量资金,正如2007年前的美国银行业,向那些堆积如山却到处是灌木丛林的次级贷款抵押人注资一样。
  房地产价格涨得让人目瞪口呆的同时,日本人的手伸过了太平洋(601099),发动被美国人称为“第二次珍珠港事件”的横扫美国高端物业行动。作为美国经济代表的洛克菲勒大楼被日本人收入囊中。日本各大电视台都在头条鼓噪说,“东京才是世界金融中心”,“Japan is No.1”,“一个全新的超级强大的日本将买下整个世界”,皇宫一平方英里的价值足以置换整个加利福尼亚州,东京23区的地价能买下整个美国,还能找零。那真是个“黄金时代”的日本神话。
  1989年底,意识到铸成大错的日本货币当局对失控的货币开始反向操作,先是急刹车,采取紧急手段拉升短期贷款利率,以挤压资产泡沫。随之而来的是股市崩溃,楼市依然在燃烧,直到1990年9月,日本央行在危机开始后的第17个月才想起来要以更大的力度控制楼市着火失控的局面,其直接后果是刺破房地产泡沫,“这真是值得铭记的政策失误,日本经济和金融体系在憋脚编剧的脚本指挥下,完成了一个完美的俯冲,日元下挫如巨石陨落,资产价格全线崩溃。”
  日本股市39000点的时候,股票市值2400兆(万亿)日元,跌到7500点的时候,市值蒸发了70%,许多股票跌得只剩十分之一。“转念一发生的时候,价格就掉下去了。”房价腰斩惨不忍睹。日本人曾满世界地横扫奢侈品和收藏品,家家户户打纯金偶人、纯金兽瓦当。一幅毕加索的名画,峰值时卖一亿日元,泡沫经济破灭后,500万日元都没人要。经济景气时的“动物精神”与经济严冬时的“寒蝉效应”,都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危机打断了经济飞转的螺旋桨”。
  聆听“历史深处的马蹄声”,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超级资产沸腾的年代,非理性繁荣的狂飙隐忧深重,有些已经破灭,有些还在发酵。重温当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路径和发生机理,我们才能对非理性繁荣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16-8-22 22:48:4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50后”所经历的五次经济危机
字号
评论 邮件 纠错 2016-03-13 22:39:13 来源:中金观察微信号  作者:黄铁鹰
  ◎文丨黄铁鹰

  有人说:经济泡沫中损失的是不太懂经济的大众,经济领域的专业精英——经济学家、银行家、基金经理……他们应该能比一般人更早知道泡沫的,从而更多地避免损失。可是大量统计研究证明:这些精英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在预测泡沫的水平上一点也不比老百姓(603883,股吧)强,他们在股市中的平均收益同股民大众一样,比普通股民惟一多赚的只是手续费。

  1 1987年香港股灾:千万富翁变街边小贩

  1986年,我在深圳见到了十几年没见的小学老师。他是出生在印尼的广东华侨,上个世纪50年代他刚从雅加达大学金融系毕业,响应祖国号召,同一大批东南亚华侨的知识青年跑到中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于是,他成了我在长春市小学读书时的语文和数学老师。

  经历了中国的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文革,这个老师从爱国青年变成了三个孩子的父亲。为了孩子能吃饱饭,1977年他带着老婆和孩子来到香港。不愧是学金融的,他先从建筑工人开始,几年后就开始自己在家里装电子表往大陆卖,后来深圳开放了,他跑到深圳办了手表厂。

  在深圳第一次见面,他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深圳(香港)环亚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他在深圳的工厂有一千多名工人,是深圳当时最大的电子厂之一。

  之后三年,我们没再联系。1990年我在香港油麻地逛街,突然听到一个很熟悉的声音:十元两件啦!十元两件啦!我一回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我的老师站在三轮车上在大声叫卖日本的二手衣服。

  怕他尴尬,更怕自己尴尬,不知怎的我没敢上去跟他打招呼。正在犹豫,突然有人大叫:“走鬼啦!”只见我的老师和其他几个同样卖东西的人,像疯了一样把衣服用任何人类都想象不到的速度塞进包里,推着车子跑了。原来是市政管理人员来了,香港无照小贩专门请人给他们把风放哨。

  从油麻地回来后,连忙找名片给老师打电话,所有电话都不通了。第二个星期天我又去了,那天没市政的人来,老师的生意也很冷清,我鼓着勇气上前跟他打招呼,本以为他会尴尬,可是老师毕竟是老师。老师跟我说:“我破产了,现在只能做这个生意了。见到你真好,如果没事陪我聊聊天。

  我问:“那么大的工厂,怎么破产了?”

  老师说:“嗨!都是一个贪字。(19)86年香港股市疯了,我看不少人赚钱,我这个学金融的虽然知道股市风险大,但还是忍不住进去了,结果越炒越大,最多一天赚一千万,我把工厂也抵押给银行借钱炒股,哪承想(19)87年股灾一来,我的资金一下子不动,房子和工厂都给了银行。”

  我问:“师母怎么样?”

  “她现在在新蒲岗的一件制衣厂剪线头,我们还借了一部分私人钱,这个钱总是要还的。好在这是香港,人只要勤劳就饿不死;只要饿不死,总会有机会。这就是人生。”快60岁的老师说。

  老师永远是老师。从此,我明白了香港人说的:“马死落地行”是什么意思。

  1987年的股灾是香港人经历的第一次股灾,那是由美国股灾引起的。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一天跌了22%,年轻的香港股市一个跟头倒下了,连关了四天市,当香港股市重开后,香港股民的钱少了三分之二。有一大批香港股民像我的老师一样破了产,其中大部分人永远也没有机会再回到股市。

  2 1992年日本股灾:跳楼的野村证券员工

  1990年,我到日本公出,顺便去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参观。由于当时日本股市和楼市如日中天,股市比2007年中国股市还火,市盈率到了100倍。

  一些日本和世界的经济学家纷纷说,传统经济理论对日本不适用,日本正在创造新的经济规律。日本房地产更是不可一世,一个东京市的地价就可以买一个半美国。

  日本商人在全世界可牛了,到哪儿都像阔佬逛菜市场,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于是,日本人买了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洛克菲勒大厦,买了美国电影的象征——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买了加拿大的森林,澳洲铁矿,香港最贵的房子,日本女人买了70%法国生产的LV手袋,日本男人成群结队飞去泰国打高尔夫……

  接待我的是一个野村证券的年轻经理,他把我送出野村大楼时,站在大厦旁边的台阶上,指着那座新落成的60多层的花岗岩大厦,不无骄傲地说:“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经济,这个大楼里储存着全球客户的经济数据,野村证券为了保证这些信息的安全,在这个楼下100米处有一个发电站,它可以保证野村证券在世界上发生任何事情都能正常运作。”

  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到了1992年日本经济就不能正常运作了。日本股市从33000点,不到两年跌到了11000点。房地产更是一落千丈,1990年还能买一个半美国的东京,1993年竟然连一个纽约都买不起了。

  于是,日本企业纷纷从海外抽钱回国救急,不仅把洛克菲勒大楼折一半价卖回给美国人,还把日本好几个大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卖给了外国人。

  1995年,那位接待我的野村证券经理到香港出差,我请他喝酒,他很沉重地告诉我:现在日本企业自杀的人很多,特别是证券界,他手下一个前年才从早稻田毕业的人上个月跳楼了。电视台现在最热门的电视节目是教人们如何省钱,比如教家庭主妇如何用烧饭的余热煮鸡蛋。

  那一段时间,香港大街上的日本游客少了,到高档餐馆吃饭的日本商人也少了。“经济泡沫”这个词第一次在我脑袋里有了真实的感受。从此,这泡沫就经常跟着我了。

  3 1997年香港股灾:给华润做了十年义工为负资产的女秘书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了,香港哀声一片。本来1997年上半年形势还好好的,楼市股市不断创新高,人们排着队去酒楼吃饭。我们公司开发的一个楼盘卖楼花,买房的人需要前一天晚上去排队。国内一个家喻户晓的大歌星为了走后门买我们的房子,陪我们唱了一晚上卡拉OK。

  我公司两个秘书近水楼台先得月,不用去排队,每人花80万港元交了三分之一首期,买一个单元,可是房子还没住进去,泡沫就来了。楼价一口气跌了三分之二,这两位小姐那几个月脸色难看得很,眉头之间总挤出一个大疙瘩。原因是她们把已交了80万首期的房子白给了银行,为什么?因为市场上同样的房子,只值90万;如果她们继续执行当时买楼的合同,每月供银行贷款,就要再付160万。

  那个还不大懂香港规矩的明星火急火燎地找我退房,我说:“你看到门外那两个小姐吗?她们是我们公司的秘书,在这个公司已工作10年。她们跟你一样,也买了公司的房子,因此她们这10年算给公司做义工了。”

  我看大明星有点不明白,就解释说:“她们工作10年,除去吃喝也就攒了80万,交了这套房子首期后,什么都没剩下,可是现在房子又没了,这不等于白白给公司干了10年。如果能退房,她们早退了。你没看这几天报纸讨论吗,很多人买了李嘉诚的房子,现在变成负资产。

  有人说在这种特殊时期作为香港首富的李嘉诚应该网开一面,不要再追这些负资产的人所欠的房子余款了。你猜这位首富李先生怎么说?他说:香港是个重合同守信用、风险自担的社会,你没看到金融泡沫只能自认倒霉。如果这个泡沫不破,你的房子赚一倍,我也没理由跟你分利润。”

  4 2000年互联网泡沫:3亿元变成3千万

  亚洲金融风暴还没过去,互联网又来了。1999年末和2000年初,全香港的商人都好像疯了。这次不同于以往,越是大商人越疯狂,不管是搞地产,还是搞百货;不管是生产电子,还是生产水泥的;不管是办学校的,还是开夜总会的;总之全同互联网干上了,纷纷办起了网站,注册了名字带有cyber.com、information.net的公司,纷纷向那些美国名牌大学毕业生发出高薪聘书,纷纷与IT公司联姻。

  我当时打工的华润创业自然也不能免俗,虽然公司每年有十几亿净收入,但因为同互联网没有关系,股价还不如一个刚创办两年的互联网公司。股东不干了,说:如果你们再不进入IT,就要找人收购。

  于是,我们只能绞尽脑汁往互联网上靠,先是付了一笔天文数字的咨询费,请世界最大的咨询公司出主意,可是那些从美国飞来的高级脑袋除了给我们写了两大本资料外,任何问题也没解决;其实他们也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不是互联网里的虫,我作为公司总经理当时连发电邮都不会。

  可是商场是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游戏。当时许多如雷贯耳的经济专家都说:互联网技术会创造一个全新的经济,谁跟不上,谁就会被淘汰。想想看,谁不害怕呀?于是,我们也拼命想找一家美国技术公司“结婚”。经过投资银行的介绍,美国一家大公司的副总裁来香港,期间可以跟我们谈谈。

  可是时间约到早上8点,这在香港是非常罕见的商务会谈时间。我当时有点纳闷:看来互联网的人就是不一样!第二天早上,7点50赶到人家香港分公司,一进接待室我差点晕了,原来在我们前面已有两批人,一批人正在会议室里同那个副总裁谈着,另一批人还在会议室里等着。8点45分,轮到我们,30分钟谈完,结果不用说了。

  2000年初正当我被互联网搞得晕头向时,一个朋友找到我,他与一个美国基金创办了一个互联网公司,在香港买了一个上市公司的壳,市值一下子升到200亿。他请我加盟。我说:我可不懂互联网。他说:你只要懂上市公司运作就行。

  于是,他开出了我不可拒绝的条件——3亿元的公司股票,外加7位数的年薪。做着亿万富翁的美梦,我在新公司上班了。可是上班的第一个天,互联网泡沫破了,第一个月我的3亿元变成2亿元,第二个月变成了1亿元,第三个月……我的股票变成3000万,而且有行无市了。

  5 08年中国股市:“基金经理都是骗子”

  互联网泡沫灭了。中国雄起了,进入21世纪后,雄起得不得了。中国眼之间成了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国、世界第三大经济发展国。2007年中国这头昏睡的狮子,终于彻底醒了。

  深圳的楼市开始超过香港的新界,上海北京的写字楼也开始赶上纽约,开户炒股的人到了1亿。于是,一下子创造了世界第一大银行、第一大石油公司、第一大房地产公司、第一大保险公司……这一年全世界500强排名乱了,因为那些老牌500强纷纷被突然变大的中国公司挤出去了。

  中国商人在世界上开始扬眉吐气了,腰里揣着大把钱,也能想买谁就买谁了。于是,中亚和非洲的油田,拉美的铜矿和铝矿、澳洲的铁矿和煤矿频频被来自中国的买家问价。澳洲有些人小心眼,看中国人要收购澳洲最大矿业公司,竟以会威胁本国民族经济给否决了。

  2007年世界经济的焦点放到了中国,全球的经济天才都在讨论中国股市和楼市,一派说泡沫太大了,另一派说中国正在改写世界经济,潜力远远还没发挥出来。

  可惜世界经济还没改写完,美国那边次贷泡沫又碎了。中国股市进入2008年,少了近三分之一。记得2007年9月我回长春度假,碰到我母亲一位老同事。一个当了一辈子会计的75岁老头,成了中国第一代“基迷”。他把报纸上所有有关基金的报道用剪子剪下来,钉成三本半大书。他把家里所有闲钱都买了基金。

  我问他,现在买股票是不是风险太大?老头说,他买的不是股票,是基金,基金是由金融专业人士管理、抗风险能力最强的综合投资工具。他刚买的qdii是走了银行后门才买到的,现在不到一个月就赚了5%。

  春节后母亲打电话告诉我:老头投到基金的20万元,只剩了10万元,现在有些精神不正常。老伴治病需要钱,他捂着就是不卖,整天到银行管人家要钱。见谁跟谁说:基金经理都是骗子。

  后记

  我是1955年出生的,以上是我活到现在亲身经历的经济泡沫。其实,所有学经济的人都知道人类历史上这样的泡沫比比皆是,比如:19世纪英国的南海金矿泡沫、荷兰的郁金香股票泡沫,20世纪初的美国铁路泡沫、造船泡沫、杠杆并购和垃圾债券泡沫……

  让我奇怪的是:人类怎么一点都没有学聪明?尽管每一次泡沫都有过去的影子,可是人类还是一次次重蹈覆辙。诺贝尔经济学奖快有一个世纪了,那么多聪明过人的脑袋得了这个奖;卫星在万里的星空中,能算出你把钥匙藏在家门口的第几块砖头下;人类也能把羊变成人,怎么人类就是不能避免这些如此相似的泡沫?

  今年我正好六十岁,我相信我找到了——人类在科学上能传承和积累,因此,人能把人送到月亮上;但人类在智慧上不能传承和积累。

  我认为“以史为诫”和“读史明志”对人类不灵,人类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就像公元前欧洲种族之间的屠杀在二战犹太人的集中营依然上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反右”和“文革”中变本加厉一样,经济不论发生过多少次泡沫,泡沫还会再发生。

  因为人类就是人,人类就是由每一代的你和我组成的。尽管我们的父母都会告诫我们,不要玩火,火会烫手!可是有哪个人没有被火烫过?!人只有被烫过,才成熟;人成熟了,就是离开舞台的时候了;舞台永远是新一代人玩火的地方;每一代人只能从自己的经历中长大;每一代人都要创造自己的泡沫和体验它的破碎。

  这就是黑格尔说的:历史能给我们提供的惟一借鉴,就是我们从历史不能得到任何借鉴。

  有人可能说:经济泡沫中损失的是不太懂经济的大众,经济领域的专业精英——经济学家、银行家、基金经理……他们应该能比一般人更早知道泡沫的,从而更多地避免损失。

  可是大量统计研究证明:这些精英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在预测泡沫的水平上一点也不比老百姓强,因为他们在股市中的平均收益同股民大众一样,他们比普通股民惟一多赚的只是手续费。

  难怪诚实的格林斯潘说:“泡沫是很难确定的,除非它破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16-8-22 22:50:37 | 只看该作者
阿根廷经济危机引发连锁反应
2016年07月18日 19:54|浏览630中金网手机客户端|
摘要:新新华社海外分社报道,因阿根廷经济资源依赖严重,从而引发了连锁反应。资料显示,阿根廷是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南美第二大经济体。阿根廷对外出口三分之二与农业有关,农业创汇占外汇来源的一半左右。
  中金网07月18日讯,新新华社海外分社报道,因阿根廷经济资源依赖严重,从而引发了连锁反应。资料显示,阿根廷是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南美第二大经济体。阿根廷对外出口三分之二与农业有关,农业创汇占外汇来源的一半左右。
阿根廷经济
  曾经的大宗商品黄金期对阿根廷经济造成两方面影响:一是价格红利极大改善政府财政收支,为阿根廷顺利走出2001年金融危机并重拾增长创造了条件,同时农业出口带动进口和消费,使2003年至2009年经济平均增速超过8%;另一方面,出口繁荣导致本币升值压力加大,工业部门出口竞争力和对国民经济贡献度下降,经济对初级产品出口的依赖明显增强。
  罗萨里奥,阿根 廷第三大城市,农业出口产业核心区,以该市为中心画个半径300公里的圆,将覆盖阿根廷全国50%的农业产量。去年,阿根廷全国80.9%的大豆从这里出口。
  罗萨里奥是阿根廷“大豆财富效应”的缩影。繁荣期民众收入和福利水平不断提升,贫困率大幅下降,地区经济在消费拉动下快速增长。与此同时风险也在累积,政府财政赤字不断攀升,房地产市场泡沫化严重,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工业部门资本货物进口及水电运输成本不断攀升,生产率却因常年投资不足有所下降,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农业出口和消费。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需持续下降,大宗商品价格自2011年以来步入下行通道,阿根廷出口收入锐减,经济由繁荣期转入下行调整期。
  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首席研究员胡里奥·卡尔萨达对记者说:“我们的产量超过5300万吨,过去一年每吨大豆价格下降了近150美元,意味着出口收入比过去少了近80亿美元。”
  农业出口收入锐减对国民经济引发连锁反应。国家财政收入难以为继,为维持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水平,政府通过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提振消费,同时开动央行印钞机补贴中央财政,导致赤字和通胀问题日益严峻,过去三年平均通胀水平都在30%左右。去年又逢大选,政治因素使得执政党扩大公共开支,政府财政赤字居高不下,通胀问题进一步恶化。
  在此背景下,外资撤离,央行外汇储备跌破警戒线。政府为稳定储备和汇率,防止资本外逃,从2011年开始对进口和外汇进行管制。严格的管制措施对业已虚弱的工业部门造成严重打击。一方面,阿根廷工业生产用中间品和资本货物严重依赖进口,工业生产一度出现20个月连续下滑局面;另一方面,外汇管制导致汇率严重高估,工业部门竞争力被严重削弱。据统计,去年阿根廷工业部门的国际贸易逆差高达320亿美元。
  罗萨里奥希奥尔希农用机械公司创立于1958年,其生产的播种机畅销南美多个国家。这个家族企业的继承人奥斯瓦尔多·希奥尔希坦言:“过去两年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
  他认为,外部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去年播种机出口量下降了30%。外汇和进口管制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性投资,政府高估汇率使得他的农机出口价格难以同巴西同类厂商竞争。
  作为阿根廷工业支柱的汽车业也面临类似处境。汽车出口占阿根廷工业制造业出口的近80%,近一半出口邻国巴西。巴西经济衰退导致阿根廷汽车工业持续下滑,去年最为严重,产量同比减少12%,出口量减少了31.3%。汽车出口大幅减少让增长乏力的阿根廷经济雪上加霜。
  对于当前阿根廷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阿根廷战略规划研究所所长豪尔赫·卡斯特罗用三个“过度集中”概括:经济地理过度集中,经济结构过度集中,出口对象过度集中。这导致在面对外部波动,如巴西经济下滑或中部产区遭遇大规模自然灾害等风险时容易出现大的经济波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16-8-22 22:54:12 | 只看该作者
经济危机中的法国工业喜忧参半
2013年01月14日 13: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推荐朋友][打印本稿][字号 大 中 小]
    2008年经济危机导致法国汽车业、炼油业、纺织业以及造纸业急剧衰落。相反,食品加工业、航天航空业和制药业却获得了持续而稳定的增长。

    2008年经济危机对法国工业部门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汽车行业。面对经济危机,法国汽车制造业难以从容应对。Insee(法国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所)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法国制造业各个领域面对经济危机出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结果:1、自2000年以来一直处于持续衰退的状态;2、深受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而一蹶不振;3、临危不乱,危机中求生存。

    结果令人满意

    在Insee调查的所有14个工业部门中,食品加工业、制药业、航天航空业以及机器修理和安装服务业的结果最为乐观。Insee调查表明:2011年,这四个工业部门的年产量超过2007年的水平或者与2007年持平。那么,原因何在呢?

    尽管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但是食品加工业的需求却有增无减,因为无论如何食品消费相对来说缺乏弹性。由此可见,食品制造业在法国工业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该行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在法国制造业中占20%。

    同样,制药业也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因为药品不仅在国内需求稳定,而且出口量大。Insee的调查显示:自2002年以来,制药业便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然而,制药业虽然发展良好,但是行业内部却经常重组。据Trendeo(法国调查机构)统计,2012年法国制药业裁减员工共计2,200人,自2009年以来该行业已经裁员近10,000人。

    此外,航天航空业作为法国最具特色的工业部门是其十分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该工业部门的增长率一直维持在3%左右。据Trendeo统计,2012年航天航空业新创造的工作岗位高达1,800个。“所有发生的这一切都无一例外证明:由众多着眼于国际市场的出口型企业组成,且国内市场庞大的航天航空业并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Insee强调指出。

    经济危机中勉强求生

    冶金业以及机床、塑料和橡胶生产业等其他工业部门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举步维艰。自2007年以来,这些工业部门的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每年下降2.4%至2.8%)。不过,ArcelorMittal等诸多企业经过不断调整和改革而最终免受经济危机的冲击。以上这些行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在法国制造业中占30%。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纸业、电子业以及电气设备制造业。Insee表示,这些行业自2000年初开始便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尤其表现在对外贸易大幅度减少。2008年经济危机使情况更加恶化。不过鉴于国内消费市场具有一定的需求量,电气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工业并没有遭受重创,但仍难以抵抗下降的趋势。

    相关链接:空客(Airbus)为中小型企业Duqueine带来发展良机

    Duqueine接到欧洲空中客车公司(Airbus)A350价值超过1亿欧元的订单。

    因获得空客未来长航线飞机A350的订单,Duqueine的局势大为改观。作为航空航天零部件以及体育运动设备的制造商,Duqueine于2009年获得了一份长达10年、价值超过1亿欧元的订单,即为空客提供飞机零部件。Duqueine因而在零部件生产自动化方面获利颇多。

    2009年至2012年期间,家族企业Duqueine的营业额几乎翻一番,达到5,800万欧元,公司现有720名员工。Duqueine总裁Gilles Duqueine自2007年同意 Ace Management成为公司股东时起,便已经预料到公司会取得今日的成功。

    中小型企业Duqueine现已投入上千万欧元用于建设Duqueine Atlantique工厂,这些工厂分别位于南特(Nantes)附近、罗马尼亚以及Massieux。另外,一所占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工厂刚刚于Civrieux附近落成。Duqueine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会是北美洲。2013年底一家新工厂将会于墨西哥落成。

    译自:2013年01月07日【法国】www.lesechos.fr 编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柳一辰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16-8-22 22:57:03 | 只看该作者
高昂房价下的人口危机 韩国人连结婚都不愿意

正文财经网微评论(0人评论)
本文来源于华尔街见闻 2016-08-22 15:56:15 我要评论(0)
打印| 字号:
文 / 张家伟

高昂的房价令韩国人口危机进一步加剧,在新生儿出生率下滑的同时,新婚人数也不断走低。

韩国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韩国结婚人数以及新生儿出生数量双双跌至2000年有统计数据以来最低水平。

1

(上图来自彭博)

彭博报道称,韩国为刺激经济增长执行的低利率政策,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繁荣,但是高房价也让很多人被挡在房地产市场门外。不少韩国人称,他们结不起婚,也生不起娃,房价正是最大的原因。

过去十年来,韩国已经投入了80万亿韩元(720亿美元)用于扭转人口出生率下滑的窘境。韩国总理黄教安本月曾表示,这个问题已经让韩国面临着危机,将对长期经济增长构成威胁。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在对9-24岁的人群进行调查后,韩国政府发现,只有45.6%的女性认为婚姻是一生中应该做的事。比男性62.9%的比例要低得多。总体来看,韩国女子一生将平均生下1.187个孩子,这一数据位列全球倒数第五。

布鲁金斯学会在报告中表示:“2014年的韩国国家立法机关进行的研究发现,如果生育率维持在每名女性1.19名孩子的比例下,韩国人将在2750年面临自然灭绝。这基于朝鲜不与韩国统一以及没有大量移民涌入韩国的假设下。”

除了房价之外,年轻群体的高失业率也是他们结不起婚生不起娃的一大因素。据彭博,15-29岁韩国年轻人的失业率高达9.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Korea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员Yoo Jin Sung称,此前韩国的政策主要着力于让已婚女士生育更多孩子,但是更为本质的问题是,没有工作的年轻人甚至都无法结婚。

与此同时,韩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联合国今年最新统计数据预计,到2050年,在韩国、日本、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这六国中,60岁以上老人占国内人口的40%以上。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疲弱和债务高企的问题还未解决,人口迅速老龄化给经济、尤其是国家福利系统增加了负担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16-8-22 22:58:54 | 只看该作者
1980~1982年全球经济危机简介
http://2010.qq.com  2009年06月23日13:29   腾讯世博    我要评论(0)
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最突出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是1973~1975年的危机和1980~1982年的危机,这两次危机都是在“停滞膨胀” 的背景下发生的。80年代初的危机更具有新的特色,这是一次同期性的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危机的时间非常接近。1979年7月英国首先爆发危机,加拿大于同年10月工业生产出现下降,美国于1980年 2月陷入危机,其他国家在1980年爆发危机的有比利时(2月)、日本(3月)、联邦德国(4月)、荷兰(4月)、法国(5月)、意大利(5月)、爱尔兰(6月)。各国于1982年底开始走出危机,危机持续3年左右,是战后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由于英国、加拿大于1979年就陷入了危机,所以有人称之为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但在 7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有5个国家:即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是1980年爆发危机的,并且美国起主导作用。所以一般仍称之为 1980~1982年的经济危机。

最值得注意的,是1980~1982年的危机有很大的曲折性,这是资本主义危机史上所罕见的。在同一次危机中,有些国家出现下降—回升—再下降的W型,即3年内发生两次下降,如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和日本;有的国家,如法国和意大利,则发生数度下降,呈现锯齿型。以美国为例,从1980年2月开始,工业生产连续下降了6个月,从1980年8月起,工业生产又逐渐回升,到1981年7月已超过1980年1 月的水平;但从1981年8月起,美国的工业生产又急转直下,到1982年11月,明显地超过了1980年第一次下降的幅度。8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的发展过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曲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结果,或者说是采取反周期措施的结果,这种干预使危机的发展受到阻挠,但经过几个回合的搏斗,危机终于按照自己的规律继续展开。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16-8-22 23:00:31 | 只看该作者
史海回眸 回忆世界历史上的六次经济危机(组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9-18  发表评论>>
六次经济危机,给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第七次危机再次袭来了吗?

经济危机
1637年郁金香狂热

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一个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

经济危机
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 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经济危机
1837年恐慌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等。

经济危机
1907年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首先是新闻舆论导向开始大量出现宣传新金融理念的文章。当时有一篇保罗的文章,题目是“我们银行系统的缺点和需要”,从此保罗成为美国倡导中央银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

此后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纽约商会宣称:“除非我们拥有一个足以控制信用资源的中央银行,否则我们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而且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
1929年大崩溃

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

经济危机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因为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造就了华尔街的大崩溃。这便是“黑色星期一”。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20%,无数的人陷入了痛苦。(网易历史)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16-8-22 23:02:32 | 只看该作者
金融危机十大祸首:美国人寅吃卯粮是危机产生基点
2008年10月30日 10:33国际先驱导报【大 中 小】 【打印】
美国人寅吃卯粮的消费习惯被视为金融危机产生的基点

当人们正在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忧心忡忡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帮大家揪出了导致经济危机的元凶。该网站近日刊登了题为《金融危机罪魁祸首》的文章,点评人则是CNN著名的新闻主播安德森·库珀。

纵观安德森·库珀对“罪魁祸首”们的点评,基本上可概括为领取高薪、胡作非为、纵情市场、死不认错几点。出人意料的是,被列为十大罪魁之首的竟然是YOU——普通的美国消费者。的确,美国人寅吃卯粮的消费习惯已被视为金融危机产生的基点。

第十位 乔·卡萨诺

此人是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的前CEO,是一位出生在布鲁克林、精明强干的交易员。卡萨诺年收入高达2.8亿美元,在伦敦管理业务时,住在豪华的联排别墅里。1998年,由卡萨诺统领的AIG金融产品公司(AIGFP)开始参与所谓的“小酒馆交易”,现在证明,它在此后几年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了大破坏。今年3月1日,AIG公布其史上最大亏损业绩的报告。随后,负责金融产品部门和信贷交易业务的卡萨诺以其导致公司110亿美元的损失遭人抨击,同意离开AIG。

第九位 理查德·福尔德

10月6日,前雷曼兄弟主席福尔德系着蓝花领带出现在华盛顿众议院会议厅里,看上去气宇轩昂。其实,此时他正因为雷曼申请破产饱受公众抨击。福尔德大半生供职雷曼,从实习生做起,1993年当上雷曼CEO,用14年把这家华尔街银行发展为有2.8万名员工的全球银行,业务范围也从固定收益投资拓展到债款抵押债券等。8年来从雷曼卷走了4.848亿美元收入的他被指领导公司走向过度借贷之路。但其坚称自己决策没有失误,雷曼兄弟破产只是政府不拯救的行为导致。

第八位 克里斯托弗·考克斯

今年5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宣布,SEC已通过要求美国公司最早于明年之前以“互动数据”模式准备财务报告的新规。令考克斯始料不及的是,这项被他视为“令未来充满光明”的规定使他备受诟病。外界认为,监管不力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而非他所指出的计算机系统的错误。

第七位 菲利普·格拉姆

这位前美国参议员在1995年至2000年间任美国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的主席。在此期间,他努力促使美国通过了银行放松管制的法律,包括1999年著名的Gramm-Leach-Bliley法案,该法案取消了经济大萧条时期分隔银行、保险和投资活动的法律。很多人认为正是该法案使得贪婪的华尔街金融机构可以肆无忌惮的转嫁风险,躲过监督和问责,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虽然拒不认错,甚至认为美国经济没有问题,但格拉姆仍在重压下辞去了麦凯恩的总统竞选最高经济顾问之职。

第六位 艾伦·格林斯潘

鼎鼎大名的格林斯潘是美国第十三任(前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虽然次贷危机是在他卸任以后才爆发的,但很多人指出,美国今天严重的经济问题,早在2000年高科技股泡沫破裂就埋下隐患。格林斯潘抗拒对金融市场监管、连续28次降低利息,放纵美国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票券业务和房地产上毫无止境的疯狂贷款,助涨了房市泡沫化,最后房市崩溃拖垮了信贷市场。虽然他承认自己有“部分的错误”,但依然把金融危机的账算到计算机的失误上。

第五位 伊恩·麦卡锡

美国第六大房屋开发商比择房屋公司主要修建和经营低价房产,而在这个市场中,次级贷款业务最为盛行。早在2006年8月,公司的财季盈余就逊色于上年同期。去年底,该公司抵押贷款发起业务部门被查出有财会违规行为,又受到房地产市场大幅回落的严重冲击。该公司在次贷危机时违约比例高达68%,是危机的重要导火索。这一切,身为公司CEO的伊恩·麦卡锡难逃其咎。谁叫他对员工监管不力!

第四位 安吉洛·莫兹罗

这位全美最大房贷业者全美金融公司的创办人兼CEO拥有“按揭贷款大师”的美誉。不过,在公司因次贷损失惨重时,他依然财源广进。10月16日,美国证交会启动了对他的非正式调查。据称,在金融危机即将到来时,他意识到股价将大跌,减少了他持有的全美金融公司股票。此举被认为是“在大量投资者因全美金融公司股价暴跌蒙受巨额损失之时背弃了投资者”。

第三位 詹姆斯·凯恩

此君为全美第5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前CEO,同时也是华尔街首位持有本公司股票和期权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CEO。贝尔斯登是美国债券市场上最大的承销商和金融衍生品发行商。其中,房贷抵押证券的发行使其陷入次贷危机,去年第四季度损失额就达到8.54亿美元,盈利大跌68%。由于领取高薪却无所作为,凯恩不得不辞去CEO一职。最后,贝尔斯登多方寻求注资未果,被贱价卖给了摩根大通。

第二位 富兰克林·雷恩斯

在次贷危机爆发前,人们一直相信,美国抵押融资业的巨头房利美有美国政府的支持,其债券风险很低。而该公司前CEO雷恩斯曾大言不惭地说:“我们相当于住房供给领域里的联邦储备委员会”。不过,有一天,人们的信仰破灭了。当“两房危机”(房利美、房地美)爆发时,原本局限于次级抵押贷款领域的信贷危机,已经发展为危及美国整个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以及整个房地产金融领域的危机,随后又成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悲哀的是,人们发觉,有一个人在6年任职期领取薪酬总计超过90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他实现了利润目标。而这一目标如何实现?虚报!自2001年以来,房利美虚报了估计为90亿美元的利润,相当于公司同期全部盈利的40%。此人便是已经一走了之的雷恩斯。

第一位 你

如果身为一位消费者,你奉行及时行乐,对消费的贷款失去节制,给个人和家庭带来高负债率,导致整个国家储蓄率过低——美国联储局今年4月份公布的资料,美国的信用卡欠账已经高达9517亿美元。那么,你不是金融危机的受害者,而是首要的元凶。(于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16-8-22 23:04:03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世纪以来两次重大金融危机的研究与思考
——基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视角
2012年10月30日 10:40 来源:《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2年第9期 作者:李飞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一、引言

  目前,关于金融危机的定义基本上倾向于金融危机是一种异常的经济现象,又称为金融风暴,是指当一个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商业破产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等)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时,就发生了金融危机。正常的经济运行是建立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协调、互相调整的基础上,如果两者矛盾扩大难以相互适应,那么就会产生经济危机(成思危,2003)。金融危机则是经济危机过程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运行领域矛盾难以解决而造成的虚拟经济领域的非正常现象。自1929年世界性金融危机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又爆发了多次金融危机,其中,在2008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并延伸为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这场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最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尤其是造成了全球经济整体下滑、陷入困局和复苏艰难。因而,本文拟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角度,对两次金融危机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获得有益的教训与启示。

  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关系的理论概述

  实体经济是指生产制造产品与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具体包含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与生产活动直接相连,涉及行业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商贸服务业等。而虚拟经济又叫货币经济,与生产活动无直接联系,但通过调整生产过程的资金资源进而影响生产活动的经济过程。虚拟经济是随着货币资本从生产资本分离后产生的以资本运行为核心的经济活动,也是与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有关的经济活动(成思危,2003)。而建立在借贷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基础上的虚拟资本,本身并没有价值,是通过“独特的运动”(马克思,1867),产生利润,是收入的资本化。

  (一)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与资产证券化的产物(逢锦聚等,2007),还本付息(或收益性)是其存在的前提,或者说安全性、收益性、获利性的匹配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决定虚拟经济发展水平。实体经济是本,也是源。如果片面发展虚拟经济,那么虚拟经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虚拟经济影响着实体经济发展。

  发展虚拟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并通过资金资源配置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金是生产流通活动的血液与核心,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生产领域获得资金的难易程度及其成本,因而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融通支持。在消费领域,虚拟经济通过消费信用的方式促进消费。因此,虚拟经济适应而不是脱离于实体经济,两者协调发展时将促进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作为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之对立统一两方面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如果两者发展相背离、相矛盾时,由于虚拟经济依赖信用具有独立于实体经济的特性,如果由于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的过度扩张,不仅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更严重的是当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过度背离,造成信用链条的断裂,引发泡沫经济,造成虚假繁荣,放大负面效应,使整体经济陷入严重的恶性循环,结果就可能发展为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

  三、对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一)两次金融危机的背景分析。

  20世纪30年代金融危机发生于经济全球化前期,各经济体联系并不紧密,发达国家是资本输出国,而发展中国家主要处于原料产地及销售市场地位。因而国家之间主要依赖实体经济纽带联系,整个世界的经济虚拟化程度不高,金融市场主要是一些传统金融产品,如债券、股票等。据测算虚拟经济占实体经济的比重在50%左右,因而虚拟经济未超脱实体经济发展。从实体经济角度看,社会化大生产程度提高,社会生产各环节有序进行,在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早期国际货币体系,各国货币采取与黄金直接或间接挂钩,黄金充当国际清算最后支付手段。

  本次金融危机发生于资本虚拟程度很高,各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密和复杂,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异常频繁,虚拟经济完全超越了实体经济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在欧美等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脱离了实体经济约束,虚拟经济的交易规模远远超出了实体经济的交易规模,使得前者严重偏离了后者的发展,这是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所在。进入本世纪以来,全球金融衍生品以年均30%以上速度增长,远远高于世界总体经济增长2%~3%的速度。2000年全球虚拟经济总规模为160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95万亿美元),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30万亿美元(以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计算,下同)。到发生金融危机的2008年,全球虚拟经济总规模中,不包括股票、债券,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总额就达到了680万亿美元,为当年全球实体经济50万亿美元的13倍之多。从货币体系看,此次危机发生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牙买加体系缺陷日益凸显,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尚待建立完善,美元仍然是当今国际储备和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各国普遍采用钉住汇率制,各种主要货币之间比率是浮动的,资本在国际间流动是自由的,经济贸易全球化、世界金融体系是一个不受约束的美元所主导的体系。

  (二)两次危机的发生机理分析。

  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是由生产过剩引起的。也就是实体经济本身产生的危机,最后传导到了虚拟经济领域。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总供给远远超过了真实的社会需求,因而产生了经济危机。当消费不足时,大量过剩产品只能被销毁。其根本原因正如当时西方主流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认为,是因为总需求不足,由投资机会减少和投资需求及消费需求下降引起的。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大萧条”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此次危机发生机理更为复杂,但是从总体上而言发生在虚拟经济领域。社会信用的膨胀助推了虚拟经济发展,美国此次金融危机是源于其长期鼓励过度消费,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支持资本市场繁荣、金融创新与衍生工具的发展,政府金融机构监管不力,使得美国金融衍生市场过度繁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极大脱离,由房市走弱、市场流动性紧缩导致的次贷危机正是触发这一危机的引信,逐步发展为欧美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加之美国由于主导世界货币体系,因而可以以国家的名义举借外债,转化掉了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靠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低廉劳动力生产产品出口赚取的外汇储备,国家债务存在也只是名义上而非实际债务。同时,通过不停地开动机器印制美元,实行贬值政策,又基本上洗掉了这些处于产业链微笑曲线低端国家所赚有的微薄利润。因此,美国正是依赖美元资本的全球控制力,依赖不断印制毫无价值的纸币美元来换取其他国家的实际货物与服务,掠夺控制了全球实体财富。而欧洲尽管也举借大量的政府债务,但由于不能主导世界货币体系,债务转化机制不够,只能通过国内消化,因而造成世界性的难题——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实际上欧债危机是政府干预经济下社会矛盾在虚拟经济领域的直接体现。

  从两次金融危机产生机理来看,多层次的审视下,两次危机均由于社会生产矛盾而引发,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的固有矛盾,这种矛盾在前次金融危机中是通过市场传导到虚拟经济领域,并首先在实体经济领域造成危机,而危机又加重了这种矛盾。后次金融危机中是通过政府干预,即刺激消费的手段下,传导到虚拟经济领域,并首先在虚拟经济领域爆发,然后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两次危机的政策分析。

  两次金融危机某种程度上都是宏观经济政策失当监管不力的结果和在危机爆发后都采取了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1929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后,美国长期实行的亚当·斯密传统自由放任政策,由政府充当“守夜人”,是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使得过分的投机引发了危机,危机爆发后的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推行了罗斯福新政,其主要内容:一是以整顿联邦信用为基础,整顿金融秩序,出台了“格拉斯一斯蒂尔法案”等一系列新的银行法案,实行了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相分离和银行业、证券业分业经营,逐步克服银行业危机。二是救济穷人,大搞公共工程,恢复购买力,拉动经济增长。三是出台“全国工业复兴法”,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工业与农业政策等。20世纪30年代金融危机导致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诞生并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

  同样,此次金融危机也爆发于美国长期推行的经济自由主义政策,放任市场力量,尤其对金融市场监管不力,导致了金融衍生品的层出不穷,危及整个金融行业再蔓延开导致危机,此次危机充分揭示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现行经济发展模式和制度上的缺陷。危机爆发后,美国及西方国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济措施,实行了国家干预。一是国有化,对问题企业申请破产保护实行国家控股。二是注资,美国政府联手各国央行向市场频频注资,对金融机构注入资本金、注入流动性;在欧元区,对债务危机严重国进行援助以避免国家破产。三是改革内部经济治理结构,在欧元区,通过危机认识到不仅要统一货币,更为重要的是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一致。从上述两次危机的政策措施来看,其共同点都是通过政府干预,发展实体经济,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复苏。

  四、两次金融危机比较分析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要正确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关系,加强金融创新监管和风险防范。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产生的基础。虚拟经济具有明显反作用,当其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时,就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否则,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发展过度膨胀时,实体产业空洞化,严重时会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甚至危机。因此,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并根据实体经济状况发展虚拟经济,使二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而不能相互脱节。现代市场经济中,在借贷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基础上产生的虚拟资本及虚拟经济,也是金融创新的结果,金融创新不仅包括金融产品创新,还包括金融体系、秩序和制度创新,金融创新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任何创新有风险一样,金融创新也会有风险,而且更具危险性。因此,我们在推进金融创新时,要加强金融创新监管和风险防范,宏观调控重点不仅要关注CPI、PPI指标,关注实体经济,同时要放在虚拟经济上,关注资产价格变化、稳定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保障金融安全。

  (二)要正确处理好金融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的联系加强,开放成为世界潮流,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置身于世界金融体系之外。但是,世界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充满风险,别国发生的金融危机有可能通过开放途径传导到国内,从虚拟经济传导到实体经济,国际投机资本也有可能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国内金融危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开放中处于不利地位,如同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中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一样,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也应更为谨慎,一定要增强金融发展的独立自主意识,切实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把金融开放与金融自主结合起来,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应与国内市场发展程度和政府的监管能力相匹配。等国内实体经济做实了,市场监管到位了,也就是金融市场全面开放之时。同样,尽管将人民币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性主要储备货币,是人民币未来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战略目标,但必须与我国整体国力、国际地位与作用发挥、国际竞争力相适应,人民币国际化也必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要正确处理好外汇储备与境外投资的关系,实现外汇投资资产多元化。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与支付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表现国民财富多少的重要标志,也是平衡本国货币汇率、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工具。我国目前高达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成为了中国经济与金融稳定的最大保障。要按照“安全、流动、增值”原则,积极探索解决外汇储备过剩、实现外汇储备保值的途径与办法。一是适度降低我国的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国债比例,逐步扩大对欧元区核心国家或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国债持有份额,实现对外债券投资多元化。同时,虽然作为外国国债投资品种收益稳定、风险较低,但是资本回报偏低,要逐步降低投资比例。二是加大对石油、黄金、有色金属等能源资源矿产品的境外投资力度,增加战略性物资储备,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资源安全和经济安全。三是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欧美诸多国家正在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修缮年久失修的机场、公路桥梁,修建高速铁路等。为此,我国政府应加强与欧美国家政府的谈判,商定将持有的到期美国国债或欧洲政府债券等流动性资产,转化为对基础设施等固定性资产投资。四是扩大实体经济投资。对于饱受金融危机影响、失业率一直高企不下的欧美来说,投资设立制造业企业,振兴本土制造业,扩大就业,迫在眉睫。因此,我国政府与企业应加强在先进制造、生物技术、通讯设备、新能源等欧美优势产业领域的并购投资,共享、吸收、借鉴国外公司在技术、管理、品牌、渠道方面的优势,逐步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一流跨国企业,提高国家整体经济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的全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成思危.《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管理技术与方法.2003(1).

  [2]何秉孟.《美国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中国社会科学.2010(2).

  [3]陈华.《美国金融危机传导过程、机制与路径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2).

  [4]谢平,邹传伟.《金融危机后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综述》.金融研究.2010(2).

  [5]马克思.《资本论》(节选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6.

  [6]逢锦聚等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作者单位: 财政部科研所研究生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16-8-22 23:05:00 | 只看该作者
西方不亮东方亮:2001经济危机和中国的对策
新华网 2001.04.09 14:29:04
      2001年将会是全球经济衰退年。这一预测看来会一语成忏。

      这一波的经济衰退起自美国。自2000年3月美国纳斯达克一举冲到5000多点的高 位后,美国的科技股市场就一路下跌,至本星期整个科技股市场已经在一年内跌了超过 3000点,跌幅超过60%。是历史上最厉害的一次股灾。本来人们还普遍预测,美国的科 技股可能会在下半年出现回升的势头。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种预测过于乐 观。有人担心,美国科技股会在一两年内都在低点徘徊。股市的衰退已经使得美国人民 的财富缩水4万亿美元。这种现象可能会进一步打击美国人民的消费意愿,从而导致非 科技股市场的普遍衰退。道琼斯指数在本周与纳斯达克同步下跌,预示着人们期待的 “底部”还没有出现。美国股市还有再受重挫的可能。

      与美国的股灾相对应,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都已经风声鹤鸣。日本的日经指 数也跌到了10多年来的最低点。欧洲国家则因为口蹄疫而导致一片混乱。这些问题都不 是一时之间能够解决的。由此看来,尽管才过了三个月,2001年是全球经济的多灾之年 几乎已经是定论。

      全球华人都关心的是:中国经济会不会受影响,以及中国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本 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笔者认为,2001年经济危机对中国是有弊有利。总起来 看,可能是利大于弊。如果能够抓住机会进行一些调整,不但可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 展,同时也可以帮助世界经济走上健康的轨道。中国可以在克服世界经济经济危机这个 问题上发挥积极性的作用。

一,外贸影响的局限

      中国过去20年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外贸易不断增加,占全球贸易份额也逐年 提升。对外经济活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量也越来越大。因此表面上看起来,中国的经 济对外依赖性也越来越大。从理论上来说,全球经济的放缓对中国的外贸增长会有消极 影响。问题是,这样的影响有多大?

      从中国的官方预测数字看,中国今年的外贸增长速度会放缓。这方面要考虑到多 个因素。去年的外贸增长幅度太大,是一个主要因素。1998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但是 中国政府明智地顶住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采用增加出口退税,调整出口产品种类等措 施拉动外贸的增长。在2000年亚洲经济复苏,美国经济增长强劲的配合下,中国的外贸 总额大幅提升。但是,要长期维持30%以上的提升幅度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去年的基 础上今年的增幅放慢也是正常的现象。

      从中国的外贸性质来看,目前的经济衰退,特别是美国的经济危机暂时还没有对 中国的贸易产生太大的冲击。从统计数字看,美国的科技股市陷入熊市,但是美国的消 费者还没有出现严重的信心危机,物价也没有出现大幅衰退的迹象,美国民众的消费能 力也没有大幅衰退。而中国对美国的商品输出是以传统型的产品和大众消费品为主。美 国民众对中国消费品的需求还是强劲,因此中国对美贸易应该暂时还没有受到科技股衰 退的太大影响。只有当美国的民众消费水平大幅下降,购买力低落这种深度经济危机的 情况下,中国的对美贸易才会受较大的影响。但是,预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将会采取 降息政策来刺激美国的经济。

      从另一个方面看,外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也不可高估。海外有些人士为了唱衰 中国,故意夸大外贸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企图引起人们对中国今年经济发展能力的 怀疑。比如有的报道文章说,“中国去年经济的增长完全靠外贸的拉动。”言下之意 是,今年外贸增幅降低可能就无法拉动经济了。这种看法不符合事实。因为,中国去年 的经济能够获得超过8%的成长,主要是靠内需的促动。而根据中国国内人民生活和经济 发展水平来看,中国的内需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尽管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前景 仍然会看好。

二,美国科技股灾仍未结束

      看好中国的原因是由于困扰发达国家经济的问题在中国却不存在。这就要对2001 年经济危机的性质和特征做一个仔细的分析。

      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对2001年经济危 机的分析重点就在美国。大家都知道,美国的危机是由科技股泡沫破灭而引起的。所谓 的科技股泡沫就是说,投资人看好科技股的成长前景,而竞相购买科技型股票,导致这 些股票的本益比过高。如此一来,股市就必然会面临“调整”或“修正”的过程。泡沫 一破,股票市值就会大幅下降。股票价值就会回到合理的位置。股票升的越高,跌幅就 越大。中国有句名言,叫“爬得越高,跌得越重”。这句话在股票市场也很合适。

     但是,笔者认为,美国科技业面临的不仅仅是泡沫化(股值过高)的问题,而是一 种深层次的产业战略和结构矛盾问题。如果仅仅是因为股值过高,那么在拉回修整以 后,就会重新出现回升趋势。但是,从目前的美国科技股市场重挫幅度之深,而且仍然 没有止跌回升迹象来看,这已经不是股值高低的问题了。事实上,早就有人在喊美国科 技股已经够低了,可以进场捞便宜了。但是,也有人指出,尽管美国科技股已经平均跌 幅达到60%以上,但是目前来看股值仍然太高。这是因为,随着股票的下跌,各公司的 盈利预测也在不断地下调。这就像一只猫在追逐自己的尾巴一样,由于盈利预期不断地 下调,所谓的超低合理价位也就不断地下调。

     所以,目前美国科技股的股价仍然有太多的“肥膘”,还没有到合理的价位。根 据笔者的研究,美国的科技股公司在一两个季度内将会普遍进入负增长的境地(盈利比 去年同期衰退)。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优秀高科技公司的股价都会进入低价位,并在那 里徘徊。所以,人们预测纳斯达克会跌到1500点以下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到底是股市下跌导致投资人失去信心呢,还是投资人对科技股前途失去信心 才导致科技股大灾难的呢?看起来这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样的难题。但是,笔者 认为后者是正确的答案。

三,美国科技股灾难的诱因

     对科技市场前景失去信心才是美国投资人抛售高科技股票的原因。信心的丧失并 不是美国科技竞争力的低落,而是对整个科技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和战略的怀疑和忧虑。 美国科技股灾的出现反映了科技发展的矛盾性和科技市场的脆弱性。中国有句话叫“成 也萧何,败也萧何”。美国科技股的惨跌是由于其本身内在因素造成的。

     美国科技股的暴跌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先来回顾一下美国去年以来导致科 技股暴跌的几个重大事件。 导致美国科技股灾的第一个事件是新经济概念的破灭。自1995年以来,美国以新经济领 头人的角色推动了全球网络股的突飞猛涨。而网络经济的成长也带动了通讯和电子行业 的发展。但是,2000年初,人们发现网络公司在运营和盈利上存在许多缺陷,所谓的纯 网络经济并不成立。于是以网络为主体的新经济概念突然破裂,导致网络股的惨跌。现 在,人们对网络股的翻身已经不再抱太高的期望。美国近年以信息化优势傲视全球,但 是现在这一优势已经失去光彩。

     第二个事件是所谓的千禧虫的问题。在2000年之前几年,美国成功使得全球关注 所谓千禧虫的问题。人们普遍预期2000年的第一天会发生严重的危机。美国的机构也煞 有其事地提出对各国处理千禧虫的进度报告,并宣称一些国家因处理千禧虫进度落后会 发生危机。于是民众纷纷大肆购买物品以备不测。许多电子公司也大量增加了库存,以 为千禧虫的爆发会导致部件的短缺。但是,到了三月份,人们发现所谓的千禧虫只是一 场虚惊。千禧年危机安然度过,但是那大量的库存怎么消化呢?于是,在5月以后,库 存的问题就开始困扰科技业。而新经济的破灭却又使得科技设备的需求减弱。这种内外 夹攻的局面使得投资人竞相逃离市场。

     第三个事件是通讯业的不振问题。自从2000年初以来,美国几个大电话公司如 AT&T,MCI,Sprint等股价就一直下跌。究其原因是传统的长途电话业务收入下降。近 几年来,在通讯科技的研究领域里发生重大的突破,那就是光通讯中的波分多谱(WMDM) 技术的应用。这一技术使得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效率成百倍甚至成千倍地增长,从而大幅 降低了长途电话费用。这就导致长途电话公司收入大幅下降。比如,几年前,从美国打 往中国的费用是每分钟一美元以上,现在人们用电话卡打往中国只要10美分。许多人家 根本就不接通长途电话,而只是使用电话卡。如此一来,长途电话公司的收入也必然大 幅降低。

     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拖累到其他领域内了。本来,在新经济模式跨台后,光纤通 讯还是一个热门。光纤设备制造领域内的领头者还是2000年股市的大明星。但是,现在 人们发现,通讯领域内科技业的前景也是黯淡的,光纤通讯股的股价也高的离谱。所 以,现在就数这些公司的股票跌得厉害了。这种情况是一种连锁反应导致的。而其罪魁 祸首还是科技发展本身。

     首先,高科技的发展使得光纤通讯的效能提高。效能提高就导致费用减少。于是 各公司纷纷降价来吸引顾客使用自己的线路。消费者是省了钱,但是长途电话公司却面 临收入减少的命运。由于长途电话公司以前花费了大量的资金来铺设光纤,现在收入减 少就难以回收过去的成本,也无法再铺设新的光纤线路。由于成本回收困难,新公司要 铺设光纤也面临无法筹集资金的问题。不铺设新线路,又会使得光纤以及相关电子设备 需求的减少。而光纤通讯基础设施放慢改造和新建的步伐又会维持目前的网络通讯因带 宽不足而面临瓶颈的问题,使得网络经济面临更久的低潮。如此一来导致整个通讯行业 的困境。

     这很像中国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名言。高科技发展在打破旧枷锁的同时 也在为自己创造牢笼。

     第四个事件是美国的市场饱和的问题。这在电脑产品上尤为突出。以集成电路为 主要推动力的科技革命在美国最先开始,但是也最先在美国进入衰退。几乎与新经济概 念破灭的同时,美国的电脑市场也进入了饱和状态。美国的电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50% 以上。在这个基础上再提高恐怕会比较难。很多家庭,如以老人组成的家庭,恐怕不会 买电脑。所以,电脑市场增长缓慢就从2000开始困扰美国的电脑产业。在市场受限的情 况下,电脑产品性能的提升已经失去意义。当年Intel新产品如奔腾1和奔腾2都在市场 上引起热潮,但是奔腾3以后的电脑就失去了那种号召力,因为性能再高,对一般民众 来说已经不需要了。所以,电脑行业就遇到了市场饱和以及升级换代意愿不高的双重困 境。

四, 2001年危机的性质

      上面的分析说明,美国高科技股市崩跌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股价过高,泡沫经济的 问题。它的起因是复杂的。它既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千禧虫的问题;也有必然性的因 素,如市场饱和问题;既有人为的成份,如过高估计新经济的威力;也反映了高科技研 究和发展的一种深层次的矛盾,如提升光纤容量而导致费用下降的问题。

      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解决起来就有很大的困难性。如果只是股价过高,那么在短 期回跌后就会出现V形的反弹。但是,由于这次的危机起因复杂,因此人们现在普遍预 测股市会出现U的形状。这也就是说在暴跌后,不会在短期内反弹,而是在底部徘徊相 当一段时间。

      有些人希望美国联储会能够通过大幅度降息的方法来拉升股市。但是这种期望恐 怕是不现实的。香港金管局的任志刚先生最近在《大公报》上发表的题为“别神化了联 储局和格老”的文章中就指出,降息不是万能灵药。指望葛林斯潘能够拯救股市是会失 望的。他指出,“面对目前美国经济不明朗的环境 ,以及金融市场可能进一步下调的 风险 ,这个时候我们要反问 : 以上对联储局的种种要求和期望是否过分 ?从其他地 方的经验证明 ,恐怕我们对联储局期望实在太高了 。”

      依笔者分析,任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美国联储会即使采取降息行动,恐怕也是 难见成效。这是因为目前的危机不是因为资金短缺或消费下降而起。相反,目前的民众 消费意愿仍然是比较高的。所以,联储会面临的是一种两难境地。另外,目前的危机是 由于存货太多,市场饱和,以及缺少发展前景等问题引起。降息恐怕解决不了这些问 题。

      实际上,唯一的办法是找到新概念和新热点,从而提升对科技产品的需求,扩大 科技产品的出路。但是,目前来看,这样的机会还不存在。近年流行的一些新概念缺少 吸引力。如信息家电,要把冰箱,洗衣机都联上互联网。这是商业炒作,没有实际应用 意义。全球卫星通讯因铱星计划的失败而遭受严重搓折。第三代手机通讯看来还要拖几 年(在这方面,美国已经落后于亚洲和欧洲国家)。高清晰度电视也还没有形成热潮。网 络应用的带宽瓶颈短期内也难突破。如此种种,都难以说服投资人向科技股市场投放资 金。

      所以,2001年经济危机除了一些偶然因数外,基本上是由科技发展太快,市场过 于饱和而引起的。解决之道唯有要么放慢科技研究步伐,要么扩大市场。降息有帮助, 但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挑战还是机会?

      中国政府由于采用了正确的对策,使得中国成功地避免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并为稳定亚洲经济做出了贡献。那么中国能不能够成功地度过今年的全球危机呢?答案 应该是肯定的。中国不但可以度过此次危机,而且还可以为世界经济的好转发挥积极性 作用。

      首先,外贸增幅的降低不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太大的影响。中国政府已经考虑到外 贸放缓的可能性,而且过去几年内已经开始重视中国的国内消费市场的经营。由于中国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所以外贸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中国政府把十五计划年增 长率定在7%就是考虑到要留有余地。其实,这是中国多年前想要达到的合理的和理想的 速度。

      其次,今年的危机对中国缩小同发达国家在科研能力上的差距提供了机会。发达 国家由于科技股灾,使得科技企业价值缩水。而且由于前景不明,难以从市场上筹集资 金。因此,他们开发新产品的速度就会放慢,能力也会降低。这就为中国的科技企业迎 头赶上创造良机。比如,中国在集成电路设计上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的 民众对电脑性能提升的要求不再那么迫切,这就会使得企业如Intel和AMD这样的公司放 慢提升电脑运算速度的步伐。而中国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来加快提升自己设计电脑的运 算速度。一慢一快,先进同落后的差距就可以缩小。

      第三, 中国不存在科技市场饱和的问题。中国人口众多,对科技产品的需求潜 力巨大。很多产品如电脑的普及率还很低。因此,当发达国家为市场饱和而伤脑筋时, 中国的企业却在为如何开发产品和如何占领市场而谋划。比如,信息产业在发达国家已 经面临困境,但是在中国未来5年每年至少还会以25%的年增长率成长。所以,发达国家 科技股崩跌应该不会影响到中国的科技领域。相反,中国的科技创新还应该加快。这将 会提高中国科技企业的整体实力。

      第四, 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要把科技创新作为21世纪中国持续发展的主要动 力。因此,对一切能够提升中国科技研发能力,增强科技企业实力的机会都不会放过。 2001年的经济虽然会对中国的外贸带来一些冲击,但是却能够帮助中国缩小同发达国家 在科技研发上的差距。这符合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大战略。从这个意义上说,2001年的 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利要大于弊。中国政府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六, 中国如何抓住机会

      最后,就解决2001年危机的对策提出一些意见:

      首先要加强宣传。中国政府在评论2001年经济形势的时候,要表现出积极性的态 度。通过强调正面因素来稳定人心,稳定国际上对中国的信心。中国政府可以强调几个 问题。
      第一,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对外贸依赖不大。
      第二,外贸增幅的放慢是合理的,意料之中的。
      第三,中国的科技产业不受发达国家科技股市场崩跌的影响。
      第四,中国的科技市场潜力巨大,科技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第五,欢迎各国科技企业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开发中国的市场。
      这样的宣传将会给发达国家那些因市场饱和而走投无路的企业提供一个发展方 向,有利于吸引外国投资。

      其次要密切注意外贸的变化。如果全球经济进一步衰退,甚至达到人民恐慌的程 度,中国的外贸受得影响可能会加深。如果出现进口增,出口降,那时就要采取措施保 护中国的经济秩序。

      另外还要经营好中国的大市场。外贸问题受到外界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不是自 己能够完全掌握。但是,中国的国内市场是可以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的。在全球经济不 明朗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应该重视对自己国内大市场的经营。应该想办法拉动内需。特 别是要研究如何才能促进民间投资。在这方面,本刊在上期提出的“经济大赦”的设想 应该值得仔细研究。必须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

      在目前全球经济秩序混乱的情况下,对加入WTO的进程可能要放慢。在全球经济 衰退时加入WTO在时机上不妥当。最好等到经济恢复稳定的时候才加入。这就像公司上 市,一定要选好时机。

七, 对美国的建议

       对美国方面:由于科技股的崩跌主要是市场饱和因素而导致的,降利率恐怕就 不是正确的解决方法。必须要想方设法来为美国科技产品扩大市场。而中国的人口众多 (中国的市场规模理论上比美国大三倍),而且科技产品覆盖率还很低,因此美国政府应 该努力为美国企业开拓中国的市场。下面是可以采用的几个步骤:

       第一,明确宣布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考虑废除“台湾关系 法”,停止对台军售活动。停止一切不利于中美关系的行动。如此才能够争取中国政府 和13亿中国人民的好感,才会有利于美国企业在中国开拓市场。

      第二, 停止在农业问题上纠缠,尽快地同中国达成加入世贸组织协议。农业对 美国的经济并不重要,目前需要尽快挽救美国的科技企业。这才是美国的命根子。因 此,尽快让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就可以早日为美国高科技企业打开中国的市场,才能够 解决美国的科技市场饱和问题。这样重要的机会不抓住,却在无关紧要的农业等枝节问 题上纠缠,不是舍本逐末么?

      第三,废除一切向中国输出高科技设备的法规。美国的高科技企业需要市场。中 国的市场那么大,却通过一些过时的,毫无意义的禁令来束缚它们。这种做法值得检 讨。中国市场巨大,而且科研水平正在突飞猛进。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如果再被僵化的意 识形态和反华势力的无知而捆绑,失去经营中国市场的机会,那将来无论在生产能力, 市场经营能力上和研发能力上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就不是不可能的了。

结论

      总而言之,2001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是由科技的过快发展和市场饱和引起的。这样 的危机靠降息无法解决。唯一的解决之道是开拓市场。但是,如果危机进一步深化,可 能会迫使各国采用市场保护的政策,这将使得高科技市场更为萎缩。中国市场巨大,科 技产品仍然是供不应求,将来的几年内科技产业仍然会快速发展。可以预见,未来数年 的科技产业前景是“西方不亮东方亮”,中国的科技产业将维持高速发展,并尽一步缩 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中国的发展也必然会增加对科技产品的需求,这就为发达国家 的科技产业提供了走出怪圈的机会。所以,说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希望不为过。

(作者张庆松博士为历史学者,洛杉矶美国华人研究所所长)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4-30 07: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