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波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分享森田理论精华和自己的共鸣--森田理论读书笔记汇总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10-3-24 16:55: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波波 于 20-8-31 16:03 编辑

不过分奢望则心安理得

在困难面前,单用自己的能力或健康条件不知是否能克服困难而困惑时,如缺乏外力的支援或者依靠,则会陷入强烈的不安状态,这是一种“适应不安”。这是神经质症的所谓前驱阶段。

对于具有内向性精神倾向素质的人来说,其对自己身心状态的感觉是较为敏感的,当出现身体不适或者是精神恍惚时,因为其自身“生的欲望”强烈,故就强烈地要求有理想的心身健康状态,认为不应当出现不适等“异常现象”。因此,就会出现在观念上要求自己“必须如此”的理想状态与“就是如此”的现实情况的落差,并且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不适感和内心冲突上,从而越发感觉症状的明显。


故具有内向性精神倾向素质的人在感觉其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下,其担心和关注会使注意力更加集中于不适,病觉也就越发强烈,从而引发病觉和注意的恶性循环。这在森田理论上称之为“精神交互作用”。这是神经质症症状的发展条件。

即在疑病性素质的基础上,由于适应不安,引发心理矛盾(也称心理冲突或精神冲突)精神交互作用,强化了本来属于正常现象的心身不适异常感,结果使注意力固着于所谓的异常感上,从而成为神经质症的症状。

出现症状后,由于患者缺乏心理学相关知识,就往往会担心甚至以为自己是不是病了。但去医院找非心理(精神)专业医生看并检查后,又没发现有什么器质性(生理层面)的疾病,患者就更加迷惘、不知所措了。有些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折磨,并想方设法要摆脱这种困境,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幸遇到适合自己的心理(精神)专业医生,就可指导患者少走弯路。否则,就只能靠自己去摸索了。在自己摸索的过程中,有时避免不了会走些弯路,这是正常的现象。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10-3-25 15:45:28 | 只看该作者
神经质症的症状虽有多种多样,但其共通之处是都带有主观臆想性(也称主观虚构性)。如不带有主观臆想性,则不能诊断为神经质症,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受损(病),那样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和休养。

因此,我认为,是否存在症状的主观臆想性,是诊断神经质症与抑郁症的关键诊断指标。如神经质症中的心脏神经症或者是呼吸困难发作,在症状发作时,心悸(呼吸困难)非常严重,感觉有即将死亡的可能,因而特别害怕、恐惧,但当救护车到达医院时,却无缘无故地心悸症状就痊愈了,经诊断也未发现任何的器质性异常,这就是典型的主观虚构性的表现。此外,如恐高症、疑病症、不洁恐怖症。。。这些都带有主观臆想性的表现。而单纯的抑郁症是有确确实实的病症,有较为明显的生理因素出现异常,故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和休养、调节,才能更快走出郁抑。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10-3-25 15:50:36 | 只看该作者
有社恐表现的人,往往是由于其心理上有讨好于人的欲求。这是为了人际关系处理得圆滑而必须有的心理。如果没有这种心理,就不能体贴别人的处境和心情,从而会出现满不在乎、厚颜无耻的举止行动,那样就会惹人讨厌,不受欢迎。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10-3-26 08:34:19 | 只看该作者
有社恐表现的人,往往是由于其心理上有讨好于人的欲求。这是为了人际关系处理得圆滑而必须有的心理。如果没有这种心理,就不能体贴别人的处境和心情,从而会出现满不在乎、厚颜无耻的举止行动,那样就会惹人讨厌,不 ...
波波 发表于 10-3-25 15:50



前后者走了两个极端,中间状态是最好了。社恐是社会交往中的强迫症。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10-3-26 09:40:38 | 只看该作者
尽性
有这样一句话,叫作"要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所谓"尽已性",就是要真正明确自己的状态,怀着生的渴望去过积极的生活,为实现自我从现在做起,奋发努力。所谓"尽人性",就是要肯定别人应有的价值,发挥他的长处。所谓"尽物性",就是要看准每件事物的存在价值,尽量使用它的价值。

突然悟道 
恍然大悟。在森田疗法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某些症状,有时会因某种突然的原因,一下子从困扰中解脱出来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10-3-26 11:23:3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烟云关注本主题帖,希望能够引起你的一些共鸣,然后用引起你共鸣的理论知识指导你自己的日常行动,通过行动进一步体验、印证,反复践行,就可将在行动中引起你共鸣的体验和情感内化为你自己的一部分了。

从你的发帖,我觉得你的进步是明显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10-3-26 11:47:09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会患神经症?

造成神经症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内因,包括其个人的疑病性素质,个人的认知(认识)、目标、人生体验、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离;二是外因,就是出现了本人感觉很难适应的环境条件。引起人感觉困难的状况,会因其个人的价值观和欲望的不同而异。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出现思想矛盾(心理冲突),引发精神交互作用,从而导致神经症的发作。

神经症既非器质性的疾病,也非精神疾病,而是由于患者对人的心理或生理现象的错误认识(认知)所造成的。把本来纯属健康范围内的、而且是心理、生理上不可缺少的现象误认为是异常现象或病态,并坚信不疑,这就是一种认识上的错误。尤其错误的是:把不安、恐怖、偶尔的身体不适等不愉快的感觉、情感和情绪当作精神障碍而想极力排除。

由于神经质者具有的完美主义,故就不容许在自身内部有任何阻碍存在,当一旦出现自认为的异常现象时,便采取必须彻底清除的态度,便想极力排除。发现在“理应如此”的观念性及为驱除阻碍“连根稻草都想抓以作为凭籍”的依赖性的驱动下,什么都想利用来驱除阻碍但发现无济于事时,便又形成了不顾一切的自我中心性,从而容易引发精神交互作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10-3-26 13:06: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波波 于 20-8-31 16:55 编辑

森田理论要求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注意以目的为本位、以行动为本位,积极去行动,而不必过多的纠缠于自己的情绪和症状,通过亲身体验去理解、践行森田理论,通过行动来达到自我实现,以调和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

每个人都有其精神能量,当其精神能量指向建设性的人生目标,就发挥出来形成“生的欲望”,这样一来精力就自然而然地投向外界,这是健康人的状态,是一种正确的努力方向;如果因某种情况受到挫折时不会调解、协调,就会出现思想矛盾和心理冲突,在精神交互作用的机制下,其精神能量就越发集中于指向自己的心身变化,就会使其精神能量进一步局限于自己心身内部,这样就会由于精神交互作用或者心理矛盾等的心理机制,使注意(精神能量)越发固定于自己的心身变化,从而形成“死的恐怖”。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注意(精神能量)不再指向外界,生活态度就变得非建设性,就会形成错误的努力方向。

因此,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的能量来源是相同(都是来自于精神能量),但其能量的指向就相反,从而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森田疗法(我个人觉得不妨称之为“顺其自然的体验疗法”)的具体操作就是把患者原本过度指向自己心身的(内向性)、固着于症状与情绪的、负的精神能量转换成适度正方向的、指向外界的(外向性)、形成建设性生活态度的一种操作方法。养成”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应该做而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就立即去做“这样的一种现实态度;觉悟到过去的情绪本位是多么的意气用事,多么的以自我为中心,从而,由此能够培养完成任务的信心、恒心和毅力。当我们的精神能量指向建设性的行动后,往往就能够获得“自我实现的喜悦”。这个过程森田先生称之为”人生的再教育“过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10-3-29 13:13:02 | 只看该作者
生活要有目的

追求目的是人的本性,没有目的的生活是最不健康的生活。人类的行动,并不是对环境的刺激进行单纯的反应,而是进行“应对”。这种应对就是人们为了追求一定的目的而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关于个体行动的创造性(或称“自我行动的独特性”更好)的理解:“我”这个人(每一个个体),在世界上只有独一无二的一个,而且“我”所度过的岁月,是不会重复的。“我”只能度过“我”的一生。在我一生的每一天中,“我”是以“我”的价值观、人生观把“我”的性格渗透在“我”的行动中的。就算是习惯性的、无意中的行动,也是受“我”的习惯、“我”的历史所限定的。这样的行动,无论是谁都不能代替“我”,而且“我”的每一个行动,都是一去不返的。即使是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它也与前一瞬间已经过去的行动决不会完全相同,也无法消除或者替代。

因此,今天的“我”,绝非昨天的“我”,“我”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及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地变化着。因为有过去的“我”,才会有现在的“的”。所以“我”的每一个行动,都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是具有独特性的。


目标越远大,达到目的的道路越艰险,就越需要努力;痛苦越大,那摆脱痛苦后喜悦及幸福感也越大。没有努力也就没有幸福。

人的不安情绪,当具体对策付诸行动时,会发展性地趋向消失。我们知道,情感虽不能以意志为转移,但却可伴随着行动迅速发生变化;且反复的行动,可培养我们的情感态度,陶冶我们的性格。


设定一定的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去努力行动、前进时,人生便有意义。设定什么样的终身目标,应该由每一个人各自确定。如果难以确定终身目标,就可根据自己的欲望,结合自身某一个阶段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现实的客观条件来,来确定自己各时期的目标。

恢复有目的的生活,就有真正的人生意义。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楼主| 发表于 10-3-30 17:24:58 | 只看该作者
认识欲望,确立目标

我们已经知道,欲望和不安是成正比的,严重的不安是强烈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时的另一种表现,不安与欲望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一体两面)。因此,根据欲望,考虑对策,谨慎从事,获得自己预期的结果就可消除不安的感受。反之,我们可以通过不安和苦恼来了解自己本来的欲望(即藏在不安后面的欲望),并为实现欲望而努力。据此,就可确立出目标来。

如,在人面前情绪紧张、怕别人非议和评论自己而感到苦恼的人,是因有讨好于人、希望博得他人好评和好感的欲望强烈;感到工作效率低下而苦恼的人,是因为想提高效率的欲望过于强烈的缘故;感觉自卑而苦恼的人,是因为有想表现出色、想超过别人的欲望强烈的缘故。

如前所述,凡是把不安和烦恼当作障碍物对待而企图待将其除掉再采取建设性行动这样应对方法的人,势必会陷于神经症中。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自己的不安,分析、把握其背后的欲望,然后紧紧握住欲望去考虑如何使之付诸现实,并把此确定为自己当前需要付诸努力的目标,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努力去实现目标。如果经过实践的验证,发现所确定的目标不切合实际或者不可行,就需要及时的调整目标,使自己确定出来的目标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付诸实现。如果掌握住该怎样去做,那就已经确定了现实的实践目标了。

对于因神经症而苦恼的人来说,是把症状或精神冲突当成眼前的敌人,因坚信只有解除症状或者精神冲突才能过上正常、美好的生活,把之作为其当前的人生目标,故与之进行顽固的、不屈不挠的努力斗争,这样反而会增强症状及精神冲突。这是确立目标错误的一个典型例子。目标搞错了,那努力的方向也就肯定搞错了,因此会越努力,结果就越糟糕,陷入了恶性循环。

因此,神经症患者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神经症?它是怎样形成的?应该怎样治疗?并要明白之前努力方向的错误,以及之前的错误认知(认识)和对人生的无知。只有理解了这些,才能把之前错误的认识和朝错误方向的各种努力都暴露出来。这样,就会自然认清了自己本来的欲望,就会能够改正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且容易确定自己当前的目标了。根据所确定的正确目标,就可从事建设性的行动,从而努力的方向也就自然而然正确了。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时时刻刻都需要自己确定目标才能行动,那也就太烦琐(繁琐)了。我认为,并不需要如此麻烦。在现实的生活中,往往会自然而然的对我们提出要求的,有许多事情是需要我们去完成的,因此学会如何正确选择和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就显得较为重要了。我们要学会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程度来作出合理的安排,要知道,每一个人当务之急的工作只能有一件。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楼主| 发表于 10-3-31 11:29:56 | 只看该作者
传统森田疗法的学习内容及其学习体验总结

1、学习内容主要如下:什么是神经质症?它是如何形成的?欲望和不安、情感和行动的规律;神经质的性格特征;关于“顺应自然”问题;关于什么是神经质症的痊愈及其治疗过程;神经质性格的陶冶;从情绪本位到目的、行动本位的原则(积极生活的注意事项)。

2、学习、践行森田理论的体验总结
通过学习、践行森田理论,加深自我认识,洞察本身存在的问题,做到自觉和领悟。所谓“自觉”就是深深挖掘自己的内心,以便清楚地了解自己最深层的本心。有了自觉,我们就可以丢掉自己的迷惑,朝向自己的本心,正确地作出自己的行动;并能发现他人的真心。所谓“领悟”,是指从各种束缚中脱逸出来而达到自由自在的境地。

下面是体验总结的重点:1、明确形成症状的原因是对人生(精神、情感等)的错误认识;2、明确由错误认识所导致努力的方向性错误;3、了解本来的欲望(愿望、目的),改正努力的方向;4、按照修正过的努力方向,掌握住当前的实践目标,明白首先应该具体地干哪些工作;5、完成目标的情况,是否需要修正目标以及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经过学习森田理论,如果能够紧紧地掌握住自己的真正欲望,首先把过好常识性的健康生活作为当前的目标,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同时使生活规律化。如果是学生,就要做到不无故缺课,并忍受痛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有意义的活动;如果已经出来工作,就要做到按时去上班,不推诿逃避自己应当做的、力所能及的工作,不发牢骚,并注意学习有关的业务知识。这样,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欲望就会自然发展,目标也会自然确定,并能够持之以恒地努力。

神经质症者摆脱神经症获得自我解放的关键是在学习和日常实践中努力去克服幼稚性(即观念性、依赖性和自我中心性),经常强调“为他人服务”和“奉献”。践行“为他人服务”和“奉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可从症状中解放出来,而且最显著的是使人健康成长,改变了价值观、人生观和性格,从而更好地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这可以说是一种较高的境界。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10-4-4 08:18:57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楼主| 发表于 10-4-8 09:56:48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
zangma 发表于 2010-4-4 08:18
谢谢你对这个主题帖感兴趣。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10-4-8 11:49:35 | 只看该作者
日常实践所需注意的事项

如上所述,根据自己的欲望,结合社会和周围环境对我们的要求,就可确定自己每一阶段的当下实践目标,从而进一步明确为了达到目标,自己应该做哪些工作,采取哪些行动,尔后便是实行问题。为了使我们的行动能够持之以恒,应注意下面的一些事项(生活发现会称之为“行动的原则”)。

1、在行动开始前或者在开始之初,常会伴有不安甚至焦虑。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不安是欲望另一面的表现,正因为出现了不安,我们才能够在行动时小心谨慎,这样就可避免失误甚至失败的出现。从这一点来说,不安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是如果在出现不安时,一定要等到消除不安之后再采取行动,那就容易被不安束缚,出现逃避行动的情况甚至永远不能行动。这就是不安的消极作用。因此,不安也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要注意发挥其积极方面的作用,而尽可能避免其消极的影响。

2、在行动中,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动力。通过行动,会产生力量。就如位于山坡上的石头,如果静止不动是不会有什么力量的,但其开始滚动后,就可发出势不可挡的威力。行动也是如此,虽然存在一些不安,但如能忍受不安行动起来以后,行动就会出现“弹性”,我们就会随着行动的开展专心致志地干了下去。

3、心身的活动状态有起伏波动是正常的,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应随着心身状态的不同而随机应变,做到动(行动,行动时能量是消耗的)息(休息,经过休息就可恢复能量)有节,劳逸结合,注意因应自己的心身状况平衡好休息与行动的关系。紧张与松弛交替出现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之所以希望持续适度的紧张而排斥松弛现象,是因为松弛会带来倦怠感、疲累感、思维涣散等不愉快的感受,而保持适度紧张可以让自己感觉状态良好。但是,如果我们在出现不愉快情绪时不能顺其自然、好好接纳,而是拼命的挣扎,那样反而会容易使自己陷入长期萎靡不振的状态。因此,在感受到疲劳时,就顺应自然地去安静休息;当出现不愉快的情绪感受时,也顺其自然地安静忍耐、接受,在此时(此状态下)仅进行一些最低限度的工作甚至好好休息。这样,为时不久,我们的心身状态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恢复过来,可以重新投入紧张的工作。

4、当务之急的工作只有一件。尽管想干或者应该干的事情堆积如山,但当务之急自己首先能干的工作只有一件。因此,此时如何进行恰当、正确的选择就尤为重要。正确的做法是:在越是繁忙的时候,就越应按照轻重缓急理顺先后次序,妥当安排计划,逐步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工作繁忙时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样不仅对事情的解决毫无益处,而且会增加自己许多无谓的额外支出,徒增烦恼和压力。

5、不可能有百分之百完善(完美)的行动。“完善(完美)”是一种观念性的产物,在现实中是不会存在的。在现实行动中,重要的是看我们行动的目的可达性,尽自己的能力能够达到何种程度,如果我们能够做的工作都尽力做了,其结果就顺其自然了。正可谓“尽人事而听天命”是也。

6、事前过虑要掌握时间性,注意做到有利和有节。在日常的行动中,我们要注意做到行动不失时机;如果错失时机的话,那我们事前所做的准备再充分也是白搭。

7、休息不是工作的中止而是工作的转换。如果用脑感到疲乏了,就可转换为去做一些体力活,这样也可达到休息的目的。当然,如平常一样的那种停下工作(活动)去安静休息,也可达到休息的目的。怎样选择休息的方式,关键是看自己的意愿、要求和动力情况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10-4-8 12:52:45 | 只看该作者
8、发牢骚只能削弱行动,使同事们烦恼。发牢骚虽然获得精神上的一时宽慰,但当事人听到你的满腹牢骚,就会对你敬而远之,结果就会使人际关系受损,也影响到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评价。

9、远大的理想应划分为若干目标,不断逐步去积累小的成功。一个人如果有远大的理想是一件好事,但远大的理想不要脱离现实,所定的理想必须是切实可行的。如果奢望过大,就很可能屡遭失败,从而导致自信心受到打击。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不断积累小的成功,逐步接近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样,在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的同时,也可培养自己的自信心,以及建设性的开朗性格。

10、若行动是生产性、建设性、奉献性的时候,便会利己利人,共获收益。自我中心的行动,一般会到处碰壁,是行不通的。但如果是为大众或他人谋福利、做有利于人类的行动,那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就越会感到人生意义的重大。

11、行动常常是独特的,从不会绝对、完全重复这一点来说,也可说是创造性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各自独立存在的,彼此不可能代替对方去生活,也无法完全取代对方本身的行动,就算是可以大致重复对方的行动,但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任何行动,都是由独立存在的每一个“我”在某一时刻的当下所创造的。如果我们能够在付出努力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和创造时,也就自然会产生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对自己所有的行动,都当然的由自己负责。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4-30 13: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