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doudouxi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属家庭] 接爸爸来家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12-3-8 09:32:05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孩子啊,

  如果哪天,你看到我日渐老去,
  反映慢慢迟钝,身体也渐渐不行时,
  请耐着性子试着了解我,理解我……

  当我吃的脏兮兮,
  甚至已经不会穿衣服,不要嘲笑我,耐心一点,
  记得我曾经花了多少时间教你这些事吗?

  如何好好的吃,好好的穿,
  如何面对你生命的第一次。

  当我一再重复唠叨,
  说着同样的事情时,
  请不要打断我,听我说:
  在你小的时候,
  我必须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同样的故事,
  直到你静静的睡着。

  当与我交谈时,
  忽然不知道说什么了,
  给我一些时间想想。
  如果我还是无能为力,不要着急,
  对我而言重要的不是说话,
  而是能跟你在一起。

  当我不想洗澡时,
  不要羞辱我,
  也不要责骂我,
  记得你小时侯,
  我曾经用多少理由,
  哄你洗澡吗?

  当我漫无目的外出,
  找不到家的时候,
  请不要生气。
  不要把我一个人扔到外边,慢慢的带我回家。

  记得你小时侯,
  我曾多少次因为你迷路而焦急的找你吗?

  当我神志不清,
  不小心砸碎饭碗的时候,
  请不要责骂我,
  记得小时侯,
  你曾经多少次将饭菜扔到地上吗?

  当我腿不听使唤时,
  请扶我一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12-3-8 09:35:00 | 只看该作者
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有一次采访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

  崔琦出生在河南农村,父母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但是他妈妈颇有远见,咬紧牙关省吃俭用,在崔琦12岁那年将他送出村读书。这一走,造成了崔琦与父母的永别。后来他到中国香港、美国,成了世界名人。谈到这里,杨澜问崔琦:“你12岁那年,如果不外出读书,结果会怎么样?”结果当然就是他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也许现在还在河南农村种地。

  可是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人的意料,他说:“如果我不出来,3年困难时期我的父母就不会死。”崔琦后悔得流下了眼泪。在他拼搏奋斗的生涯中,他肯定不止一次地想过他的父母,也想过有一天终于和父母相守在一起。但世事不如人意,蓦然回首,父母已经离他而去。从此,人生无论怎样辉煌,终究无法弥补父母已经不在的遗憾。

  我想起了前不久从美国归来的一位朋友。接到他的电话时,我颇感意外。因为这位朋友远在美国,想在国外定居,父母也很支持,工作学习都很顺利,我们都以为,他在美国定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有好多人不是都想方设法跑到国外去吗?

  可到了决定的关头,他犹豫了。这些人在国外,看着朋友们来回奔波于美国中国的,这回有朋友的母亲病重了,这回又有朋友的父亲去世了,要回去奔丧了。回来后,朋友们都长吁短叹的,后悔不已。并且出现了很多很多的“早知道……,早知道……”这种情况让他战栗不已,跟着也有了电话恐惧症,害怕听到来自国内的电话,特别是家里的电话,恐惧一直围绕着他。虽然父母也很支持他在美国定居,但是父母单独留在国内,的确也是很令人担心的。思前想后,他下了个大决定,回国!美国的朋友们都出乎意料地支持他,希望他别重蹈覆辙,好好地陪父母走完最后的人生道路!于是他回国了。

  回国后,他在城里上班,父母在离城不远的郊外居住,过着田园般悠闲的生活。他每天都回家吃饭,周末一般没什么活动也呆在家里,陪父母聊天,下棋。某一周末,朋友们约他出去玩,时间是两天一夜的周末,说“你天天回家陪父母,和朋友们都聚会少了,一直呆在郊外多闷啊。走,去好好地玩他个天翻地覆,父母少陪两天没事的”他拒绝了朋友,淡定地说:“父母老了,他们不会一直在原地等你的!他们一辈子在等你,等你出生,等你长大,等你上学回家……现在等你下班回家吃饭,他们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等呢?”说完后就回家了。他所不知道的是,那天的聚会没办成,朋友们都马上赶回家了……因为,父母不会在原地一直等你的!

  看完后感慨万千,以前的辅导员曾对我说,她的很多同学博士毕业后离开香港去了美国,尽管有一些在学术领域发展的相当不错,但是,他们的心始终充满了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同学的父母年龄已经六十有余,但美国这边的事业有放不下,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就像头顶悬着什么东西时刻会砸下来。

  很多人背井离乡,甚至远至海外,为了追求他们的梦想,追求事业有成,追求前途无量。总是想着等着自己有了钱一定好好的孝敬父母,想着买了大房子就一定接父母来住,想着忙过了这一阵子一定回家看望父母……然而,父母是不会在原地等你的。也许,等你有一天人生辉煌时,父母却已经离你而去了,让你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懊悔。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年少时不懂这句古语的含义,曾私下耻笑:为什么总要留在父母身边?曾经我很赞叹“好男儿志在四方”这句话,梦想去云游四方。

  带着这个梦想,我们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家乡,也真正离开了父母的身旁。曾经为自己能实现这一愿望而自豪,曾经为自己能走出家门而庆幸。殊不知世事艰辛,唯有离开家乡的人能体会到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一次离去的结束意味着更远的离去,归期却不可知。回头再望,家乡是如此美丽,父母身边是何等温馨。

  仔细再读: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方觉其中的奥秘。

  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里仁》这一篇。意思是: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这句话要辩证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不知道我们是否算是“游必有方”呢?

  每一次回家,都是来去匆匆。放一次大假,总是很晚才回去,又很早就返校了;即使在家里的一段时间,也是整天对着电脑,忙这忙那,搞东搞西,连和父母聊天的时间都没有。也许是真的忙碌,也许是习惯了漂泊,也许唯有父母能不挑剔我的所作所为……

  每一次长时间的分别后,第一眼父母给我的感触是:父母又苍老了许多,额头上的皱纹又增加了许多,身体已渐渐逝去,而逝去的光阴却无法再找寻了。

  每次给父母打电话,父亲依旧再三叮嘱我:在外多注意身体!此刻,我深感——母爱、父爱如山!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中对"孝"的强调,一直是从情感意义上进行说教。孝注重的是情感与精神的慰藉,而非物质的满足。切不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夜已深了,不知远在家乡的父母此刻是否依旧还在忙碌着或已睡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12-3-8 09:39:41 | 只看该作者
  赵巧云许多时候已经开始犯迷糊。蒲扇刚刚还拿在手上,可出去收了趟晒在院里的被子,就记不起搁哪儿了。自己10个孩子的名字,她甚至也记不全。她已经87岁,渐渐“迷了,老了”,到了人生中最后的一段时光。

  但有个念头在她心里却一直很清晰—她想念儿子。

  6月,她收到周口监狱的一封来信。邻居对着不识字、耳朵又背的老太太,足足喊了十多分钟,才让她明白,65岁的大儿子因盗窃罪入狱了。

  这是大儿子第三次入狱,她并不太吃惊。“彪儿(大儿子乳名)打小就不学好。可好儿子,赖儿子,都是俺儿子。”她这样对村里人说。

  因为不知道儿子在监狱过得怎么样,能不能吃饱穿暖,她决定去看望她的“彪儿”。她一点儿不清楚,从她家到周口监狱到底有多远,究竟要过几座桥,穿几个村,经几个县。她只知道,她得去看“彪儿”。

  等两只母鸡下了8个鸡蛋,她决定上路。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她要出远门,包括住在附近的小儿子。临走前一天,她亲手蒸了十多个馒头,又拿麦子换了两个西瓜,还用手团了4个酱豆饼,统统装进一只编织袋。

  7月10日,天刚麻麻亮,赵巧云就准备出发。她揣上几乎所有的积蓄,总共85元,把那只编织袋扛在背后,然后动身了。她打算走着去监狱,因为舍不得一出门就花钱。“老了,赚不来钱,一分钱看得跟磨盘一样大。”她总这样唠叨。

  方圆数十里地,她很熟。年轻时,她在周围讨过饭。但走出这片地后,她就迷路了,只好拿着监狱的来信四处问路,问路边开小店的,问豆子地里正在干活儿的农人,还不时拦下骑自行车的汉子。她不停地走,饿了,就从编织袋里掏出馒头,边啃边赶路。渴了,就去路边人家讨水。尽管两个小西瓜在背上滚来滚去,可她舍不得吃,“那是给儿子的”。

  天越来越热,衣服湿透了,湿裤脚裹在腿上,害得她好几次都险些摔跤。脚上没有穿袜子,鞋浸着汗,一走就“咯吱咯吱”响。编织袋像雨布一样贴在背上,越来越沉。她不得不一次次歇下来,找一棵树,贴着树干蹲下,再脱下鞋,塞在屁股下,最后坐踏实。不过她很克制,歇不了一会儿,就又站起来走,因为怕“歇久了,腿软了,站不起来”。身上经常汗津津地发痒,她就在树上蹭蹭。

  她要去看望的“彪儿”,是她10个孩子中活下来的4个孩子之一。最让她操心,也没少挨她打。村里人总能见到80多岁的母亲举着棍子、拿着鞋子追着60多岁的儿子打。前些年大儿子常年不回家,回一次,就往母亲手里塞钱塞礼物,但做母亲的拿着钱就往地上摔,说这钱不干净。“我啥也不要,我只要你好!”母亲苦口婆心地嚷嚷着说。

  她又上路了。走得时间长了,腿肚子越来越硬,“突突跳得疼”。终于一步一挪地挨到了西华营,她有些支撑不住了。眼看着一趟趟从西华营到西华县城的长途中巴打身边过,她犹豫了好一会儿,终于上了一辆。为此她花了5块钱。

  这5块钱让她少走了近40里地。但西华县城到监狱还有好一段路,揽活儿的摩托车开价10元。“贵得吓人。”她嘟囔着。又开始闷头往前走。

  终于,在离监狱不太远的地方,两个好心的姑娘用摩托车把她送到了目的地。从她家到监狱大约110里地,她步行了足足有70里。

  当赵巧云踉跄着来到监狱时,下午探监的时间还没到。她就坐在门口等。她似乎一辈子都在等这个儿子。他总是在外流浪,很少回家,一到春节,她就苦苦地等他。她还记得自己吃的最后一餐肉,是去年春节年三十,跟大儿子一起包的饺子。

  这回,她又等来了自己的儿子。当她被领进探视间,隔着双层玻璃,她一眼就看到了她的彪儿。

  不等开口,眼泪就顺着满是褶子的脸颊滚落下来。亲属和犯人只能通过玻璃两边的电话通话。她耳朵背,听不清电话里说什么,只是一口一个“彪儿”地叫,边喊边比画,急得哇哇大哭。

  儿子知道母亲走了近百里路看他,他号啕大哭。儿子紧紧地把脸和手贴在玻璃上,赵巧云就隔着玻璃,不停地摩挲着,一遍遍“摸”儿子。

  但时间很快到了。按照规定,探监不得超过半小时。又有规定,监狱不能接收外面带来的食物。于是赵巧云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留给儿子,自己又扛起那只装着西瓜、馒头和鸡蛋的编织袋,走上了回家的路。

  8年前,一场大雨摧毁了她住了30年的土夯的房屋,3间屋塌了一大半,她只能住到没有窗子烟熏火燎的厨房。墙像熟透裂开了的老甜瓜,一下雨就漏。

  她把空玉米棒子塞满床底,因为那是屋里唯一不漏雨的地方,这些可都是做饭用的柴火。本应吊电灯的地方,吊着竹篮,篮子里装着馒头,那是唯一不跑老鼠的地方。

  她习惯了黑暗。8年里她没用过电灯,一只比铅笔略粗的蜡烛能点上半个月。屋里最值钱的一笔财产,要算是床头一桶5升的大豆油,她已经吃了8个月,还剩下小半桶。她没有牙膏,没有香皂,没有抽屉,也没有一件新衣服。家里来了外人,她甚至拿不出第二个小板凳,只能搬出一块砖头来让客人坐。

  因为感动,周口监狱特批给赵巧云一个机会,让她可以不再隔着冰冷的玻璃,而是面对面地看到儿子。

  这次,他们紧紧贴着坐在一起。因为愧疚,儿子用手捧着脸哭。而做母亲的则哽咽着:“为了你,我的眼泪都流干了,你要好好改造,可不能再做那事了。

  “彪儿,我回去了,给你改名,要让全村人叫你‘改净’、‘改净’。”风烛残年的母亲发誓般恨恨地说,“你要不改净,我死都不会再看你一眼。

  但其实她知道,下次也许她还会再走上百里地来看他,只要她还有力气,只要永远离开的那一天还没有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12-3-8 09:4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12-3-8 09:42:30 | 只看该作者
,家是放心的地方,是盛爱的地方。忙,从来都不是理由,心在,爱在,牵挂在,幸福才会繁衍不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12-3-8 09:48:31 | 只看该作者
人生,总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变得格外的真实。就在这个晚霞满天的下午,忽然想写一写我的父亲。

  父亲命苦,八岁丧母,与祖父和当时年仅五岁的叔叔,父子三人相依为命。难以想象,在那个扒树皮、吃草根,一个不足四百口人的小村庄一天饿死过五个人的年代里,父子三人是怎样的相依为命,经历了多少的苦难,坚强的生存下来的。以至于祖父、父亲还有叔叔,在讲起那段陈年往事的时候,时常会禁不住潸然落泪。

  这并不是故事,而是事实。从父亲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是无需用任何语言来诠释的。正是这样一种责任,一种坚持,一种不抛弃不放弃,一种父子情深的力量,支持着祖父带着年幼的父亲和叔叔,支撑起那个风雨飘摇中浮萍般的家。

  父亲没有念过书,吃过没有文化的苦,读书改变命运的思想在他的意识里根深蒂固。对于穷人家的孩子,读书确实是唯一的出路。父母拉扯我们兄妹四人,生活境况与我们身体的成长和学费的增长,呈直线般的反比,父母的艰辛可想而知。父亲把他的爱,几乎全部投注般地押在了我们的学业上。而正是在学习上,我也一度曾成为父亲的骄傲。

  骄傲代表着希望,希望的种子一旦发了芽,就会拱破石块和杂草,努力向着阳光的方向疯长。但是,伴着父亲的希望,随之而来我给他带来的,却是失望多于期望,这无异于拗断了我之于父亲无尽希望的幼苗,是非常无助和痛苦的。

  “自以为是,书呆子”是父亲对我的评语。与同样参加高考的弟弟和妹妹相比,我的高考分数是最高的,但是我的学历是最低的。在人生转折点的一场关键战中,因我的年少轻狂和自以为是,阴差阳错的失败了。参加工作以后,跌跌绊绊中,我的书呆子气也是发挥的淋漓尽致。知子莫若父,已经发生的和正在经历一些事,证明了父亲的结论是对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就是挣扎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一条鱼,父辈们经历的那些事,现在看来如同传奇一般的飘渺。有时,这种心理使我不敢直面父亲那严肃而又期望的眼神。

  如今父亲老了,说话经常是絮絮叨叨,有时还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年龄的代沟,加上脾气性格的差异,我们父子俩坐下来促膝长谈的时候并不多。在一起的时候,更多的是拉一些无关紧要的家常。父亲仍会不时指出我这样那样的缺点,而我却不会像原来那样,为了一个问题而偏激的和他争个面红耳赤了。但是,父亲的眼睛带给我的仍是一种不变的期许,告诉我:挺住,别趴下。

  如果说母爱是一条河,那么父爱就是一座山。母亲的爱,是涓涓溪流,缓缓流淌进心里;而父亲的爱,是一座山,带着冬日里那一抹橘黄色的温情,很沉,也很严肃地压在肩头,伴我丈量着人生的每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12-3-8 09:49:38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有一些夫妇,结婚多年也不想要小孩。有些是属于经济方面的考虑,现在养育一个小孩成本太高了,在自身生计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确实还不具备养育孩子的条件。还有一些人,或者是对婚姻生活特别是生育小孩心理上准备不足,或者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发展个人事业,无暇顾及,或者是想过轻松、没有养育负担的二人世界等原因,才决定不要小孩的。可以说,不要小孩原因是很多的,有单一方面的,也有几方面的因素和考虑。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恐怕还是一种无奈吧。

  在这个日益宽容的社会,结不结婚,养育不养育小孩,那是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力。谁也没资格,也用不着指责和说三道四。

  可是,生育后代,维持人类的繁衍毕竟是家庭的责任。“丁克”一族的出现,在短时间内虽然不会形成较大的规模,也不至于对民族和人类的繁衍生息造成实际性的挑战,但“丁克”一族的出现,毕竟是一种社会问题。即使不提倡不反对,还需要我们去直面和正视。不仅社会需要面对,“丁克”一族也需要面对。

  其中,最需要面对的还是情感问题。不是说这世上没有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的爱情,感动我们的例子比比皆是。像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就让我感动了好久。可是,我还是固执的认为,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会在热恋中。在爱情趋于平静之后,夫妻之间的感情更多地靠的是亲情的维系。而之间的爱情结晶,通常又深化和强化了这种维系。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当然,没有感情的婚姻除外。

  亲情虽然无需天天张扬,更多的时候好像被我们忽略,但它始终存在着。蕴藏在我们情感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在我们心里是一种永远无法割舍的纠结!它就像白开水一样,人们须臾都离开不了。特别是在这个各种现代饮料充斥的时代,最真切的最踏实的还是一杯白开水,因为它不含防腐剂、糖精等各种添加剂。他就是白开水,纯粹的白开水,就像我们的亲情一样不掺杂额外的东西。

  亲情之所以不需要添加其他世俗的东西,因为它来自内心深处的一份牵挂,无法割舍的牵挂!亲情不需要添加剂,它是天然的一种联系和存在。

  亲情,它会使你时时产生一种撕心裂肺的牵挂之痛!

  我还是认为,有孩子真好!养育孩子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还是我们有了一种为人父母才会与生俱来的那种牵挂,奢侈的幸福的牵挂。不做父母者,哪能体会这种亲情,享受这份亲情!我们在养育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自己成长,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深深体会和理解了我们父母的那份恩情!

  在这个世上,有一份牵挂真好!特别是在这个日益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12-3-8 09:51:21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父亲他是个农民,平平凡凡的农民。黝黑的皮肤,布满皱纹的脸,偶尔也会露出慈祥的笑脸!

  我的父亲今年今年六十一岁了,前几年,父亲身体好的时候,我不知道他多少岁,因为我没在乎过,这几年,才慢慢的发现,原来,他真的老了!今年,他显得更老了,他的老,让我心酸,让我内疚,让我无地自容,让我觉得我这个当儿子的很不孝,很没用!他是老了,但他的每个孩子是何年何月几点几分出生,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是辛苦了一辈子的人,从来我没见他闲过!到至今为止,没享受过一天的福。在他的眼里,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永远有操不完的心!

  近几年来,我们都外出了。一年到头回一次,每当我回到老家,看到他跟母亲,我的心有一种莫名的辛酸,心痛。当年眼中那个身躯矫健,精神抖擞的父亲,如今却如此的瘦小!有时候我真想抱下父亲,对他说声:爸,您辛苦了!在我的家乡长大的人,都是不善于表达的人,应该说是用我的家乡话不善于表达。所以,这种行动我只能在我的意识里行动!有时候帮他们干干活,让他们感觉到,我真的长大了,真的可以体会到他们的辛苦,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

  从小到大,读书方面的,他从来没教过,也很少问,可能是他们的知识有限吧。但是做人,从小到大,他都教育我们,再三叮嘱:做人,要脚踏实地,要勤劳,对人要礼貌,不要去招三惹四!他是个平凡的人,只能教些平凡的道理!虽然家里的经济不好,但自我懂事以来,我没有埋怨过我的父母,即使是小时候同龄人有的,我没有;读书时,同学有的,我没有,后来因家庭条件不能读书;出来社会后……我都没有埋怨过谁,因为我知道,我的父母尽力了,他们从来没好吃,也没懒做!我的父亲从来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一件衣服穿几年,说买件新的给他,他说穿不习惯,我知道,其实他是舍不得我们花钱!

  现在,他倒下了,可能他真的太累了。他撑了大半辈子了,我知道他想休息下,但如果你真的想休息,你告诉我们,我们帮你撑……

  我的父亲,希望你快点好起来,我们永远都需要你的支持和唠叨!我每年回家最希望看到的是你慈祥的笑容和那种满足感的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12-3-13 08:10:3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十六天回老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12-3-14 08:21:07 | 只看该作者
爸又睡着了,我今天也不想出门,可不出去,

他可能要睡一天,现在就出发。


一犹豫就浪费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12-3-14 08:58:18 | 只看该作者
,祝福你们一家人,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12-3-20 13:04:36 | 只看该作者
jia  shi wo  xiang  kaojin  you shichang  xiang  taoli  de  difa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12-3-20 13:0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13-2-18 15:56:3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给父母寄了保健品和礼物!

年前几天也寄过一次,


我计划从今年起每个月给父母的保健消费要超过1500元,

多年不孝尽力弥补!


一定让他们过个幸福的晚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13-2-18 22:14:31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有孝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4-27 21: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