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致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关于对焦虑的认识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09-1-27 23:09:39 | 只看该作者
“但我的感觉是,我并不担心未来和预期。我担心的是当下。余老师,假如你在一家医院上班,但你的领导或者考核体系总觉得你不能胜任工作,想让你达到更高的高度,而你总是达不到,你怎么办?你不焦虑?“压力本身没有害,问题出在压力的反映上”。面对压力估计大家的反映可能都差不多。。。我想也许在你就业面宽、选择余地较大、家庭压力较小的情况下,你的反映可能不是很激烈和焦虑。可我们的生存环境都很恶劣。”

所有的人担心未来和预期,这没有错啊,为什么要把自己排除掉呢?
当下是什么?呼吸一进一出的那个时刻,那个时刻很快就又变成过去了。所以你讲的“当下”其实是未来,“假如你在一家医院上班,但你的领导或者考核体系总觉得你不能胜任工作,想让你达到更高的高度,而你总是达不到,你怎么办?你不焦虑?”你这段不是考虑将来的出路吗,是处于思考的状态。
你在考虑如何达到理想的目标,你担心不能达成,这就是控制感带来的焦虑,所有的人存在这种焦虑,对身心平衡的人是可以承受和容易调控的,但对于失去平衡的人来讲,这加重了痛苦的感受。
生存环境恶劣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问题是除了这个,还有别的原因吗?
另外还有几个问题:什么时候才没有生存压力呢?是否名利具有的时候人的休养和境界自然就提高了?有钱有闲才能做到身心健康?什么时候才能有钱和有闲?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7 21: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09-1-28 13:47:09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余老师的回帖没有马上恢复是因为我要仔细看一下,另外一个原因我不懂什么是“分别心”,恶补了一下。

     上百度搜了几篇介绍“分别心”的帖子,网络就是好呀。
     几篇讲“分别心”帖子,只有一篇觉得信服一点(http://www.xici.net/b801387/d81984903.htm)。有些东西还是不好理解。我想“分别”一定是客观存在的,是减少“分别心”,还是不要“分别心”?还是说某些情况下、某种条件下、某个阶段中不要“分别心”?设置一些模糊不清的前提条件很容易让人陷入“信则有,不信则无”和“做好了就是对的,做不好就是错的”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

      “分别心”我想主要是主观世界东西。减少“分别心”,达到“无我”、“空性”、“一的状态”,那一定是要超越现实中客观、具体、形态上的“分别”。问题是怎样实现?就是达到了这样的状态,它有意义吗?我想任何一种思想、理论、流派、宗教都应该能指导现实、指导生活、解决问题,更多的时候我觉得“无我”、“空性”、“一的状态”、无“分别心”在现实生活中是行不通,也许这些只适合个人修身养性。


      “所谓“菩萨怕因,凡夫怕果”,“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圣人都注重起因和过程,都有分别之心,而对既成事实不以计较,不生分别,一笑了之,不在乎自己承担的责任和所得的利益。而我们则反之。”——这在生活中不具备普遍知道意义,顶多是个人修身养性。。。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就是个人,不分清责任和利益是不可能的,不然国家怎么还有问责制?

        这个问题留着以后在进一步学习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09-1-28 14:21:59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余老师的帖子,我才知道我的“当下”其实也是一种未来,这是对未来概念的理解有误。其实没有发生的都是未来。

     “担心对未来失去控制”和“分别心”太重是两种理论从两个角度去解释为什么焦虑。不过我想“焦虑”应该是每个人都存在的情绪,谁不会“担心”呢? 。余老师说的好,虽然都存在这种焦虑,但身心平衡的人他能承受和容易调整。关键是我们这些有心理问题的人他对这种焦虑异常敏感和痛苦,不能承受和调整,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回答余老师的几个问题:
      1、由于心理疾病的困扰,造成我们生存环境的恶劣,生存环境的恶劣又进一步加剧心理疾病的病情。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要打破这循环就要问一声为什么我们有心理问题?余老师的回答是错的信念和价值观。 再追问一句,为什么我们的信念、价值观错了呢?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认清世界的本质,人生的本质。可是农村的大妈字都不认识一个,可她们吃得好,睡的好,好像没有什么心理问题,而且还很长寿。我妈就说我书念多了,太“zuei”(执着的意思)(好像有点道理  )。

            2、什么时候没有生存的压力呢?我觉得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会有生存的压力,只是存在压力大小的差异。我高考的时候也有压力,好像比现在大,可那时候不失眠

      3、是否名利具有的时候人的休养和境界自然就提高了?那就不一定了,看看那些歌星、大腕

      4、有钱有闲才能做到身心健康?有钱有闲至少有利于身心健康, 。如果现在给我一百万,让我到夏威夷度假,说不定我的失眠真的能好。

      5、什么时候才能有钱和有闲?

[ 本帖最后由 武汉小武 于 09-1-28 14:23 编辑 ]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09-1-28 16:48:46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要对小武赞叹一下,很好学,肯钻研。

恕我直言,你的思考处于转圈的状态,千万不要试图把理论研究清楚,关键是要找到问题点,找到入口才有意义。

森田正马的一本书其实就是敲门砖——《行动改变性格》,单单就是书的名字就了不得,不必看内容,光是书名搞懂了你也就明白了心理治疗的基础原理。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意识存在密切的关联。这里先给你埋下一个伏笔,为什么不是行动改变思维?

每个人经常讲,道理我其实明白,就是做不到啊,这句话藏着真正的学问。也就是人长期形成了模式和习惯,很难改变。什么是习惯呢?语言、行动与思维的牢固结合就是习惯。

于是又会有人接着想:世上总是有方法的,找到正确的方法改变思维不就好了吗?

问题出来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卡在这里,凡是认可这句话的人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不断去反思自己,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尝试方法,直到筋疲力尽,直到头破血流。少数的人出来了,扔给后来人搞不清楚的一句话:不要想着改变,只要想着改变就好不了。  然后又有扑上来很多的人对这句话进行研究和评论。

错的太远了,太冤枉了。问题的核心是:思维不能改变思维本身

所以才有那句话,其实是指路牌——行动改变意识。意识和思维的概念这里我不去解释,意识感性,思维理性;前者是意图和愿望,后者是手段和过程;意识决定思维。

思维被污染了,那是因为源头出了问题。所以用思维的方式试图改变思维,无异于用木头去救火,无异于追赶自己身后的影子。

关于这个问题,尤其是意识的问题后来再说。

此处再留一个伏笔。“行动改变意识”还不是全部答案,又请问行动是怎么来的呢?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7 21: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09-1-28 17:43:20 | 只看该作者
致一果然是高人,,我先慢慢看,有问题我也会来问你

《行动改变意识》这本书我怎么在网上找不到呢?余老师可不可以传给我?


再次细看了余老师的这些帖子,,我也要好好学心理学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09-1-28 17:58:53 | 只看该作者
我想知道余老师怎末懂得这么多的呢??你才三十多岁的人。。。

我也总觉得有很多迷惑,以及一定的担忧。

自从这两三年彻底从强迫的恶魔中走出来以后,我开始真正的投入要做的事了,也变得似乎不愿再去想和探究那些“什么什么”了。

但因为经历吧,对自身迷惑和分析之类的东西,也似乎有了研究的义务和兴趣。

不知余老师曾经也经历过神经症?,,,那都是我们悲痛的人生啊。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09-1-28 20:4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5# 远离颠倒梦想 的帖子

抱歉,这里有一个错误,书名是《行动改变性格》,我没有电子版。

我是从这句话得到启发的,错误的思维不停止,或者根本没看清思维模式的问题,如同镜子蒙上了灰尘,用来看世界依旧是不清晰的。

关于为什么改变意识,如何改变慢慢探讨!多谢你的关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09-1-29 09:1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4# 致一 的帖子

——余老师。昨天下午我就看到了你的回复,说老实话我很震惊,让我好像在忽然之间明白了很多道理。我克制自己不要马上去回复,而是多看几遍。

       之所以震惊是觉得余老师一下指出了我的最大问题。其实这段时间来我所做的一切何尝不是想用思维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我的努力,我的学习,我的全部,都是想找出自己的问题,理清自己的思路,从而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是我不知道这样做是错的。

        看过几遍你的回复之后,给我带来这样几点认识:
        1、思维是不能改变思维的。这一点对我的触动最大。以前在其他的帖子里也看到过类似的表达,但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启发。但在这里看到后,给我的震动很大。思维不可以改变思维,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自己不可能抓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的。之所以不能改变原因是思维被污染了,就好像脏了的水就不能洗干净衣服一样。“如同镜子蒙上了灰尘,用来看世界依旧是不清晰的。”余老师这样的比喻也很贴切。

        但是思维真的不能改变思维吗?(“思维污染”这个概念很有意思,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这个人是个人才。)不知道这个“思维不能改变思维本身”的理论有没有经过实践来检验它的正确性。我总这样认为,既然药物救不了我们,医院救不了我们,朋友家人救不了我们,那只有自己拯救自己了。怎么拯救?那就是分析自己的心理,理清自己的思维,找出它的问题,纠正它的错误,不就行了吗。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那我犯的是方向性的错误。

        2、心理知识的完备与心理问题的解决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知识越多越好,但这并不能表明心理知识不完备的人就不能解决心理问题。我确实纠缠在这里。我一直认为我不能理清头绪,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因为我的心理知识不够完备,了解的不够多。所以拼命去学。

        3、思维之后应该还有比思维更基础的东西。是意识?思维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你“想”怎么样,就是怎么样。可不可以就将它理解为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或本我、自我和超我。这应该也是思维不能改变思维本身的原因吧!

        4、“不要想着改变,只要想着改变就好不了。”这句话刚开始确实不能理解,现在能理解一点。但是,不想着改变,那我们该做什么?不想着改变还去看医生,还去吃药?还来上阳光论坛?我们现在出问题了,那我们总应该做点什么。消极等待?不符合人生哲学。

       5、大家都说行动重要,森田也这样说,但关键是怎样行动?做些什么?我天天都在生活,天天都在工作,这不是行动?可是这没有解决我的问题。再说就是行动也要你去想,去思维,不想着改变还怎么去行动?难道是我们的思维污染了,所以不能再在思维里的纠缠,不要陷入自己的主观,而是从这里拔出来。所以说“不要想着改变”,不要“用思维来改变思维”本身。
       但是行动重要呀,还是要行动的。这样的行动总要产生呀,既然自己刻意安排不来,难道是天性里自带的,天性里自然有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会指引你的去行动。它就像一个火星子,引燃后就能燃起你生命的熊熊火焰。可是火星子在哪里?又怎样引燃?

       看到余老师这个帖子,回想以前在论坛里看到一些帖子,一些摸不着头脑的话语,似乎增进了一份理解。
       说老实话,我还是挺高兴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09-1-29 13:09: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致一 于 09-1-28 20:48 发表
抱歉,这里有一个错误,书名是《行动改变性格》,我没有电子版。

我是从这句话得到启发的,错误的思维不停止,或者根本没看清思维模式的问题,如同镜子蒙上了灰尘,用来看世界依旧是不清晰的。

关于为什么改变 ...


呵呵,这本书是长谷川洋三写的,我有,不过没怎末看。

你说的正是“思想矛盾”!!看清错误的思维模式就是对思想矛盾的及时觉知,这一点很重要。。

我以前就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不觉知,一直对过去追忆来,完美去,以及后来对一些“事”也在当成事来处理。
自己却并不认为这就是症状,所以导致时间的大量流去。

现在我还是对过去难过,对经历悲伤,但绝不会再陷入症状和抑郁当中了!!

在这里想问余老师一个问题:
人为什么活着,所有人会说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美好的生活。可自我价值的实现,不就是奉献别人吗?

那麽人是为自己而活,附带要奉献这个社会。可以这样说对吧?

那为什么奉献越多,自己会觉得越快乐呢?那麽说人是为了奉献而活?

呵呵,与主题无关,一个比较荒唐的问题 。。。。。。。。。。

这句话是转自施旺红教授的:
“感恩别人,快乐自己; 怀恨别人,折磨自己! 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操作方法, 但许多人不明白做不到! 生活在这个世上,除了这样,还能有更好的办法解脱自己吗?”

我想我的问题应该和“感恩别人,心中有爱”一样,是不得不甚至不得已而为之吧?

呵呵,感谢余老师开悟 !!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09-1-29 22:4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9# 远离颠倒梦想 的帖子

"思想矛盾" 不能简单地从思维里找,思维是工具也是过程,思维为满足意识的需求带有很大的欺骗性,根源在意识和潜意识里面,也就是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隐藏着真实的情感和动机,自己发现不了。在很多时候,自认为理解的东西是大脑里思维的东西,但不意味着是生命本身的需求。

你提的问题其实非常好,很主题有着必然的关联,不管什么理论和流派,最终都要回到起始问题上:我是谁?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抱歉,这个问题恐怕不是我的能力所及,我也是一个学习者和探索者,可以在后面分享一些心得。

施教授讲的道理很对,包括前面“为什么奉献越多,自己会觉得越快乐”,那是对“道法自然”的阐述,请注意到大地、阳光及一切自然之物,无偿提供给人类各种需求,可人类有过满足吗?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自然呢?这个问题恐怕要回到“天人合一”的哲学去谈。

在此推荐两本书,包括小武也好好看看,我简单介绍一下。(卓越网邮购)
稻盛和夫《活法》
当初看森田正马的书,我心中耿耿于怀:为什么他不是中国人?可看过稻盛和夫的书,先是感到汗颜,明白和日本的差距是短时间不可能跨越的,最终却是无限敬仰。日本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大家很熟悉,索尼的盛田昭夫也鼎鼎大名,而这一位被称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实至名归。一生缔造了两个五百强的企业,却最终放弃所有财富捐给了员工。他是企业家、哲人、修行者。
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
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对于生命的理解,我是谁?生命的主体究竟是什么?关注灵性成长的人可以在品尝咖啡的同时轻松享受作者的感悟。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09-1-30 10:10:0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感谢余老师的回复,,看来你真的看懂了我的疑问。。

在以前的一个帖子里我也说到这个问题,可别人就是不从正面回答,呵呵,害得我只得自己说:好好好,这个问题到此为止,我不想再考虑了。。哈哈。。。

既然是这样,那我也不再多想了。等买来你推荐的两本书,我再看看

很不好意思,在老师的帖子下谈论自己的问题

我现在在家,去年一年参加培训为了找个好工作,因为症状(处在强迫的追忆等思想矛盾中)结果没有学成,后三个月我一直在家。

我学的是插画,但在家我觉得自学是不好的,我基本打算过些日子还要出去找地方培训。

可我真的是有些担忧。因为前年我以为自己差不多了,结果不行。
我担心自己的心态、状态,而且我的脑子好乱想,而且万一还有什莫出去后就不行的问题而现在发现不了怎莫办……

这些只是我的情况,余老师不需要回答了,相信自己能解决

如果以后自己还会在梦中,我一定会大哭一场。其实我懂的不多,只是森田疗法——对于“梦”和现实能够区分并要绝对的生活在现实中。

余老师34楼说的非常好,确实是行动改变性格。
你提到这个意识和思维,我之前一直没有区分,现在觉得的确实思维在意识基础上产生。

那末情感和意识是什莫关系呢?

我好像记得森田上说情感决定我们思维和行动,也就是说情感扎根在我们的潜意识,精神活动的不断变化,情感自然相应的变化,从而决定了我们的思维和行动。
也就是你说的“行动是怎莫来的呢?”

有时候一些道理,真的就摆在眼前,可自己依然在“想怎莫解决”“不断反思自己”“不断总结经验”……
其实真的行动就足够了,行动就是我们生活本身,一切便自然而然的趋于正常和谐。

我就是这样一个“好反思和不断总结、内省”的人,神经质的人应该都这样,我觉得这是一个误区。

我们都是凡人,明明不愿知道自己多想没用,而且浪费生命;明明不愿拉在别人后面;不愿看到别人都努力争取到了好工作和女朋友,可自己为什莫还是要“多想”呢!这个脑子不用在该用的地方上,早晚搞出思想矛盾,然后自己在圈子里继续这那,继续悲叹、没完没了,就好受了吗?!(我真的恼火)

“道理看了,自己真正用上了多少。”我觉得这是我们都必须清醒地问题!

余老师你还是说一说吧,我也是对即将的外出有担忧。。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09-1-30 15:5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8# 武汉小武 的帖子

抱歉,你的思维完全是跳跃式的,转眼就已经蹦到很远。

我只是刚开始提出这个问题,希望引起注意,还并没有具体讲,关于这个主题写本书都不为过,所以不必着急。

意识改变思维,这句话既是原理,又是方法,所以稍稍等待,说透了很多疑问自然消除,接下来我会谈静心这个主题。所以你有想法可以都写下来,我根据联系的需要来回,但节奏不能乱。

在这里做一点提示:有正向思维和负向思维之分,负向思维基本属于思维惯性,没什么创造性,其实在人的童年时期就已经行成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只是在重复着模式。而正向思维通常在安静镇定的状态下才会产生,所以把心静下来才有出路。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09-1-30 16:2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1# 远离颠倒梦想 的帖子

你和小武一样,思想跑得比极快,有些问题我会按顺序讲的。

情感包含在意识当中,通常情绪是情感的表达方式。

那个“明明”名不副实,明明知道,是哪里知道?意识=大脑=生命,这好像是大多数人没有考虑过的问题,那个知道的是意识,意识不等于你,这就是一个坎。人的大脑相当于计算机的CPU,你能说CPU就是电脑吗?

“远离颠倒梦想“这句话来自于心经,你的名字其实就是象征和投射,说明“心有挂碍”,“心无挂碍”便是破解之道。人生有很多东西是需要朝相反方向行走才能解脱的,方向不对偏要走下去,不会去调整,这就是问题。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7 21: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09-1-30 17:31:11 | 只看该作者
余老师,我不着急,病都病10年了,还在乎这一点时间吗?

我会把我的一些感悟写到这里来或者我的森田感悟的帖子里,老师根据需要来回复。。

静心这个话题我很期待,因为我一直想让自己静下来,是内心静下来,是心灵的安静,我想余老师一定很明白。

期待!!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09-1-30 21:21:04 | 只看该作者
先谈一下关于潜意识的问题。

意识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有的直接称意识或无意识,还有的叫前意识和后意识),我们经常说的意识就是指显意识。在弗洛依德冰山理论中潜意识占据的能量属于绝大部分。至于有的人认为是95%和5%的比例,或八分之七和八分之一的比例,为何如此精确令人生疑,这是题外话。
从理论上潜意识又分为低层潜意识、中层潜意识和高层潜意识。潜意识中包含本能、冲动、记忆、灵感等。

从医学神经系统对应的关系可以看出疾病的端倪,显意识对应脑神经和脊椎神经,也就是说你可以控制语言和躯体;潜意识对应植物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互为拮抗)。植物神经联结着五脏六腑,植物神经也叫自律神经,控制心跳、呼吸、唾液分泌、胃肠蠕动、膀胱收缩,也就是非意识可以控制的自然功能。

大概有点眉目了吗,人只在意识领域耕耘,却不知道还蕴藏着宝库没开发;只在思维领域里苦苦探索,却不清楚思想并非为所欲为。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心理和精神的问题通常是和潜意识有关,人的自我意识在很早的孩童时期就已经成形了,所以有三岁看老这句话。个体的情感如果受到压抑和伤害,意识为了自我保护而产生了相应的防御机制,也就是应对模式,我们其实一直在重复着这样的模式。一旦遇到外界的刺激和压力,那个熟悉的程序马上就会启动。因此问题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可能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埋下了种子,只是意识不到而已。潜意识里储存着被压抑的真实情感,压抑得越深,时间越长,破坏力就越大。

生活里有一些很常见的情况,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和苛求往往导致严重的自卑和不自信;受过虐待的孩子有虐待倾向;被忽视的或受到惊吓的孩子没有安全感等等。因为潜意识被打上了不快乐的烙印,人格认同了这些部分。

人为什么会有莫名其妙难以控制的愤怒、悲伤、恐惧呢?外在的情绪往往是内在情感的一种投射,潜意识隐藏了太多的秘密,有些东西一旦被挖掘出来,往往出人意料,而意识通常是不愿面对和接受的。所以千万不要轻易说其实我已经不在意了,也许那代表的是意识的一种愿望,可以解读成“我希望自己不在意”更合适,如果真的放下了,身体的神经系统会有反映的。

治疗里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让潜意识里隐藏的东西浮现到意识层面。把被压抑的、隐藏的情绪宣泄出来,或是承认发生过的事实。

这段文字还是想进一步说明“思维不能改变思维本身”,是在寻找问题的源头。

[ 本帖最后由 致一 于 09-2-17 21: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4-28 02:10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