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波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波波答疑专帖

[复制链接]
46#
发表于 15-8-25 20:49:30 | 只看该作者
波波现在是经济完全独立的上班族吗,觉得在用脑上受影响吗,我觉得,服药后还是有反应变慢的现象
回复 支持 0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15-8-25 20:50:12 | 只看该作者
晦青 发表于 15-8-25 18:10
波波 和 tangli2700、大家好:

我是诊断的双相、还是遗传的,,,并且,好像还有脑神经器质性的一些病变 ...

我得的是神经衰弱,你的病,双相 癫痫,我不太了解,通过检查你的大脑没有器质性病变,那么主要是心理在起作用了,也就是说你对你的症状感到恐惧了,所以在它们还没来或者快要来的时候,你就已经在害怕和紧张了。如果是这样,那这与神经衰弱的原理是类似的,可以采用药物疗法、运动疗法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就心理治疗来说,就是在症状产生的时候,尽可能地放松身体,心悸就心悸,要有勇气放松下来,让心脏去跳,跳的多快都无所谓。心跳快是受到你的恐惧的刺激,只要你不害怕,不紧张,心跳自然会慢下来。要学会与恐惧和平共处,通过接受恐惧来消除恐惧。
回复 支持 0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15-8-26 16:49:40 | 只看该作者
tangli2700 发表于 15-8-25 20:50
我得的是神经衰弱,你的病,双相 癫痫,我不太了解,通过检查你的大脑没有器质性病变,那么主要是心理在 ...

嗯,是的,其实“双相”里也有很多神经症的典型症状。它们产生的原因可能不同,但是有些机制是大致相同的——属于认知偏差导致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双相等精神情感障碍只能药物治疗”可能是偏颇的,森田疗法对“双相”里的认知偏差和行为矫正效果应该是很好的。

就像我的一些惊恐和强迫症状,虽然奥氮平也可以控制,但是我感觉长远来看不是正确的办法。

只是,,我关注和学习森田能明白和理解他的道理,但是,操纵上却感觉无从下手,,。我也知道那些惊恐是假的、荒谬的,也是可以客服的,,可实际上就是无法忍受,甚至会加重惊恐的感受唉,,这个真的好难的说,,。
回复 支持 0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15-8-26 18:04:18 | 只看该作者
我还想了解森田对情绪愤怒、行为失控方面是怎样认识的?我这方面对自己很担心。

还有,害怕自己的强迫思维和行为的问题,记得行为心理学好像有个说法,强迫症即使愈后在认知和行为方面也会存在较大的偏差,,不知道森田对此是怎样认识和解释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15-8-29 10:43:24 | 只看该作者
默女 发表于 15-8-25 20:49
波波现在是经济完全独立的上班族吗,觉得在用脑上受影响吗,我觉得,服药后还是有反应变慢的现象

我也有这感觉
回复 支持 0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15-8-29 10:43:55 | 只看该作者
默女 发表于 15-8-25 20:49
波波现在是经济完全独立的上班族吗,觉得在用脑上受影响吗,我觉得,服药后还是有反应变慢的现象

我也有这感觉
回复 支持 0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15-9-1 13:28: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波波大哥,还记得我吗?前三周我难受然后调整过来。最近因为家里出了点事情,受了刺激,又抑郁了,情绪一落千丈。晚上睡不着,半夜要打父母电话,和他们聊天,才有安全感,另一方面又特别担心小孩会遗传我的病。也知道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可是遇到不好的事,就是抑郁的各种症状都来了。半夜睡不着,特别害怕焦虑,不知道该干嘛,就很容易胡思乱想。特别痛苦啊
回复 支持 0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15-9-1 16:56: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波波大哥,前段时间我买了伯恩斯的新情绪疗法的书,里面要求改变认知,就是自己有不对的想法和认知要否定它,这个认知疗法和森田疗法有没有冲突呢?或者该怎么很好的结合呢。我现在老是在自己预期的担心中,没有活在当下,然后这样的心态很容易让自己不好的预期成真,加重预期,不知如何改变
回复 支持 0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15-9-2 11:04: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更加难受了,感觉想用死亡来摆脱所有的痛苦,可是一想到年幼的孩子,也没用勇气去实施自杀。可是连续几天失眠,
回复 支持 0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15-9-2 11:05: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工作以及日常生活都应付不了,又特别担心孩子遗传我的病,怎么办呀
回复 支持 0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15-9-2 17:09:11 | 只看该作者
东成西就 发表于 15-8-25 09:13
我不懂的抒发发泄负面情绪
虽然我也有自言自语发泄的情况
我现在发现我自认为发泄了的情绪

建议你学习并践行情感和行动的相关规律 ,指导自己正确的应对负面情绪。
情感是人类内在的(属于精神心理方面的)自然现象之一,是我们心身功能的一种体现。与情感相关的广大领域是我们人类的意志和理性支配不到的,如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就都属于这个领域。情感同这些功能构成一体,维持着我们的生命,为适应环境(包括人体内部和外界的环境)而发挥着作用,发挥着维护我们生命的自动调节功能。这可以说是一种体内平衡。

情感的变化是毫无止境的,我们平时所体验到的、一天之内的情感变化可以说是瞬息万变的,其变化与情景有很大的关系。伴随着环境(情景)的变化,我们的行动、情感也在迅速的发生变化,这当中也体现着我们的自然适应作用。如,我们在困难面前会产生不安,因不安就会倍加小心谨慎、认真观察分析事态的发展,寻找问题的根源,考虑对策并慎重地付诸实施,这样就会避免大的失误,从而渡过难关。

我们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与保持生理上的体内平衡密切相关,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我们躯体内状况的变化,因此可以让我们觉察到体内的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来保持我们心身的健康。

我们都有过以下的体验:如果活动过度,当然就会感觉疲累、四肢无力;如果思想涣散,活动效率当然会降低。此时,我们应该自然而然地顺应此时较为糟糕状态的要求,进入休息状态,来保持我们心身的健康。

如果我们对情感的变化采取听其自然的态度,就不会产生精神冲突而为之苦恼;但是,如果我们总想用自己的意志去改变情感的变化,由于无法实现而导致思想矛盾的产生,精神冲突的痛苦就随之而来了。

情感的活动规律是普遍性的真理,森田先生通过洞察情感的变化,从中发现了五条规律。具体如下:
1、如果对于情感听之任之,顺从其自然变化,便会形成山形曲线,经过一起一伏,慢慢减弱,最后消失。对此,我们通过日常的体验都可觉察到:无论多么悲伤,不管怎样烦恼,如果承受下来,任其自然演变,悲伤与烦恼便会渐渐消失。如失恋的痛苦,不久也可忘怀;失去亲人的悲痛,在不知不觉中也会流逝。个中的关键,是不要加强其体验和冲突,避免形成精神交互作用。

2、情感如果满足其冲动时,便会顿挫、消失。悲伤时哭泣,气愤时大发雷霆,心里便会觉得轻松些。我想,大家都有过这些经历、体验吧。无论是食欲还是性欲,都是伴随着我们本能欲望的情感,越是受到压抑,则形成的冲动便会越强烈;但是,如果任其冲动并付诸行动,则往往事后会追悔莫及。因此,我们要采取合理的、尺度中庸平衡的方法和措施来处理我们的情感、欲望和冲动,最好是能够将我们的情感升华为进取心、创造欲,并与行动统一起来,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如习惯于同一感觉,情感则会变得迟钝;如进行抗拒或压制,则会刺激情感,从而变得更加强烈。如对于寒冷、暑热,习惯以后,就不觉得多么冷或热了。如果我们对心身偶尔出现的所谓“异常感觉”不予抗拒,不当作障碍对待,习惯了之后,就不容易引发精神交互作用;否则,如当作障碍对待,进行抗拒,则容易导致精神交互作用,从而使“异常感觉”会更加的强烈。

4、情感如继续受到刺激且注意力集中于此时,就会更加强烈。这是心理上的冲突(思想矛盾)或烦恼发展的心理机制,也是神经症的症状的产生机制。当我们执着于某种感觉、情绪,或是想抗拒、排除某种感觉、情绪时,不仅不能形成习惯,而且其感觉、情绪反而会变得更加强烈起来,这是由于注意力集中于其感觉、情绪的缘故,导致持续地对这个过程不断的注入精神能量,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出现。

我们可以利用这条规律服务于我们的人际交往:对于容易导致争吵等的负性情绪,我们不宜持续地施加刺激,而是顺其自然,能避则避,莫发牢骚,不要互相挖对方的痛脚和弱点来攻击,否则事态会进一步恶化甚至不可收拾;相反,对于喜庆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充分表现出来(如互相祝贺)而被互相强化,从而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愉悦感。因此,对喜庆和吵架的情形,我们的处理方法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的目的是避免负性情绪的过度影响而充分享受正面情绪的感受。一句话,建议大家:“喜则形于色,而怒则不形于色。”这可以说是人们根据这条情感规律来处理人际关系的最佳生活方式吧,希望大家善用,以造福社会。

年轻人在自己心仪的异性面前心情紧张、举止笨拙;新职工十分注意老职工对自己的看法、评论而心怀不安;在上级目前胆怯发慌,该讲的话结结巴巴甚至讲不出来;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时声音发颤、手指发抖等等。。。,这些都是一些正常的心理现象。越是在重要场合,就越是怯场慌张;越是想努力镇静下来,就越是发慌。对于上述所说的,我想无论是谁,都或多或少有所体验吧。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情感和情绪看作是理所当然而听之任之,那就算是令我们感到难堪的情感和表现也会慢慢逐渐消失;但是,如果我们视之为一种耻辱的自卑表现而深感痛苦,极力想完全排除它,就会容易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使症状表现得更加强烈、明显,引发精神交互作用。

因此,对于神经症的症状或者是自己认为不满意的情绪,越是想消除它,注意力就越是集中于此,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出现;相反,如果我们能够顺其自然,听之任之,一旦时机成熟,便会自然彻底醒悟,从而洞察到自身的心理活动是正常的表现,这样症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当然,在出现负面情绪时,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宣泄方法和途径,而不是一味地压抑情绪,或者是任由情绪所控制而胡作非为。这就涉及到我们的情绪管理问题,是情商方面需要讨论的事情了。

5、情感是依靠新的经验(行动)去体会和体验,并通过反复体验去培养的。我们反复体验努力和成功,则会培养勇气和信心;对付出艰苦的努力这种状况习以为常,才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因为正确的付出努力,必然会有所收获,必然会成功。与此相反,反复经历努力、失策和不成功,就会表现得更加怯懦和卑屈。这正是这条规律的写照。

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体验情感,没有经历过切身体会,就不会有情感体验。仅凭知识和理性是体会不到情感的。无论是知识多么的渊博,如果缺乏经验(即缺乏通过实际行动去体验),情感也就贫乏,与人的共感世界也就狭小;反之,就算是学识不渊博,但人生经验丰富的人,其情感则会丰富,这种人善于体贴别人,使人倍感亲切、温暖。

我们的情感态度是可以培养的,但需要通过反复的体验才能培养我们的情感态度:由于反复体验努力和成功,则会培养勇气和信心;反复经历努力、失策和不成功,就会表现得更加怯懦和卑屈。这就充分肯定了行动与经验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好好体悟。

情感与行动的规律如下:
1、情感是不由人的意志自由支配的,但行动却是服从于人的意志的,虽然并非行动的全部领域都能够尽如人意的控制。我们已经知道,情感是人类内在的自然现象,有许多是我们的意志支配不到的领域;但是,我们的行动,却是受到意志支配的。即我们的情感不以意志为转移,但行动却服从于我们的意志。当然,并非行动的全部领域都能够处处尽如人意的控制。举一个以打球的行动为例,如是否去打球是可以由我们的意志和意愿去支配,但即使是专业的运动员,也无法百分之百的按照自己的欲望去打得非常好,非常完美。最多只能是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提高打球的技能而已。

再如,尽管心里不愿意去上班,但没办法还是不得不得去。不愿意去上班,是情感、情绪的作用,人虽然不可能马上改变这种情感而高高兴兴地去上班,但却能够满心不情愿地去。因为出勤这个行动,是可以受我们的意志去支配的,是否出勤,是自由的意志活动。我想,对此大家是容易理解的。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条规律的原理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特别是在身处困扰时,其发挥的作用更大。如对于患有神经症的病友来说,如果能够对自己的症状、痛苦、不安、疑惑、紧张等感受不管不顾,顺其自然,做到心态平和地接纳所有的一切,但在行动上就谨慎地进行、开展,对行动的结果也不强求,而是顺其自然,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我想采取上述这样的应对方式所得到的结果,与想等所谓糟糕的症状和情绪消除后再行动、否则就逃避行动所造成的结果,肯定会有天壤之别。

2、情感是伴随着行动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对此,我想大家都容易理解,也有过这种体验。(但是,对于身处郁抑的战友来说,这种体验可能会不明显。)

3、正确、积极的行动会带来愉快的情感;而错误、消极的行动会带来不愉快的情感。正确、积极的行动会带来成功,从而我们可以体验努力和成功,会培养勇气和信心而产生愉悦的感情;而错误、消极的行动会带来失败,经历努力、失策和不成功,就会表现得更加怯懦和卑屈,产生不愉快的感情。

关于行动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的判断:根据每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及其所处的环境,凡是为达到目的所采取的必要行动,或者是自己为了上进、或从事属于自己义务范围之内的行动,就是正确的行动;反之,则为错误的行动。

4、反复采取正确、积极的行动则可培养愉快的情感态度;反复采取错误、消极的行动则会培养不愉快的情感态度。因为人的情感习性,是由于反复行动培养成的。正确、积极的行动会带来成功,我们反复体验努力和成功,则会培养勇气和信心,反复产生的愉悦感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而错误、消极的行动会带来失败,反复经历努力、失策和不成功,就会表现得更加怯懦和卑屈,反复产生的不愉快感情久而久之也会形成相应的习性。

5、反复的错误行动所导致的不快情感态度,会伴随着反复的正确行动所形成的愉快情感态度的不断巩固而自行消失。因此,只要我们反复采取正确、积极的行动,培养成自己愉快的情感态度,那不快的情感态度就会自然消失。当然,不快的情感态度一旦固着,在开设采取正确行动之处,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原来的不快情感态度会由于改变的出现而变成了强烈的预期不安,起着阻碍正确行动的作用。但是,如果能够经受住不安和痛苦坚持努力进行正确的行动,就会取得某些成效。获得成功就会带来了过去没有过的满足感和喜悦感,还可隐约体验到“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自信,从而给自己增添继续坚持正确行动的动力。而逃避是决不会有什么成效的。怎样取舍对自己的生活有利,我想明眼人是很容易作出判断的。

是否想改变、是否能够实现改变,关键在自己!!
回复 支持 0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15-9-2 17:53:40 | 只看该作者
阳光达人 发表于 15-8-25 17:30
我觉得心情和目的一样重要,做成事心情好,心情好办事效率高,形成良性循环。心情目的兼备才是成功的人生。 ...

我觉得,相对于情绪(心情),目的和行动更重要。这也是森田倡导的观点和理念。

当然,“做成事心情好,心情好办事效率高,形成良性循环。”确实如此,我们确实是需要不断形成良性循环。但对于受到症状干扰的病友来说,并不是说由于情绪不好就不能行动,只不过是效率有些受影响而已。在处于受束缚的状态时,我们只能心甘情愿地在这种状态下力所能及地积极行动,以达到现实生活中的目的。这就是森田所倡导的行动本位、目的本位。这种应对方法可以让我们慢慢摆脱被束缚状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而如果我们的心情不好就不去行动,或者要等我们的心情好时再去行动,就是一种情绪本位的做法,是一种逃避为所当为的做法,这种做法只能让我们深陷恶性循环,不断逃避行动,使症状更加严重、恶化。

“波波你现在经常处于怎样的心情?”我现在的心情,就是正常人都有的喜怒哀乐一般情绪,没有特别大的区别。但由于我目前的心理素质(即心理学方面的素养)比我之前已经大有提高,因此平时的心情处于喜悦和平静的时候居多。就如我之前所说的那样,现在,我基本上已经很少感受到抑郁的症状干扰了,但心身的一些自然反应还是有的。对于心身的自然反应,我现在的觉察能力和水平也已经大大提高了,我能够较好地利用这些心身反应的信号服务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此,可以说是我学习践行心理学的一大收获吧。
因此,在我走出抑郁后,我感谢我的这段抑郁经历,如果没有这段经历,我相信我是无缘如此深入接触心理学并因此而受益的。可以说,我是因祸得福。所以,我感谢它。
回复 支持 0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15-9-2 18:46:10 | 只看该作者
晦青 发表于 15-8-25 18:10
波波 和 tangli2700、大家好:

我是诊断的双相、还是遗传的,,,并且,好像还有脑神经器质性的一些病变 ...

“好像还有脑神经器质性的一些病变(癫痫等”对于器质性的疾病,需要看专科医生去解决或者减缓,我相信,药物对此的效果会较好。

“我的一些认知和行为问题单凭药物是不行的。”确实如此。对于心理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自学相关心理卫生知识,并用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实践,学会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我认为这是最好的途径。当然,如果自己没有这种悟性或能力,就需要借助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要说很早我就求助过心理咨询,可是曾经大学里类似机构和形式让我很失望,也知道那里主要是应对突发和严重心理危机的,,。之后,4年前我这儿大学医附的一个心理咨询很好的,可是,才开始不久就因为主要老师去上海而又中断了,。”就目前我国的心理咨询或治疗的专业人员来说,水平参差不齐可以说是正常的现实情况,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医生确实是不容易,但我相信整体专业人员的水平会不断提高的。

“因为我有癫痫问题,从很小(13岁)开始就要定期做脑电、脑影像等等很多检查,原来每年4次现在2次,因为项目多又特别复杂,所以对此一直很拒绝又担心,,。”我认为,“拒绝又担心”这种心态容易导致精神冲突(心理矛盾、思想矛盾),并形成精神交互,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的。我认为正确的心态是完全听从专科医生的安排进行相关检查,不必担心,更不能拒绝。毕竟,关于疾病,只有医生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除非我们能够久病成医。

“发现我担心和烦恼之外,开始对所有与“脑、大脑、电脑、、”等等事物和念头反应过敏并且过度了,我很清楚这是没必要的、是不正常的。可是,我对此毫无办法而且发展和严重了,。现在,我对电脑关机过程也变得感觉难受和不安,早晨跑步的时候看到路灯一盏一盏的熄灭了,突然人就不行了,有窒息感还有强烈的心悸,,。所以这些都会让我觉得是自己大脑在停止和关闭,而且,这种很荒谬无稽的感觉给我造成的困扰已经超过了我对大脑病变的担忧,,,。这样,我,好难受啊!!!”从你的这段描述来看,确实是已经出现心理问题了。建议学习践行森田,我觉得森田的理念和方法挺适合应对这些问题。如果在学习践行的过程中遇到瓶颈,可以上来交流或系统咨询专业人士。

不好意思,这段时间比较忙,故今天才回复。供参考。
回复 支持 0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15-9-2 21:20:07 | 只看该作者
晦青 发表于 15-8-25 18:30
嗯,严格的来说,比如对电脑关机或者关灯,其实已经感觉不到它们与我的大脑有关(没有两者关联的环节),而 ...

森田理论认为,症状是情绪的一种表现而已。至于我们会出现什么样的情绪(症状),不是我们能够控制得了的。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知识,了解症状背后的实质。按照森田理论,说到底,症状的实质是在疑病性的基础上,由于某种契机而导致精神冲突(思想矛盾、心理冲突)和精神交互,从而出现注意固着(处于被束缚)的状态。这种状态并不是什么疾病,但在心理方面确实是已经出现问题了,需要化解。森田和相关心理学已经提供了相关的化解知识和方法,你可以摸索适合自己的。

必要时,可以借助专业人士的帮助。

祝福你!
回复 支持 0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15-9-2 21:25:24 | 只看该作者
默女 发表于 15-8-25 20:49
波波现在是经济完全独立的上班族吗,觉得在用脑上受影响吗,我觉得,服药后还是有反应变慢的现象

“波波现在是经济完全独立的上班族吗”是

“觉得在用脑上受影响吗”与身处抑郁时期相比,我现在已经很满意了,基本上已经不再感受到抑郁症状干扰的现象。但是,大脑还是会容易感觉劳累。不过,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提醒我需要适时休息的信号,对帮助自己做到劳逸结合很有帮助。

“服药后还是有反应变慢的现象”我倒没有这种感觉。
回复 支持 0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4-24 09: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